占察善惡業報經白話文

關燈
業遠近,強弱,大小差異,應當再刻三個木輪,以身口意各代表一個木輪,用文字記号命名,在木輪的一面正中,寫一畫,粗長,至邊處。

    第二面,寫一畫,細短,不至邊。

    第三面,傾斜刻一畫,粗深,第四面,還是傾斜刻一畫,細淺。

    應當知道善業莊嚴,如同書畫,惡業衰敗惱害,如同損壞的雕刻。

    那一畫長且大,顯示的是積累善業由來已久,所行善業深厚,所作的一直是累加的善因,那一畫細短的,顯示的是所積累的善業不多,開始所作根基較差,所作善業微薄。

    所刻畫深,顯示宿世惡業由來已久,所造的是累加的惡因,惡業果報也大,所刻畫淺的,顯示最近退失善業,開始造惡業,所造的惡業,還沒有累加增上,雖然造重惡,如果曾經悔改,那麼就是小惡了。

     善男子,如果占察初輪相,能夠知道宿世所造之業善惡的差别,但無法知道所積之業力遠近,強弱,大小,所以要占第二輪相,如果占第二輪相,應當依初占輪相所顯現的業,如果是身業,那麼就投擲代表身的那個輪相,如果屬于口業,那麼就投擲口輪相,如果屬于意,就投擲意輪相,不得把三種輪相一起投擲同時占,應當分别根據各個善惡業,依據所屬輪相,分别占察。

     再者,如果占察初輪相中,隻有身善,在第二輪相卻占得身惡,那麼至誠心不夠,不能相應,就是錯誤的。

    又如果不相應,在初輪相中,占得不殺業,和偷盜業,先占不殺業,在第二輪相中,卻占得身惡,那麼就是不相應。

     再者,如果現生不樂殺業,也未造殺罪,但占得殺業,并且在第二輪相中,占得身大惡業,那麼就是不相應。

    口業意業不相應的道理,應當知道也是這樣的。

     善男子!若未來世衆生,想求脫離生老病死,開始發心學習禅定無相智慧,應當先觀宿世所造的惡業多少及輕重。

    如果惡業多且重,不得立即修學禅定智慧,應當先修忏悔之法。

    為什麼呢,此人宿世業習惡念深重,今世必然多造惡業,毀戒犯禁造大惡業,如果不忏悔清淨而修禅定智慧,那麼就有很多障礙,不能克服,或心神錯亂,或外邪煩惱危害,或聽受邪法,增長惡知見,所以應當先修忏悔之法,如果戒根清淨,及宿世重罪微薄,那麼就能夠遠離那些業障。

