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來贊歎品第六】
關燈
小
中
大
△
【爾時,世尊舉身放大光明,遍照百千萬億恒河沙等諸佛世界,出大音聲,普告諸佛世界一切諸菩薩摩诃薩及天龍鬼神人非人等:聽吾今日稱揚贊歎地藏菩薩摩诃薩,于十方世界,現大不可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 上明能化主,及所化機,正畢。
世尊乘時贊歎,以明度脫之緣。
故言爾時舉身放光者,顯大地同成智地,會群生鹹入無生。
如大品:從足下千輻相輪中,放六百萬億光明;足十指、兩踝、膝、[(路-各)+(傅-人)]髀、腰、腹、背、臍、心、胸、肩、臂、指、項、口、齒、鼻孔、眼、耳、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萬億光明。
從是諸光,出大光明,遍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若衆生遇此光者,必得阿耨菩提。
今所放光,亦複如是。
故雲舉身放大光明,遍照萬億沙界。
大音聲,乃三十二相梵聲相。
新婆沙論雲:如來梵聲,佛喉藏中,有妙大種,能發悅意和雅梵音,如羯羅頻迦鳥,及發深遠雷震聲,如帝釋鼓。
大論雲:如梵天王五種聲,而從口出。
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聞,聞者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谛了易解,五、聽者欲聞無厭。
故雲出大音聲。
告諸菩薩者,為流通是經。
告天龍等,為擁護是經也。
聽者,耳之力。
人之外誘,接于目為多,然不若耳之入人深,益人多也。
何也?視散而聽收。
古人妙契是理,制字從耳,從壬,(古挻字。
)從攏。
耳氣一提,則所聽者,德心為之主矣。
故須收視返聽。
聽吾今日稱揚贊歎。
現者,起也。
雖知諸法無性,佛種卻從緣起。
衆生以此因而感,地藏以此緣而應。
大者,其性廣博,多所含容,大師子吼大益凡聖也。
不可思議者,體相用三,皆叵思議。
徒欲言之,言則傷其實;徒欲思之,思則喪其真。
何也?既言諸法無性,則無四性計矣。
而又佛種從緣,令得四悉檀益。
此則用從體起,用還冥理。
體藉用彰,體自空寂。
即體即用,任運與拔。
體用即非體用,與拔即非與拔,此唯圓教悉檀之益,故曰:大不可思議、威神之力,但慈悲之道,救拔為先;菩薩之懷,愍濟為用。
常應遍遊地獄,代其受苦。
故雲: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衆生證涅槃樂。
】 大經謂如來實不畢竟入于涅槃。
今言吾滅度後,何也?蓋以機薪盡而應火亡,順波旬而現滅也。
方便言廣作者,方便乃菩薩二利之器,不可須臾暫離。
故維摩雲: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
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衆生,于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
不,則縛矣。
勸衛護是經者,以是衆生之良藥。
譬如栴檀,能療人病。
一切衆生,莫不願得。
有人大得栴檀香樹,束薪賣之,無有買者。
此經能令人得道,無不度者。
吾般泥洹後,留在世間,無有視者,亦如旃檀束薪賣之,無買者也。
故須廣作方便,衛護流通,令一切罪苦衆生,塞無明源,拔生死根,出三塗之惡道,證三德之寂光。
庶不負大士威神慈悲之力,救護罪苦之心也。
△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贊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
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衆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衆生頂受佛語。
】 文分二節。
初經家叙威儀。
今見下,述贊請利益。
有一菩薩,即承命衛經之人,其名曰普廣。
從心發心發智,智彌法界,曰普。
以智導行,行滿虛空,曰廣。
心是境體,普廣是用。
心即法身,普即般若,廣即解脫。
由此大士,久證三德,廣濟群生,雖用不離體,而體藉用彰。
故從用立名。
若廣明其事,即同觀音十普。
(雲雲。
)今見下,先述前所歎威德。
