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講
關燈
小
中
大
中之難’!‘無不推我釋迦,偏為勇猛也。
’所以,沒有一位佛不推崇我釋迦牟尼能做這樣的殊勝的事情,真是太勇猛了! 下面《彌陀要解》解釋’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
‘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
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
’‘劫濁’是個總的名詞,就是這些濁法都聚彙了。
見也濁了、煩惱也濁了、衆生也濁了、命也濁了,這些濁都聚彙了,這樣一個時代就叫做劫濁。
那麼在這樣一個一切濁法聚集的時代,你一定會被這個時代所逼、所限制,為苦所逼,有種種的苦來逼迫你,你必然要受到時代環境的限制。
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時代,所以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的!誰都是‘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苦在心裡頭了。
所以在這種時候,劫濁誰都不例外,要不是帶業往生,這種‘橫出’的修行方法必不能度,這是肯定的! 結合這個時代,這個‘藥方’也就出來了。
佛法都是好的,沒有不好的,你要是跑到藥師琉璃佛世界,或是跑到其他别的什麼國土,那可不一定能實現呀!但是淨土法門不然,《要解》這就絕對肯定了,這個淨土法門最殊勝!否則‘必不能度’。
沒有這個法絕對不能得度!而且這個法殊勝就在于可以帶業‘橫出’。
現在有人在國外反對‘帶業往生’的說法,還寫了許多著作。
這還是一個修學密教的人,也可以說是我的一個師兄弟。
但是他背叛了我的師父,密宗修行最要緊的就是‘尊師’,可他卻背叛了師父,這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這麼樣的一個人,他忽然寫了些文章,而且還辦有他的雜志,大肆反對‘帶業往生’。
有些人也寫文章跟他辯論,但這些人說:‘帶業往生是指帶善業往生’。
其實這麼說也不對。
所謂‘帶業’指的就是帶惡業。
業深罪重不容易消,所以佛大慈大悲,讓你罪業不消的情況下也可以往生。
這也才是佛的大願,也才是淨土宗的根本!殊勝就殊勝在這!可是就是有人反對,我們看這就是劫濁時代的特點呀! ‘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
謂身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
昏昧汨沒,故名為濁。
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彌陀要解》。
什麼是‘見濁’呢?‘見濁’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見惑,又稱為‘五利使’。
因為它非常之迅速、靈利,所以它比誰動得都快。
所謂‘見’,就是你的觀點、看法。
對于一件事,你是怎麼看的、你是如何看待問題的,這都屬于‘見’。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但這個‘見’是‘五利使’,也就是見惑的前五種。
第一個就是’身見’。
也就是說我們常把一個本來由‘五蘊’假合而成的血肉之身當作真實的自己了,貪愛這個身體,想種種辦法來營養它、保護它。
特别是女同志,‘身見’更重些!她總覺得我這個身很美,留戀它、裝飾它……有很多修練的人,比如練氣功或是練這練那的人,又是想通大周天吧,又是想通經通脈吧……而且産生了奇異功能使得這個身體有了些變化,便以為如之何了,這些人都屬于‘身見’。
這也是‘見惑’裡的第一惑。
‘惑’就是惑亂,就是迷惑。
‘濁’是混濁,都是貶義詞。
