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修指導

關燈
要尊重她,平等對待她,多關心她,跟她講道理,讓她理解你,人心都是肉長的,時間長了,就會被感化的。

     你想用你的世界觀來改變她的世界觀,那得看你是什麼世界觀?以正确的來改變不正确的是可以的,假如是不正确的,你怎麼改變别人?當然,清官難斷家務事,無論如何,還是自己來解決,兩個人來解決。

     88.成佛之道,有沒有一條又快又好的捷徑?像坐飛機一樣呢? 最快最好就是發大乘心,發堅固菩提心。

    你說是發了心馬上就成佛也不可能,還必須有一個修行的階梯,踏踏實實地把成佛的資糧準備好。

    就像你要坐飛機,必須要先把飛機造好,把起飛前的一切安全事項精心準備完畢。

    飛機的造價高啊!很多個億!每一個螺絲都不能出問題,而且要求飛行員技術過硬,還要看天氣狀況,否則飛到半空中掉下來,機毀人亡。

    所以不能盲目圖快。

     修學菩薩行就是如此,必須發心,必須踏踏實實地修學,必須要有四弘誓願: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每個菩薩都有願,普賢菩薩十大願,文殊菩薩一百四十一願,阿彌陀佛四十八願,觀音菩薩有十二大願。

     願力不可缺,随着願力,本着四無量心,修四攝六度,經過資糧位、加行位、見道位、修道位,最後到達成佛的究竟位,這是有階梯的。

    《華嚴經》将菩薩修行成佛的路線圖分為七個階段: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覺、妙覺。

    其中又分為五位:十住、十行、十回向諸位菩薩,以福德智慧為助道資糧,名資糧位;由得福智資糧,加功用行,而入見道,住真如性,名加行位;初地菩薩,體會真如智照,于理得見中道,故名通達位或見道位;第二地至第十地菩薩,得見道已,為斷除障而複修習根本之智,名修習位;經過等覺到妙覺,證入佛位,名究竟位。

     從初地到十地依次圓成十度,即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禅定、智慧、方便、願、力、智,那就是一步一步地實修實證。

     初地斷掉分别二障,自利利他,廣修布施,施而不執,三輪體空,圓成施度。

     二地心性清淨,具足清淨見,在行動中遠離煩惱污染,嚴持菩薩的三聚淨戒,圓成戒度。

     三地成就勝定即殊勝的禅定,證得微妙的法樂,生起慧光,心胸廣大,忍辱柔和,圓成忍辱度。

     四地在修行中精進努力,安住于菩提分法,除掉身見、邊見、一切邪見,慧焰增勝,圓成精進度。

     五地能夠圓通真俗二谛,修行禅定,圓成靜慮度。

     六地般若智現前,了解緣起性空的道理,圓成般若度。

     七地用力觀一切諸法無相,加功用行,時間很長,圓成方便度。

     八地觀諸法無相,由勉強到自然,任運自如,修無相觀,觀我、法二空,一切内境外境現前,做到如如不動,不為無明煩惱所障,真正到了“八風吹不動”的境界。

    這時完成願度。

     九地成就殊勝微妙的智慧,具備四無礙解:法無礙解、辭無礙解、義無礙解、樂說無礙解。

    此時就能說法利生,完成力度。

     十地具足衆妙功德,斷除一切煩惱障礙,證得法身後,智慧就像天空的雲一樣,布滿天空,降大法雨,使衆生得到滋潤,大地得到清涼,完成智度。

    然後經過金剛道,徹底伏除煩惱障、所知障的現行和種子。

     所以學佛就是悟真求實,來不得半點虛假,十地修行的次序就是分分斷,分分證,斷一分無明就證一分真如,這樣就逐步積累起來。

    看起來困難,時間很長,要經過三大阿僧祇劫,但你隻要發了心,因中就有果,這個果是不可思議的。

    雖然說利根特别聰明,能夠頓悟頓斷。

    殊不知這個漸與頓是統一的,頓必須有漸,經過漸才有頓,今生悟得快、斷得快、登果快,都是過去世累積修行的結果。

    比如說你現在是個博士,但你必須要經過幼稚生、小學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學生的這個次序,逐步學習,最後才能獲得博士學位。

