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關燈
之力,令彼佛土,所有一切衆邪蠱毒諸惡蟲獸,悉皆消滅,故名不可思議事也。

     △ 【佛告觀世音菩薩,是地藏菩薩,于閻浮提,有大因緣。

    若說于諸衆生,見聞利益等事,百千劫中,說不能盡。

    】 此結地藏偏向閻浮之意。

    十輪雲:歸敬地藏者,所求皆滿足,具足施功德,悲愍諸衆生。

    假使百劫中,贊說其功德,猶尚不能盡,故皆當供養。

    正同今文。

    故略明之,共有八種不思議事也。

     △ 【是故觀世音,汝以神力,流布是經,令娑婆世界衆生,百千萬劫,永受安樂。

    】 此二大士,均與南洲有大因緣,故藉以流通,可謂同聲相應,同氣相求。

    則閻浮提六道衆生,何患罪障之不消,功福之不萃,自然于百千萬劫,永受人天三乘之安樂矣。

    十輪偈雲:地藏真大士,施諸衆生樂,救脫三有苦,雨無量種雨。

    如是無上真經,誠是衆生之眼目,暗室之明燈,貧窮之寶藏,病疾之良醫。

    何可不急與流通者哉!長行竟。

     △ 【爾時,世尊而說偈言:吾觀地藏威神力,恒河沙劫說難盡,見聞瞻禮一念間,利益人天無量事。

    】 如來之眼,同于千日,照察古今,同于掌果,故曰吾觀等。

    如佛告天帝釋雲:是地藏菩薩摩诃薩,有無量無數不可思議殊勝功德之所莊嚴一切世間聲聞,獨覺所不能測。

    此大菩薩,如如意珠,雨衆财寶,随所希求,皆令滿足(雲雲)。

    故于見聞瞻禮,暫生一念,其利益人天,有無量事,故于恒沙劫說亦難盡威神之力也矣。

     △ 【若男若女若龍神,報盡應當堕惡道,至心歸依大士身,壽命轉增除罪障。

    】 釋提桓因問經雲:釋提桓因及忉利諸天,遣樂神般遮翼問訊世尊。

    佛報言:使汝帝釋及忉利天,壽命延長,快樂無患,所以然者?諸天世人及阿須倫諸衆生等,皆貪壽命安樂無患。

    故今亦雲壽命轉增,并除罪障耳。

     △ 【少失父母恩愛者,未知魂神在何趣?兄弟姊妹及諸親,生長以來皆不識;或塑或畫大士身,悲戀瞻禮不暫舍,三七日中念其名,菩薩當現無邊體。

    示其眷屬所生界,縱堕惡趣尋出離。

    若能不退是初心,即獲摩頂受聖記。

    】 文有三節。

    初二行頌思憶事。

    次三行頌告生界,皆如文三一行頌得現報受記,準首楞嚴有四種記:謂未發心、适發心、現前、無生,皆與記。

    今是發心記,此約世谛說也。

    若淨名雲:從如生得記?從如滅得記?如無生滅,則知無記。

    思益:願不聞記名。

    大品:受記是戲論。

    此皆約第一義谛說也。

    但他經,記善不記惡;記男不記女。

    今皆記者,同法華之開顯也。

     △ 【欲修無上菩提者,乃至出離三界苦,是人既發大悲心,先當瞻禮大士像,一切諸願速成就,永無業障能遮止。

    】 諸願成就如前。

    無業障遮止者,即别、圓出假位中教化衆生,不被塵沙之惑,無漏之業障礙化導也。

     △ 【有人發心念經典,欲度群迷超彼岸,雖立是願不思議,旋讀旋忘多廢失。

    斯人有業障惑故,于大乘經不能記。

    】 梵語多羅,秦言岸。

    大論雲:若聞多字,即知一切法。

    此彼岸不可得,已到波羅蜜之彼岸也。

    業障惑,即是三道。

    夫根性有利鈍,為行有進怠。

    今既發心念經,為度群迷,[立+立]跻彼岸,是亦精進之流,固非懈怠者。

    但立願雖妙,其如根性實鈍,乃旋得旋忘,且多廢失,此由習因不深,夙業障重,阙多聞誦習之功,故少記憶之性也。

     △ 【供養地藏以香華,衣服飲食諸玩具。

    】 △ 【以淨水安大士前,一日一夜求服之。

    】 悉如文。

     △ 【發殷重心慎五辛,酒肉邪淫及妄語,三七日内勿殺害,至心思念大士名。

    】 問:五辛雖臭,不損物命,何故食者能障聖道,即堕無間耶?答:性殊穢濁,能生多過。

    楞嚴雲:熟食發淫,生啖增恚。

    十方天仙,嫌臭遠離;餓鬼舐吻,常與鬼住;福德日銷,長無利益。

    故雜阿含雲:食五辛人,觸穢三寶,死堕糞屎地獄,出作野幹豬狗;若得人身,其體腥臭。

    故天竺沙門覺稱雲:吾國食肉五辛者,驅出城外,僧鏡錄雲:竺昙猷禮天台石梁,遇聖僧謂曰:汝母懷妊時,行經蔥園,胎氣犯穢,不可住寺。

    仙傳雲:樂子苌舉家飲仙酒升天,獨從子墜地。

    天神言:此人茹蒜,故不得往。

    是故道藏雲:誦黃庭經,忌食五辛。

