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興福慧
關燈
小
中
大
食閉目,祈禱天降大雨方可進食,在中和二年他聽說關輔地方擾攘不安,乃於越南念定院塔下斷左臂焚燒,供養大悲像,願早日見到兵禍平靜。
又曾截下左耳為民衆祈求下雨,更斷食七日請求上天降雪,都能如願以償。
世壽活到七十八歲,遺骸不散,如入禅定,于是後人以漆漆身保存至今。
(高僧傳三集) ◆宋朝真宗祥符九年九月,蝗蟲滿天飛,災情遍野,人民莫不震驚,帝以年年苦旱,蝗蟲為災,來勢兇猛,多方捕獲,毫無效果,于是遣中使(官名)祈禱于觀音大士,是月十五日午時赤日當空,忽然之間黑雲起自西北,雷雨交加降雹掣電,聲如大炮,蝗蟲堆積遍地,頃刻都已消滅。
帝很以為神奇,士民信仰更見宏揚普及。
(天竺志) ◆晉朝西河離石縣有位姓劉名薩何。
染病暴死心下還溫暖,因此未能即時收殓,經過了十日複活了,并且說:有兩個役吏牽著他向西北行,不測遠近到了十八層地獄,随業報的輕重受盡毒打苦楚,後來遇見觀世音菩薩對他說:你的俗緣已盡,若能得複活可去做和尚,洛陽下齊城丹陽會稽,并且阿育王塔,将來你都可以前來參拜,若到了壽終的時候,就不會再堕到地獄了,将話告完好像從高岩上墜下,忽然醒來複活,因此他後來出家,法名慧連,遊行禮塔發現有阿育王所藏佛的舍利。
(梁書) ◆唐朝有位孟知促,弄州人,少年的時候生病忽然死去,看見衙門如在生的時候一樣,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凡看見親戚故舊為官的,問他因何故而來,他才知道來了冥府。
有一官吏為他檢閱生死簿,對他說:‘你平生沒有修福德,何以能夠還陽呢?’知促說:‘我一生誦念般若心經和觀音經,雖不記其數但至少也有三四萬遍。
’重新再為他仔細檢查,獲得為白冥王,于是放他還陽。
吏又問他,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前途?知促答說:很願意。
于是以簿指示他看,裡面記載著孟知促是合運的出身,為曹州的參軍轉任鄧州的司倉,到此即刻掩卷,不許他再往下看。
于是向前走到荒野榛樹的邊沿,誤進入一黑坑,而驚醒了。
他仍然不知道‘合運’是怎麼一回事,後來皇帝敕會招募運糧,因此選拔他授以曹州參軍,任期屆滿轉授他以鄧州司倉,嗣去任又選派為晉州判司,待他還沒到任就死了。
(朝野合載) ◆宋朝淳熙年間,铙州地方有位董母李氏,病死後忽然又醒過來,據她說:‘她初進入冥府,行走曠野間約有幾裡路程,才走到一城市,聽得人聲吵吵雜雜,而且黑暗的看不見。
她自己默念說:我虔誦普門品三十幾年而今日進入鬼城,菩薩豈沒有救援?于是她大聲疾呼“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約有一百聲,恍忽之間有一隻手把持她的左臂而行,漸漸的覺得走到光明如同白日,并且看見大士以婦女身出現,璎珞被體璀璨照耀,異香芬郁相好端嚴。
因此她就乞求救命,大士對她說:“你的數命已盡,好在你的夙緣很好,具有善報,所以我來援救,你可以馬上趕回去,約半紀後我們再見吧!”她于是頂禮拜謝。
大士舉步向西方而去,遠遠的遙望幡蓋前導金碧輝煌,震心眩目。
豁然之間蘇醒過來了。
’又過了五年之後,她才無疾而逝了。
(法華感通) ◆宋朝有位婦人,姓李名叫郡君,平素頗為賢德。
