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家居士修行之次第

關燈
不止。

    他在臨死前說,你的刀可以刺傷我的身,但是佛法你是刺傷不了的。

    于是血書《百字論》,提出他的主張。

    這個《百字論》在藏經裡面是有的,提婆菩薩是為法而犧牲的。

     為什麼說佛法僧三寶是信仰的根本? 第一,佛寶。

    佛、佛陀叫覺者,佛者覺也,這個覺是從因地到果地上的覺,因位上有六度萬行的功德,果位上有三身四智、大悲大智大願大無畏功德,所以佛被稱之為“天中之天,聖中之聖”。

    佛就是苦海的舟航、人天的導師。

    我們向佛陀學習,那就是要以因位的佛和果位的佛的功德為榜樣,走向覺悟的光明大道,不再像凡夫一樣,迷六塵境界、五欲境界,迷因果,那是妄啊!我們不要再走那條路,那一條路叫死胡同,是走不通的。

    所以應該要有這個覺。

     第二,法寶。

    法就是佛說的教法,包括經、律、論三藏,教法精深博大,如大海一樣,從教理行果方面,指出了我們學佛一是有理論的根據,二是有修行的根據。

    從理上佛陀講得很清楚,從行上也指出了一條根本的道路,從人天乘到佛乘,五乘教法,因機施教,這是一條光明的正道。

    這個教法,不是一般的世間科學、哲學所能及的,因為那些是從感官到理性思維說明的境界,而佛陀的教法是從修行中内證的境界,超越語言尋思、超越時空,是一種不變的真理!講二谛圓融,講世間法、出世間法!至于這一教法,要了解它的功德,我們能夠學習教法、學習經典,就可以不走邪路而走正路,就像有指路明燈一樣,漆黑的夜晚沒有明燈,是要掉到深坑懸崖裡去呀! 第三,僧寶。

    僧寶就是出家衆,出家衆是很少的,在人群中,僧寶僅僅隻占千分之一。

    僧寶的責任就是住持正法,弘揚正法;僧寶的主要功德是以六和合為主,以德為主,重點在實踐。

    我們恭敬僧寶就是要學習德,和合的德,現在來講就是和諧的德。

    嚴持淨戒,不損害他人,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轉惡為善,轉染成淨,才能提高道德。

     (二)業報為生死輪回的根本 業報論是小乘、大乘所共同的,也是學佛與非學佛的區别。

     世界上有許多人研究佛學,大學裡邊的哲學系、宗教學系都在研究佛學,但是不是學佛者,就看他是否真實相信業報。

    沒有皈依三寶,不相信業報,就還在門外,隻是個佛學者,不是學佛者。

     業報就代表人的行為、衆生的行為。

    “業”就是指行為,包括意識上、口頭上、動作上的各種行為。

    從行為的性質區别他的果報,而這個果報又是通于三世:過去世、現在世、未來世。

    有了業因必然要感果,必然要受報,這個果可以現世感、後世感、再後世感。

    欲知來世果,今生做者是,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

     業報論是很重要的,為什麼要特别提出來呢?因為就因果來講,哲學上講因果,科學上也講因果,但它的因果不是佛法的因果,佛法的因果裡還包括業報,是以業報為中心。

     業報有三種:善業、惡業、不動業。

     善業包括五戒十善。

    信三寶,信因果,修五戒十善,必然感人天果,起碼不堕三惡道,有來生就稱為增上生,可以進一步修道,不失人身,這是很殊勝的。

     惡業有殺、盜、邪淫、妄語、惡口、兩舌、绮語、貪、嗔、癡十惡業,其中屬于身業的為殺、盜、邪淫三種,屬于口業的為妄語、惡口、兩舌、绮語四種,屬于意業的有貪、嗔、癡三種。

    假若做了十惡業,上品堕地獄,中品堕餓鬼,下品堕畜牲,那是肯定無疑的。

    從曆史到現在,這個因果報應的事實記載得很多,就我生平,所見的也不少。

    另外還有五無間業,五無間業就是殺父親、殺母親、出佛身血、殺阿羅漢、破和合僧。

     不動業是什麼呢?就是世間定。

    你修四禅八定,盡管可以生色界天、無色界天,但也都在輪回之中,所以說業報為生死輪回的根本。

    修行就要找到這個根本,根本在哪裡呢?根據十二有支講,離不開無明、煩惱、業。

     無明是什麼?不明因果,不明解脫,根本原因是我執重。

    煩惱是什麼?由無明就發生煩惱,貪、嗔、癡、慢、疑、惡見,是六個根本煩惱,還有二十個随煩惱。

    《瑜伽師地論》上講,有一百零八種煩惱。

    煩惱很多,由于煩惱就造業,起心動念、舉手投足、言語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