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關燈
,也還是說不完的。

    所以這個發菩提心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再有省庵大師在《勸發菩提心文》中也說:‘發菩提心是諸善中王。

    ’什麼是‘善中之王’?彭二林居士在《無量壽經起信論》中說:‘是知菩提心者,諸佛之本源,衆生之慧命。

    才發此心,已成佛道。

    以與佛智、不思議智、大乘廣智、無等無倫最上勝智相應故。

    ’菩提心是什麼?是諸佛的本源!諸佛都是以菩提心為本的;是衆生的慧命。

    你發了菩提心就有了智慧的生命。

    咱們隻知道這個壽命,可你還不知道自己有慧命,其實你若真正修持,發心之後,你就有了慧命。

    才發此心,你就已成佛了,正如經中所言:‘初發心時便成正覺。

    ’。

    由此可見,淨土宗是圓教,是最圓頓的教,不立階梯,直下成佛!《無量壽經》中講‘三輩往生’,不論上輩還是中輩、下輩,都是因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的結果。

    由此可見發菩提心的重要。

     很多人都對密宗感興趣,其實密宗最重要的還是在于她強調發菩提心。

    修密宗之所以成佛快、得果大,就是因為發菩提心的關系!我們對此可以用密宗的經典作以引證。

    《菩提心論》說:‘此菩提心,能包括一切菩薩功德故。

    若修證出現,則為一切導師,若歸本則是密嚴國土,不起于座能成一切事。

    ’現代科學界最新發現:一個細胞包括了一切細胞的資訊,細胞間不是隔裂的,一跟一切都是貫通的。

    發菩提心也是這個道理,你發心就包藏了一切菩薩的功德。

    若修證就會出現,現在之所以沒有出現,是因為你沒有發心,一旦發心于修證中就會出現,你則成為一切有情的導師。

    若歸本,那這個發心的本是什麼呢?就是‘密嚴國土’。

    就是‘大日如來’的國土,在《華嚴經》毗盧遮那稱‘華嚴世界’,也就是阿彌陀佛的‘極樂世界’,也就是‘密嚴國土’。

    隻要發了這個菩提心,你不用下座,就是坐著便能成就一切事。

    一切佛所做的度化衆生的願都能圓滿成就了。

    這是極其贊美了發心的功德。

    另一部密宗經論《菩提心意》又說:‘菩提之心是成佛之本,大事因緣莫過于是。

    ’菩提心是成佛的根本。

    佛為什麼出世?就是這大事因緣。

    這個大事因緣就沒有比發菩提心更大的了。

    誰能真正發起了菩提心?這是了不起的事情!我們看經中常常說的,有多少多少人發菩提心,證明就是難得呀,記載下來。

    發了菩提心,就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與《彌陀要解》以及《淨土資糧》所講的信、願、持名是一緻的! 下面我們再說說,為什麼隻提倡要一向專念‘阿彌陀佛’,這其中有許多原因: 第一,在一切方便之中,用蕅益大師的話講就是:‘一切方便之中,求其最直接、最圓頓者,莫若念佛。

    ’最直接,張口就來,而且最圓頓,這一句佛号功德無量,‘莫過于念佛求生淨土了’,因為一切念佛法門之中,‘求其至簡至穩當者,莫過信願專持名号’,所以這是比較來比較去,最簡單、最圓頓、最直接、最穩當的! 第二,最為穩當。

    對此大家要注意!我們這個修持,不要搞得很冒風險。

    現在許多修密的人,得了神經病,發狂昏亂,不是一個兩個人,也不止三個四個人犯。

    如果這麼修就不穩當,莫若專持佛号。

    又‘阿彌陀佛’是萬德洪名,它是由于萬德成就,才成了‘阿彌陀佛’,為什麼成就了呢?因為種種功德都成就了,種種誓願也都成就了,所以這個‘阿彌陀佛’的名号也就成就了。

    這個名号是萬德所産生出來的,因而我們念這個佛号,就把德給召來了。

    比如我這有一串念珠,是由種種的寶所成就的,那麼這串念珠中當然也就包含了種種的寶。

    如果其中有珍珠、瑪瑙所成就,那麼這串念珠肯定包含了珍珠和瑪瑙。

    同樣的,這句佛号由于是萬德所成就的,所以這句佛号就包括了萬德。

    念佛就是借這句名号把這萬德便叫了出來。

     再打個比方:人們修房子,房頂上有個師傅,房下有個徒弟,師傅說‘我要瓦刀!’,徒弟就拿瓦刀上去;‘要灰漿!’于是又把灰漿送上去;‘沙土!’,沙土就又上去了——名子嗎,你要什麼來什麼,這就是以名召德。

    念‘阿彌陀佛’這個名号召來的是什麼呢?召來的是阿彌陀佛的萬德。

    所以,持名不必再需要觀想、參禅等等。

    最簡單、最直接不過了!《圓中鈔》說:人人都有嘴,人人都有心,初發心的凡夫,你隻要有嘴,就可以隻持名号,不論是困還是忙,是動還是靜,行、住、坐、卧都可以修,所以最為方便啊!尤其是現在,大家都很忙,讓大家一天上三課,每課三個小時,那你的生活家庭就沒法照顧了。

    而現在你完全可以在生活之中、勞動之中、在排隊之中......你都可以念佛。

    我常說,咱們就是要變廢時為有用時,即不管你是男是女、是智慧是愚癡、是有地位還是下賤,都可以如元曉大師在《遊心安樂道》中的話:咱們所造的這個惡業,是從妄想生的。

    它沒有真實的根,所謂‘妄想’就是虛妄;所謂‘無明’就是沒有無明。

    那麼咱們為什麼成為衆生,是因為‘無明’。

    而《心經》不是告訴我們‘無無明’嗎!正如《涅槃經》也講到的:當佛就要涅槃之前,入了種種的禅定,入了種種的世界,給大家找‘無明’,但最後告訴大家,找無明不可得!沒有無明!所以衆生所自造的一切惡業,都是從妄心生的,因而是虛妄的。

     念佛的功德是從真心而起的,從妙明真心起來的。

    真心就像太陽,妄心就如黑暗,不管黑暗持續多少年,哪怕是上千年,隻要光明一現,黑暗就消了。

    所以念佛就是用真心去破妄心,這是很直接的,是不是!正如《觀佛三昧經》上所講:釋迦佛去度自己的父親,教父親念佛,于是父親就說:‘諸佛的果德、真如、實相、第一義谛,這些為什麼不讓弟子我去修呢?’佛的父親在佛面前也自稱自己為弟子。

    于是佛就告訴他:‘這些不是不好,但并非凡夫所行境界’。

    凡夫做不到的,所以才勸他行念佛三昧的方法。

    釋迦牟尼佛在勸說他的父親時舉了一個例子:一個很大的臭樹林,我們聞著都生病,裡頭隻要長出一棵旃檀,整個一百多裡的林子便都變成香的了。

    這個念佛法門就是如此。

    你種種的煩惱妄想就如同一個大臭樹林子,但隻要你念佛,它就轉變了。

    這與我們剛才所講的太陽破黑暗的道理一樣。

    所以咱們通過譬喻才能更深刻地理解念佛法門。

     再深入一點講,就是念佛的功德。

    念佛中,能念與所念都是實相,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