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稱佛名号品第九】
關燈
小
中
大
報身之無邊也。
華嚴雲: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
應,即應身。
一切,即無邊,此應身之無邊也。
故知三身即一,一即三身也。
下顯益。
男子女人,标能聞機。
初聞佛名,暫生恭敬者,暫謂曆時不久。
生謂當下發心,恭謂束身翹仰,敬謂心無異緣。
即此一念微解,無非本性佛法。
故于暫生恭敬心中,早已成名字佛。
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複奚疑哉。
然此聞名暫敬,但得理性初開,便能超極重罪。
又何況塑畫形像而嚴飾之。
陳羅香華而供養之。
梵呗功德而贊歎之。
其人所獲之福,自然量不可測,邊莫能窮,唯佛與佛乃能知見耳。
△ 【又于過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寶性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
是人于無上道,永不退轉。
】 恒河沙劫,較前更多矣。
寶性者,蓮華面經雲:諸佛如來,是衆生寶。
寶有七種,而金寶居首。
真谛釋金四義。
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作無礙,四令人富。
以譬法身常淨我樂四德,乃性寶也。
顯益中,聞是佛名,一彈指等者,三乘之士,曆僧祇劫而功行無成。
念佛之門,于彈指頃而位階不退。
異哉奇功也。
發心歸依,希有經,廣較三歸功德。
雲教四天下,及六欲天,得四果,不如三歸依功德多。
故增一阿含,佛說偈雲:諸有歸依佛,不堕三惡趣。
盡漏處人天,便當至涅槃。
此憑自性佛寶,以歸寶性,故于無上之道,永不退轉。
此唯約圓教,才聞佛名,以根利故,或超入十信,即淨六根。
或頓入初住,開佛知見。
故位不退,從初信至七信,見思粗垢,任運先落。
見圓真谛理。
行不退,在八九十信,入假位中,起四門諸行,斷内外塵沙,備俗谛理。
念不退,在圓初住去,念念進趣果海,任運流入真源。
故智論雲:無生法忍,即是阿惟越緻地。
若約得意為言,名字即佛,橫具三不退(雲雲)。
問:才聞寶性佛名,彈指發心歸依,何能于無上道,得永不退轉耶?答:北齊悟中論,而頓入初住。
南嶽證法華,而位登十信。
其例可識,奚複疑斯。
準觀經疏引涅槃雲:一切衆生即是佛。
如貧女舍寶,衆物具存;力士額珠,圓明頓在。
但未遇智者點示其處,日受貧窮之厄,時懷失珠之憂。
才聞指示,即知本有。
貧女發藏,受用靡窮。
力士見珠,歡喜無量。
故知衆生解後,與佛毫無差忒。
永不退轉,自應仰信也。
△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号波頭摩勝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曆于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 波頭摩,亦名缽特摩,此雲紅蓮華。
勝者,佛地論雲:四蓮,以紅蓮為勝。
故央掘雲:第一缽昙摩,清淨柔軟義,塵水所不污,是故稽首禮。
顯益中,千返生六欲天中者何?以蓮華處泥不染,出水恒芬。
表聞名者,雖生欲天,實不著粗弊五塵。
以解離聞性本空,生天亦寂。
以空處即假,權示天身,以度實生著欲之者。
聞名尚爾,況志心稱念者乎,他日必證波頭摩勝矣。
佛蓮千瓣,表千法明門,故雲千返。
△ 【又于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師子吼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 長阿含十六,佛告迦葉婆羅門雲:所謂師子者,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于大衆中,廣說法時,自在無畏,故号師子。
汝謂如來師子吼時,不勇悍耶?勿造斯觀,如來師子吼,勇悍無畏。
故雲:譬如師子吼,蠕動皆怖畏。
如來震法音,降伏諸外道。
則佛号師子吼,正取說法之相也。
故今一念歸依,便得遇無量諸佛,各與摩頂授記,将來必得種智,說法如師子吼。
其有聞者,或喜或怖。
穴處者隐縮。
水居者深入。
山藏者潛伏。
廄象振鎖,狂逸而去。
鳥飛空中,高翔而遠逝矣。
△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孫佛。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複贊歎,是人于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 拘留孫,梵名也。
此雲所應斷。
(此約五住二死,斷處立名。
