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聞利益品第十二】

關燈
教其閱視經典,令熟讀而熟誦之。

    其奈根性魯鈍,旋得熟之,旋又忘之;經年累月,不能對本而成讀,背本而成誦也。

    下示根鈍意,宿業障未消,故于經典無讀誦性耳。

    根鈍,如前。

    宿業障,有多因緣。

    蓋讀誦經典,是了因種;由宿不誦習,而了因無種。

    沩山雲:今生空過,來世窒塞。

    是也。

    或往昔不能親近佛法,不敬沙門、婆羅門,障人說法,障人學經,障人讀誦,障人書寫,乃至沉湎曲檗,失智慧種。

    故今生縱遇明師教習,不能讀誦也。

     △ 【如是之人,聞地藏菩薩名,見地藏菩薩像,具以本心,恭敬陳白。

    】 聞名見像,陳白本心者,以地藏之名,從智慧而生;而大士之像,由功德而立。

    故稱名供像,即發慧性。

    然須恭敬,始能感動。

    以誠能動物,不誠,未有能動者也,況大士乎哉。

     △ 【更以香華、衣服飲食、一切玩具,供養菩薩,】 假物将意,藉事顯心。

    香取清遠潛通,華表圓滿悅怿,衣服見寂忍不舍,飲食顯慧命常存,玩具彰遊戲神通,故借斯儀,表我誠敬也。

     △ 【以淨水一盞,經一日一夜,安菩薩前;然後合掌請服,回首向南,臨入口時,至心鄭重。

    】 用淨水者,藉緣發慧也。

    以智者樂水,水有流通滌穢之用,潤物滋生之功。

    今藉以滌宿障,潤愚燥,滋讀性,通慧門也。

    故神水經雲:水在河中為河水,水在井中為井水,水入佛缽為佛水,入腹中為真水,以清治濁,以正治邪,衆邪斷絕,知水為真。

    今故用之。

    一盞,表一道清淨。

    一日夜,表制心一處。

    日表智明,夜表愚暗也。

    安菩薩前,求加被進取。

    合掌請服,表一心佩戴。

    迥首向南,表背坎向離。

    逸雅雲:鄭,町(音庭上聲)也。

    其地多平,町町然也。

    則表冥契平等,大慧者矣。

     △ 【服水既畢,慎五辛、酒、肉、邪淫、妄語,及諸殺害,一七日,或三七日。

    】 此示助開慧性,故須慎五辛等。

    楞伽,大慧問:彼諸菩薩等,志求佛道者,酒肉及與蔥,飲食為雲何?佛答雲:一切肉與蔥,及諸韭蒜等,種種放逸酒,修行常遠離。

    五辛者,梵網雲:大蒜(廣韻作胡荽),茖蔥(茖音格,山蔥也),慈蔥(蔥之正名),蘭蔥(小蒜),興渠(蔥蒺也,即阿魏)。

    夫葷、辛是二義(葷臭,辛辣)。

    葷而非辛,阿魏是;辛而非葷,芥姜是。

    是葷是辛,五辛是也。

     梵語摩偷,或宰唎,皆翻酒。

    有谷酒、果酒、藥酒不同。

    若俗衆,以酒為必用之物。

    如漢書雲:酒者,天之美祿,所以頤養天下,享祀祈福,扶衰養疾。

    在法衆,為必誡之物。

    如大莊嚴論雲:佛說身口意,三業之惡行,唯酒為根本,複堕惡行中。

     制肉如前。

    邪淫,諸惡業中,惟淫業為最;邪念一萌,邪緣相湊,種種善願由此消,種種惡孽由茲起;故森羅鐵榜,必以淫為萬惡首也。

    竟不思月下華間,為樂有限;那得知鐵床銅柱,受苦無窮。

    然庸夫俗子,顯蹈明行,罔知顧忌;至學士文人,讀書講道,侈談情種,胡可屈指也。

    妄,殺害等如前。

    一七、三七,明誡慎期限,必求轉鈍為利,去愚成智。

    一七不發,三七未有不蒙感應,但除狐疑不信,及不緻誠者,此克期求感之意也。

     △ 【是善男子、善女人,于睡夢中,具見地藏菩薩,現無邊身,于是人處,授灌頂水。

    其人夢覺,即獲聰明(一本作「利」),應是經典,一曆耳根,即當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