有個老婦李氏拿著一串珍珠到她家裡求售,出去時将珍珠遺落地上,有天老婦來對她說,前些時求售珍珠,回去路上遺失了,原主人不時的逼索,若傾家蕩産都不能補償,因此憂愁郁悶生病,幾乎不能起床,郡君即将收起之珍珠拿還老婦,老婦拜謝不已。
後來郡君感染疾病,垂危之時,夢見有位青衣人請她乘車馳往野外,到達一個大官府裡,看見兩個偉人巍巍然上座,引導她上前問她姓名,郡君方知是冥司,她平日素持大悲咒于是默誦,廳堂走廊均已搖動不止,左右的人都驚惶幾乎要跌倒,偉人立刻對她說不要念了,放你回去。
有一官吏拿她到案前問話說:你還記得送還李婦珍珠的事嗎?郡君答說記得。
一位偉人執筆說增你壽命二十年,另一偉人說不要太多,執筆的人又說這婦人既不愛珠寶,又不昧良心貪财已屬難能可貴,況且還有持念經的功德。
即命人送郡君回家,後果然曆經了二十年而終。
(感應篇增注) ◆宋朝淳熙末年,建昌有個走卒,姓楊名亮。
生病的時候,看見有兩個吏卒拿著催命符追逐他,亮和他們一起跑出去,不久來到一座官府,王問他在生的時候有什麼功德,他答說:我的身體供内趨走的役卒,每每遇到差使的時候,不敢違背路程的限制。
王又說:不問這些事别的還有何陰功?亮方始悟到是冥司,他說平時念觀音經。
又問,既能誦經曾經行何善事嗎?答說小人那裡行得一善事可稱,但是能夠知道安守本分,不要害人就是了。
王命令官吏檢查簿籍所載,果如所言他得以再生不死。
(善餘堂筆乘) ◆明朝台州有位姓王名叫立毂,别号伯無,領得萬曆丙子年的鄉薦(即推薦進學),夢見他的父親士性公面說,你當十五歲時而死唯有宿植德本,消災延壽方可遇救,果然發生效驗。
于是在嘉禾三寶面前,發誓持長齋而吃素,同時受持天台案殺盜淫妄。
後來官為江西省新淦縣令慶除文而戒。
戊午年進京觐見,當啟行的夜裡又夢見他的父親諄諄的警戒,他心裡頗為憂慮,一天船行到了萩港(地方),夜間已二更時候,忽然看見兩個穿著青衣的人來,拿著催命符拘捕追逐他走,驟然之間,走到冥府,一同被拘捕的有數千人之多,均站立庭院中滿滿的,還有載著枷鎖的,還有穿著華麗的。
冥王正面坐著,左右有兩冥官在案邊側面坐,侍從的人形狀都很兇惡。
王呼喚立毂名字,很嚴厲的聲音叱罵他說,你的陽間壽命算到丙辰年八月,之所以延長到今天的是因為你吃齋守戒的力量所緻。
奈何放棄,以簿擲示他看,見到他名下的年月日都有注明,到丙辰年八月以下空白,毂閱覽完畢叩頭著說,因為做官不得不如此啊!王說,奈何你的命中業已算盡了,即命令驅逐進入監獄,當有鬼卒來拖他,左面坐的一位算官起立請說,試可收他破戒後的事實考查看看再定,不一會有侍者背負著兩個大篦來,都是他為新淦縣令時的文案,凡是一冊一柬及平時偶然所寫的紙張支字俱在,各有氣騰騰向上,青白赤黑各種顔色都有,王命令各檢一處,先檢黑和青的聚成一齊,其次再檢白和赤的聚一齊,看著青的漸漸的隐藏不見,黑的縮小好像一支筷子,獨有赤的赫赫然堆著一大堆,毂在旁像看赤的裡面,是他平日所刻的金剛般若經,和好生篇社倉卷,王閱畢面色稍和氣,願望左右兩冥官說,他尚能知道培植德本,損壞他的五官,完全的軀體和性命可以嗎?于是命令鬼卒挖他的眼睛,放置殿前柱上,目光炯炯然,一無所見,毂自念眼睛已經被挖走,還能夠再看見嗎?忽然間昏暗覺得有人拍他的肩催促他說,去去,跌了一跤就醒了。
當時晨雞報曉家人都圍著他在哭,他問為什麼?據說自二更時他一睡不醒,手腳冰冷口齒還堅合不開,醫生說是中了寒厥症,已灌湯藥七次了,毂張開眼睛看見燈光如刀刺一般,終了不可能張開。
那天夜裡又夢見前天捉魂鬼眼睛,痛楚不堪,于是推卻醫藥決意乞求退休歸家。
