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講

關燈
及的。

    如果說‘本來是佛’還可以,而說‘本來成佛’這話可不敢相信。

    所以我們在這部經中再選幾個譬喻,以此證明佛所說的這個話沒錯! 因為佛在說《圓覺經》時說的這句‘本來成佛’,是佛的本意!不是哪個翻譯的人給翻譯錯了!上面的那個譬喻不是講了嗎,‘蜜’是已經有了的,不是蜂還要采花,而是因為蜂圍在那才使你沒法吃那個蜜。

    衆生本來有‘如來自性’、就有‘如來藏’,如來的德相與釋迦牟尼佛的一樣!但你的煩惱就像許多蜇人的蜜蜂一樣,所以才不能受用他,這是一個比喻。

    下面的比喻就更妙了:‘譬如粳糧未離皮糠,貧愚輕賤謂為可棄,除蕩既精常為禦用。

    ’這是說,吃飯的人,他們飯上還帶著稻子殼,不管是掏米的人還是吃飯的人,隻要見了帶殼的米粒,一定是帶著米一起扔了。

    給國王做的禦用飯與咱們吃的飯都一樣。

    這也是個比喻,那殼子裡的米就是‘如來藏’;種種的煩惱就是那稻米殼。

    你隻要把殼子去掉就可以給國王吃了,沒必要偏得連殼帶米一起扔掉呀! 以上兩譬喻說的就是這個‘成’。

    就是多了點‘皮’罷了,我們要是有去皮、去殼的機器,倒進去皮殼就會脫了,也就成了好東西了。

    所以,我們學佛,特别是有學問的人,越是知識份子,學起佛來越是變成所知障、理障!不能如實領受佛法的真意,往往是按照研究學問那樣去研究佛學,所得恰恰是相反的東西。

    ‘為學日增’,很多人不明白這個道理!搞學問嘛!你的學問一天比一天增長,學問要是越學越不會了,比如本來會高等數學,越多就越隻會加減乘除了,那不就是白學了嗎!所以,為學當然是越學越增長。

    ‘為道日減’,有很多人肯讀書、肯讀經,但是他就不知道這讀經的要旨是‘日減’。

    減什麼呢?正如剛才所說的,你要把殼去掉!而沒有什麼可增的!就像淘米一樣,你隻要把米殼去掉就可以了。

    沒有必要再加什麼了,也沒有什麼可加的。

    下面的經文中許多譬喻都是在說明這個道理。

    我們隻是要去東西,而不是要得東西。

    就拿有些人來說吧,總是想得點神通、得點什麼定、得點什麼奇異功能……對于奇異功能,我曾在一次佛學會上講過:‘這沒有什麼可大驚小怪的!’有個人聽了這話很不高興,因為他在這大講什麼奇異功能。

    其實,你真的把你的‘殼’去了之後,如來的智慧德相完全是本有的! ‘譬如真金,堕不淨處,隐沒不現經曆年載,真金不壞而莫能知。

    ’這第三個譬喻,是以真金為喻。

    真金你把它掉到胙昀地方,多少年也沒有人能知道。

    這個金子怎麼樣呢?這個金子不壞呀!金子掉到糞坑裡,多少年後,你把它拿出來洗幹淨,金子還是金子,從來沒被染污!這就是譬喻:這些髒東西、糞便就是我們的煩惱;其金就是我們的‘如來本性’。

    所以,有人一聽說,說我自己本來是佛?那不就驕傲自大了嗎!對此有兩點可以把這種錯解打破!頭一點,不是說了嗎,雖然是金子,但這金子是掉進糞坑裡的金子,如果不清洗,那連用手接都不敢接的,所以這個金子不比首飾店裡的那個金子,就這一點,我們當然沒有什麼可驕傲的,因為雖是金子但還是帶糞的。

