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關燈
小
中
大
地前’的‘三賢’才成。
(幾十個聖位,“十信”之上有“十住”;“十住”之上有“十行”;“十行”之上有“十回向”;“十回向”之上才是“十地”。
)‘地前三賢’是什麼情況呢?‘十住’、‘十行’、‘十回向’,他們隻能有時候是‘無住’,在‘無住’的時候就不能‘生心’;而有時倒是‘生心’了,但又不能‘無住’。
相交換的,一段時間‘無住’,一段時間‘生心’。
隻有是登了地,破了‘無明’的菩薩,才真能做到:生心時即無住,無住時即生心。
《金剛經》的殊勝,前面我們通過蕅益大師的《破空論》了解了:雖是如此殊勝,但要知道這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羅漢的境界;也不是事度菩薩的境界;也不是三賢菩薩的境界,而是登地菩薩的境界!雖然我們如此贊歎《金剛經》,大家是不是認為高不可攀呢? 剛才不是說過嗎,在我二十歲的時候就體會到,當你這麼單單純純地、老老實實地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一句又一句,一句又一句……這時你心裡沒有想别的,所以,念佛的人應當萬緣放下,什麼功名富貴,什麼考級,什麼家庭糾紛……這一切都應當放下,你萬緣放下了,不就是‘無所住’了嗎!于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聲聲不已,相續不斷,這不就是‘而生其心’了嗎!你的妄心畢竟還沒有斷滅,所以佛經告訴我們:以凡夫的生滅心要入諸法實相,唯有以念佛是最容易的。
佛開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是不好的。
但以我們這種生滅的妄心,就此水平要入諸法實相,那就隻能是以持名或持咒才成,因為這種方法是最容易的!所以,蕅益大師說這個念佛之法是‘即事持達理持’,也就是說:你就這樣去事念,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有極樂世界,這就是事持。
不想别的,就這麼念、就這樣持名号,再從這個事持便可達到理持,也就變成了實相念佛。
蕅益大師這樣的大德,他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功德?就是因為這一句的佛号,而暗合道妙的。
你雖然不懂得《金剛經》,但是在你念的時候,不知不覺中你就合乎了‘無住生心’這個無上的道妙,也可說是妙道了! 蕅益大師說過:‘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一個人能夠信願持名,便完全可以把佛的功德全攝成自己的功德,這種方法是最直接的。
所以,我們能從《金剛經》談淨土宗的《阿彌陀經》(即同《無量壽經》),就是全攝自己的功德!我們雖然知道了《金剛經》有如此的殊勝,但還要知道這并非是我們的境界所能達到的!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個淨土法門所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下面就我們所念過的《阿彌陀經》的最後一段,結合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來向大家做一彙報。
剛才所說:從《金剛經》談到《阿彌陀經》,其實《阿彌陀經》就是小本的《無量壽經》,所以也就是從《金剛經》談到《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的最後部分有這樣一句:‘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十方的佛都在贊歎這部經,這也就是佛在贊歎一切諸佛。
‘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這說明十方的佛都在勸大家一定要信這部經。
同時也在稱贊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的功德。
‘而作是言,’十方的佛都是這麼說的。
說什麼呢?‘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釋迦牟尼佛能夠做到非常難得、非常稀有、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夠在娑婆國土,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五濁惡世’是什麼呢?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
