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關燈
小
中
大
各方面就造惡業,由業就感果。
所以學佛的人要想真正獲得解脫,就必須要斬斷生死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用功,注意起心動念。
(三)淨土法門為解脫的根本 淨土宗在中國是很盛行的,從東晉慧遠大師倡導淨土,唐代善導大師提倡淨土,一直到現在都很盛行,而且遍及于日本、東南亞等地,現在歐洲和美洲的有些地方也盛行淨土宗。
淨土宗的五經一論,在曆史上是有根據的,五經是佛說的,為《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一論就是天親菩薩寫的《往生論》。
淨土宗既殊勝而又方便,能夠念佛行持,就可往生西方。
“阿鞞跋緻”的意思就是不退轉,有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這就是初地菩薩以上的境界。
淨土宗殊勝可靠,而且很方便,在寺廟、佛堂、家裡、田間地頭,行住坐卧都可以念。
好好念佛,在現生中就可以得到受用,消除煩惱,身心輕安,臨終以後決定往生,這是有理論、有根據、有事實的,一定要深信不疑。
二、兩種正見(解) 學佛要有正見,沒有正見就沒有正确的了解,就無從曉得為什麼要信,也不能鞏固正信,所以必須要有正見。
八正道裡邊第一個就是正見。
(一)緣起中道的正見 這就要從緣起論來看問題,一切法無非因緣生法。
一個法的現象,它的生起有主因,即種子,條件是助緣,然後才産生果,不管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人生現象莫不如此,沒有哪個現象不是這樣産生的。
同時,一切法既是随緣變化的,又是互相依存的。
了解這個法是變化的,沒有主宰,一方面可以止惡行善;另一方面對他人及衆生就能夠平等尊重;第三就可以破除我執、法執,進入空性。
所以了解緣起就必然可以知曉性空,契證性空就可以洞察緣起,這就是中道,藏傳佛教叫中觀見。
中觀見就需要破斥另外兩種見:常見、斷見。
常見,就是執一切法永遠都存在;斷見就是執一切法消滅了就沒有了,包括物質現象或精神現象都如此。
常見和斷見,叫二邊之見。
有邊見必然有邪見,何謂邪見?不信因果,不信三寶,為邪見。
何謂中道?離開二邊之見,合乎諸法真實相,為中道。
《思益梵天所問經》講: 諸法從緣生自無有定性 若知此因緣則達法實性 若知法實相是則知空相 若能知空相則為見導師 “若能知空相,則為見導師”,能夠知曉空相,就能見到如來,這個意義廣大、深遠。
(二)諸法唯識現的正見 法相唯識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關于這個内容,《華嚴經》具體講得很多,其中有一首偈子說明了這個心的作用: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心地觀經》裡講:“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
心染故國土染,心淨故國土淨。
”一切現象都是唯心所造,唯識所變。
唯心就代表一切正報、依報,都離不開心,唯心所感。
唯識就是指若沒有心,沒有唯識學講的四分“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就認識不到一切森羅萬象。
能夠了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就可以說明萬法之生,離不開識,這個識,這個心,就是一切法界的本體。
你看華嚴法界圖,圓圈的周邊是四聖六凡,中間就是個心,迷則成凡,悟則成聖,心佛衆生,三無差别,都是因為這個心。
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發揮心靈的光輝,把我們心靈這顆明珠上的灰塵去掉。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掃除心中的塵垢,才可以使心靈發出光輝,才能證到明心見性,才能恢複我們的妙明真心。
妙明真心是什麼呢?就是法身、就是如來,這個境界很高深,證到這種高深境界就看出實修的功夫非常要緊了。
以上就是我介紹的兩個見解,即兩種正見:一是緣起中道的正見;二是諸法唯識現的正見。