     善男子,如果想修忏悔之法,應當獨處靜處,随自己的能力,莊嚴裝飾一室,内置佛堂用作佛事,安放經法,懸缯旛蓋,放置香花,以修供養之法。

    沐浴更衣,不要讓身體臭污穢。

    白天時分,在此室内,三個時辰持誦名号,一心禮敬過去七佛及五十三佛,然後禮敬十方諸佛,一一歸命禮敬,誠心禮敬一切諸佛所有的色身,舍利,形象,浮圖,廟塔,一切佛事。

    然後禮拜十方三世所有諸佛。

    又應當在心裡模拟遍禮十方一切法藏。

    然後應當在心裡模拟遍禮十方一切賢聖。

    然後獨立稱名禮拜我地藏菩薩。

    這樣禮拜完後,應當說所造作的罪業,一心恭敬禱告:願十方諸大慈悲尊者,為我證明為我加持。

    我今忏悔,不再重複造惡業。

    願我及一切衆生,迅速除滅無量劫以來,十惡罪、四重罪、五逆罪、颠倒罪、謗毀三寶罪,一闡提罪。

     另外應當思維這樣的罪責的本性,皆從虛妄的颠倒妄想而起,沒有确定實際的而能獲得,一切本來隻有空寂。

    願我及一切終生,皆迅速了悟心的本質,永遠滅除罪責根本。

    再次應該再發勸請之願,願十方世界一切菩薩未能成真正覺悟者,皆速成真正覺悟者。

    如果已成真正覺悟的,願他們常住在世,宏揚正法,不入涅盤。

    再次應當發随喜之願,願我及一切衆生,徹底的永遠舍棄嫉妒之心,于過去現在未來一切刹土,所有修學一切功德以及成就者,我皆随喜。

    然後應當再發回向之願,願我所修一切功德,皆回向利益一切衆生,一同樂修佛的智慧,至涅盤聖城。

    這樣發回向願後,再在靜室,端坐靜心,或稱誦,或默念地藏菩薩名号。

    應當減少睡眠,如果昏沉業障太重,應該在道場室中繞行誦念。

    然後,至半夜時,如果有明燈燭光等,應該三時(通宵)恭敬供養,忏悔過失發願。

    如果不能置辦明燈燭光等,應當在靜室中,一心誦念,每日這樣修行忏悔之法,不要懈怠荒廢。

    如果是宿世很早就有善業根基,暫時遇到惡緣而造惡業,罪障輕微,用心猛利,意志堅強,經七天後,就能得清淨,消除各種業障。

    這樣的衆生,業障有厚有薄,根性有利有鈍,差别很大。

    有的需要兩個七得到清淨,有的需要三個七,乃至需要七個七後才能得清淨。

    如果過去現在,都有累加的種種重罪,需要經過一百日才能清淨,或需兩百日乃至千日得清淨。

    如果根性過于愚鈍,罪障最重,應當發勇敢猛利的願心,不顧慮身家性命,常常勤奮念誦,晝夜繞行,減少睡眠,禮敬忏悔發願,樂意修供養之法,不懈怠荒廢,甚至失去性命也不休息退卻,這樣精進修行,千日中必獲得清淨之業。

     善男子,如果想的到清淨業相,從開始修行,經過七天後,應當天天在清晨時,占察第二輪相,一起放置手中,連續擲三次,如果身口意都是純善,那麼就得清淨了。

    如果未來衆生,能修行此忏悔之法,從過去久遠以來,在佛法中,已經修善了,所修的功德之業會有厚薄,有種種差異,所以他得清淨之業時,相也不會相同。

    有的衆生三業純善時,不會立即得到其他善相,有的衆生三業善相相等,會一日一夜中,光明遍滿房間,或者聞到特殊上好香氣,快樂安然,或者做善夢,夢見佛的色身相,來為他作證,手摩其頭,贊歎,很好啊,你今天三業清淨,我來為你作證。

    或着夢見菩薩來為他作證,或者夢見佛形象放大光明為他作證。

    如果三業沒有得到善相,卻經曆前面的那些事,那麼就是虛假的荒謬的欺詐僞造的,不是善相。

    如果有人出世善根,攝心勇猛精進,我在那時,應化顯身,放大慈悲光明,讓他安然甯靜,遠離各種懷疑恐懼。

    或者展現種種變化神通,或者讓他自己回憶起宿命,過去生所經曆的事情,所造的善業惡業,或者随他所喜歡,為他說種種深邃法門,讓他立即趨向此法,得到堅定淨信,或者漸漸證得沙門道果。

     再者,這些衆生,如果沒有能見我化身為其說法,那麼應當學習至誠心,使身口意得到清淨之相,我也會加持他,讓他迅速消滅種種業障,天魔波旬不會來破壞,乃至九十五種外道邪師,一切鬼神,也不會來擾亂,所有的五蓋煩惱,逐漸轉為輕微,這樣才能夠修習各種禅定智慧。

     再者,如果未來世的衆生,雖然不是為了求得禅定智慧,但卻遭受種種苦厄,貧窮困苦,憂愁煩惱逼迫,也應該恭敬禮拜供養地藏菩薩,忏悔所造惡業,經常發菩提願,随時随地,至誠心勤奮持誦地藏菩薩名号,以至誠心,也會迅脫離種種衰敗煩惱,來世投生善道。