第二,什麼叫‘邊見’呢?所謂‘邊’就是指落到了邊上。
一個事情要一分為二,一分成二,那兩邊就出來了。
一個球就沒有邊,你用刀子中間一切,就分成兩邊了,也就出來‘邊’了。
一邊是‘空’,一邊是‘有’。
有的人持‘空見’;有的人持‘有見’。
比如,有的人把一切都執為是實有,一切都看成是真實的:人民币是真實的,彩電、冰箱也是真實的……,直到臨死的時候都還留戀而舍不得。
這些人所持的都屬于‘有見’。
另有些持‘空見’的外道,看什麼都是沒有,什麼都沒有這是斷滅,也屬于‘邊見’。
再有些人執斷執常,這也是執兩邊,是‘斷’、‘常’二見。
有些科學家說‘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這就是‘斷見’。
現在,國外大量的試驗資料已經證明了人有前生。
可就是有人還持這種‘斷見’。
‘斷見’當然就不對了!還有人持‘常見’,特别是一些宗教徒說‘常’。
比如耶教(天主教)講:人死之後将來要等待耶稣來審判,有罪的人就入地獄了,而且是永遠地入地獄;善人行善就升天,而且是永遠的升天了。
這是常見,老是如此也是錯誤,是邊見,不落斷就落常,種種邊見,這個見濁裡面有許多是是非非的邊見,這裡就不多舉了。
見濁就是這樣一個性質,蕅益大師說:在見濁中決定被邪知所纏。
所以現在有很多練氣功的想和我談談,我說這樣的一位也不接見,因為現在他們連外道也不是了,他們走的不是老子和莊子的道路,這些人隻能稱為養生家氣功師,都被邪知所纏。
在這種情況之下有身見邊見怎麼辦呢?如果不加方便,他已經被邪知所纏沒有智慧了,你沒有特殊方便的辦法叫他修行,他就不能得度,他還覺得很艱苦,那麼度他就沒有這個心了,這是見濁。
‘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嗔、癡、慢、疑。
煩動惱亂,故名為濁。
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彌陀要解》。
什麼是‘煩惱濁’呢?就是‘見惑’中的‘貪、嗔、癡、慢、疑’。
‘貪、嗔、癡’是‘三毒’。
‘息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用‘戒、定、慧’這三無漏學去對治人心的‘三毒’。
‘慢’就是‘我慢’,這個‘我慢’僅次于‘貪、嗔、癡’。
我們人人都想一想:總覺得自己不錯,如果兩個人發生點意見,總覺得自己對而别人錯,總覺得自己的修行比别人強……這些都屬于‘我慢’。
還有一種‘大我慢’,就是‘未得言得;未證言證’。
‘疑’就是懷疑。
對什麼事都不信,總要有點懷疑,尤其是對正法加以懷疑,這就最不得了的!‘疑根未斷,即是罪根’。
‘疑’的那個根沒有斷,就是犯罪的那個根沒有斷!‘貪、嗔、癡、慢、疑’稱為‘五利使’,就是我們的‘煩惱濁’。
‘煩惱濁’就是煩動惱亂。
‘煩’是煩燥;‘動’是亂動,這個人喜歡熱鬧,靜不下來。
‘惱’就是苦惱;‘亂’就是心裡很亂。
人人種種的心情,實際說起來就在‘煩、動、惱、亂’這四個字裡頭。
很煩燥,心裡總不安,心裡老在動,這樣很苦惱,因為心都是散亂的,所以叫做‘濁’,又稱它為‘鈍使’。
因為癡鈍、癡重,所以就好像有了慣性一樣,貪就讓你老貪;嗔就使你老嗔,總也轉不過來。
那麼,處在‘煩惱濁’之中是如何呢?蕅益大師說:‘處于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所限。
’你在煩惱濁中,一定被貪欲陷進去,像陷井一樣把你陷進去。
各種的‘貪’:貪吃、貪色、貪享受、貪舒服、貪名利、貪人家的恭敬……。
你如果被貪欲所陷,為惡業所蜇,就如同蠍子、黃蜂蜇了一樣,決定有這樣一種遭遇。
在這種情形下的衆生,若不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那是不成的。
這個念佛之心是什麼心?就是’即凡心是佛心’。
這句話我們要好好的慎重地理解!也就把你這個凡心變成為佛的心了。
若不是這樣的妙行‘必不能度’。
‘必’字很肯定。
