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篇救厄難
關燈
小
中
大
◆有位姓毛名叫德祖,是河南榮陽人,平素合家都念觀世音經,起初投奔江南,偷道而過,半路上遇到虜(胡人)的騎兵,被其追逐逼迫,藏伏在路旁蓬蒿中,半截身體還露在外面,自己忖度,難以逃脫,一會雲起,雨下的如注,虜的騎兵為避雨急速返回,于是他就免于難了。
(辨正論) ◆有位姓裴名叫安起的人,僞裝服從虜人,乘機背叛回南,逃奔到河邊,沒得法渡過,望見騎兵将要追到,生命在須臾之間,于是大聲疾呼觀音菩薩救我呵!忽然看見一隻白狼,當即俯身将他抱起,狼縱身一跳,便過了河,到了南岸,安起正在驚異的時候,忽然失去狼的所在,追來的騎兵大家瞠目相視失色而去了。
(觀音玄義疏記) ◆劉宋時代有個和尚名叫慧和,他是京師衆造寺的出家和尚,當元嘉之難的時候,和還為白衣(在家的人),他是屬于劉胡部下,胡常時派遣官兵幾十個人赴東部做間諜工作,和也被奉派參預其事,行到鵲渚(地名),正值台軍向西進行,諜衆都紛紛流離散失,和更易鄉下老人破衣服,手提著籃子,背負著擔子,仿照類似種田的農人,當時遊擊軍逮捕間諜人員很嚴厲,見到和這種形象,懷疑的而問他,和答覆稍為有點不對,就被擒拿發斬,和自從與衆走散後,他便一心誦念觀世音經,将要斬首的時候,祈禱懇求更為彌切,既而軍人揮刀屢次都被折斷,驚異的而将他釋放,和于是出家做和尚了。
(冥祥記) ◆劉宋時代有位姓王名叫玄谟,是山西太原人,為甯朔将軍(武官銜名)帶兵圍攻滑台(地名)魏主拓跋焘統率大軍到,玄谟軍散亡都完了,魏主的将官箫斌(人名)将要殺玄谟,沈慶之(人名)谏之再三而止。
起初玄谟聽到将要被殺,夢見有人告訴他說,汝當誦念觀音經一千遍,即可以得免,并教授他如何的念法,既而醒覺,得以誦念一千遍,将要行刑的時候,他仍然誦念不停,忽然聽到傳呼停止行刑的聲音。
(宋書及南史) ◆劉宋時代有一個和尚叫昙無竭和他的徒弟向了西行到了罽賓國(在印度)請得梵文觀世音受記經一部,複向中天竺(國名亦在印度)屢次經過危急艱難,惟系念所請的觀世音經,未嘗一刻兒忘懷,将要到達舍衛(亦國名)在路上遇到山象一群,無竭稱名歸命,有獅子從林中出來,群衆就逃跑了,又遇到野牛一群鳴吼而來,将要加害于他,竭複歸命和起初一樣,忽然之間看見大鹫飛來,一群野牛始驚慌散去,于是得以免脫危難。
(高僧傳初集) ◆劉宋時代有位姓車的老太婆,人都稱她為車母,她的兒子遭到廬陵王青泥之難,被虜人所俘得,在賊營裡供其役使,車母平素敬奉佛法,因此燃燈七盞供于佛前,每夜都很虔誠誦念觀世音,惟願她兒子得以逃脫,如是經過了一年,她的兒子果然乘有空隙機會向南方逃奔,在途中白天藏伏,夜晚行走,但不能分辨東方或西方,惟在遙遠看西有火光七道在前面,好似有村莊,打算投宿,走了好多天都不能達到,經曆了七日七夜,于不知不覺中,到了家裡,看見他的母親還在佛的面前伏在地上,七盞燈仍煌煌然燃著,開始才明悟前七道火光的因果。
(宣驗記) ◆梁朝有一個和尚名叫僧朗,被魏所俘虜,和他的同學于中途偷逃,然而防守的很嚴,沒有路可以逃脫,恰巧有大樹一根,正在絕壁的旁邊,于是以旗竿上系著繩子由上而下,時值夜間太黑暗,崖底純是荊棘,沒有立足之地,打算想上到崖頭去,又恐怕被守衛的人查覺,拉著繩子,不能持久吊著,因此相互歎息,今日的厄運到了!唯有一心專注默念觀音,以頭叩石,不久有亮光從日處放出,普照天地,乃看見荊棘中有空地得以下去,因光照到地上還是很暗淡,等到天亮,才聽到魏軍警角的聲音,然而在山谷的重疊,更不知出路的去向,仍侯著月光而行,路上正值有一大虎在前面,朗對和尚說,我們有了感應,所以發現亮光,又遇見這隻老虎,莫不是活人指示我們的道路嗎!于是二人迳随著老虎而行,假若朗等稍遲一步,老虎也馬上暫停,行至天亮乃得逃出來,則不見老虎的縱影。