後來他離開家園修持淨業,虔誠誦念金剛法華經,朝夕不倦,庚申年七月禮忏幽溪(地名)夜間夢見大士以楊枝灑甘露,點其眼睛,次日早起豁然見物,兩眼複明。
後來遊曆雲栖場山門下,真參實證,再生了十二年,法号壁如大師。
(回生自記) ◆明朝萬曆甲寅年,歙縣有位名奕德,随著他的叔父正鶤,在臨塘寺内讀書。
鶤叩請普門大師有所省悟,于是皈依佛法早晚率領學生們,持齋頂禮四方,奕德深為敬信,發願書簿大悲經五十卷,金剛經三十卷,五月廿九日那天他在琴溪浴澡,忽然暴病氣絕,擡回來停放屍首于床上,忽然間自言自語的說:‘我是佛前左邊護法關某,奕德因為誤殺了宿冤,被拿入冥府,我以他奉佛許經的善念特來護佑,鶤可以為他念佛誦經,等到初七他便可以還魂,書寫經典酬願,藉此功德冤鬼得以超渡’。
到初七那天,奕德果然複蘇,自己捧著其腰連呼跌痛了。
叔叔問他是何緣故?他說:當他到琴溪洗浴時,見著兩個人拿著要命牌來呼喚他去,于是他随從前後,望見官署門上扁額題為‘森羅殿’,待我到達時,有提頭鬼無數奔向前來毆打,隻要念佛則痛可忍,繼而知道我前生為将官,誤殺了人命八百個,今日業滿向我索陪償,故以此向注訴以王事所緻,閻君發怒的說,大辟之刑應下油鍋,即有大面碧身的鬼卒,拿一大鍋沸油,把我束縛起來将要投下的時候,殿前忽現金光一道,照得幽黑通明,看見韋馱與關帝在空中,韋馱舉起杵入大鍋,鍋中滿生金蓮花,閻君合掌頂禮,随即放我回來,命兩個黃衣的人送我,經過高聳峻嶺時,推我而下所以跌痛了腰,叔叔扶起來叩謝佛和大士以及韋馱關帝,他從此至誠的施寫二經,全家都欽奉之至寶。
(金剛果報錄) ◆清朝浮梁地方有一位處士(隐居不願做官的人)姓嚴名叫習之,别号守貞,持誦金剛經觀音經三十幾年沒有一天停止,每每勸人持誦,疑老信者參半他時,常對我(述者自稱)說:‘在道光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那天,他的族房侄兒元法(名)的孩子名叫瑞能,病得昏沉的時候,被人拘捕到一官署,上堂方将跪下,喧傳大菩薩降臨,冥官下座趨往迎接,看見白衣大士披著一件蓮花霞被,後面随從一個黑面的老頭子,大士上坐,左願冥官說:‘查嚴瑞能陽壽還沒有滿,為何把他捉來。
’冥官即刻問訊役卒,怒其逮捕錯誤,打了役卒四十大闆,大士接著又說:‘瑞能家裡三代人都不吃牛肉狗肉,并且全家都持觀音齋,誦念觀音經,現在有這個老頭子在家裡可以作證。
’瑞能方才悟到老頭子就是司命的神。
論令完畢,當帶著瑞能走出衙門,率領觀看碓舂的牢獄,看見一個猙獰鬼捉著一個婦人投入碓中,每舂一下血肉橫飛四濺,大士命令他不要走進面前,并且說:你的生魂不可以沾染這種血肉。
因此舉袖代為遮蔽,又引他觀看拔舌鏟磨等地獄一完畢後,指導婦家,谕令他明日可以回陽,必須囑咐家中持齋念經的人,必定要虔誠齋期不可藉事移借他日,亦不可屆期而遺忘了。
今日是齋期的一天,你家裡的人俱已忘卻,以後牢記回去告訴你祖父,金剛經他已持念多年,這部經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切不要聽信外邊人而被言語迷惑,必要有始有終,你的病無妨以後更要做個好人。
不久走到他家後門拍醒他,并且說你已到了家。
于是他就醒了,醒了後将這件事全說出來。
(浮梁鄧達元述) ◆清朝有位姓柏名叫萬安别名天佑,是江蘇省常州縣人,平生樂善好施,信奉佛教,時常向彭尺木先生講述他的母親曹氏,以大士慈悲神力除卻疾病的事實。
