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指導

關燈
,在科學的試驗裡,你就有紅光就有白光,如果你心存善良,光輝也有所不同。

    假若你是邪惡的心,那就不是光,周圍是黑氣,就與一切邪鬼惡神相應!這個道理很好解釋,現在的科學已經證明力可以發光,心力是很強大的,靜中的力量更大,可以發光。

     138.為什麼不存好心的人,反而能叱咤商場數十載不倒?而好心人卻遭到了慘敗? 那些不存好心的人,反而還得到好處,好心人卻遭到了慘敗,對于這些現象,就要用三世因果、長遠的眼光來看待。

    農工商政軍界,都應該以德來指導,以德指導就是正道、正業,盡管暫時的失敗将來必然成功,後面就有一種大福在等着你。

    那種狡猾的人,不以德來指導,盡管逍遙一時,得意一時,但當果報來臨的時候,傾家蕩産,就不好了。

     139.如何修布施? 佛教不但在理論上博大精深,而且具體表現在實踐上,是學修結合、解行并重的。

    要行,布施是萬行之首!布施最主要的目的就是消除貪心,消除我執。

    在實際行動中,能夠舍棄我自己的一切,雖然有舍就有得,但也不要執著于得。

    布施分為三種:财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

     财布施就是周濟貧窮,别人經濟困難、生活困難、醫藥困難,就資助他錢财,幫助他解決困難。

     法布施就是對于不懂佛法的人、不明因果的人,以佛法真理來攝受他,使他内心能夠淨化;内心淨化後,身心就可得到解脫。

    法布施比财布施重要。

    一切布施中,法布施第一。

    為什麼?法布施能夠解決他身心性命問題、修養問題。

     無畏布施就是說以你的力量,使他得到安全,使他不感到恐怖。

    比如說某個地方有盜賊、土匪,本來他正往那裡走,你跟他說不要去,另外找條路。

    或者他遭了人害,你就想方設法使他避免恐懼、避免生命危險,這就是無畏布施。

     你們學佛以後,就要認真學習佛教的基本知識,最重要的是應該知道三寶的功德,相信因果,相信戒殺放生。

    你去宣傳三寶功德,宣傳因果道理,宣傳戒殺放生的道理,使别人得到好處,就是在修法布施;使别人相信真理,淨化心靈,消滅煩惱,得到解脫,能夠這樣做,就是在修法布施。

    所以你們要好好學習佛法,以佛法來解脫自己,解脫他人,使他人覺悟,走光明正道。

    這個功德很大。

     雖然修了布施,但是不要執著,不要執著我是能施者,你是受施者,我施了這個得什麼果報,這就是三輪體空的布施。

    這樣子才能真正達到胸懷廣大,沒有私心雜念。

    就好像太虛空一樣,烏雲散了,太陽出來,萬裡無雲萬裡天,心就有那麼廣大,智慧就有那麼廣大。

    修布施就要這樣子來修。

     140.為什麼要皈依? 皈依就是指皈依三寶:佛寶、法寶、僧寶。

     皈依佛寶就要念佛的功德。

    佛在修因過程中,為了衆生舍棄一切,甚至舍棄生命;成佛以後,就以悲心現化身來解救衆生,所以佛有大悲大智大願大力,功德很大。

    佛是覺悟的意思,皈依佛,就必須由迷轉覺,恢複覺性。

    不要像普通人一樣,一輩子忙忙碌碌、渾渾噩噩地過日子。

     皈依法寶,法寶是經律論三藏。

    學習經律論三藏,使我們得智慧、走正道、懂因果、懂教理,就可以由邪轉正。

     皈依僧寶,僧寶以戒為主,講究道德,就可以由惡轉善,由染轉淨。

     所以必須皈依三寶,三寶功德很大,難以形容。

    總體來講,皈依三寶使我們自性恢複覺性、恢複智慧、恢複德行,恢複自性的覺正淨是最終目的,叫自性三寶。

    并不是說皈依三寶就隻有三寶才是唯一獨尊的,而是以三寶為榜樣使我們自心恢複覺性、恢複智慧、恢複德性,要達到這個目的。

    所以這條道路,是理智的道路、光明的道路,是人生曆程的一個裡程碑,而不是拜神盲從迷信,一定要明确這點。

     141.儒家講建功立業的内聖外王之道,佛教講修心,一個人怎樣用佛教的修心來做儒家的外王之道? “内聖外王”是儒家提出來的,“内聖”就是指内心講究聖賢之德,“外王”就是外表體現出來的政治手段。

    “王道”是什麼道呢?中國古語解釋,就是仁義之道。

    内心是聖賢境界,外表用政治手段,行仁義之道,就叫内聖外王,這是中國儒家提出來的。

     佛家的“内聖外王”就是内秘聲聞乘、外現菩薩身,但是僅限于在家菩薩。

    曆史上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如印度的阿育王,中國的梁武帝、唐太宗、明太祖等,還有許多朝廷官員如王安石、蘇東坡等等,他們所行的都是佛家的“内聖外王”之道。

