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不二法門品第九

關燈
的。

    布施的性質本身就是一切智,而一切智的性質本身就是完全回向。

    同樣,為了一切智而将持戒、忍辱、精進、禅定和智慧回向,這都是二元的。

    一切智是智慧的本質。

    而完全回向是一切智的本質。

    因此,入這唯一法則之門就是入不二之門。

    」 深慧菩薩說:「說空無是一回事,無迹無相是一回事,無願無作又是另一回事;這樣是二元的。

    是空無的就無迹無相。

    沒有迹相的就無願無作。

    凡是無願的就沒有思想、心意或意識這些作為。

    能在一個解脫門裡明白三個解脫門就是入不二之門。

    」 寂根菩薩說:「說『佛』、『法』、『僧』;這樣是二元的。

    法本身是佛的性質,僧本身是法的性質,而且它們全都是無為的。

    無為的東西就是無限虛空,而萬法的進展等于無限虛空。

    調整到這樣就是入不二之門。

    」 心無礙菩薩說:「言及諸蘊與諸蘊止滅那樣是二元的。

    諸蘊本身就是止滅。

    為什麼?諸蘊的自我觀點,由于本身是沒有結果的,它們是畢竟不存在的。

    所以這些觀點并不真的能形成『這些是五蘊』或者『五蘊止滅了』的觀念。

    終究來說,它們沒有這樣具分别心的解釋,也沒有這樣形成概念。

    所以,這種觀點本身就有止滅的性質。

    不發生和不消滅是入不二之門。

    」 上善菩薩說:「身、語、意業不二元地存在着。

    為什麼?這些東西有靜止的性質。

    身體的靜止性質和言語的靜止性質一樣,而言語的靜止性質和心意的靜止性質一樣。

    必需要知道并且明白萬法終究靜止的事實,因為這個知識是入不二之門。

    」 福田菩薩說:「認為行作是有福的、有罪的或是中性的,這樣是二元的。

    對有福的、有罪的以及中性的行作的無保證是不二的。

    所有這些行作的自性是空無的,因而終究沒有福、沒有罪、沒有中性、沒有行作本身。

    這種行作的無成就是入不二之門。

    」 華嚴菩薩說:「二元觀是由沒擺脫的自我思想所産生的。

    對自我的真正了解并不會得到二元觀這種結果。

    這樣住于不二的人不會構成觀念。

    而沒有觀念的構成是入不二之門。

    」 德藏菩薩說:「二元性建構于覺知上的表現。

    不二是無客體對象的。

    所以,不執取和不反對是入不二之門。

    」 月上菩薩說:「暗和明是二元的。

    既無暗又無明就是不二的。

    為什麼?入止滅定的時候是既無暗又無明;萬物的性質也同樣。

    入此定靜之門就是入不二之門。

    」 寶印手菩薩說:「厭惡世間和喜歡解脫是二元的。

    不厭惡世間又不喜歡解脫則是不二。

    為什麼?有束縛才需解脫。

    終究沒束縛的為什麼需要有解脫?沒受束縛也不解脫的托缽僧不會感受到任何喜歡或不喜歡,因而他進入不二。

    」 珠頂王菩薩說:「說有善途和錯路,這樣是二元的。

    已在道上的人是與善途或錯路無關的。

    在這無關之下度日,他沒有道或非道的概念。

    明白概念的本性,他的心智不和二元接合。

    這就是入不二之門。

    」 樂實菩薩說:「說及真實與不實,這樣是二元的。

    一個人如實地看見時,他絕未看見任何真實;那麼怎麼能看見不實?為什麼?人用肉眼看不清,要用智慧之眼才看得清。

    而以此智慧之眼,一個人隻能在既沒有可看的又沒有無可看的的範圍内看得清。

    凡是既沒有可看的又沒有無可看的地方就有不二之門。

    」 這些菩薩解說完了之後,大家一起對文殊師利法王子說:「文殊師利,什麼是菩薩的不二之門?」 文殊師利回答:「善大人們,你們都說得很好。

    不過,你們的解釋的本身就是二元的。

    不知道有人在教,不表示任何東西,不說任何東西,不解釋任何東西,不宣示任何東西,不指示任何東西,不選定任何東西——這才是入不二之門。

    」 然後,文殊師利法王子對維摩诘長者說:「我們都說了自己的教義,貴大人。

    現在,希望你來闡明入不二信條之門的教義!」 對此,維摩诘長者保持沉默,隻字不說。

     文殊師利法王子向維摩诘長者鼓掌緻敬,說:「高明!高明,貴大人!這才真是入菩薩不二之門。

    不用一點文字、聲音和觀念。

    」 在說出這些教義的時候,五百菩薩進入了不二法則之門,得到萬物無生之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