如若不是把你的凡心當下就成為佛的心,沒有這樣的妙行,你決定不能得度的!所以這也是十方諸佛都稱贊釋迦牟尼佛的道理所在。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這樣的妙法,怎麼說是’即凡心是佛心’呢?你‘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念這一句佛号,阿彌陀佛能成為佛,而出現這句佛号,是萬德的一個果實,是萬德之所莊嚴。
由于是萬德成了這個名号,所以這個名号之中就包括了萬德。
當你念這句名号的時候,這個名号就在你心裡頭,也就是用‘阿彌陀佛’這句佛号的萬德莊嚴了你自己的心,也就因此而全攝了佛的功德成自功德。
大家注意: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在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把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攝即成你自己的功德,即你的凡心成佛心。
這也就
’所以,沒有一位佛不推崇我釋迦牟尼能做這樣的殊勝的事情,真是太勇猛了! 下面《彌陀要解》解釋’五濁惡世’--劫濁、見濁、煩惱濁、衆生濁、命濁。
‘劫濁者,濁法聚會之時。
劫濁中,非帶業橫出之行,必不能度。
’‘劫濁’是個總的名詞,就是這些濁法都聚彙了。
見也濁了、煩惱也濁了、衆生也濁了、命也濁了,這些濁都聚彙了,這樣一個時代就叫做劫濁。
那麼在這樣一個一切濁法聚集的時代,你一定會被這個時代所逼、所限制,為苦所逼,有種種的苦來逼迫你,你必然要受到時代環境的限制。
現在就是這樣一個時代,所以大家都會有這種感覺的!誰都是‘不如意事常有八九’,‘可與人言無二三’,苦在心裡頭了。
所以在這種時候,劫濁誰都不例外,要不是帶業往生,這種‘橫出’的修行方法必不能度,這是肯定的! 結合這個時代,這個‘藥方’也就出來了。
佛法都是好的,沒有不好的,你要是跑到藥師琉璃佛世界,或是跑到其他别的什麼國土,那可不一定能實現呀!但是淨土法門不然,《要解》這就絕對肯定了,這個淨土法門最殊勝!否則‘必不能度’。
沒有這個法絕對不能得度!而且這個法殊勝就在于可以帶業‘橫出’。
現在有人在國外反對‘帶業往生’的說法,還寫了許多著作。
這還是一個修學密教的人,也可以說是我的一個師兄弟。
但是他背叛了我的師父,密宗修行最要緊的就是‘尊師’,可他卻背叛了師父,這就沒什麼可說的了。
這麼樣的一個人,他忽然寫了些文章,而且還辦有他的雜志,大肆反對‘帶業往生’。
有些人也寫文章跟他辯論,但這些人說:‘帶業往生是指帶善業往生’。
其實這麼說也不對。
所謂‘帶業’指的就是帶惡業。
業深罪重不容易消,所以佛大慈大悲,讓你罪業不消的情況下也可以往生。
這也才是佛的大願,也才是淨土宗的根本!殊勝就殊勝在這!可是就是有人反對,我們看這就是劫濁時代的特點呀! ‘見濁者,五利使邪見增盛。
謂身見、見取、戒取,及諸邪見。
昏昧汨沒,故名為濁。
見濁中,非不假方便之行,必不能度。
’--《彌陀要解》。
什麼是‘見濁’呢?‘見濁’就是‘身見、邊見、見取見、戒取見、邪見’這五種見惑,又稱為‘五利使’。
因為它非常之迅速、靈利,所以它比誰動得都快。
所謂‘見’,就是你的觀點、看法。
對于一件事,你是怎麼看的、你是如何看待問題的,這都屬于‘見’。
每個人有每個人的‘見’,但這個‘見’是‘五利使’,也就是見惑的前五種。
第一個就是’身見’。
也就是說我們常把一個本來由‘五蘊’假合而成的血肉之身當作真實的自己了,貪愛這個身體,想種種辦法來營養它、保護它。
特别是女同志,‘身見’更重些!她總覺得我這個身很美,留戀它、裝飾它……有很多修練的人,比如練氣功或是練這練那的人,又是想通大周天吧,又是想通經通脈吧……而且産生了奇異功能使得這個身體有了些變化,便以為如之何了,這些人都屬于‘身見’。
這也是‘見惑’裡的第一惑。
‘惑’就是惑亂,就是迷惑。
‘濁’是混濁,都是貶義詞。
第二,什麼叫‘邊見’呢?所謂‘邊’就是指落到了邊上。
一個事情要一分為二,一分成二,那兩邊就出來了。
一個球就沒有邊,你用刀子中間一切,就分成兩邊了,也就出來‘邊’了。