(高僧傳初集) ◆唐朝天寶年初,有位姓成單名叫圭的人,為長沙尉(官名)部下,運送往河南的大木排,将到揚州地方,突然遭到風暴波浪,将木排解散,遺失了不少。
州司(官名)指責是圭所盜賣,拷打的難以忍受,他隻好承認。
州司轉報到潭府(官名)治罪,當時是班景倩(人名)為潭府,派遣校官楊觐到揚州提拿圭,觐是一位貪婪受賄的人,用非刑逼迫勒索。
因未如所願,由陸路遞走到江甯(地名)方将轉送進入船艙,以枷鎖捆綁在船梁柱上,四面都釘牢,隻開一小孔給予吃喝,圭自忖度,若到達潭府,必被處死。
便至心誦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每天經常吃一頓,有時連一天都不吃東西,但是隻喝點清水,以示齋戒,經過了十幾天,船行到滁口(地名)将至夜晚的時候,念誦更加懇切。
枷鎖忽然自己能開了,于是等到夜深人靜,拔除所釘之釘子,湧身跳出船背,跑到觐住的房艙外叫喊著說,楊觐你其奈我何?觐驚跳起來問他,你何以能夠到這裡來?圭即答道,我當葬身江中魚腹,豈能夠甘心死在你的手裡!說完即跳入水中。
起初他已沉到江底,不一會兒,遇見一塊木闆,中間豎有一根柱子,圭即騎著木闆抱著柱子,忽然浮出水面,半夜三更周圍黑暗,四顧茫茫,不知所之,圭仍然至心念觀世音菩薩,憑著風浪送他進入了蘆灘,等待天已明亮,方能投入村落中,居民送他到滁州官僚無不都驚奇歎息,為他準備驢馬和糧食,幫助他行囊,圭于是走進京城,到禦史(官名)前得以申明了他的冤枉。
(集異記) ◆唐朝有位姓徐名叫善才,是陝西醴泉縣人,時常齋戒誦念觀世音經,超過數千遍,曾經前往京城延興寺禮佛,修建廟宇功德完畢後回家,在道途中逢到胡賊,将所擄掠去的漢人,都送往洪崖(地名)殺掉,善才知道他必不能免脫,隻有至心誦念觀音經。
當他被殺的時候,一點不覺得,到了初夜時分,才始覺得他的身體在深山溪峽澗水樹枝子上,離岸約有三百多尺,以手摸頭頂,覺得有點點痛,然而沒有傷痕,慢慢的下得樹來,循著澗水向南行,約莫走了五、六十裡路,天也漸漸亮了,離胡賊已經很遠了,于是得以回到家裡,琬法師時常說這件奇事。
(法苑珠林) ◆吳郡地方有位姓陸單名叫晖,被關在監獄裡等待處死,他命家人建造觀音像,希望能夠得以免除死刑,臨到行刑的時候,殺人的刀折斷,更換刀三次,三次刀都折斷。
主刑官問他,這是什麼緣故?他答說,我近來發心建造觀音像,恐怕是觀音菩薩慈悲所緻吧。
後來查看他家人所建造的觀音大士像,在其項上有個刀痕顯現,因此奏聞皇上,他果然獲免死刑。
(宣驗記) ◆唐朝光啟年間,黃巢造反,所經過的地方殺無赦,沒有一個人得以幸免的,城鎮都為空墟了,血流了半個天下,有一天忽然殺到了杭州(地名)人民無所逃竄隐匿,哭聲震動了大地原野,當時能夠帶兵抵抗的隻有錢镠一個人呀!老弱婦儒的幾百萬人,莫不哭泣禮拜觀音大士,發願祈禱慈悲保佑。
巢将要進到杭州境界的時候,镠振兵抗拒甚為得力,巢也平素聽說镠勇猛精武,将要雙方接觸格鬥,忽聞室中有念佛的聲音,擡頭見到雲間,旌旗幢幡寶蓋,布滿天空,擁護觀音大士,金剛天龍阿修羅等衆,随從護扈無數,镠的兵士見到了,勇氣百倍,巢歎息著說:這裡是佛土,命令他的部下,不可以侵犯,于是到了第二天就放棄而去了。