     89.超度死去的親人,是自己如法修行回向的力量大呢,還是在寺院裡做佛事作用大? 這個問題需要結合。

    自己的親人、自己的母親死了,作為兒女追薦母親,讀經、拜經、念佛号,比較誠懇,這個力量就大。

    自己如法修行并回向,這是一種力量。

    另外就是做佛事,靠三寶的威力來加持。

    這兩種結合起來,功用就大。

    假如自己隻是作個樣子而已,不誠懇;做佛事呢光是請僧人來念一下,那就起不到什麼太大的作用。

     90.人應該如何對待故去的親人? 思念故去的親人是自然的親情。

    思念父母恩、思念師長恩、思念朋友的友情,這是人之常情,但是要化思念為行動,在佛法來講,以種善、種功德來追念他,使他得到好處,這是正确的思念。

     91.我和媽媽朝夕相處幾十年,現在她走了,我很難過,在家經都念不下去,也沒有心情上班,内心都是空的,也不知道她究竟往生沒有?我該怎麼辦呢? 你要保持安定,不要難過,不要悲傷。

    你給你母親組織臨終助念,她走的時候很安靜,你超度了她,她已經往生了,你盡了大孝,還有什麼可傷心的呢?平常有時間你就要多念佛,如果你過于傷心,讓她擔心你,就還要障礙她,因為她往生後,是有他心通的。

     學佛人應與普通人有所不同,要明理,你光是那麼悲傷,把工作荒廢了,生活不安定,那就是摧殘自己,要不得!你應該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一方面把身體保持好、工作搞好,另外還要多做好事,這樣對你母親就有好處。

    你若能把這個心回向給廣大的衆生,就是盡大孝。

    就像地藏菩薩一樣,心願廣大,由報母恩擴大為報衆生恩。

     92.如何理解念佛法門的自力和他力?能知道自己往生到哪個品嗎? 淨土法門講通過念佛往生西方阿彌陀佛的淨土,需要自力和他力結合。

    自力是自己主觀上的努力,他力就代表阿彌陀佛的願力、加持力,二者是結合起來的。

    單純靠自力不行,單純靠他力也不行。

     單純靠自力的話,業障重,煩惱多,你要想一下子得解脫不可能。

    但是你不靠自力,純粹靠他力,就像一兩歲的小孩兒學走路一樣,他要願意走才能走,他要不願意走的話,媽媽把他強拉着走,他怎麼都不走,他要哭,根本不行。

    他媽媽就是他力。

    必須要靠他自己主觀上願意走,雖然走不穩當,媽媽拉着他,慢慢學走,自力、他力結合,就能學會走路。

     為什麼說完全靠自力不行呢?由于業障重、煩惱多,修行時間會很長,就必須要靠他力。

    淨土法門的特點就是自力、他力結合,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帶業往生。

    阿彌陀佛的願力很大,你能夠發那個“往生”的心,念佛,就在他的願力加持之中,臨命終就具備了往生的條件。

     但是最重要的還要有自力,不能完全依靠他力。

    就像我剛才舉的例子一樣,小孩兒不走,你強拉他,他哭,在地上耍賴,就是不走,你有什麼辦法呀?所以這個自力很重要。

     自力是什麼?就是信、願、行三結合,信仰要堅定,願力要誠懇,再結合行持。

    同時,在主觀上對于五濁惡世應該有厭離心,若你對五濁惡世沒有厭離心,貪愛心重,欲望心重,你念佛也起不了作用。

    “念不一不生極樂,愛不斷不離娑婆”,就說明這個道理,念不專一不行。

    如何專一呢?心、口、耳都不能亂,專一不散亂! 另外就是心中的願力要大,以三心念佛,第一個正直心、誠懇心;第二個深善心,一切合乎善法;第三個廣大心,要回向,将自己念佛的功德回向衆生。

    這樣子來念呢,就會起很大的作用,再加上阿彌陀佛的願力,自力和他力兩種結合起來,肯定往生,當然是帶業往生。

     至于往生以後的品呢,就看你平時的作為,看你的心力怎麼樣。

    你善念重,你修的人天法,你多念阿彌陀佛,起碼是下品;你欲念減少了,三業清淨,這樣子念佛,再結合阿彌陀佛的願力,就是中品;你發菩薩心,悲心重,願度衆生,以這種菩提心而念佛,起碼是中品以上或上品。

     93.是不是自力越大,他力越大? 阿彌陀佛的願力不是随你的自力大小決定的,你隻要是起了心,與他的心就相應,就會感受到他的加持。

    自力越大,說明你心越誠懇,又修廣大心,阿彌陀佛就随你的力量來加持你、接引你,你的感應就明顯,好像他力很大似的。

    實際上,阿彌陀佛對每一個衆生都是平等的,都是一樣的悲心、悲願,他的願力是不可思議的,如果你主觀上不努力,或者說隻有一點點努力,所得到的感應和加持就小。

    不要以凡夫心來揣測佛心! 94.怎樣理解往生到西方淨土?什麼東西往生了?是靈魂往生了麼? 佛教講世界有五濁惡世,有西方淨土。

    西方淨土的存在是阿彌陀佛的願力而感得。

    所謂淨就是沒有染污,是莊嚴清淨的,不管正報和依報都莊嚴,稱之為淨土。

    淨土是存在的,不能否定。

     如何生淨土就在于你的心,你的心能夠經常念佛,經常存善念做好事、培功德,與阿彌陀佛的願心相應,臨終時,就可以即刻往生。

    這個生不是靈魂的生,是心靈的感應,這種境界不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但事實證明是有的。