學習經論,首先要樹立的就是這兩種正見,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翅,缺一不可。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講:大乘佛法像部大車子,大車子有兩個車輪,一個是緣起中道,一個是唯識論,這兩大車輪
所以學佛的人要想真正獲得解脫,就必須要斬斷生死的根本,在日常生活中用功,注意起心動念。
(三)淨土法門為解脫的根本 淨土宗在中國是很盛行的,從東晉慧遠大師倡導淨土,唐代善導大師提倡淨土,一直到現在都很盛行,而且遍及于日本、東南亞等地,現在歐洲和美洲的有些地方也盛行淨土宗。
淨土宗的五經一論,在曆史上是有根據的,五經是佛說的,為《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阿彌陀經》、《楞嚴經?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華嚴經?普賢行願品》;一論就是天親菩薩寫的《往生論》。
淨土宗既殊勝而又方便,能夠念佛行持,就可往生西方。
“阿鞞跋緻”的意思就是不退轉,有三不退:位不退、念不退、行不退,這就是初地菩薩以上的境界。
淨土宗殊勝可靠,而且很方便,在寺廟、佛堂、家裡、田間地頭,行住坐卧都可以念。
好好念佛,在現生中就可以得到受用,消除煩惱,身心輕安,臨終以後決定往生,這是有理論、有根據、有事實的,一定要深信不疑。
二、兩種正見(解) 學佛要有正見,沒有正見就沒有正确的了解,就無從曉得為什麼要信,也不能鞏固正信,所以必須要有正見。
八正道裡邊第一個就是正見。
(一)緣起中道的正見 這就要從緣起論來看問題,一切法無非因緣生法。
一個法的現象,它的生起有主因,即種子,條件是助緣,然後才産生果,不管自然現象、社會現象、人生現象莫不如此,沒有哪個現象不是這樣産生的。
同時,一切法既是随緣變化的,又是互相依存的。
了解這個法是變化的,沒有主宰,一方面可以止惡行善;另一方面對他人及衆生就能夠平等尊重;第三就可以破除我執、法執,進入空性。
所以了解緣起就必然可以知曉性空,契證性空就可以洞察緣起,這就是中道,藏傳佛教叫中觀見。
中觀見就需要破斥另外兩種見:常見、斷見。
常見,就是執一切法永遠都存在;斷見就是執一切法消滅了就沒有了,包括物質現象或精神現象都如此。
常見和斷見,叫二邊之見。
有邊見必然有邪見,何謂邪見?不信因果,不信三寶,為邪見。
何謂中道?離開二邊之見,合乎諸法真實相,為中道。
《思益梵天所問經》講: 諸法從緣生自無有定性 若知此因緣則達法實性 若知法實相是則知空相 若能知空相則為見導師 “若能知空相,則為見導師”,能夠知曉空相,就能見到如來,這個意義廣大、深遠。
(二)諸法唯識現的正見 法相唯識講“三界唯心,萬法唯識”。
關于這個内容,《華嚴經》具體講得很多,其中有一首偈子說明了這個心的作用: 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 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心如工畫師能畫諸世間 五蘊悉從生無法而不造 《心地觀經》裡講:“心生則法生,心滅則法滅。
心染故國土染,心淨故國土淨。
”一切現象都是唯心所造,唯識所變。
唯心就代表一切正報、依報,都離不開心,唯心所感。
唯識就是指若沒有心,沒有唯識學講的四分“相分、見分、自證分、證自證分”,就認識不到一切森羅萬象。
能夠了解“三界唯心,萬法唯識”的道理,就可以說明萬法之生,離不開識,這個識,這個心,就是一切法界的本體。
你看華嚴法界圖,圓圈的周邊是四聖六凡,中間就是個心,迷則成凡,悟則成聖,心佛衆生,三無差别,都是因為這個心。
所以我們學佛就是要發揮心靈的光輝,把我們心靈這顆明珠上的灰塵去掉。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掃除心中的塵垢,才可以使心靈發出光輝,才能證到明心見性,才能恢複我們的妙明真心。
妙明真心是什麼呢?就是法身、就是如來,這個境界很高深,證到這種高深境界就看出實修的功夫非常要緊了。
以上就是我介紹的兩個見解,即兩種正見:一是緣起中道的正見;二是諸法唯識現的正見。
學習經論,首先要樹立的就是這兩種正見,如車之兩輪、鳥之雙翅,缺一不可。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裡講:大乘佛法像部大車子,大車子有兩個車輪,一個是緣起中道,一個是唯識論,這兩大車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