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講

關燈
以《彌陀要解》中蕅益大師說:‘能說所說、能度所度、能信所信、能願所願、能持所持、能生所生、能贊所贊(一切能所),無非實相之印之所印也。

    ’無量光橫遍十方,阿彌陀佛稱為無量光佛,無量光十方遍滿,橫滿空間。

    無量壽,即是壽命無量、時間無量,豎窮三際:過去、現在、未來,永遠有。

    這個宇宙的存在不就是因為有時間和空間嗎!而阿彌陀佛在空間上即是無量光,在時間上又是無量壽。

    橫豎都交徹。

    橫豎交徹就是無量光,就是法界的本體遍布虛空。

    三際一如就是無量壽,是法界的本體。

    那麼把這個本體作為阿彌陀佛的身、阿彌陀佛的國土,所以‘阿彌陀佛’這個名号就是法界的本體,也就是衆生的本來理性、衆生的妙明真心。

    對此,夏(蓮居)老說過:‘一聲佛号一聲心。

    ’你念一聲佛号的時候,就是你的妙明真心的體現。

    持名就是始與覺合本。

    念佛是始覺,衆生在不覺之中,無明妄動而不能覺悟,開始念佛了,就是開始覺悟了!念的是什麼呢?念的是無量光、無量壽。

    無量光、無量壽是衆生的本體、是咱們的本覺。

    始覺一念就合了本覺,始覺與本覺就合二為一了。

     始覺很重要!始覺要合本,咱們念佛就是始覺合本的最直接的方法了!始、本不二之後,當下雖是衆生你也就是佛了,因為這時的衆生與佛不二!所以‘一念相應一念佛,念念相應念念佛。

    ’你念‘阿彌陀佛’,一念相應,離開了能念與所念,清清淨淨的‘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你當下就是佛呀!如此一念一念地下去,念念相應了,你就念念之間都是佛了。

    這就是殊勝之所在嘛! 我們再用密宗來引證:密宗是很殊勝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

    因而當許多人看到有葷的東西來供佛,便對密宗産生了懷疑。

    不大好懂,但是對于殊勝的密宗,我們不能随便就加以批評!(編者注:供養之有無在于一心,以何供佛并不重要,重在一心。

    一心誠淨即是佛心,何需葷、素之分别。

    密宗之殊勝即在于此!)日本真言宗高僧空海大德,在顯密諸教的教判上立十種住心(指心之十種狀态),密宗即被判為‘第十住心’,認為在‘華嚴’之上。

    當時,日本的華嚴宗不服氣,到淳和天皇那裡告狀,天皇就隻好把大家都請來。

    華嚴宗的大德對空海僧說:‘你立這個十住心,我們華嚴宗不同意!’空海說:‘我反正是從中國學的這個法來,我就是按此修持的。

    ’于是他就放大光明,這一放大光明,把整個的皇宮都照亮了。

    這時,反對的人都頂禮而不再反對了。

    皇帝便也起來向空海高僧獻袈裟。

    所以這個‘十住心’也就被認可而成立了。

     日本所傳是‘唐密’,為龍樹菩薩那一支。

    龍樹菩薩和蓮花生大士是一緻的,互為師祖。

    龍樹菩薩親見金剛薩埵得了法,蓮花生大士是從阿難那得到的釋迦牟尼佛所傳的法,并從空行母那裡得了法。

    這兩個人都是了不起的祖師!而且彼此間有交流。

    中國内地的‘唐密’是屬于龍樹菩薩所傳的一支,所以對蓮花生上士知道的比較少,而在西藏地區則主要是蓮花生大士的傳法。

    日本的興教大師說過:‘自“阿”字出生一切陀羅尼,自陀羅尼出一切佛。

    ’日本密宗最高的法就是‘阿’字觀。

    越高的法就越簡單。

    大家總喜歡繁瑣的,越繁瑣便越以為這樣的法才是高深的。

    他不知道,諾那祖師有過這樣的話:‘愈高深的法、愈殊勝的法,愈簡單!’‘阿’字生出一切陀羅尼,這一切陀羅尼從這‘阿’字生出,這一切陀羅尼生一切佛。

    所以這一切就從這‘阿’字出來的。

    又說:‘“阿”字真言,十方佛心。

    諸佛法身同所加持’。

    又‘毗盧遮那,以此“阿”字名為秘藏。

    ’又‘三身唯說“阿”字一法,諸廣贊此法功德,聞名觸耳,諸罪冰消。

    唱聲見字,萬德雲集。

    淺觀但信,直遊淨土,深修圓智,現證佛道。

    ’這三身的佛——法身佛、報身佛、化身佛隻說‘阿’字這一法。

    你聞到了這個‘阿’字,就會諸罪冰消了;見了這個字,一切德就彙集了。

    淺淺地觀想一下,你隻要能這麼信,都可以生淨土,你深修,有圓滿的智慧,現身即可證佛道。

    極贊這‘阿’字的功德,由此也可知佛号之功德。

     興教大師還說:念佛号功德之好,就在于佛号包括了這個“阿”字。

    所以,我們修的這個淨土法門,它是密教的顯說。

    凡對密宗有懷疑的,到此就不要再诽謗密法了。

    ‘阿彌陀佛’的‘阿’字如此殊勝,就在這一句佛号中,你去念就是了! 蓮池大師在《彌陀疏鈔》中,一上來就談‘體’。

    ‘大哉真體,不可得而思議者,其唯自性欤。

    ’‘真體’是什麼呢?‘靈明洞徹,湛寂常恒’。

    靈明,不僅是明,而且是靈明,明到了極點,光明至極!徹,透徹,不但透徹,而且是洞徹、徹悟到了極點!是湛寂常恒,這個寂淨,是湛然寂淨,是常恒的!無生無滅,這是什麼呢?就是我們離開一切向背、一切染淨,就是我們當人的自性。

    怎麼能恢複我們的自性呢?大哉妙用是什麼呢?就是這一句佛号!這一句佛号就能把濁變成清,把背覺變成向覺。

    一句佛号,‘齊諸聖一片言,越三祗于一念‘。

    十方諸聖,文殊、普賢、觀音、勢至都是諸聖,念這一句佛号,即與他們看齊,稱為‘齊諸聖一片言’。

    ‘片言’,就是‘南無阿彌陀佛’!你當下就與文殊、普賢、觀音、勢至看齊,要有這樣的信心。

    相信你隻要念就可以達到這樣的成果、這樣的功德!如果你不能相信,認為‘我哪有這麼大的功德呀?’于是便隻以為我這樣隻是念念,隻是種種善根罷了,那麼你用這樣的心去念,那也就隻是種種善根罷了!因為什麼呢?因為你的心是這樣,你的心與佛的心是一個本體,佛也不能勉強你。

    ‘越三祗于一念’,三大阿僧祗劫通過這一念便被超越了。

    所以這是頓法!大家要知道,這是極圓極頓之法!這是最後一講,以此作為對大家的供養。

     下面是結束語:我從《金剛經》談到《無量壽經》,《無量壽經》的宗就是‘發菩提心,一向專念阿彌陀佛’。

    這個發菩提心有如此殊勝的功德,念阿彌陀佛又是如此殊勝的功德。

    而且這麼方便!我願大家都能以此遵循這個宗,我們去修持。

    如果覺得這其中的理深了點,不是那麼好體會,那大家就按小經(《阿彌陀經》)的信、願、持名,完全是一樣的!小經有《彌陀要解》、《淨土資糧》可以作為參考。

    謝謝大家!耽誤了大家很寶貴的時間。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