當他母親六十四歲的時候,生病發熱,萬安得信自蘇州趕回家,而母親氣息已絕,唯胸前尚有點微溫,家人為她治理衣念棺椁,均已具備,萬安悲恸異常,祈禱于白衣大士像前,誦念白衣咒一萬二千遍,願滅自已壽命十二年以增益母壽。
到了明日母親呼索飲食,再過幾天病愈能起,始告已死時被兩個役吏所拘引,遍曆土地城隍諸司才到達東獄府,府君對她說:‘你有兒子為你很虔誠的祈
又曾截下左耳為民衆祈求下雨,更斷食七日請求上天降雪,都能如願以償。
世壽活到七十八歲,遺骸不散,如入禅定,于是後人以漆漆身保存至今。
(高僧傳三集) ◆宋朝真宗祥符九年九月,蝗蟲滿天飛,災情遍野,人民莫不震驚,帝以年年苦旱,蝗蟲為災,來勢兇猛,多方捕獲,毫無效果,于是遣中使(官名)祈禱于觀音大士,是月十五日午時赤日當空,忽然之間黑雲起自西北,雷雨交加降雹掣電,聲如大炮,蝗蟲堆積遍地,頃刻都已消滅。
帝很以為神奇,士民信仰更見宏揚普及。
(天竺志) ◆晉朝西河離石縣有位姓劉名薩何。
染病暴死心下還溫暖,因此未能即時收殓,經過了十日複活了,并且說:有兩個役吏牽著他向西北行,不測遠近到了十八層地獄,随業報的輕重受盡毒打苦楚,後來遇見觀世音菩薩對他說:你的俗緣已盡,若能得複活可去做和尚,洛陽下齊城丹陽會稽,并且阿育王塔,将來你都可以前來參拜,若到了壽終的時候,就不會再堕到地獄了,将話告完好像從高岩上墜下,忽然醒來複活,因此他後來出家,法名慧連,遊行禮塔發現有阿育王所藏佛的舍利。
(梁書) ◆唐朝有位孟知促,弄州人,少年的時候生病忽然死去,看見衙門如在生的時候一樣,并不知道自己已經死了。
凡看見親戚故舊為官的,問他因何故而來,他才知道來了冥府。
有一官吏為他檢閱生死簿,對他說:‘你平生沒有修福德,何以能夠還陽呢?’知促說:‘我一生誦念般若心經和觀音經,雖不記其數但至少也有三四萬遍。
’重新再為他仔細檢查,獲得為白冥王,于是放他還陽。
吏又問他,你想不想知道你的前途?知促答說:很願意。
于是以簿指示他看,裡面記載著孟知促是合運的出身,為曹州的參軍轉任鄧州的司倉,到此即刻掩卷,不許他再往下看。
于是向前走到荒野榛樹的邊沿,誤進入一黑坑,而驚醒了。
他仍然不知道‘合運’是怎麼一回事,後來皇帝敕會招募運糧,因此選拔他授以曹州參軍,任期屆滿轉授他以鄧州司倉,嗣去任又選派為晉州判司,待他還沒到任就死了。
(朝野合載) ◆宋朝淳熙年間,铙州地方有位董母李氏,病死後忽然又醒過來,據她說:‘她初進入冥府,行走曠野間約有幾裡路程,才走到一城市,聽得人聲吵吵雜雜,而且黑暗的看不見。
她自己默念說:我虔誦普門品三十幾年而今日進入鬼城,菩薩豈沒有救援?于是她大聲疾呼“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約有一百聲,恍忽之間有一隻手把持她的左臂而行,漸漸的覺得走到光明如同白日,并且看見大士以婦女身出現,璎珞被體璀璨照耀,異香芬郁相好端嚴。
因此她就乞求救命,大士對她說:“你的數命已盡,好在你的夙緣很好,具有善報,所以我來援救,你可以馬上趕回去,約半紀後我們再見吧!”她于是頂禮拜謝。
大士舉步向西方而去,遠遠的遙望幡蓋前導金碧輝煌,震心眩目。
豁然之間蘇醒過來了。
’又過了五年之後,她才無疾而逝了。
(法華感通) ◆宋朝有位婦人,姓李名叫郡君,平素頗為賢德。
有個老婦李氏拿著一串珍珠到她家裡求售,出去時将珍珠遺落地上,有天老婦來對她說,前些時求售珍珠,回去路上遺失了,原主人不時的逼索,若傾家蕩産都不能補償,因此憂愁郁悶生病,幾乎不能起床,郡君即将收起之珍珠拿還老婦,老婦拜謝不已。