就是在這樣一個惡世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這個世界上示現成佛。
‘為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為這個世界的衆生說一切世間人都太難相信的法。
大家在贊歎釋迦牟尼佛!大家為什麼做這樣的贊歎呢?蕅益大師就把這個原因告訴我們清楚了,下面就拿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中的話來供養給大家聽。
蕅益大師的這個《要解》是九天中寫出來的,完全是三昧境界!完全是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的文句!所以近代大德印光大師,咱們現在推崇他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就曾贊歎:‘所有的注解之中,唯有蕅益大師的這本注解最好!而且這一本注解,即使是釋迦牟尼佛自己來寫,也不能超過!’這話隻有印光大師才敢說,正是他說這話,我們對于他,被稱為現代中國三大高僧而深信不疑!确實是和虛雲老、谛閑老并列。
印老,過去我個人總覺得印老‘弱’一點,當然這也是我的妄見。
現在才覺得不是,可以并列的! 蕅益大師這些話說得太好了:‘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衆生說法易,為濁世衆生難;為濁世衆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衆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衆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籍劬勞修證,但持名号,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意,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
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
’--《彌陀要解》。
雖然佛所施的教化是有難有易的,實際上佛之功德是沒有不同的。
但是大家要知道,一結合到具體情況,就可以比較了。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一本藥方書,裡面的藥方沒有一個不是好的,都能夠治好病的,收集起來都是經驗的總結。
你不能說某一個藥方好,除非你有科學試驗的證實,随便說是不成的。
雖然都是好的,都是經驗的總結,但是具體到某一個病人來說,那就可以說:你用這個藥方最對,而用别的藥方對于你是不對症的。
就如人參是好的,但你患感冒發高燒,你吃人參這樣就會死的,所以這是一樣的道理,不能說藥好就什麼病都能治。
那個秕齤霜能治病,一結合到具體的病這個有比較了。
回過頭來,結合咱們這個具體的修行實際,就我們這個時代的衆生,便可以說,稱贊淨土法門最得當!施化有難有易。
為什麼稱贊釋迦牟尼呢?是因為他給這個五濁惡世的衆生說出了這樣殊勝的法。
給五惡衆生說一般的法容易,說些漸法也已經就很難了,但是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容易的。
而他還要給衆生說頓法,告訴大家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就可成佛。
這話信起來可就太不容易了!《大乘起信論》就是講‘三大阿僧祗劫’才可成佛,這個還是漸法。
但是衆生信起來已經不容易了!所以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這個五逆、十惡都有的世間,一個人于臨終能十念,便能往生極樂世界,生了極樂世界,你就等著成佛,這是頓法!禅宗當下開悟就成佛,這也是頓法。
這個不容易說呀!難呀!難有人信呀!佛說‘三大阿僧祗劫最後才能成佛’,他(泛指有些人)以為說得對,他還能慢慢修去,所以他能接受。
而佛說到‘當下就成佛’,那他就不能接受了,佛給咱們這個五濁惡世的衆生說其他的頓法,比如禅宗、密宗、天台……這些個還容易接受,而說淨土法門,這種橫超的法,就不容易說、不容易信了!佛給衆生說一般的淨土法門中的法,比如念法有四種念法: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
