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關燈
:世尊!唯願世尊不以為慮。

    】 皆如文 △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一念恭敬。

    我亦百千方便,度脫是人,于生死中,速得解脫。

    】 現前介爾之心,甚小甚微,故曰一念。

    佛說四自侵經雲:未見群類,苟懷一介,志不轉易。

    假使有人,至心欲度,當谛思計,一心行道。

    當知無常,假借是身,萬物歸空,皆非我所。

    曉知無者,則度天下十方人民。

    故知千念萬念,始乎初念;隻此一念,即感地藏慈悲喜護,愍傷萬姓萌類之兆,令其于生死速得解脫,更何疑哉。

     △ 【何況聞諸善事,念念修行,自然于無上道,永不退轉。

    】 此中況意,謂一念甚微之恭敬,尚蒙解脫生死,況乎凡聞諸善,念念無間修行者哉。

    四自侵經雲:道人觀察可否之事,内自省身,譬如夢幻。

    喻如軍征,百萬之衆,恃怙名将,以卻怨敵。

    道人伏心制意,修法奉道,順行戒禁,身意清白,布恩施德,除棄忿怒、憍奢、诤訟,專精行道,無得無礙,志在軌迹,若将帥衆也。

    先自正心,爾乃身行;身心俱正,則無所失;以無所失,得道絕去。

    故十輪雲:照行善者,猶如朗日。

    故令自然于無上道,永不退轉也。

     △ 【說是語時,會中有一菩薩,名虛空藏。

    】 梵語[言+我][言+我]曩獻惹,此雲虛空藏。

    此經始文殊發問,謂非大智,莫識地藏端倪。

    終空藏收科,以非太虛,安泯大士化迹。

    乃攝有歸空,全假即空意也。

    而空藏問福利者,乃從空談有,全空即假意也。

    空假不二,當體即中。

    圓融妙行,同歸秘藏。

    故終乎虛空藏也。

    準虛空藏菩薩經:此娑婆西過八十恒河沙世界,有佛刹,名一切香集依。

    其中衆生,成就五濁,佛名勝華敷藏如來。

    彼有菩薩,名虛空藏。

    頂上有如意寶珠,無量釋迦毗楞伽寶而為圍繞。

    此珠光明蔽餘光明悉滅無餘;所有功德,唯除如來,餘無及者。

    準密部,即毗盧如來四親近菩薩中,寶波羅蜜流出南方寶生部者,是此菩薩也。

     △ 【白佛言:世尊!我自至忉利,聞于如來贊歎地藏菩薩威神勢力,不可思議。

    】 經初光音遍及,空藏即集天宮,故始終備聞如來贊歎地藏之事。

    勢力者,如思益雲:我投足之處,震動三千大千世界及魔宮殿。

    觀經雲:以智慧光,普照一切,令離三塗,得無上力,故言勢力。

    不思議者,此是菩薩甚深行處,雖施為萬有,令衆生得益,鹹獲本然,初無實法。

    如化人現作化事,不過令人得樂。

    空藏終篇,意在斯也。

     △ 【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乃及一切天龍,聞此經典及地藏名字,或瞻禮形像,得幾種福利?】 準地持,福即布施、持戒、忍辱、依禅、依精進、修行施戒、四無量等,是名福分。

    蓋善名福利,感報恬愉。

    今既讀經聞名,瞻形禮像,必有所得福利,不審有幾種耶?須知福利由心,心能造福;心尚叵得,福利奚存。

    然化門引物希向,福利為要。

    況密部中,凡供養門,皆攝入虛空庫藏。

    則福利之事,尤空藏之專司,而應問者也。

     △ 【唯願世尊,為未來現在一切衆等,略而說之。

    】 必求略說者,導物生善之要門也。

    書有作善降祥之訓,易明積善餘慶之言,若不詳陳乎福利,未免阻絕其善門。

    故願略說耳。

    至若嚴禱祀以徼福鬼神,随因果而怖報冥寞,此利心之邪求,讵可同年而語哉。

     △ 【佛告虛空藏菩薩:谛聽!谛聽!吾當為汝,分别說之。

    】 夫善說法者,無說無示;善聽法者,無得無聞。

    何有分别谛聽之異指乎?然若一向冥真,恐成斷見;若一向順有,恐成常見。

    斷常遍邪,違中道遠矣。

    要于拈空非空之際,談有不有之時,不涉言诠而舌根恒轉,無離音響而聞性原空。

    所謂善能分别諸法相,于第一義而不動。

    乃如來分别之指,空藏谛聽之意耳。

     △ 【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見地藏形像及聞此經乃至讀誦,香華飲食衣服珍寶布施供養,贊歎瞻禮,】 如文 △ 【得二十八種利益:一者、天龍護念,二者、善果日增,三者、集聖上因,四者、菩提不退,五者、衣食豐足,六者、疾疫不臨,七者、離水火災,八者、無盜賊厄,九者、人見欽敬,十者、神鬼助持,十一者、女轉男身,十二者、為王臣女,十三者、端正相好,十四者、多生天上,十五者、或為帝王,十六者、宿智命通,十七者、有求皆從,十八者、眷屬歡樂,十九者、諸橫消滅,二十者、業道永除,二十一者、去處盡通,二十二者、夜夢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