     出家菩薩是專門修行、弘揚教法的,他就不能現“内聖外王”身。

    但作為果位菩薩,他有神通可以現這些身,像觀音菩薩一樣現宰官身。

    而凡夫的出家菩薩就沒有那個能力,隻有好好具備資糧,好好修行,這就有所不同。

     142.女人比男人修行要困難嗎? 佛教本身來講,不分男人女人,佛性平等。

    作為女性來說,由于曆史的原因和生理上的原因,煩惱比較多,痛苦比較多,這是客觀事實。

    但是不要自卑,不要以為女人這樣子,就低人一等,不是那回事。

    佛教裡面是很尊重女性的,法華會上,龍女八歲就能成佛。

    觀世音菩薩現女身,說明佛菩薩慈悲,因女性痛苦多,在這方面生同情、悲憫之心而現女身,以此鼓勵女性不要自卑。

     佛性平等,在佛教裡面,沒有說女性比男性低下。

    《維摩诘經》裡面的散花天女,辯才無礙,有些菩薩還辯不過她,還有和文殊菩薩的問答,都是不二法門的内容。

    所以女性并不低,關鍵是自己要自尊、要努力,消滅煩惱,改變自己,一樣可以修行成佛! 143.怎樣放生才是如理如法的? 真正放生,随時随地都可以放生,而不在形式上。

    假如你要放生,叫别人預先準備,那就完全錯誤了。

    為了你放生,有人專門預先給你準備,去捉一些或者買一些,比如雀鳥這些,你拿去放了又飛回去了,那等于沒有放生!這種方法要不得。

    放生是自然而然的,随時随地可以放生,千萬不要造作。

     144.親戚中有人是從事養雞賣雞行業的,應如何辦呢? 從事養雞、養鴨、養豬這種行業,那是迫于生計、不得已的職業。

    最好找到正确的、不殺生的職業,然後轉業。

    你轉了業嘛,一樣可以維持生活,不一定要靠養雞、養鴨、養豬來維持生活,最好是轉業。

    佛法第一個是戒殺生,你這個職業等于是助長别人殺生嘛,你成了殺生的增上緣、助緣了,有罪過的喲。

     145.當今社會賭博問題越來越嚴重,通過佛法如何幫人戒賭呢? 賭的中心是什麼?貪,貪心。

    有貪心就要損人利己。

    通過弘揚佛法的道理,使人們都能把生活看得淡泊一點,實現少欲知足,不損人利己,能夠使人受到這個教育,淡泊以明志,甯靜以緻遠,就可以戒賭。

    不然你戒不了賭。

     146.最近南方一帶普遍遭受了巨大的雨雪冰凍災害,用佛法的觀點如何解釋這一現象? 在佛法來講,這個叫共業,符合佛法的因果律:自作自受,共作共受,先作後受,不作不受,任何事情都在因果之内。

    共業,大家所造的業。

    造的什麼業呢?殺業!殺業重,殺氣就重,怨氣就重。

    就像前幾年曾經發生過的那個海嘯一樣,海嘯一來,幾十裡範圍内都跑不掉,要被淹,被漂流,受災害。

    什麼原因?你若幹年來要吃海裡的動物,那麼今天緣法成熟了,動物就要吃你,這就是因果。

     147.面對剛剛發生的汶川地震災難,作為佛子應該怎麼做? 面對這次地震災難,作為佛子更應該增加悲心,自己在行持修行的時候,第一回向災區死者得到超度;第二回向生者得到安居樂業;第三希望國家安定不要有災難,各種災難,水災、火災、刀兵災、瘟疫災等都不要發生。

     在實際行動上呢,就要随力随能多做好事、作貢獻。

    六度中的布施其實就是貢獻,過去叫布施,現在叫貢獻。

    普遍作各種貢獻,施醫、施藥、施帳篷,有能力進行心靈關懷、心理輔導,都是貢獻。

    除此以外宣傳因果,宣傳戒殺也是貢獻。

    這個災難不是一朝一夕之故,非一日之寒,怎麼來的?殺業帶來的。

     我們知道,在抗戰時死了許多人。

    日本飛機從廣州一直炸到重慶,在南京屠殺了許多人,這些被殺人的怨氣都沒有消滅。

    在這個殺業之上,一些人又不斷增加新的殺業,從現在飲食上來說,除了吃雞、羊、牛、豬之外,還大量吃野生動物,吃得稀奇古怪的。

    很多疾病是從吃野生動物吃出來的,這都是有因果的。

    殺業重,殺業不消,災難不會停止。

     所以,你們居士在家裡招待客人不要殺生。

    殺生的确可怕,動物被殺時的怨氣很大,怨氣重了就是災難,是不祥之氣,這一點作為一名佛教徒,特别是受了五戒、菩薩戒的要多宣傳多教育,以身作責,起碼從自己的家庭做起,才能影響社會。