镠從此更加笃信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力。
(天竺志) ◆唐朝昭宗幹甯元年正月間,越州(地名)董昌(人名)造反,焚燒州府倉庫,殺害官兵浙江人民無不驚駭竄逃隐匿,無辜的老百姓遭到殺害罹難的很多,鎮海(地方)節度使(官名)錢镠(人名)親自禱告于觀音大士像前,祈求默佑,以免禍害人民,于是持著钺斧(兵器)出兵抗敵,正對敵人作戰的時候,忽然聽到天空之中好似萬馬奔騰的聲音,昌一見驚魂落魄,不待接觸作戰,全越即行抵于安定了。
(天竺志) ◆太平州(地名)有盜賊陸德(人名)謀造反,燒殺搶劫人民,殺害官員,蕪湖的尉官儲某,竄逃隐避不及,被盜賊捕去,德臨到殺他的時候,看見他的頭頂上有毫光三道出現,于是釋放他,并且令他住持一邑的事,付給他倉庫。
後來盜賊平複了,因此改任官職,儲某每天誦念觀世音菩薩千聲,圓覺經一部,所以得到觀世音慈悲佑護。
(夷堅志) ◆宋朝鄱陽地方有位官吏姓周名世亨,在服役期滿之後,很虔誠敬奉觀音大士,慶元初年,發願手寫觀音經二百卷,分送人家持誦。
齋戒繕寫将及二十卷,正提筆欲繼續繕寫的時候,有一群烏鴉約數十個,在屋頂上噪叫,驅逐它不退,他起來在大士像前禱告,然後再出來追逐,看見有一隻老鴉中了箭流血,衆鴉為它拔箭,箭拔不出所以悲叫,周當即速誦寶勝如來救苦觀音,以筆指著受傷的鴉,箭自己拔出了,鴉群始飛入空中,周正在贊歎之間,箭從天井内抛落于佛龛的旁邊,真是靈驗得很。
(轉因錄) ◆宋朝太宗雍熙三年五月間,有大将曹彬(人名)在岐溝(地名)與賊兵戰敗了。
被虜于契丹(賊王)皇帝以兵敗又被賊寇逼迫,形勢非常險惡,很為憂愁,乃派遣使臣到天竺(國名)求救援。
傾心虔誠祈禱觀音大士,以求解救。
張齊賢(亦一名将)于是有代州(地名)對敵作戰的捷報。
當時有很多将士夜間作戰,遙遠見到火光中有金甲大将,約長高數丈,立于天空雲間拿紅色旗幟指揮,軍心因之大振,虜人騎兵看見個個膽落,馬上奔潰了。
(天竺志) ◆江西省廣信府觀音谷地方,俗傳宋朝時代有人在山上采取銅礦,掘進空洞裡深得不可以測量,山将崩壓的時候,忽然有一女子提著籃子而來,籃中放著金魚一條,在洞口叫賣,坑中掘鎬的人,大家争出坑外來看,一時山崩,無一受傷的,當時女子不知去向了。
(廣信府志) ◆貴州省修文縣白水洞地方生産水銀,官方設立工場開采,召募的夫役約有一千多人,岩石下面所有居住老百姓有數百戶,在洞口的前面有約二裡餘,有一溪水清晰而且很淺,一天忽然來了一位美貌的婦人,在溪中洗澡,居住的人大家都空著屋子前往觀看,将走近溪畔的時候,忽然聽到轟然一聲山岩崩塌了。
所有房屋都已陷落,幸而男女老幼均已出來了,皆能避免這種劫難,然而溪中洗澡的那個婦人卻無蹤迹。
過了三年多,村裡居民到那岩石崩墜的地方,搜掘藥材,聽到石縫中呼喊求救的聲音,大家以為是鬼,叱吒他應聲說,我是寨西趙二呀!從前山崩被石頭困住,幸而避進隙縫的地方,得以不死。
大衆齊力将石頭搬開,才把他救出來,據他自己告訴大家,從山起初震動倒塌的時候,他不省人事及到他醒過來,看見四面都是石頭,僅僅足以容身,無法出來而且苦于饑餓,突然之間有一隻白老鼠伏在身旁,長約一尺多,目光好像閃電一般,照著石上有一個個的字,注意一看确實是寫著觀音經,老鼠伸出舌頭舐字,作出吞咽的狀态,很奇怪,他于是仿效試試,饑餓頓然消減,後來他每舐一字,果然飽腹一天,三年以來經字幾乎舐完了。