    】 發慧之相,不易卒至,若非精誠緻感,何由冥應赴機。

    言睡夢者,有睡而不夢,有睡而夢者。

    準迦旃延論雲:不染污心眠夢,是謂眠不睡相應;染污心眠夢,是謂睡眠相應。

    今是染污心眠夢。

    具見等,表勝身應圓根也。

    若非深成觀行,何能見無邊身。

    故大師雲:入觀如夢,出觀如覺,四明判歸似位,或是鄰極之似,或是鄰真之似,今以觀行見無邊身,即是鄰真之似。

    表初住八相成道,分身百界等。

    授灌頂水,即是鄰極之似。

    法水灌頂,紹法王位,此雖因心感果,初必至後。

    夢中授記,克證無難,容有鄰極之似矣。

    梵名毗灑迦,此雲灌頂。

    以五智如來之水,灌其頂門。

    如刹帝利澆頭王子,必紹大寶之位。

    此明夢中瑞相。

    下正明發慧。

     其人,指上鈍根求慧男女。

    夢覺者,夢是無明颠倒之法,觀是覺智悟理之法。

    于迷能解,故言夢覺。

    須知佛名,如大夢覺。

    今觀行如佛,義言夢覺。

    或發似解,或入分真,皆有夢覺之義。

    即獲聰明者,非同世人耳聰目明,如王充之過市成覽,楊雄之遇目辄通。

    乃謂既感夢覺,即父母所生肉耳,徹聞三千大千世界種種音聲;即父母所生肉眼,徹見三千大千世界種種之色。

    深信觀成,故發勝慧,正在六根清淨位矣。

    大論雲:如經說一切衆生,無知佛心者;若佛以神力令知,乃至[蟲+昆]蟲亦能知。

    今地藏大士,以神力令其人知,安往而不知?故一切經典,曆耳根而永記,更不忘失一句一偈,乃轉其旋得旋忘之宿障也。

     問:一佛說之經,動有八萬四千之卷,何能盡憶而不忘失乎?答:菩薩與聞持陀羅尼力,故能受,堅憶念陀羅尼力,故不忘。

    大論雲:佛說法雨,從佛口出,除行般若波羅蜜菩薩,更無能受者。

    今既能受,大士般若之力欤。

     △ 【複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諸人等,衣食不足,求者乖願,或多病疾,或多兇衰,家宅不安,眷屬分散,或諸橫事多來忤身,睡夢之間,多有驚怖。

    】 衣食不足等,人所最苦者。

    如王舍城燈指長者,(生時指光如燈,故名。

    由昔以金補塔中泥像一指得之。

    )其家巨富,如毗沙門。

    後因群賊劫掠,财物罄盡,妻拏舍棄,僮仆逃失;素親厚者,反如怨仇。

    強從乞食,辄遭輕懱。

    于是歎雲:諸貧窮者,行來進止,言說俯仰,盡是[僣-曰+心]過。

    貧窮之人,如起屍鬼,如遇死病,難可療治。

    貧亦如是,多諸艱難。

    又複能生饑寒、怨憎、輕躁、遍陝、憂愁、慘毒、嫌責罪負,如是衆苦,從貧窮生。

    嗚呼!怪哉!貧有大力,能使所親舍我極速。

    故陸機雲:親落落而日稀,友靡靡而愈索!徐文長雲:業曠家人棄,門寒結客稀!故于一貧一富之間,交情于是乎見矣。

    此由宿世之悭貪,緻有今生之禍患耳。

    橫事忤身,忤,逆也,違戾也,即法華橫罹其殃也。

    睡夢驚怖,如周禮之觭夢,(觭音雞,奇怪夢。

    )列子之懼夢也。

    光明雲:惡異衆邪蠱道,變怪相續,卧見惡夢,晝則愁憂。

    文句雲:惡夢者,心靈潛密,業現其中,夢見不适意事(文)。

    故多驚怖也。

     △ 【如是人等,聞地藏名,見地藏形,至心恭敬,念滿萬遍。

    是諸不如意事,漸漸消滅,即得安樂;衣食豐溢,乃至于睡夢中悉皆安樂。

    】 至心恭敬,徹到源底也。

    聞名不惑,于名見相,不著于相,冥契真實中基,方曰至心。

    若以如是心,念滿萬遍,則萬惑全祛,萬德圓顯。

    故凡有不如意事,漸至消滅,即得安隐而快樂也。

    昔之衣食不足,今反豐饒盈益,乃至睡夢驚恐,亦悉得身心安泰而和樂矣。

    轉禍為祥,捷于桴鼓,誠不思議之事也。

     △ 【複次,觀世音菩薩!若未來世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因治生,或因公私,或因生死,或因急事,入山林中,過渡河海,乃及大水,或經險道。

    】 初标當事之人,次明所曆之處。

    治生者,荀子雲:少而理曰治。

    (少謂舉其要而有條理,謂之治。

    )易曰:天地之大德曰生,謂治其資生之事也。

    公私者,或為公家,或因私營;公,平正也,私,生于自營,然而徇之,則是禽獸逐逐于欲也。

     △ 或因生死者,或報産生、死亡,不得不入乎其間也。

    急事者,急難之事。

    或官府拘拿,或盜賊劫奪,或水火忽來,或冤家偶遇,凡有倉卒急遽患難之事,皆是也。

    當此之時,必要入乎高山、茂林,必須渡乎浚河、大海,或涉大水之洋。

    或奉公差遣,或為私營求,不免經過乎險難之道矣。

    若論私營,即該經商貿易,越海求珍。

    如賢愚經雲:田殖百倍,商估千倍,仕宦萬倍,入海吉還,得無量倍。

    故入乎海也。

     △ 【是人先當念地藏菩薩名萬遍,所過土地,鬼神衛護,行住坐卧,永保安樂,乃至逢于虎狼師子,一切毒害,不能損之。

    】 此顯稱名之益。

    是人通指九界,以初地菩薩尚不免虎狼之難,況降斯以下者乎。

    必萬遍者,舉極數,見至誠也。

    故所過土地之處,自得無量大鬼善神擁衛保護,于行住坐卧四威儀中,永保安樂而無虞也。

    逢虎狼等,十輪雲:若諸有情,為諸毒蛇毒蟲所螫,或被種種毒藥所中,及諸虎狼師子,有能至心稱名,一切皆得離諸怖畏,保全身命。

    此由地藏菩薩,善入諸佛燈炬明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