)又翻作用莊嚴。
(此約修因證果為名)此非賢劫第九,減至六萬歲時出世之佛。
準萬佛名經,有無量七佛之名。
若謂下有賢劫之語,應是賢劫首佛。
則于上過去之言既妨,複于下恒沙之劫有礙也。
顯益中,聞佛名屬意,是顯正因佛性。
瞻禮屬身,是顯緣因佛性。
贊歎屬口,是顯了因佛性。
由此三因
華嚴雲: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
應,即應身。
一切,即無邊,此應身之無邊也。
故知三身即一,一即三身也。
下顯益。
男子女人,标能聞機。
初聞佛名,暫生恭敬者,暫謂曆時不久。
生謂當下發心,恭謂束身翹仰,敬謂心無異緣。
即此一念微解,無非本性佛法。
故于暫生恭敬心中,早已成名字佛。
超越四十劫生死重罪,複奚疑哉。
然此聞名暫敬,但得理性初開,便能超極重罪。
又何況塑畫形像而嚴飾之。
陳羅香華而供養之。
梵呗功德而贊歎之。
其人所獲之福,自然量不可測,邊莫能窮,唯佛與佛乃能知見耳。
△ 【又于過去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号寶性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彈指頃,發心歸依。
是人于無上道,永不退轉。
】 恒河沙劫,較前更多矣。
寶性者,蓮華面經雲:諸佛如來,是衆生寶。
寶有七種,而金寶居首。
真谛釋金四義。
一色無變,二體無染,三轉作無礙,四令人富。
以譬法身常淨我樂四德,乃性寶也。
顯益中,聞是佛名,一彈指等者,三乘之士,曆僧祇劫而功行無成。
念佛之門,于彈指頃而位階不退。
異哉奇功也。
發心歸依,希有經,廣較三歸功德。
雲教四天下,及六欲天,得四果,不如三歸依功德多。
故增一阿含,佛說偈雲:諸有歸依佛,不堕三惡趣。
盡漏處人天,便當至涅槃。
此憑自性佛寶,以歸寶性,故于無上之道,永不退轉。
此唯約圓教,才聞佛名,以根利故,或超入十信,即淨六根。
或頓入初住,開佛知見。
故位不退,從初信至七信,見思粗垢,任運先落。
見圓真谛理。
行不退,在八九十信,入假位中,起四門諸行,斷内外塵沙,備俗谛理。
念不退,在圓初住去,念念進趣果海,任運流入真源。
故智論雲:無生法忍,即是阿惟越緻地。
若約得意為言,名字即佛,橫具三不退(雲雲)。
問:才聞寶性佛名,彈指發心歸依,何能于無上道,得永不退轉耶?答:北齊悟中論,而頓入初住。
南嶽證法華,而位登十信。
其例可識,奚複疑斯。
準觀經疏引涅槃雲:一切衆生即是佛。
如貧女舍寶,衆物具存;力士額珠,圓明頓在。
但未遇智者點示其處,日受貧窮之厄,時懷失珠之憂。
才聞指示,即知本有。
貧女發藏,受用靡窮。
力士見珠,歡喜無量。
故知衆生解後,與佛毫無差忒。
永不退轉,自應仰信也。
△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号波頭摩勝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曆于耳根,是人當得千返生于六欲天中,何況志心稱念。
】 波頭摩,亦名缽特摩,此雲紅蓮華。
勝者,佛地論雲:四蓮,以紅蓮為勝。
故央掘雲:第一缽昙摩,清淨柔軟義,塵水所不污,是故稽首禮。
顯益中,千返生六欲天中者何?以蓮華處泥不染,出水恒芬。
表聞名者,雖生欲天,實不著粗弊五塵。
以解離聞性本空,生天亦寂。
以空處即假,權示天身,以度實生著欲之者。
聞名尚爾,況志心稱念者乎,他日必證波頭摩勝矣。
佛蓮千瓣,表千法明門,故雲千返。
△ 【又于過去不可說不可說阿僧祇劫,有佛出世,号師子吼如來。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一念歸依,是人得遇無量諸佛摩頂授記。
】 長阿含十六,佛告迦葉婆羅門雲:所謂師子者,是如來至真等正覺,于大衆中,廣說法時,自在無畏,故号師子。
汝謂如來師子吼時,不勇悍耶?勿造斯觀,如來師子吼,勇悍無畏。
故雲:譬如師子吼,蠕動皆怖畏。
如來震法音,降伏諸外道。
則佛号師子吼,正取說法之相也。
故今一念歸依,便得遇無量諸佛,各與摩頂授記,将來必得種智,說法如師子吼。
其有聞者,或喜或怖。
穴處者隐縮。
水居者深入。
山藏者潛伏。
廄象振鎖,狂逸而去。
鳥飛空中,高翔而遠逝矣。
△ 【又于過去,有佛出世,号拘留孫佛。
若有男子女人,聞是佛名,志心瞻禮,或複贊歎,是人于賢劫千佛會中,為大梵王,得授上記。
】 拘留孫,梵名也。
此雲所應斷。
(此約五住二死,斷處立名。
)又翻作用莊嚴。
(此約修因證果為名)此非賢劫第九,減至六萬歲時出世之佛。
準萬佛名經,有無量七佛之名。
若謂下有賢劫之語,應是賢劫首佛。
則于上過去之言既妨,複于下恒沙之劫有礙也。
顯益中,聞佛名屬意,是顯正因佛性。
瞻禮屬身,是顯緣因佛性。
贊歎屬口,是顯了因佛性。
由此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