今天隻剩下幾行字。
趙平日為人很誠實樸質,信奉觀音經咒,每天早晨,洗臉漱口後,必誦念數遍,經過幾十年,不稍停頓,當回到家裡出經一看,字迹大半都滅沒了,僅僅隻存後面一頁幾行字了。
如同在石洞中所見到的一樣。
(異譚可信錄) ◆河西六都地方有位姓吳名士啟的人,畢生虔誠誦念觀音經,年八十餘歲,他死後将所誦念的經卷放置于空樓之上,他的童孫輩時常到樓上嬉戲,往往失足堕于樓下,樓很高堕下後沒有受傷,家裡的人詢問其情形,據說,看見一位白衣老婆婆從空中将他們抱起,所以沒有受傷,因此始覺悟是觀音大士所救護,于是全家裡的人都禮拜誦念觀音經。
(觀音經近征) ◆明朝有位姓雷名叫法振,是福建省人,在萬曆年間居住在深山裡,以燒炭為職業,家中有一根鴨欄木,紋理非常細緻,法振偶然發生一念之心,想雕刻這根木頭成為觀音大士像,因為做些雜務上的事情,而沒有刻成。
有一天,進到山裡去燒炭,獨自一個人走到樵木的途徑,突然沖出一隻饑餓的老虎,忽然又看見一位很華貴的婦人,對著老虎叱吒,虎即降伏,向她叩頭而退去,法振也向她道謝,并問她的姓名。
她答說,我的身體是你家的鴨欄木,話一說完就不見了。
法振大為覺悟,于是擇了一天好日子,如法雕刻了一座觀音大士菩薩像,終身頂禮,不敢吃葷。
(南海慈航) ◆清朝有位姓沉名叫均安,别字際可,是江蘇省高郵縣人,為江西蓮花廳官(官名)以廉潔号稱。
他的祖父崧公為山東沾化縣官的時候,有位很相好某同官(六縣官),以雙親年老,而又無兒子,将要奉差事到西藏去。
崧慨然代為前往,聽聞的人無不驚訝贊歎他的義氣,跋山涉水三年多,始回到内地來。
在路途中,冰雪寒苦,往往行走一個多月,沒有人煙,随從去的有兩個仆人,其中一個名叫夏祥的,侍奉主人最忠實,經常住到營帳裡的時候,就不見到他,不一會兒,必定雙手捧粟來,炊熟了侍奉主人,但不知粟是從那裡得來的。
有一天天氣黑暗有霧,行到陡坡,向下俯看,崖深萬丈,兩個仆人都堕到崖中,崧的馬腳也已陷落,忽然仰見雲霧中,觀音大士手拿著青蓮花,向崧指導,馬上他的身體已越過深崖到達平地,痛哭喪失了兩個仆人,馬也嘶啼不肯前進,很久天更黑了,聽見有人說話的聲音,急忙呼喚,夏祥獨自一人走來,據他說,當他堕到深崖的時候,有一個全身綠毛的人長約一丈多高,将他從崖中背著出來,主仆相抱著大哭。
崧回到家後,告訴一位高文良公,高聽後為之歎息動色,繪了一幅觀音大士在雲霧中手持青蓮花指出險圖,并寫明當時年月紀念給他供奉。
(可信錄) ◆山東省濟甯縣南關地方有座廟宇,一向是供奉觀音大士和關帝、文帝等像。
年久失修,緻于倒塌。
有位秀才姓陳名叫益修,别号玉筍,募集了些資金重行建造廟宇,因為與清真寺相毗鄰,回教人有楊生花等乘機阻撓,想将廟宇毀掉,以擴大他的清真寺。
陳極力訴訟于官府,得以制止。
癸未年春天,流寇前來攻擊打陷城邑,生花等聚集乘變作亂,中途遇到了陳,以前事忿恨,指使回衆将陳擊仆于地,并且剜去雙眼,然後将屍首抛棄他的家裡。
陳的靈魂見到關帝慰問,對他說:當請觀音大士前來賜給你一雙眼睛,一會兒就看見了披白衣的女天使,相貌頗為端莊美好。
賜給他羊的眼睛二枚,令他吞服,并且拿出甘露水給他喝,于是他就蘇醒,都為之驚駭。
急忙拿臘燭來看,見到他的兩隻眼睛重複的生出來了。
等到了明天,全縣老百姓,都遍傳這件奇事。
回教大衆因此也悔恨恐懼。