     再者,未來世,在家,出家,這些衆生,如果想求得清淨微妙的戒律,但先世已造作了重罪不能受戒,也應當象上面所說修忏悔之法,以至誠心修得身口意三業清淨善相,就可以受戒了。

    如果這個衆生想學習大乘佛法,尋求受持菩薩的根本重戒,願意總體接受在家出家一切禁戒,即攝律儀戒、攝善法戒,攝化衆生戒,但得不到好的戒師,能夠幫助廣泛解釋菩薩法藏的先修行者,應當以至誠心在道場内,恭敬供養,敬仰禱告十方諸佛菩薩,請作為我師為我證明,專心發願,口誦戒律,先說十個根本重戒,然後總體列舉三種戒,自行發誓受戒,這樣也能夠得戒。

     再者,未來世衆生,如果想出家或已經出家,如果沒有好的受戒之師和清淨的僧衆,心裡疑惑不能如法受持禁戒,但能學發無上菩提道心,也能讓身口意得清淨,如果未出家,應當剃發,穿上法衣,如同上面所說發願,自行發誓受菩薩律儀三種戒聚,即是徹底解脫戒。

    出家之戒,即比丘,比丘尼戒,應研究聲聞律藏,及菩薩所修習摩德勒伽藏,受持讀誦,觀察修行。

    如果雖然出家,但年齡未滿二十的,應當先發誓,願意接受十根本戒,及受沙彌、沙彌尼所有别戒。

    受完戒後,則名為沙彌、沙彌尼,即應當親近供養伺奉早先出家學大乘心願具足受戒者,請求依止他為師,請教教戒,修行威儀,如沙彌、沙彌尼戒法。

    若不能遇到這樣的人,應當親修菩薩所修摩德勒伽藏,讀誦思考,觀察修行,殷勤供養佛法僧三寶。

    如果沙彌尼年紀已過十八,也應當自行發誓受毗尼藏中式叉摩那六戒之法,及遍學比丘尼一切戒律。

    年滿二十時,才可以如前面持受菩薩三種戒律,然後才叫比丘尼。

    如果這位衆生,雖然學忏悔之法,不能以至誠心,無法獲得善相,即使有受戒想法,也不能稱作得戒。

     這時,堅淨信大菩薩問地藏大菩薩:“所說的至誠心,有哪幾種差别呢?什麼樣的至誠心,能夠獲得三業清淨的善相呢?” 地藏大菩薩說:“善男子,我所說的至誠心,大略有兩種,什麼樣的兩種呢?” 一、初發心的至誠心 二、攝心專一精進,成就勇猛,能相應的至誠心。

     第二種至誠心,能夠獲得清淨善業相,第二種至誠心,也有上中下三種差别,是哪三種呢? 一、一心即心系一處不亂,了了分明。

     二、勇猛心,即專心努力不懈,不顧惜身體性命。

     三、深心,即與法相應,徹底不退轉。

     如果有人修習此忏悔之法,乃至最下等的至誠心也做不到的話,終究不能獲得清淨善相。

    這個就是占察第二輪相方法了。

     善男子,如果想占察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所受的果報差異,應當再刻六個木輪,這六個木輪,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十八數字标記,一個寫在一個面上,各寫三面,數字的次序不能颠倒。

    應當知道這樣的這些數字,都從一個數字開始,以一為根本,這樣的數字之相,顯示一切衆生的六根相聚,都是從如來藏自性清淨心的一體實境而生起,依照一體實境為之根本。

    所謂依照一體實境的緣故,有這類無明不能了知一真法界,妄想思維,就顯現妄想的境界,分别執取,積累業力的因緣,生出了眼耳鼻舌身意等六根,以依靠内在的六根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