     面對災難,我們更要增加慈悲心、出離心,這就是道念、正念。

    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儒家提倡仁愛,老子也提倡愛,中國過去的宇宙觀是天人相結合,天人合一。

    人心順于天心,萬物運行才合乎規矩、合乎道理。

    春耕夏耘,秋收冬藏,萬物就茂盛。

    假若人心背于天心,人心不仁,違反天心,萬物運行就不順,災難就會發生。

    這是中國最古老的哲學《易經》所講,講得很徹底,人心要順于天心。

    天就是陰陽,地就是剛柔,人就是仁義。

    陰陽、剛柔、仁義是結合起來的。

    天、地、人,以人為中心,上天下地中間是人,人就是天地之間的樞紐、變化的樞紐。

    人心順于仁就順于天心,萬物皆吉祥,人心背于仁就違反天心,就有災難。

    中國原來的哲學就是這個道理,也和佛教思想相吻合。

     現在的人心是什麼呢?從“文化大革命”以後,不講道德,不講倫理,舊的文化傳統失掉,内心傾向物質,隻重物欲。

    想方設法地戰勝自然界,把自然界開發出來,把财産掌握在自己手裡,于是就破壞了自然界的生态平衡,地質、水源、山林都被破壞了。

    内心傾向物質,貪圖享受,由這種内心的污染導緻自然的污染、環境的污染,各種災難因此而發生,大家要警醒,這都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啊! 佛法講世間上沒有無果之因,也沒有無因之果,萬事萬物都有因果在其中。

    出現了災難,怨天、怨地都沒有用,歸根結底還是自己造成的。

    明了這些道理就要淨化心靈,去除貪欲心。

    佛法的中心就是慈悲和合,現在有些人就違反了這個真理,發展貪、嗔、癡。

    貪就是貪心重,什麼都要據為己有,貪圖感官刺激、物質享受;殺害就是嗔心重,嗔恨别人就起害他之心;癡就是不明真理,愚癡,什麼都不相信,因果不相信,佛法僧三寶不相信,隻重眼前不管過去和未來。

    貪、嗔、癡三毒充滿這個世界,就會有災難,假如人心像這樣發展下去很危險,很可怕。

    反過來,若是人心向善,人心順于天心,慈悲仁愛,這些災難就可以逐步消滅,人間淨土就會實現。

     現在各個寺院佛教徒集會,做法會進行消災免難,這是好的行動。

    不僅僅是做法會,還要在日常生活中行動起來,使社會上越來越多的人明因識果,止惡行善,這種力量強大了,正氣戰勝邪氣,就可避免災難。

     148.弘揚佛法的方式方法有哪些?哪些方法是最契合當今社會的? 弘揚佛法的方式方法,就是要随機。

    佛陀教導我們,因時制宜,因地制宜,因機制宜。

    時間不同,地方不同,根機不同,那麼就尋找一種既具體,又不違背原則,又有時代性、靈活性的方法。

     那麼這個方法在今天來說,就是既能趕上時代,也适合人群,上契諸佛理,下應衆生機。

    比如說,藏傳佛教有一套辦法,南傳佛教有一套辦法,漢傳佛教又有一套辦法,都是因時、因地、因機而制宜的。

     149.佛法與相似佛法尤如一對孿生姐妹,外表相似甚至一模一樣,凡夫的我們如何區分? 佛法與相似佛法,仿佛相同,實際上有區别的。

    區别的方法就是:以四谛、八正道、三法印來區别。

    這樣一對比,就像用那個鏡子一樣來照:他那個教義是不是合乎四谛八正道?合不合乎三法印?合不合乎緣起性空?合不合乎真如法?合乎,則是佛法,否則就是相似佛法。

     150.曆史上經常有這樣的情況,一個人很正确、很善良,卻不能善終或得善果,如嶽飛被殺頭,如何用佛法的觀點來看待這些問題? 這個在佛法觀點來講呢,要看三世因果,從三世因果來看。

    善良的人之所以沒有好報,是因為他過去的惡因沒有消滅完,善因在成長中,善法還不具足,善緣還不具足,所以結不到善果;而惡因先成熟,那麼就得惡果。

    盡管這樣子呢,他受了這個惡果以後啊,等于還了惡因的報,以後就不再受。

    從三世因果來看,就能想清楚了。

     151.您開示聽經要存三種心:寂滅心、恭敬心、廣大心,請問寂滅的是什麼? 寂滅是什麼呢?寂滅就是一種清淨心,沒有染污的心,沒有虛妄分别的心,就叫寂滅心。

    聽經啊,沒有這三種心是不行的,對經不恭敬,聽起來也不誠懇,也不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