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谛

關燈
能夠保持這四念住,就有正見、正念,就等于佛在你眼前一樣。

    佛教的人生觀,主要就是修四念住。

     (二)走修行的道路 1.皈依三寶,奉行五戒 有了對人生的正确認識以後,明因識果,止惡行善,就必須要皈依三寶,奉行五戒十善,這是人生的基本道德,是完成人格、提高理性的基本道德。

    奉行三皈五戒十善,可以配合儒家的五倫八德“孝悌忠信禮義廉恥”來進行,但儒家講得較淺,而佛家的三皈五戒十善就很具體。

     2.發出離心,修解脫行 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要發出離心,修解脫行,中心思想就是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癡,針對我們人的三障:業障、煩惱障、所知障,就要勤修“戒定慧”三學。

     第一以持戒來消滅業障,得到身解脫。

    當然這中間還包括忏悔,要忏悔舊惡,止惡行善,不要損人利己。

     第二就是修禅定消滅煩惱障,得到心解脫。

    以修定去除妄心,恢複正念,煩惱不會生起來。

    一個人能保持頭腦冷靜的話,他不會容易起煩惱的,隻有那個感情沖動的人,他才容易起煩惱,真要能安靜,有定力就不容易起了。

     第三就是以修慧來消滅所知障、無明障,得到慧解脫。

     得到身解脫、心解脫、慧解脫後,以此三解脫就能消除三障。

     (三)修三心淨化内心 在修菩薩行過程中,難行能行,難忍能忍,就要修三心,這個三心是根據《金剛經》提出來的。

     1.要啟發其心 生起正見,學習教理,使心得到啟發,因而生起正見。

    這是破除愚昧的開始。

     2.要調伏其心 就是守根護意。

    要守好眼、耳、鼻、舌、身、意這六道大門,守好了,強盜不會鑽進來,守不好,強盜就會進來,把你的财産偷了,所以要守根。

    護意就是保護好自己的意念,不要貪戀追求,不要心猿意馬。

    調伏其心,也叫磨煉其心,這個心不經過磨煉,是收不住的,不會柔和,不會安靜。

     3.要降伏其心 一切不要執著,《金剛經》裡處處講,不要執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不要執法相、非法相。

    我相、人相、衆生相、壽者相是由我執生起來的,有我執就有四相。

     “我相”指以我為主,老子天下第一,地球沒有我推不動啊,這叫我執。

     “人相”就是分别人嘛,這個人是男啊女啊、老啊少啊、醜啊美啊、端正不端正啊、富貴貧賤啊,生起好多分别。

     “衆生相”就是對一切衆生起差别相,生起各種執著。

     “壽者相”就是我希望要活多久,當神仙千年萬年,長生不死,或如外道修無想定等。

     “法相”就執著一切現象,是常住不變的,生起常見。

     “非法相”就執著一切現象,斷了就沒有了,人死如燈滅,生命不相續。

     這一些執著的相,在衆生境界中普遍存在,所以《金剛經》講“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離一切相即名諸佛”,就是針對“遣相去執”而來的。

     對一切相要“無所住”,無所執著,無所沾染,這就是空的境界。

     “而生其心”,是生什麼心呢?就是正直心、佛心、誠心,也包括大悲心、大智心、大願心,要生這個心,不是叫你生什麼“貪嗔癡”那個心。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這是《金剛經》總的精神。

     在勤修“戒定慧”三學的基礎上,以大乘菩薩心,進一步修三心:啟發其心生起正見,調伏其心能夠容忍廣大,降伏其心不要生起人我執、法我執,達到我空、法空,從而生起真心,就是真實心,就是利益衆生的大悲心、大願心,那就合乎真如了。

     (四)以正命而生活 我們如何過生活?人要生活呀,生活就需要工作,怎樣工作呢?在八正道裡面,佛就告訴人要依正命而行,要修正業。

    正業就是正當的行動,正命就是要有正當的職業,以正當的職業取得正當的利益而維持生活,叫正命,千萬不要以惡命、邪命而生活,不要去做危害人的事情。

    所以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法華經》上講“一切資生事業,皆順正法”,就是這個意思,你隻要是正道而行,在“士農工商學政軍”各個領域,都可以有正當的職業來維持生活。

     以上所講的内容就是根據佛教對于人生的正确觀察,揭示了人生的真谛,一定要樹立佛教的人生觀,走上修行解脫的道路,依正命而生活,行住坐卧不離禅定,就能保持頭腦的冷靜,保持智慧的觀察,做到八風不動,就能夠正确對待生活和事業。

     2005年6月18日講于大钊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