到明年已西年,益修兄弟和同事王宏、王道等都同時報捷學人,益修本人又成丙戌年的進士。
出任貴池縣令,一直做到戶部郎中的官職。
然而生花則被流寇所殺死,不但剜去了他的兩隻眼睛,同
(辨正論) ◆有位姓裴名叫安起的人,僞裝服從虜人,乘機背叛回南,逃奔到河邊,沒得法渡過,望見騎兵将要追到,生命在須臾之間,于是大聲疾呼觀音菩薩救我呵!忽然看見一隻白狼,當即俯身将他抱起,狼縱身一跳,便過了河,到了南岸,安起正在驚異的時候,忽然失去狼的所在,追來的騎兵大家瞠目相視失色而去了。
(觀音玄義疏記) ◆劉宋時代有個和尚名叫慧和,他是京師衆造寺的出家和尚,當元嘉之難的時候,和還為白衣(在家的人),他是屬于劉胡部下,胡常時派遣官兵幾十個人赴東部做間諜工作,和也被奉派參預其事,行到鵲渚(地名),正值台軍向西進行,諜衆都紛紛流離散失,和更易鄉下老人破衣服,手提著籃子,背負著擔子,仿照類似種田的農人,當時遊擊軍逮捕間諜人員很嚴厲,見到和這種形象,懷疑的而問他,和答覆稍為有點不對,就被擒拿發斬,和自從與衆走散後,他便一心誦念觀世音經,将要斬首的時候,祈禱懇求更為彌切,既而軍人揮刀屢次都被折斷,驚異的而将他釋放,和于是出家做和尚了。
(冥祥記) ◆劉宋時代有位姓王名叫玄谟,是山西太原人,為甯朔将軍(武官銜名)帶兵圍攻滑台(地名)魏主拓跋焘統率大軍到,玄谟軍散亡都完了,魏主的将官箫斌(人名)将要殺玄谟,沈慶之(人名)谏之再三而止。
起初玄谟聽到将要被殺,夢見有人告訴他說,汝當誦念觀音經一千遍,即可以得免,并教授他如何的念法,既而醒覺,得以誦念一千遍,将要行刑的時候,他仍然誦念不停,忽然聽到傳呼停止行刑的聲音。
(宋書及南史) ◆劉宋時代有一個和尚叫昙無竭和他的徒弟向了西行到了罽賓國(在印度)請得梵文觀世音受記經一部,複向中天竺(國名亦在印度)屢次經過危急艱難,惟系念所請的觀世音經,未嘗一刻兒忘懷,将要到達舍衛(亦國名)在路上遇到山象一群,無竭稱名歸命,有獅子從林中出來,群衆就逃跑了,又遇到野牛一群鳴吼而來,将要加害于他,竭複歸命和起初一樣,忽然之間看見大鹫飛來,一群野牛始驚慌散去,于是得以免脫危難。
(高僧傳初集) ◆劉宋時代有位姓車的老太婆,人都稱她為車母,她的兒子遭到廬陵王青泥之難,被虜人所俘得,在賊營裡供其役使,車母平素敬奉佛法,因此燃燈七盞供于佛前,每夜都很虔誠誦念觀世音,惟願她兒子得以逃脫,如是經過了一年,她的兒子果然乘有空隙機會向南方逃奔,在途中白天藏伏,夜晚行走,但不能分辨東方或西方,惟在遙遠看西有火光七道在前面,好似有村莊,打算投宿,走了好多天都不能達到,經曆了七日七夜,于不知不覺中,到了家裡,看見他的母親還在佛的面前伏在地上,七盞燈仍煌煌然燃著,開始才明悟前七道火光的因果。
(宣驗記) ◆梁朝有一個和尚名叫僧朗,被魏所俘虜,和他的同學于中途偷逃,然而防守的很嚴,沒有路可以逃脫,恰巧有大樹一根,正在絕壁的旁邊,于是以旗竿上系著繩子由上而下,時值夜間太黑暗,崖底純是荊棘,沒有立足之地,打算想上到崖頭去,又恐怕被守衛的人查覺,拉著繩子,不能持久吊著,因此相互歎息,今日的厄運到了!唯有一心專注默念觀音,以頭叩石,不久有亮光從日處放出,普照天地,乃看見荊棘中有空地得以下去,因光照到地上還是很暗淡,等到天亮,才聽到魏軍警角的聲音,然而在山谷的重疊,更不知出路的去向,仍侯著月光而行,路上正值有一大虎在前面,朗對和尚說,我們有了感應,所以發現亮光,又遇見這隻老虎,莫不是活人指示我們的道路嗎!于是二人迳随著老虎而行,假若朗等稍遲一步,老虎也馬上暫停,行至天亮乃得逃出來,則不見老虎的縱影。