要說前三種大家信起來還比較容易,可是你要是給他單說是‘持名’,‘說此無籍劬勞修證’,告訴大家:不需要怎樣閉關、不需要多少多少的修證,‘但持名号’就成了,隻要去念,你就‘徑登不退轉’,直接達到‘阿鞞跋緻’了。
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不退轉直到成佛。
‘奇特勝妙’,出奇、特殊、殊勝、微妙的。
‘超出思議’,不是衆生的思想、言論所能達到的。
‘是第一方便’,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
‘更為難中之難’,這是難中之難。
所以十方諸佛都稱贊釋迦牟尼佛‘甚難稀有’,能做這樣的事情,給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衆生,說這樣的殊勝之法,真是‘難
(幾十個聖位,“十信”之上有“十住”;“十住”之上有“十行”;“十行”之上有“十回向”;“十回向”之上才是“十地”。
)‘地前三賢’是什麼情況呢?‘十住’、‘十行’、‘十回向’,他們隻能有時候是‘無住’,在‘無住’的時候就不能‘生心’;而有時倒是‘生心’了,但又不能‘無住’。
相交換的,一段時間‘無住’,一段時間‘生心’。
隻有是登了地,破了‘無明’的菩薩,才真能做到:生心時即無住,無住時即生心。
《金剛經》的殊勝,前面我們通過蕅益大師的《破空論》了解了:雖是如此殊勝,但要知道這不是凡夫的境界;也不是羅漢的境界;也不是事度菩薩的境界;也不是三賢菩薩的境界,而是登地菩薩的境界!雖然我們如此贊歎《金剛經》,大家是不是認為高不可攀呢? 剛才不是說過嗎,在我二十歲的時候就體會到,當你這麼單單純純地、老老實實地念這一句‘南無阿彌陀佛’的時候,一句又一句,一句又一句……這時你心裡沒有想别的,所以,念佛的人應當萬緣放下,什麼功名富貴,什麼考級,什麼家庭糾紛……這一切都應當放下,你萬緣放下了,不就是‘無所住’了嗎!于是‘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這一念聲聲不已,相續不斷,這不就是‘而生其心’了嗎!你的妄心畢竟還沒有斷滅,所以佛經告訴我們:以凡夫的生滅心要入諸法實相,唯有以念佛是最容易的。
佛開八萬四千法門,沒有一個法門是不好的。
但以我們這種生滅的妄心,就此水平要入諸法實相,那就隻能是以持名或持咒才成,因為這種方法是最容易的!所以,蕅益大師說這個念佛之法是‘即事持達理持’,也就是說:你就這樣去事念,相信有阿彌陀佛,相信有極樂世界,這就是事持。
不想别的,就這麼念、就這樣持名号,再從這個事持便可達到理持,也就變成了實相念佛。
蕅益大師這樣的大德,他為什麼有這樣大的功德?就是因為這一句的佛号,而暗合道妙的。
你雖然不懂得《金剛經》,但是在你念的時候,不知不覺中你就合乎了‘無住生心’這個無上的道妙,也可說是妙道了! 蕅益大師說過:‘行人信願持名,全攝佛功德成自功德。
’一個人能夠信願持名,便完全可以把佛的功德全攝成自己的功德,這種方法是最直接的。
所以,我們能從《金剛經》談淨土宗的《阿彌陀經》(即同《無量壽經》),就是全攝自己的功德!我們雖然知道了《金剛經》有如此的殊勝,但還要知道這并非是我們的境界所能達到的!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這個淨土法門所解決的就是這個問題。
下面就我們所念過的《阿彌陀經》的最後一段,結合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來向大家做一彙報。
剛才所說:從《金剛經》談到《阿彌陀經》,其實《阿彌陀經》就是小本的《無量壽經》,所以也就是從《金剛經》談到《無量壽經》。
《阿彌陀經》的最後部分有這樣一句:‘如我今者,稱贊諸佛不可思議功德’十方的佛都在贊歎這部經,這也就是佛在贊歎一切諸佛。
‘彼諸佛等亦稱贊我不可思議功德,’這說明十方的佛都在勸大家一定要信這部經。
同時也在稱贊釋迦牟尼佛不可思議的功德。
‘而作是言,’十方的佛都是這麼說的。
說什麼呢?‘釋迦牟尼佛能為甚難希有之事,’釋迦牟尼佛能夠做到非常難得、非常稀有、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能于娑婆國土,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能夠在娑婆國土,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五濁惡世’是什麼呢?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
