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關燈
,離開任何一個,車子都開不動。

     三、兩種結合(行) 現在有一種人,對佛法不了解,認為念佛人,念佛隻是準備死後,把佛教當成了死後的佛教,這是錯誤的。

    佛法要衆生既要看到死後,也要看到生前,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如何對待我們現在的生呢?應該走正道,要在現在走正道,才有死後的究竟歸宿,這是聯系起來的。

     如何走正道?一是必須結合三福業,二是十大願行。

     (一)三福業的結合 三福業是世間善結合出世間善,包括解脫善、菩薩善。

     1.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 皈依三寶後,就要根據這樣來把人做好,培養道德,完成人格。

    這是世間善。

     如何培養人的道德?就需孝養父母,奉事師長,修十善業,特别要修悲心。

     慈心不殺,指不要殺生,殺生是最大的罪,佛法以慈悲為本。

    對衆生要慈憫,表現在行動上不要打人罵人,更不要殺人以及一切生物。

    殺了對方,對方的怨氣重得很,怨氣重的結果就形成災害,旱災、瘟疫災、饑馑災、火災、水災,各種災害都出來了。

    災害哪來的?佛法找根本,殺業最重,所以要戒殺放生。

    希望居士們注意這個問題,在家不要殺生,而且要多放生,慈心不殺的功德很大。

     2.受持三皈,具足衆戒,不犯威儀 這是以戒為主,為解脫善。

    奉行五戒十善,在行住坐卧四威儀中,保持嚴肅、和諧、莊嚴,這是别解脫戒的精神。

    生活淡泊、勤勞樸素,就能夠熄滅貪心、淡化物欲,這是一種清高淡泊的境界。

    在權錢鬥争中,我們佛教徒能夠以身作則,作為示範,影響群衆,那麼鬥争就可以平息。

     3.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 要發大乘菩提心,不但自己學菩薩,還要勸人學菩薩,人人都學菩薩,人人相信因果,都奉行四無量心、四攝六度,那就好了,家庭就和,社會就和,國家就和,世界就和平,得的果是什麼呢?無上佛乘!就可證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此為菩薩善。

     所以我們修行第一步就要與三福業相結合,不能夠離開現實,離開生前種因。

    《阿彌陀經》上講:“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

    ”若不在生前培積福德,廣種功德,死時又如何能往生呢? (二)與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相結合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與普賢菩薩的十大願行相結合,這是很了不起的。

    華嚴會上,華嚴三聖,中間是毗盧遮那佛,就是釋迦佛的法身佛,左邊文殊代表智慧,右邊普賢代表願行,以智慧為指導,以願行為動力,就可以入華藏世界,可以證佛果,這是《華嚴經》的精要。

    所以普賢大願很重要,普賢大願結合行動,共有十種: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忏悔業障;五者随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随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

     一者禮敬諸佛。

    每天禮拜佛,見佛就要拜,禮敬諸佛,以佛莊嚴而自莊嚴。

     二者稱贊如來。

    每天要誦經、誦偈,要贊頌、贊揚佛的功德。

     三者廣修供養。

    要修财供養、法供養。

    财供養就是指資财,香、花、燈、水、果、茶、食、寶、珠、衣,屬物質方面的供養;法供養就是佛說百千法門,衆生随而信解修行,長養法身,守護大法,并以之施與衆生,稱為法供養。

     四者忏悔業障。

    每個人每天都要忏悔,随時都要忏悔,隻有消除惡業,清淨身心,才能接受善法。

    忏悔分為事忏悔和理忏悔:事忏悔就是針對具體問題而忏;理忏悔就是達到消滅犯罪的根本,消除執著,消除煩惱。

     五者随喜功德。

    見善随喜,見别人做好事,大家都要高興,而且支持、學習,不要嫉妒,不要障礙,要随喜。

     六者請轉法輪。

    法輪轉動,佛法住世,是衆生的福報。

    請轉法輪,一方面說明法輪轉動,像車子一樣,可以壓碎地上的障礙,學習佛法就可以消除内心的煩惱;另一方面希望佛法常在世上流通,做衆生的眼目。

    所以要請轉法輪,佛在世請佛轉,佛不在世,請住世的高僧、善知識轉。

     七者請佛住世。

    希望佛長久住世,佛示寂以後,能夠代表佛說法的大德善知識,我們都希望他長久住世。

    佛有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