(高僧傳初集) ◆唐朝天寶年初,有位姓成單名叫圭的人,為長沙尉(官名)部下,運送往河南的大木排,将到揚州地方,突然遭到風暴波浪,将木排解散,遺失了不少。
州司(官名)指責是圭所盜賣,拷打的難以忍受,他隻好承認。
州司轉報到潭府(官名)治罪,當時是班景倩(人名)為潭府,派遣校官楊觐到揚州提拿圭,觐是一位貪婪受賄的人,用非刑逼迫勒索。
因未如所願,由陸路遞走到江甯(地名)方将轉送進入船艙,以枷鎖捆綁在船梁柱上,四面都釘牢,隻開一小孔給予吃喝,圭自忖度,若到達潭府,必被處死。
便至心誦念救苦救難觀世音菩薩,每天經常吃一頓,有時連一天都不吃東西,但是隻喝點清水,以示齋戒,經過了十幾天,船行到滁口(地名)将至夜晚的時候,念誦更加懇切。
枷鎖忽然自己能開了,于是等到夜深人靜,拔除所釘之釘子,湧身跳出船背,跑到觐住的房艙外叫喊著說,楊觐你其奈我何?觐驚跳起來問他,你何以能夠到這裡來?圭即答道,我當葬身江中魚腹,豈能夠甘心死在你的手裡!說完即跳入水中。
起初他已沉到江底,不一會兒,遇見一塊木闆,中間豎有一根柱子,圭即騎著木闆抱著柱子,忽然浮出水面,半夜三更周圍黑暗,四顧茫茫,不知所之,圭仍然至心念觀世音菩薩,憑著風浪送他進入了蘆灘,等待天已明亮,方能投入村落中,居民送他到滁州官僚無不都驚奇歎息,為他準備驢馬和糧食,幫助他行囊,圭于是走進京城,到禦史(官名)前得以申明了他的冤枉。
(集異記) ◆唐朝有位姓徐名叫善才,是陝西醴泉縣人,時常齋戒誦念觀世音經,超過數千遍,曾經前往京城延興寺禮佛,修建廟宇功德完畢後回家,在道途中逢到胡賊,将所擄掠去的漢人,都送往洪崖(地名)殺掉,善才知道他必不能免脫,隻有至心誦念觀音經。
當他被殺的時候,一點不覺得,到了初夜時分,才始覺得他的身體在深山溪峽澗水樹枝子上,離岸約有三百多尺,以手摸頭頂,覺得有點點痛,然而沒有傷痕,慢慢的下得樹來,循著澗水向南行,約莫走了五、六十裡路,天也漸漸亮了,離胡賊已經很遠了,于是得以回到家裡,琬法師時常說這件奇事。
(法苑珠林) ◆吳郡地方有位姓陸單名叫晖,被關在監獄裡等待處死,他命家人建造觀音像,希望能夠得以免除死刑,臨到行刑的時候,殺人的刀折斷,更換刀三次,三次刀都折斷。
主刑官問他,這是什麼緣故?他答說,我近來發心建造觀音像,恐怕是觀音菩薩慈悲所緻吧。
後來查看他家人所建造的觀音大士像,在其項上有個刀痕顯現,因此奏聞皇上,他果然獲免死刑。
(宣驗記) ◆唐朝光啟年間,黃巢造反,所經過的地方殺無赦,沒有一個人得以幸免的,城鎮都為空墟了,血流了半個天下,有一天忽然殺到了杭州(地名)人民無所逃竄隐匿,哭聲震動了大地原野,當時能夠帶兵抵抗的隻有錢镠一個人呀!老弱婦儒的幾百萬人,莫不哭泣禮拜觀音大士,發願祈禱慈悲保佑。
巢将要進到杭州境界的時候,镠振兵抗拒甚為得力,巢也平素聽說镠勇猛精武,将要雙方接觸格鬥,忽聞室中有念佛的聲音,擡頭見到雲間,旌旗幢幡寶蓋,布滿天空,擁護觀音大士,金剛天龍阿修羅等衆,随從護扈無數,镠的兵士見到了,勇氣百倍,巢歎息著說:這裡是佛土,命令他的部下,不可以侵犯,于是到了第二天就放棄而去了。
镠從此更加笃信觀音菩薩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神力。
