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真谛

關燈
問題:人生由于名利等引起煩惱、挫折,因而生出痛苦。

    那麼,根據佛法如何來求得人生的真谛?什麼是人生真實的道理?怎樣才能真正解脫煩惱痛苦? 一、佛教對于人生的看法 (一)五蘊身的組成 人生的看法首先從報體“五蘊身”開始,在佛法來講就是:色、受、想、行、識。

     “色”就是肉體,屬物質方面的,包括根、身和五髒六腑,以地水火風四大為主組成這個色。

     “受”就是領受,人們接觸事物的時候,或者領受是苦,或者領受是樂,或者領受是不苦不樂,有接觸就有領受,都包括在受裡邊。

    在唯識法相裡面,屬于遍行心所。

     “想”就是想象、思維,是第六意識的一個心所。

    一個人思想活動很寬,可以想到天上,想到地下,想到天邊,想入非非,都在想中。

    對于事物有分析、有歸納、有結論,也是在意識之中。

     “行”就是作為,思想的活動和某種意志都叫做行。

     “識”就是認識,識以了别為義,在唯識法相裡屬于心王,包括八個識:眼、耳、鼻、舌、身、意、末那識、阿賴耶識。

    其中,阿賴耶識是生命識,是人生的總體。

     人的五蘊身,是五種元素“色受想行識”的總和。

    擴大來講,一切法相的内容,包括精神現象、物質現象、生理現象,不出于五蘊。

    小乘講七十五法,大乘講百法,比較詳細。

     五蘊身經唯識所變業力所感,為有情的正報。

     (二)佛教對于五蘊身的看法 有情世界中,就人的這個五蘊身而言是三種雜染最具體的表現。

    哪三種雜染?業雜染、煩惱雜染、生雜染。

    何謂雜染?本身是染污性,不幹淨,叫雜染。

     第一種,業雜染。

    業雜染就屬于業障,帶來的身軀都是由于“業”,有業障就處處不自由,受環境、條件、天時、地理所支配,一般人就講是受命運的支配,處處不自在,受拘束不順心,過去的“業”感召現在的果。

     第二種,煩惱雜染。

    煩惱雜染是指從内心生起的,也叫做煩惱障。

    貪、嗔、癡、慢、疑、惡見是根本煩惱,另外還有二十随煩惱。

    人生煩惱很多啊!根據《瑜伽師地論》上講,有一百零八種煩惱,就有一百零八種痛苦。

    念珠就是一百零八顆,以念珠來念佛,把心定下來,把邪念、惡念恢複成正念,就可以消滅一百零八種痛苦,這是持珠念佛的作用。

     第三種,生雜染。

    生雜染是什麼呢?就是說你感召這麼一個生命,感到這個身體就有痛苦,什麼痛苦啊?求名求利,求那樣求這樣,求之不得就煩惱,産生煩惱就有若幹挫折、若幹不順利,于是就怨天尤人,怪那個怪這個、怪天怪地、怪父母、怪師長、怪朋友。

    實際來講,他不去追查因果。

    若從因果來追查,不信因果,就有果報障,生雜染就是果報障、異熟障,八苦之中的五蘊熾盛苦就是屬于這個,五蘊身就是衆苦的交彙所、集合所。

     中國道家的老子也講到這點,《道德經》講“吾之大患,為吾有身;為吾無身,吾有何患”,就是說我們一輩子的大禍害,就是因為有這個身體,假如沒有這個身體,還有什麼災禍什麼痛苦啊? 所以五蘊身在小乘來講,系純大苦蘊聚。

    在空宗來講,是假合,《金剛經》裡面,最後一首偈: 一切有為法 如夢幻泡影 如露亦如電 應作如是觀 六個譬喻表明: “夢”,人生百年,回頭一看,過去就像做夢一樣,一切皆空。

     “幻”,指眼前就像變戲法一樣,就像看電影、看戲劇,你在台下看,殊不知你也在演電影、也在演戲,你自己是否感覺到了呢?台上在演,台下也在演!你這一生還不都在演戲?人生是個大舞台嘛,演什麼角色就看你自己了,結果都是幻現。

     “泡”就是水泡,就像水面上那個水泡一樣的,偶然一浮現,波浪一沖來就沒有了,我們的五蘊身就是這樣的。

     “影”呢,就是動作,我們的各種行動就像影子一樣,沒有實質,随影而多變。

     “露”是什麼呢?就是你的權利地位,哪怕權再高、名再旺、錢再多,就像早晨那個露水一樣,太陽一出來,露水馬上就幹了,沒有了。

     “電”就是人生一輩子,哪怕百年、千年、萬年,它都是電光石火啊,很快很快就消逝了。

     《金剛經》最後一首偈子,就是說對于人生一切現象要有一個透徹的認識,了解它是因緣生法、是變化的,就像夢幻泡影一樣,從而就曉得一切究竟皆空,沒得實體。

    人有生老病死,宇宙有成住壞空,事物有興衰成敗,哪樣是常住不變的?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