後來郡君感染疾病,垂危之時,夢見有位青衣人請她乘車馳往野外,到達一個大官府裡,看見兩個偉人巍巍然上座,引導她上前問她姓名,郡君方知是冥司,她平日素持大悲咒于是默誦,廳堂走廊均已搖動不止,左右的人都驚惶幾乎要跌倒,偉人立刻對她說不要念了,放你回去。
有一官吏拿她到案前問話說:你還記得送還李婦珍珠的事嗎?郡君答說記得。
一位偉人執筆說增你壽命二十年,另一偉人說不要太多,執筆的人又說這婦人既不愛珠寶,又不昧良心貪财已屬難能可貴,況且還有持念經的功德。
即命人送郡君回家,後果然曆經了二十年而終。
(感應篇增注) ◆宋朝淳熙末年,建昌有個走卒,姓楊名亮。
生病的時候,看見有兩個吏卒拿著催命符追逐他,亮和他們一起跑出去,不久來到一座官府,王問他在生的時候有什麼功德,他答說:我的身體供内趨走的役卒,每每遇到差使的時候,不敢違背路程的限制。
王又說:不問這些事别的還有何陰功?亮方始悟到是冥司,他說平時念觀音經。
又問,既能誦經曾經行何善事嗎?答說小人那裡行得一善事可稱,但是能夠知道安守本分,不要害人就是了。
王命令官吏檢查簿籍所載,果如所言他得以再生不死。
(善餘堂筆乘) ◆明朝台州有位姓王名叫立毂,别号伯無,領得萬曆丙子年的鄉薦(即推薦進學),夢見他的父親士性公面說,你當十五歲時而死唯有宿植德本,消災延壽方可遇救,果然發生效驗。
于是在嘉禾三寶面前,發誓持長齋而吃素,同時受持天台案殺盜淫妄。
後來官為江西省新淦縣令慶除文而戒。
戊午年進京觐見,當啟行的夜裡又夢見他的父親諄諄的警戒,他心裡頗為憂慮,一天船行到了萩港(地方),夜間已二更時候,忽然看見兩個穿著青衣的人來,拿著催命符拘捕追逐他走,驟然之間,走到冥府,一同被拘捕的有數千人之多,均站立庭院中滿滿的,還有載著枷鎖的,還有穿著華麗的。
冥王正面坐著,左右有兩冥官在案邊側面坐,侍從的人形狀都很兇惡。
王呼喚立毂名字,很嚴厲的聲音叱罵他說,你的陽間壽命算到丙辰年八月,之所以延長到今天的是因為你吃齋守戒的力量所緻。
奈何放棄,以簿擲示他看,見到他名下的年月日都有注明,到丙辰年八月以下空白,毂閱覽完畢叩頭著說,因為做官不得不如此啊!王說,奈何你的命中業已算盡了,即命令驅逐進入監獄,當有鬼卒來拖他,左面坐的一位算官起立請說,試可收他破戒後的事實考查看看再定,不一會有侍者背負著兩個大篦來,都是他為新淦縣令時的文案,凡是一冊一柬及平時偶然所寫的紙張支字俱在,各有氣騰騰向上,青白赤黑各種顔色都有,王命令各檢一處,先檢黑和青的聚成一齊,其次再檢白和赤的聚一齊,看著青的漸漸的隐藏不見,黑的縮小好像一支筷子,獨有赤的赫赫然堆著一大堆,毂在旁像看赤的裡面,是他平日所刻的金剛般若經,和好生篇社倉卷,王閱畢面色稍和氣,願望左右兩冥官說,他尚能知道培植德本,損壞他的五官,完全的軀體和性命可以嗎?于是命令鬼卒挖他的眼睛,放置殿前柱上,目光炯炯然,一無所見,毂自念眼睛已經被挖走,還能夠再看見嗎?忽然間昏暗覺得有人拍他的肩催促他說,去去,跌了一跤就醒了。
當時晨雞報曉家人都圍著他在哭,他問為什麼?據說自二更時他一睡不醒,手腳冰冷口齒還堅合不開,醫生說是中了寒厥症,已灌湯藥七次了,毂張開眼睛看見燈光如刀刺一般,終了不可能張開。
那天夜裡又夢見前天捉魂鬼眼睛,痛楚不堪,于是推卻醫藥決意乞求退休歸家。
後來他離開家園修持淨業,虔誠誦念金剛法華經,朝夕不倦,庚申年七月禮忏幽溪(地名)夜間夢見大士以楊枝灑甘露,點其眼睛,次日早起豁然見物,兩眼複明。
後來遊曆雲栖場山門下,真參實證,再生了十二年,法号壁如大師。