(天竺志) ◆唐朝昭宗幹甯元年正月間,越州(地名)董昌(人名)造反,焚燒州府倉庫,殺害官兵浙江人民無不驚駭竄逃隐匿,無辜的老百姓遭到殺害罹難的很多,鎮海(地方)節度使(官名)錢镠(人名)親自禱告于觀音大士像前,祈求默佑,以免禍害人民,于是持著钺斧(兵器)出兵抗敵,正對敵人作戰的時候,忽然聽到天空之中好似萬馬奔騰的聲音,昌一見驚魂落魄,不待接觸作戰,全越即行抵于安定了。
(天竺志) ◆太平州(地名)有盜賊陸德(人名)謀造反,燒殺搶劫人民,殺害官員,蕪湖的尉官儲某,竄逃隐避不及,被盜賊捕去,德臨到殺他的時候,看見他的頭頂上有毫光三道出現,于是釋放他,并且令他住持一邑的事,付給他倉庫。
後來盜賊平複了,因此改任官職,儲某每天誦念觀世音菩薩千聲,圓覺經一部,所以得到觀世音慈悲佑護。
(夷堅志) ◆宋朝鄱陽地方有位官吏姓周名世亨,在服役期滿之後,很虔誠敬奉觀音大士,慶元初年,發願手寫觀音經二百卷,分送人家持誦。
齋戒繕寫将及二十卷,正提筆欲繼續繕寫的時候,有一群烏鴉約數十個,在屋頂上噪叫,驅逐它不退,他起來在大士像前禱告,然後再出來追逐,看見有一隻老鴉中了箭流血,衆鴉為它拔箭,箭拔不出所以悲叫,周當即速誦寶勝如來救苦觀音,以筆指著受傷的鴉,箭自己拔出了,鴉群始飛入空中,周正在贊歎之間,箭從天井内抛落于佛龛的旁邊,真是靈驗得很。
(轉因錄) ◆宋朝太宗雍熙三年五月間,有大将曹彬(人名)在岐溝(地名)與賊兵戰敗了。
被虜于契丹(賊王)皇帝以兵敗又被賊寇逼迫,形勢非常險惡,很為憂愁,乃派遣使臣到天竺(國名)求救援。
傾心虔誠祈禱觀音大士,以求解救。
張齊賢(亦一名将)于是有代州(地名)對敵作戰的捷報。
當時有很多将士夜間作戰,遙遠見到火光中有金甲大将,約長高數丈,立于天空雲間拿紅色旗幟指揮,軍心因之大振,虜人騎兵看見個個膽落,馬上奔潰了。
(天竺志) ◆江西省廣信府觀音谷地方,俗傳宋朝時代有人在山上采取銅礦,掘進空洞裡深得不可以測量,山将崩壓的時候,忽然有一女子提著籃子而來,籃中放著金魚一條,在洞口叫賣,坑中掘鎬的人,大家争出坑外來看,一時山崩,無一受傷的,當時女子不知去向了。
(廣信府志) ◆貴州省修文縣白水洞地方生産水銀,官方設立工場開采,召募的夫役約有一千多人,岩石下面所有居住老百姓有數百戶,在洞口的前面有約二裡餘,有一溪水清晰而且很淺,一天忽然來了一位美貌的婦人,在溪中洗澡,居住的人大家都空著屋子前往觀看,将走近溪畔的時候,忽然聽到轟然一聲山岩崩塌了。
所有房屋都已陷落,幸而男女老幼均已出來了,皆能避免這種劫難,然而溪中洗澡的那個婦人卻無蹤迹。
過了三年多,村裡居民到那岩石崩墜的地方,搜掘藥材,聽到石縫中呼喊求救的聲音,大家以為是鬼,叱吒他應聲說,我是寨西趙二呀!從前山崩被石頭困住,幸而避進隙縫的地方,得以不死。
大衆齊力将石頭搬開,才把他救出來,據他自己告訴大家,從山起初震動倒塌的時候,他不省人事及到他醒過來,看見四面都是石頭,僅僅足以容身,無法出來而且苦于饑餓,突然之間有一隻白老鼠伏在身旁,長約一尺多,目光好像閃電一般,照著石上有一個個的字,注意一看确實是寫著觀音經,老鼠伸出舌頭舐字,作出吞咽的狀态,很奇怪,他于是仿效試試,饑餓頓然消減,後來他每舐一字,果然飽腹一天,三年以來經字幾乎舐完了。
今天隻剩下幾行字。
趙平日為人很誠實樸質,信奉觀音經咒,每天早晨,洗臉漱口後,必誦念數遍,經過幾十年,不稍停頓,當回到家裡出經一看,字迹大半都滅沒了,僅僅隻存後面一頁幾行字了。