    道士受法,忌淹穢五辛。

    今諸師家多忽此事,故載詳出之。

     △ 【即于夢中見無邊,覺來便得利耳根(一本作「根耳」)。

    應是經教曆耳聞,千萬生中永不忘。

    以是大士不思議,能使斯人獲此慧。

    】 初正頌,後結示。

    此由大士總持深廣,能令鈍者利,愚者慧,故名不思議事。

    (唐高僧傳記隋襄州景空寺有岑阇黎,姓楊,臨原人。

    于寺西傘蓋山泉側,造誦經堂。

    每誦金光明經,感得四天王來聽。

    後讀藏經,皆悉不忘,今豈不然乎。

    ) △ 【貧窮衆生及疾病,家宅兇衰眷屬離,睡夢之中悉不安,求者乖違無稱遂。

    】 如文。

     △ 【至心瞻禮地藏像,一切惡事皆消滅,至于夢中盡得安,衣食豐饒神鬼護。

    】 衣食豐饒,系鬼神所主。

    如外書說,天平吏主豐,臘判官主儉。

    今既至心瞻禮地藏聖像,則衣食增益,使儉者豐,阙者饒矣。

     △ 【欲入山林及渡海,毒惡禽獸及惡人,惡神惡鬼并惡風,一切諸難諸苦惱。

    】 妙臂經,明蛇毒有一牙、二牙、三牙、四牙不同。

    遭一、二牙毒,猶可治;若三牙,死多生少;四牙,決死不救。

    惡人即嘯聚綠林之輩,斷道抄掠之俦。

    惡神即嶽渎山林一切諸神,擅作威福者。

    惡鬼即羅刹,食人之鬼。

    惡風者,請觀音雲:黑風洄波。

    仁王般若有六色風,黑赤青天地火也。

    别行疏雲:風以黑怖之甚也。

    僧護經雲:疾風、猛浪、沒溺、破壞、餓鬼所啖,險之甚矣。

    餘如文。

     △ 【但當瞻禮及供養,地藏菩薩大士像,如是山林大海中,應是諸惡皆消滅。

    】 寶雨經雲:雲何菩薩如師子吼?譬如師子哮吼之時,惡獸野幹各于方處驚駭馳走,一切惡獸無能損壞。

    是也。

    應驗傳雲:外國百餘人,從師子國泛海向扶南,忽遇惡風,堕鬼國,便欲盡食一舶。

    衆人怖,稱觀音。

    中有一小乘沙門,不肯稱名。

    鬼索此沙門,狼狽學稱,亦得免難。

    觀音應驗既爾,地藏利益亦然。

    故稱名瞻禮,諸惡消滅也。

     △ 【觀音至心聽吾說,地藏無盡不思議,百千萬劫說不周,廣宣大士如是力。

    】 至心如前。

    所以勸至心聽者,事既無盡不可思議,若不冥三谛極緻,何能窮邊徹底,以盡大士之奧藏耶!無盡即圓三谛,如雲即色是空,非色滅空,此圓空無盡也。

    如雲一切諸法因緣果報無盡,乃至悉能含受一切佛法,故名無盡,此圓假無盡也。

    如雲法若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與不盡,故知非盡非無盡,是真無盡義,此圓中無盡也。

    如此無盡可思議乎哉,故百千萬劫,塵說刹說,熾說,亦不能周悉其事。

    故我今于天龍大會之中,廣為宣揚地藏如是威神之力也。

    如是二字,亦指三谛,不然何能顯地藏種種因緣,莫不即空假中,故号不思議,如是之力耶。

     △ 【地藏名字人若聞,乃至見像瞻禮者,香華衣服飲食奉,供養百千受妙樂。

    若能以此回法界,畢竟成佛超生死。

    】 前四句結上聞名瞻像等,必受人天妙樂;後二句結上回向法界,必超生死成佛。

    以具有四悉檀利益故也。

    所以爾者?以地藏名字等,作世界分别說,能令人得歡喜之益;若各各為人說名相等,能令人得生善之益;若天人五衰相現,乃至跋涉險道,稱名禮像,轉禍為祥,令人得破惡之益。

    若将上事回向第一義谛,能令人得入理之益。

    然一一皆回法界者,蓋地藏但有名字,名字性空,不住内外中間,但垂影像,像性亦離,等于鏡相空華,香華等供,體是因緣,不離中道佛性。

    百千劫中受妙樂者,受陰空洞,畢竟無能受者,皆回法界之力也。

    故止觀雲:若推一法,即洞法界,達邊到底,究竟橫豎,事理具足,上求下化,備在其中,方稱發菩提心。

    菩提名道,道能通到,橫豎彼岸,名發心波羅蜜。

    故得畢竟成圓教法身之佛,永遠超分段變易生死,故須一一向法界也。

     △ 【是故觀音汝當知,普告恒沙諸國土。

    】 是故者,承上八種事故而言也。

    謂如此無盡不思議事,非爾觀音,莫能知之,莫能告之,故勸當知普告也。

    言普告,則應通九界;言諸國,則豈局同居。

    故知地藏法門,包法界而無外,極橫豎而向歸也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