就是在這樣一個惡世中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在這個世界上示現成佛。
‘為諸衆生,說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
’為這個世界的衆生說一切世間人都太難相信的法。
大家在贊歎釋迦牟尼佛!大家為什麼做這樣的贊歎呢?蕅益大師就把這個原因告訴我們清楚了,下面就拿蕅益大師的《彌陀要解》中的話來供養給大家聽。
蕅益大師的這個《要解》是九天中寫出來的,完全是三昧境界!完全是從‘大光明藏’中自然流出的文句!所以近代大德印光大師,咱們現在推崇他為淨土宗第十三代祖師,印光大師就曾贊歎:‘所有的注解之中,唯有蕅益大師的這本注解最好!而且這一本注解,即使是釋迦牟尼佛自己來寫,也不能超過!’這話隻有印光大師才敢說,正是他說這話,我們對于他,被稱為現代中國三大高僧而深信不疑!确實是和虛雲老、谛閑老并列。
印老,過去我個人總覺得印老‘弱’一點,當然這也是我的妄見。
現在才覺得不是,可以并列的! 蕅益大師這些話說得太好了:‘諸佛功德智慧雖皆平等,而施化則有難易;淨土成菩提易,濁世難;為淨土衆生說法易,為濁世衆生難;為濁世衆生說漸法猶易,說頓法難;為濁世衆生說餘頓法猶易,說淨土橫超頓法尤難;為濁世衆生說淨土橫超頓修頓證妙觀,已自不易;說此無籍劬勞修證,但持名号,徑登不退,奇特勝妙,超出思意,第一方便,更為難中之難。
故十方諸佛,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
’--《彌陀要解》。
雖然佛所施的教化是有難有易的,實際上佛之功德是沒有不同的。
但是大家要知道,一結合到具體情況,就可以比較了。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一本藥方書,裡面的藥方沒有一個不是好的,都能夠治好病的,收集起來都是經驗的總結。
你不能說某一個藥方好,除非你有科學試驗的證實,随便說是不成的。
雖然都是好的,都是經驗的總結,但是具體到某一個病人來說,那就可以說:你用這個藥方最對,而用别的藥方對于你是不對症的。
就如人參是好的,但你患感冒發高燒,你吃人參這樣就會死的,所以這是一樣的道理,不能說藥好就什麼病都能治。
那個秕齤霜能治病,一結合到具體的病這個有比較了。
回過頭來,結合咱們這個具體的修行實際,就我們這個時代的衆生,便可以說,稱贊淨土法門最得當!施化有難有易。
為什麼稱贊釋迦牟尼呢?是因為他給這個五濁惡世的衆生說出了這樣殊勝的法。
給五惡衆生說一般的法容易,說些漸法也已經就很難了,但是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容易的。
而他還要給衆生說頓法,告訴大家不需要‘三大阿僧祗劫’就可成佛。
這話信起來可就太不容易了!《大乘起信論》就是講‘三大阿僧祗劫’才可成佛,這個還是漸法。
但是衆生信起來已經不容易了!所以相比之下,還是比較容易的。
在這個五逆、十惡都有的世間,一個人于臨終能十念,便能往生極樂世界,生了極樂世界,你就等著成佛,這是頓法!禅宗當下開悟就成佛,這也是頓法。
這個不容易說呀!難呀!難有人信呀!佛說‘三大阿僧祗劫最後才能成佛’,他(泛指有些人)以為說得對,他還能慢慢修去,所以他能接受。
而佛說到‘當下就成佛’,那他就不能接受了,佛給咱們這個五濁惡世的衆生說其他的頓法,比如禅宗、密宗、天台……這些個還容易接受,而說淨土法門,這種橫超的法,就不容易說、不容易信了!佛給衆生說一般的淨土法門中的法,比如念法有四種念法:觀想念佛、觀像念佛、實相念佛、持名念佛。
要說前三種大家信起來還比較容易,可是你要是給他單說是‘持名’,‘說此無籍劬勞修證’,告訴大家:不需要怎樣閉關、不需要多少多少的修證,‘但持名号’就成了,隻要去念,你就‘徑登不退轉’,直接達到‘阿鞞跋緻’了。
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
不退轉直到成佛。
‘奇特勝妙’,出奇、特殊、殊勝、微妙的。
‘超出思議’,不是衆生的思想、言論所能達到的。
‘是第一方便’,是方便中的第一方便。
‘更為難中之難’,這是難中之難。
所以十方諸佛都稱贊釋迦牟尼佛‘甚難稀有’,能做這樣的事情,給這個娑婆世界、五濁惡世的衆生,說這樣的殊勝之法,真是‘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