如同在石洞中所見到的一樣。
(異譚可信錄) ◆河西六都地方有位姓吳名士啟的人,畢生虔誠誦念觀音經,年八十餘歲,他死後将所誦念的經卷放置于空樓之上,他的童孫輩時常到樓上嬉戲,往往失足堕于樓下,樓很高堕下後沒有受傷,家裡的人詢問其情形,據說,看見一位白衣老婆婆從空中将他們抱起,所以沒有受傷,因此始覺悟是觀音大士所救護,于是全家裡的人都禮拜誦念觀音經。
(觀音經近征) ◆明朝有位姓雷名叫法振,是福建省人,在萬曆年間居住在深山裡,以燒炭為職業,家中有一根鴨欄木,紋理非常細緻,法振偶然發生一念之心,想雕刻這根木頭成為觀音大士像,因為做些雜務上的事情,而沒有刻成。
有一天,進到山裡去燒炭,獨自一個人走到樵木的途徑,突然沖出一隻饑餓的老虎,忽然又看見一位很華貴的婦人,對著老虎叱吒,虎即降伏,向她叩頭而退去,法振也向她道謝,并問她的姓名。
她答說,我的身體是你家的鴨欄木,話一說完就不見了。
法振大為覺悟,于是擇了一天好日子,如法雕刻了一座觀音大士菩薩像,終身頂禮,不敢吃葷。
(南海慈航) ◆清朝有位姓沉名叫均安,别字際可,是江蘇省高郵縣人,為江西蓮花廳官(官名)以廉潔号稱。
他的祖父崧公為山東沾化縣官的時候,有位很相好某同官(六縣官),以雙親年老,而又無兒子,将要奉差事到西藏去。
崧慨然代為前往,聽聞的人無不驚訝贊歎他的義氣,跋山涉水三年多,始回到内地來。
在路途中,冰雪寒苦,往往行走一個多月,沒有人煙,随從去的有兩個仆人,其中一個名叫夏祥的,侍奉主人最忠實,經常住到營帳裡的時候,就不見到他,不一會兒,必定雙手捧粟來,炊熟了侍奉主人,但不知粟是從那裡得來的。
有一天天氣黑暗有霧,行到陡坡,向下俯看,崖深萬丈,兩個仆人都堕到崖中,崧的馬腳也已陷落,忽然仰見雲霧中,觀音大士手拿著青蓮花,向崧指導,馬上他的身體已越過深崖到達平地,痛哭喪失了兩個仆人,馬也嘶啼不肯前進,很久天更黑了,聽見有人說話的聲音,急忙呼喚,夏祥獨自一人走來,據他說,當他堕到深崖的時候,有一個全身綠毛的人長約一丈多高,将他從崖中背著出來,主仆相抱著大哭。
崧回到家後,告訴一位高文良公,高聽後為之歎息動色,繪了一幅觀音大士在雲霧中手持青蓮花指出險圖,并寫明當時年月紀念給他供奉。
(可信錄) ◆山東省濟甯縣南關地方有座廟宇,一向是供奉觀音大士和關帝、文帝等像。
年久失修,緻于倒塌。
有位秀才姓陳名叫益修,别号玉筍,募集了些資金重行建造廟宇,因為與清真寺相毗鄰,回教人有楊生花等乘機阻撓,想将廟宇毀掉,以擴大他的清真寺。
陳極力訴訟于官府,得以制止。
癸未年春天,流寇前來攻擊打陷城邑,生花等聚集乘變作亂,中途遇到了陳,以前事忿恨,指使回衆将陳擊仆于地,并且剜去雙眼,然後将屍首抛棄他的家裡。
陳的靈魂見到關帝慰問,對他說:當請觀音大士前來賜給你一雙眼睛,一會兒就看見了披白衣的女天使,相貌頗為端莊美好。
賜給他羊的眼睛二枚,令他吞服,并且拿出甘露水給他喝,于是他就蘇醒,都為之驚駭。
急忙拿臘燭來看,見到他的兩隻眼睛重複的生出來了。
等到了明天,全縣老百姓,都遍傳這件奇事。
回教大衆因此也悔恨恐懼。
到明年已西年,益修兄弟和同事王宏、王道等都同時報捷學人,益修本人又成丙戌年的進士。
出任貴池縣令,一直做到戶部郎中的官職。
然而生花則被流寇所殺死,不但剜去了他的兩隻眼睛,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