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囑累人天品第十三】
關燈
小
中
大
過複疏前事,明吾所以付囑之意。
是南閻等,遠提業感品中,一切衆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等文;近提利益存亡品,地藏所白,我觀是閻浮衆生等文。
以是下,顯提佛自分身,潛映地藏化身二段文。
此正同付法藏經雲:一切衆生,志性無定,随所染習。
若近惡友,便造惡業,流轉生死,無有邊際。
若近善友,敬心聽法,必離三塗,受最勝樂。
(如華氏國白象,聞法生慈,見殺增害。
豈況于人,而不染習。
)但善類登山,理為難上;惡如崩墜,實可易行。
是以天宮閑曠,來蹤蓋寡;地獄籠樊,往人争湊。
故吾分形化度,織此之由耳。
△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衆付囑于汝。
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
】 初二句重提前事,然觀殷勤二字,不覺泣數行下。
夫殷者盛也,勤者勞也,心之委曲也。
此以下事上之心,身盛勞而心委曲,孜孜奉以周旋,不敢稍有跅弛也者(跅音托,弛音始。
跅落無檢局,弛廢不尊禮度也。
漢武帝紀:跅弛之耳。
)今我佛鹧未來衆生,降尊就卑,屈上湊下,不覺言之至此乎! 未來下,示付囑之意。
謂一切衆生,同有佛性,闡提雖惡,性善具存。
傥于未來之世,其有天人善男女等,不昧原初之念,于佛法無上福田,能下小種,以立善根,不論毛塵沙渧,汝當以權智道力,擁護是等少善之人,漸令修習阿耨菩提。
如菩薩本行經雲:若有人,能于佛法,少作微善,如毛發許,所生之處,受報弘大,無有窮盡(文)。
故知施福由心,豈關施物巨細。
故囑汝擁護,勿令中間有退失也。
如處胎經雲:盲龜浮木孔,時時猶可值;人一失命根,億劫複難是。
海水深廣大,三百三十六,一針投海中,求之尚可得。
一失人身命,難得過于是。
故知一退其失非細。
今願地藏,當如慈母之育嬰孩,必使成立,毋稍懈怠,緻令夭亡。
是吾今日于忉利大會,将人天衆,殷勤囑汝之苦心也。
△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随業報應,落在惡趣。
】 經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故知影形相随,誰能逃避。
昔有人,死至閻王所,考厥罪惡,應堕鐵城。
而人姊子,乃王正妃,勸王念我親弟,勿治其罪。
王囑其住我宮内,不可外出,被獄吏所捉。
其人不覺自詣鐵城,王不能救。
随業受報,不容絲毫勉強也矣。
準業報差别經:堕四惡趣,各有十業(雲雲)。
△ 【臨堕趣中,或至門首。
是諸衆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
是諸衆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 臨堕至門首者,若一到獄,急難得出,故于臨入之時,即令念佛免苦。
如譬喻經雲:昔有國王,弑父自立。
有阿羅漢,知王餘命,不過七日,命終必堕阿鼻,一劫受苦。
尋往化之,教至心稱南無佛,七日莫絕。
臨去重告,慎勿忘此。
王便叉手,一心稱說,晝夜不廢。
至七日命終,魂神竟至阿鼻。
乘前念佛,知是地獄,即便大聲稱南無佛。
獄中罪人,聞稱佛聲,一時同稱,猛火即滅,皆得解脫,出生人中。
後阿羅漢重為說法,得須陀洹。
又觀佛三昧經雲:佛告比丘,我滅度後,若稱我名,南無諸佛,所獲福德,無量無邊。
(大慈經佛告阿難:南無佛者,此是決定諸佛世尊名号音聲,故稱言南無諸佛。
)增一經雲:衆生三業造惡,臨終憶念如來功德者,必離惡道趣,得生天上;正使極惡之人,以念佛故,亦得生天(文)。
一菩薩名者,如文殊、遍吉、觀音、勢至等,蒙度脫者,不勝枚舉矣。
一句一偈者,普賢觀經雲:若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于一彈指頃,除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冥報記載:王生将堕地獄,忽遇一僧,雲是地藏菩薩。
教令熟誦若人欲了知偈,可免地獄。
少頃,喚至王前,王問有何功德?答雲:唯持一偈。
王令誦之,聲徹地獄,罪人聞聲[立+立]蒙解脫,即令放回,勉其修善。
豈非地藏神力,現身碎獄,生天受樂之驗欤。
故知念佛菩薩名,及誦經偈,皆得超淪,受勝妙之樂也。
△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衆,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諸惡趣。