     那個念佛往生的人,他真正能夠往生,一是他預知時至,一個月以前、半個月以前或者一個星期以前他就曉得;二是在往生的時候香氣滿室,異香滿室;三是他的身體很柔軟,發紅光,與衆不同,而且有些人雖然去了,但他身體還坐着不動。

    很多迹象證明往生是事實,不可疑惑。

    這個往生就不是什麼靈魂不靈魂的了,這是一種淨心、生命的力量。

     95.造了惡業的人受現世報,應怎樣開導呢? 造了惡業的人受現世報,受别人的打擊,工作不順利,生活很痛苦。

    你就應該以安慰的态度、委婉的态度開導他,注意說話的方式方法,不要直接跟他說因果關系:你造了那個因,你該受那個報,那他當然接受不了啊!你隻能說學佛人要随緣過生活,多學忍辱般若蜜,忍辱就是福,吃虧就是福,造業由自己,别人要打擊你,那是他在造業,你就讓他造業,等于是你自己在消業。

    你這樣好好和他解釋,他絕對不會生氣,也比較容易接受。

     作為一個學佛的人,去開導、勸解别人一定要有智慧,講究方式方法。

    為什麼佛有圓教、頓教,也有權教?權教就是方便,對哪種根基說哪種法。

    觀世音菩薩現三十二應身,就是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為之說法。

    佛法不是呆闆的,要靈活,以靈活的方法,千言萬語說來說去,是要度他、接引他,使他走正道,中心是這個。

     96.我最近感覺在工作中、事業上,好多事情不太順利、不太如願,應該屬于我的錢财、職務等,卻得不到。

    這是為何呢? 要耐心等待,你不要急。

    在現有的狀況下好好努力,肯定有機會,千萬不要急躁,任何事情都不可能馬上實現的。

    你在工作上會繼續發展,這隻是一個時間問題,何必急呢?隻問耕耘,不問收獲,播下了種子,必然有果,這是個因果規律。

     你要想在事業上獲得成功,有兩個方面要注意一下: 一、工作上要有表現,盡職盡責,做出成績,就會得到大家的贊同、擁護。

     二、自己态度方面盡量做到和藹,與人相處忍耐、寬容。

    在佛教來講,多同情别人,多修悲心,遇事不要專門為自己着想,多為别人着想,一心為别人,就把你的缺點改正了,改正了就是一帆風順,事業就順利。

     97.單位裡面很複雜,有人看你太強,就想把你扳倒,而且明年是我的本命年,會不會有些坎坷? 你能力強,工作方面表現好,得到衆人擁護,就不要怕個别人的力量!在佛家來講,耕耘了,種了善因,人天擁護,人天歡喜,個别人要壓是壓不倒的,這是個因果規律。

    你要認清這一點。

     至于說本命年,佛教是不講究這套的,命由自己創造,命自我立,福自我求,不要去相信那些。

    主要在于自己,不要灰心,不要怕,最重要的是随時随地多培善因,不要管哪個年,什麼難關都沖得過! 98.“沒有般若的修行都是外道”這句到底對不對?禅定中出現景象應如何看待?到底是好還是壞? 外道不外道,就看有沒有正見。

    有正見的修,也就是依據般若而修行作觀察,般若主要就是講“無我”,“我”是生死根本。

    注意這個問題,你不拔出生死根本,不“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拔除由我執産生的貪嗔癡,走的是什麼道路?那就不是佛法的正道! “我要求證神通,求得身體長生不死”,這都是心外求法。

    什麼叫外道啊?心外求法,執著于形象就叫做外道。

    所以必須要有智,要具有智慧和正見才行。

    根本辦法就是拔除煩惱,解決生死根本,因此必須要勤修戒定慧,才能熄滅貪嗔癡。

     靜中能夠看到一些境界,是好還是壞?這就得看是什麼相了,假如你是在靜中、無執著中自然地現出光明和佛菩薩相,那是好的境界。

    假如以執著貪愛心,也會産生各種相:神相、鬼相、菩薩相、羅漢相等,都可以産生,那你就要注意,這不是好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