(回生自記) ◆明朝萬曆甲寅年,歙縣有位名奕德,随著他的叔父正鶤,在臨塘寺内讀書。
鶤叩請普門大師有所省悟,于是皈依佛法早晚率領學生們,持齋頂禮四方,奕德深為敬信,發願書簿大悲經五十卷,金剛經三十卷,五月廿九日那天他在琴溪浴澡,忽然暴病氣絕,擡回來停放屍首于床上,忽然間自言自語的說:‘我是佛前左邊護法關某,奕德因為誤殺了宿冤,被拿入冥府,我以他奉佛許經的善念特來護佑,鶤可以為他念佛誦經,等到初七他便可以還魂,書寫經典酬願,藉此功德冤鬼得以超渡’。
到初七那天,奕德果然複蘇,自己捧著其腰連呼跌痛了。
叔叔問他是何緣故?他說:當他到琴溪洗浴時,見著兩個人拿著要命牌來呼喚他去,于是他随從前後,望見官署門上扁額題為‘森羅殿’,待我到達時,有提頭鬼無數奔向前來毆打,隻要念佛則痛可忍,繼而知道我前生為将官,誤殺了人命八百個,今日業滿向我索陪償,故以此向注訴以王事所緻,閻君發怒的說,大辟之刑應下油鍋,即有大面碧身的鬼卒,拿一大鍋沸油,把我束縛起來将要投下的時候,殿前忽現金光一道,照得幽黑通明,看見韋馱與關帝在空中,韋馱舉起杵入大鍋,鍋中滿生金蓮花,閻君合掌頂禮,随即放我回來,命兩個黃衣的人送我,經過高聳峻嶺時,推我而下所以跌痛了腰,叔叔扶起來叩謝佛和大士以及韋馱關帝,他從此至誠的施寫二經,全家都欽奉之至寶。
(金剛果報錄) ◆清朝浮梁地方有一位處士(隐居不願做官的人)姓嚴名叫習之,别号守貞,持誦金剛經觀音經三十幾年沒有一天停止,每每勸人持誦,疑老信者參半他時,常對我(述者自稱)說:‘在道光十五年六月二十三日那天,他的族房侄兒元法(名)的孩子名叫瑞能,病得昏沉的時候,被人拘捕到一官署,上堂方将跪下,喧傳大菩薩降臨,冥官下座趨往迎接,看見白衣大士披著一件蓮花霞被,後面随從一個黑面的老頭子,大士上坐,左願冥官說:‘查嚴瑞能陽壽還沒有滿,為何把他捉來。
’冥官即刻問訊役卒,怒其逮捕錯誤,打了役卒四十大闆,大士接著又說:‘瑞能家裡三代人都不吃牛肉狗肉,并且全家都持觀音齋,誦念觀音經,現在有這個老頭子在家裡可以作證。
’瑞能方才悟到老頭子就是司命的神。
論令完畢,當帶著瑞能走出衙門,率領觀看碓舂的牢獄,看見一個猙獰鬼捉著一個婦人投入碓中,每舂一下血肉橫飛四濺,大士命令他不要走進面前,并且說:你的生魂不可以沾染這種血肉。
因此舉袖代為遮蔽,又引他觀看拔舌鏟磨等地獄一完畢後,指導婦家,谕令他明日可以回陽,必須囑咐家中持齋念經的人,必定要虔誠齋期不可藉事移借他日,亦不可屆期而遺忘了。
今日是齋期的一天,你家裡的人俱已忘卻,以後牢記回去告訴你祖父,金剛經他已持念多年,這部經的功德是不可思議的,切不要聽信外邊人而被言語迷惑,必要有始有終,你的病無妨以後更要做個好人。
不久走到他家後門拍醒他,并且說你已到了家。
于是他就醒了,醒了後将這件事全說出來。
(浮梁鄧達元述) ◆清朝有位姓柏名叫萬安别名天佑,是江蘇省常州縣人,平生樂善好施,信奉佛教,時常向彭尺木先生講述他的母親曹氏,以大士慈悲神力除卻疾病的事實。
當他母親六十四歲的時候,生病發熱,萬安得信自蘇州趕回家,而母親氣息已絕,唯胸前尚有點微溫,家人為她治理衣念棺椁,均已具備,萬安悲恸異常,祈禱于白衣大士像前,誦念白衣咒一萬二千遍,願滅自已壽命十二年以增益母壽。
到了明日母親呼索飲食,再過幾天病愈能起,始告已死時被兩個役吏所拘引,遍曆土地城隍諸司才到達東獄府,府君對她說:‘你有兒子為你很虔誠的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