    再有一點,你也是沒有什麼可驕傲的。

    一切衆生都是這樣,你也是,并沒有什麼特殊之處,所以也不值得驕傲!這是大平等法——全是金子。

     ‘譬如貧家有珍寶藏,寶不能言我在于此,既不自知又無語者,不能開發此珍寶藏。

    ’譬如咱們造佛像,有個模子,把金子燒紅成水後倒入模子,要造一個真金的佛像,當然最好寶貴,可是等你把成水的金子倒入模子後,隻有等到冷卻後佛像才能造成功。

    這時候你還看不到佛像,因為祖模子包著呢!所以,隻有你必須把模子去了後才能見到佛像。

    金色光明、種種莊嚴相好也就顯現出來了。

    因此,釋迦牟尼佛就說:‘善男子,如來觀察一切衆生,(如來看一切衆生,不光是咱們人,還有蒼蠅、蚊子、螞蟻……乃至地獄中的衆生,一切都是衆生。

    )佛藏在身,(都有佛藏在裡頭。

    )諸相具足,(如來一切相,不是指“三十二相”、“八十種好”而言的,這“三十二相”、“八十種好”是釋迦牟尼佛在尼泊爾出生後,示現給衆生的相,實際上菩薩看到的是無量的相、無量的好。

    這是很難形容的。

    而這個無量的相好,咱們衆生身體裡頭本身都是具足的!)如是觀已,(還麼看了之後怎麼樣呢?)廣為顯說,(佛就廣泛地普遍地跟大家顯示這個道理,說了幹什麼呢?讓大家)得息清涼。

    (讓他的心得到休息,得到清涼。

    ) 以‘金剛慧’這種智慧來認識自己,也就是在我們貪、嗔、癡之中、煩惱之中、勃然大怒之時,種種的愚癡之中,而如來卻是常照放光轉大囧琺錀的!對此,禅宗祖師就悟到了這一點,比如德山禅師,臨終大病,‘嗳呦!嗳呦!’病痛得叫個不停。

    于是有徒弟問了:‘和尚疼嗎?’回答是:‘有個不疼的’。

    他這個肉身還是疼,但他卻答有個東西不疼。

    徒弟就又問了:‘那個不疼昀東西,他還來看老和尚嗎?’德山就又回答:‘老僧看他有份!’。

    我看他還有份。

    這就是禅宗的大祖師的一宗公案。

    如來觀一切衆生都有疼!大徹大悟的德山禅師,他臨命終也在病疼之中,但他還知道有個不疼的,這就是‘金剛智慧’,這個‘金剛慧’能摧破煩惱。

    (金剛智慧不同于其他外道的智慧。

    有的人學著佛還總不放心,還想找誰學點氣功,或看些外道的書,不是看點這,就是看點那。

    他根本不知道,這樣做不能解決根本問題的!隻有金剛智慧才能真正解決問題,所以這一部經以金剛慧菩薩為當機,是經中的主角,就像經中佛所打的這些譬喻。

    )開淨佛身如出金像。

    (佛的智慧就打開了,就好像把模子裡的金像打開了,金像也就做成功了。

    所以,事情也就容易多了,就如同有人所講的“隻要去東西”。

    釋迦成佛了,我們這些佛也成佛了。

    ) 有一位佛學院的學生,他曾經對我說:‘我體會這個“佛性”,就是有這個“性”,而不見得人人都具有佛的智慧。

    ’要是按他這麼一說,當然也就好講了,大家也就容易懂了,他就沒有什麼懷疑了。

    但是他卻沒注意到釋迦牟尼佛成佛時曾說過的那句話:‘一切衆生皆具如來智慧德相。

    ’現在你如果認為凡夫隻有佛性而沒有智慧(佛),那不就如同在與釋迦牟尼佛擡扛嗎!這說明什麼?說明難信呀!雖然佛學院畢業了,但他還不懂這個道理,而做自我發揮呢。

    這都說明這個法是難信之法呀!雖然難信,但你信了,你就有這個智慧! 對于頓法,許多人隻能信漸法,而不能信頓法!因為他的根器隻能信漸法,頓法他不能承認。

    你把模子一去,佛就出來了,這就是頓法!現在有些修禅宗的人,也不相信頓法,他還在那整天地打坐,隻是第五度的禅,而不能相信頓悟。

    所以,盛教之衰就表現在這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