】 現未天人,性既無定,或造惡業,重落三塗;總藉地藏展大神通,用異方便,必令度脫,毋使流轉也。
△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胡跪合掌,】 △ 【白佛言
是南閻等,遠提業感品中,一切衆生,未解脫者,性識無定等文;近提利益存亡品,地藏所白,我觀是閻浮衆生等文。
以是下,顯提佛自分身,潛映地藏化身二段文。
此正同付法藏經雲:一切衆生,志性無定,随所染習。
若近惡友,便造惡業,流轉生死,無有邊際。
若近善友,敬心聽法,必離三塗,受最勝樂。
(如華氏國白象,聞法生慈,見殺增害。
豈況于人,而不染習。
)但善類登山,理為難上;惡如崩墜,實可易行。
是以天宮閑曠,來蹤蓋寡;地獄籠樊,往人争湊。
故吾分形化度,織此之由耳。
△ 【地藏!吾今殷勤以天人衆付囑于汝。
未來之世,若有天人及善男子、善女人,于佛法中,種少善根,一毛一塵、一沙一渧,汝以道力,擁護是人,漸修無上,勿令退失。
】 初二句重提前事,然觀殷勤二字,不覺泣數行下。
夫殷者盛也,勤者勞也,心之委曲也。
此以下事上之心,身盛勞而心委曲,孜孜奉以周旋,不敢稍有跅弛也者(跅音托,弛音始。
跅落無檢局,弛廢不尊禮度也。
漢武帝紀:跅弛之耳。
)今我佛鹧未來衆生,降尊就卑,屈上湊下,不覺言之至此乎! 未來下,示付囑之意。
謂一切衆生,同有佛性,闡提雖惡,性善具存。
傥于未來之世,其有天人善男女等,不昧原初之念,于佛法無上福田,能下小種,以立善根,不論毛塵沙渧,汝當以權智道力,擁護是等少善之人,漸令修習阿耨菩提。
如菩薩本行經雲:若有人,能于佛法,少作微善,如毛發許,所生之處,受報弘大,無有窮盡(文)。
故知施福由心,豈關施物巨細。
故囑汝擁護,勿令中間有退失也。
如處胎經雲:盲龜浮木孔,時時猶可值;人一失命根,億劫複難是。
海水深廣大,三百三十六,一針投海中,求之尚可得。
一失人身命,難得過于是。
故知一退其失非細。
今願地藏,當如慈母之育嬰孩,必使成立,毋稍懈怠,緻令夭亡。
是吾今日于忉利大會,将人天衆,殷勤囑汝之苦心也。
△ 【複次,地藏!未來世中,若天若人,随業報應,落在惡趣。
】 經雲: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
故知影形相随,誰能逃避。
昔有人,死至閻王所,考厥罪惡,應堕鐵城。
而人姊子,乃王正妃,勸王念我親弟,勿治其罪。
王囑其住我宮内,不可外出,被獄吏所捉。
其人不覺自詣鐵城,王不能救。
随業受報,不容絲毫勉強也矣。
準業報差别經:堕四惡趣,各有十業(雲雲)。
△ 【臨堕趣中,或至門首。
是諸衆生,若能念得一佛名、一菩薩名,一句一偈大乘經典。
是諸衆生,汝以神力,方便救拔,于是人所,現無邊身,為碎地獄,遣令生天,受勝妙樂。
】 臨堕至門首者,若一到獄,急難得出,故于臨入之時,即令念佛免苦。
如譬喻經雲:昔有國王,弑父自立。
有阿羅漢,知王餘命,不過七日,命終必堕阿鼻,一劫受苦。
尋往化之,教至心稱南無佛,七日莫絕。
臨去重告,慎勿忘此。
王便叉手,一心稱說,晝夜不廢。
至七日命終,魂神竟至阿鼻。
乘前念佛,知是地獄,即便大聲稱南無佛。
獄中罪人,聞稱佛聲,一時同稱,猛火即滅,皆得解脫,出生人中。
後阿羅漢重為說法,得須陀洹。
又觀佛三昧經雲:佛告比丘,我滅度後,若稱我名,南無諸佛,所獲福德,無量無邊。
(大慈經佛告阿難:南無佛者,此是決定諸佛世尊名号音聲,故稱言南無諸佛。
)增一經雲:衆生三業造惡,臨終憶念如來功德者,必離惡道趣,得生天上;正使極惡之人,以念佛故,亦得生天(文)。
一菩薩名者,如文殊、遍吉、觀音、勢至等,蒙度脫者,不勝枚舉矣。
一句一偈者,普賢觀經雲:若誦大乘經,思第一義,甚深空法,于一彈指頃,除百萬億那由他恒河沙劫生死之罪。
冥報記載:王生将堕地獄,忽遇一僧,雲是地藏菩薩。
教令熟誦若人欲了知偈,可免地獄。
少頃,喚至王前,王問有何功德?答雲:唯持一偈。
王令誦之,聲徹地獄,罪人聞聲[立+立]蒙解脫,即令放回,勉其修善。
豈非地藏神力,現身碎獄,生天受樂之驗欤。
故知念佛菩薩名,及誦經偈,皆得超淪,受勝妙之樂也。
△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現在未來天人衆,吾今殷勤付囑汝,以大神通方便度,勿令堕在諸惡趣。
】 現未天人,性既無定,或造惡業,重落三塗;總藉地藏展大神通,用異方便,必令度脫,毋使流轉也。
△ 【爾時,地藏菩薩摩诃薩,胡跪合掌,】 △ 【白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