一邊是‘空’,一邊是‘有’。
有的人持‘空見’;有的人持‘有見’。
比如,有的人把一切都執為是實有,一切都看成是真實的:人民币是真實的,彩電、冰箱也是真實的……,直到臨死的時候都還留戀而舍不得。
這些人所持的都屬于‘有見’。
另有些持‘空見’的外道,看什麼都是沒有,什麼都沒有這是斷滅,也屬于‘邊見’。
再有些人執斷執常,這也是執兩邊,是‘斷’、‘常’二見。
有些科學家說‘人死如燈滅’,什麼都沒有了,這就是‘斷見’。
現在,國外大量的試驗資料已經證明了人有前生。
可就是有人還持這種‘斷見’。
‘斷見’當然就不對了!還有人持‘常見’,特别是一些宗教徒說‘常’。
比如耶教(天主教)講:人死之後将來要等待耶稣來審判,有罪的人就入地獄了,而且是永遠地入地獄;善人行善就升天,而且是永遠的升天了。
這是常見,老是如此也是錯誤,是邊見,不落斷就落常,種種邊見,這個見濁裡面有許多是是非非的邊見,這裡就不多舉了。
見濁就是這樣一個性質,蕅益大師說:在見濁中決定被邪知所纏。
所以現在有很多練氣功的想和我談談,我說這樣的一位也不接見,因為現在他們連外道也不是了,他們走的不是老子和莊子的道路,這些人隻能稱為養生家氣功師,都被邪知所纏。
在這種情況之下有身見邊見怎麼辦呢?如果不加方便,他已經被邪知所纏沒有智慧了,你沒有特殊方便的辦法叫他修行,他就不能得度,他還覺得很艱苦,那麼度他就沒有這個心了,這是見濁。
‘煩惱濁者,五鈍使煩惑增盛,謂貪、嗔、癡、慢、疑。
煩動惱亂,故名為濁。
煩惱濁中,非即凡心是佛心之行,必不能度。
’--《彌陀要解》。
什麼是‘煩惱濁’呢?就是‘見惑’中的‘貪、嗔、癡、慢、疑’。
‘貪、嗔、癡’是‘三毒’。
‘息滅貪嗔癡,勤修戒定慧’,用‘戒、定、慧’這三無漏學去對治人心的‘三毒’。
‘慢’就是‘我慢’,這個‘我慢’僅次于‘貪、嗔、癡’。
我們人人都想一想:總覺得自己不錯,如果兩個人發生點意見,總覺得自己對而别人錯,總覺得自己的修行比别人強……這些都屬于‘我慢’。
還有一種‘大我慢’,就是‘未得言得;未證言證’。
‘疑’就是懷疑。
對什麼事都不信,總要有點懷疑,尤其是對正法加以懷疑,這就最不得了的!‘疑根未斷,即是罪根’。
‘疑’的那個根沒有斷,就是犯罪的那個根沒有斷!‘貪、嗔、癡、慢、疑’稱為‘五利使’,就是我們的‘煩惱濁’。
‘煩惱濁’就是煩動惱亂。
‘煩’是煩燥;‘動’是亂動,這個人喜歡熱鬧,靜不下來。
‘惱’就是苦惱;‘亂’就是心裡很亂。
人人種種的心情,實際說起來就在‘煩、動、惱、亂’這四個字裡頭。
很煩燥,心裡總不安,心裡老在動,這樣很苦惱,因為心都是散亂的,所以叫做‘濁’,又稱它為‘鈍使’。
因為癡鈍、癡重,所以就好像有了慣性一樣,貪就讓你老貪;嗔就使你老嗔,總也轉不過來。
那麼,處在‘煩惱濁’之中是如何呢?蕅益大師說:‘處于煩惱濁中,決定為貪所限。
’你在煩惱濁中,一定被貪欲陷進去,像陷井一樣把你陷進去。
各種的‘貪’:貪吃、貪色、貪享受、貪舒服、貪名利、貪人家的恭敬……。
你如果被貪欲所陷,為惡業所蜇,就如同蠍子、黃蜂蜇了一樣,決定有這樣一種遭遇。
在這種情形下的衆生,若不是‘即凡心是佛心之行’,那是不成的。
這個念佛之心是什麼心?就是’即凡心是佛心’。
這句話我們要好好的慎重地理解!也就把你這個凡心變成為佛的心了。
若不是這樣的妙行‘必不能度’。
‘必’字很肯定。
如若不是把你的凡心當下就成為佛的心,沒有這樣的妙行,你決定不能得度的!所以這也是十方諸佛都稱贊釋迦牟尼佛的道理所在。
釋迦牟尼佛給我們說這樣的妙法,怎麼說是’即凡心是佛心’呢?你‘是心是佛,是心作佛’。
念這一句佛号,阿彌陀佛能成為佛,而出現這句佛号,是萬德的一個果實,是萬德之所莊嚴。
由于是萬德成了這個名号,所以這個名号之中就包括了萬德。
當你念這句名号的時候,這個名号就在你心裡頭,也就是用‘阿彌陀佛’這句佛号的萬德莊嚴了你自己的心,也就因此而全攝了佛的功德成自功德。
大家注意:阿彌陀佛所有的功德,在當你念‘阿彌陀佛’的時候,就把阿彌陀佛的所有功德攝即成你自己的功德,即你的凡心成佛心。
這也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