大論問:諸佛出于三界,不著世間,無有我及我所,視外道、惡人、菩薩、阿羅漢,一等無異,雲何贊歎菩薩?答:佛雖無吾我,無有憎愛,于一切法,心無所著。
憐愍衆生,以大慈悲心,引導一切。
故分别善人,而有所贊;亦欲破惡魔所願。
以佛贊歎故,無量衆生,愛樂菩薩,恭敬供養,後皆成就佛道。
是故諸佛贊歎菩薩。
雲何贊歎,以地藏菩藏,久遠劫來,能觀諸法畢竟空,亦能于衆生有大慈悲,行生忍,不見衆生;行法忍,不著諸法。
雖知涅槃是無上實法,而不取證;雖知衆生如幻如化,而能起身口意業,可謂志願弘曠有大悲心,行如是事,甚為希有。
今既已見世尊贊歎其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已,然利益天人,因果等事,更願垂于未來。
故請說之。
世尊說法,不出施論、戒論、生天論。
正修名因,已得名果。
下文章章約人天以明因果。
若表别教、三賢、十地,詳今家教部。
天龍等,能頂受之人;佛語,所頂受之法。
領納于心名受。
人身以頂為尊,今雲頂受,敬之極,信之深也。
佛語不受,何言可受耶! △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衆等:谛聽!谛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 誡谛聽者,以是不思議威神慈悲事也。
福者,天道佑善也。
善則順天,和氣日相湊泊。
從示,從[逼-人],會其意耳。
攏者,固有之善也。
直心為攏。
性命本來之正,學問易簡之功。
洪範陳五福。
福壽、富貴、康甯、好德、考終。
論語示五德:溫、良、恭、儉、讓。
若吾教中,準四天王經,于六齋日,使者、太子、天王,勤伺衆生,施行吉兇。
若于此日,淨心守齋,歸敬禮供地藏菩薩。
諸天為遣善神,營衛門戶。
兇疫衆邪,陰謀消滅,夜無惡夢。
縣官盜賊,水火災變,終而不害。
臨其尋壽終,迎其魂神,上生天上。
天上福德,所願自然,七寶宮殿,在意所之。
壽終,下生侯王之家,顔色炜炜,見者心歡。
逢佛值法,必得泥洹。
斯皆五戒十善,斂情攝欲,六齋使然。
正利益人天福德事也。
△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如文 △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诃薩名者,或合掌者、贊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 修善者,稱善男女;作惡者,稱惡男女。
如閻羅王誨敕罪人雲:汝等今去,為人家作子,當念孝順,報父母恩,曼年盛時,當忍惡為善,笃信三尊,守戒奉道,修諸功德。
莫複作惡,還來至此。
夫善,人性之天然精粹者也,其發恰好,美若不可勝言,無一不由中出者,故從美,轉注以心,示人,天根之學。
複從二言者何?言,心聲也。
出言善,人亦以善應之。
人心同處,可以見天心也。
今言由聞地藏之名而合掌等,得其善名也。
蓋大士之名,萬行萬德莊嚴。
自最初一念救母孝思,便為六道救苦發心根源,已深廣無涯際矣!迨今十一大劫已來,若欲分别,窮劫不盡。
故合掌等,皆超劫罪。
如耆婆攬草,無非藥者,普能愈病。
一切具足,如如意珠,盡滿其願。
合掌,表權、實一體;九界是權,佛界是實,今既開顯,生佛一體。
此身業供養。
或贊相好微妙,或歎功德深洪,此口業供養。
稽首著地,五輪俱圓,了性空寂,感應道交,乃三業普供。
眷戀系慕,心心無間,或想菩薩之威德,或申自己之悲哀,此意業供養也。
是人,點上聞名合掌等者,均能超越三十劫之重罪,此非不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欤! △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
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惡道。
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 初修因。
彩畫等,即法華雲: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雲雲)。
彩,色也。
用五色渲染百福之相也。
土石膠漆者,或以淨土範塑為相,或以堅石巧琢為形。
準優婆塞戒經,不許用膠,(此土有牛皮、魚腸二膠),得失意罪。
而此經用者,外國用樹膠耳(白芨之類)。
有言大豆汁(本草黑豆也),可代膠清。
若光宅聽許用牛皮膠,終是不淨之物,後得不淨果報。
蓋以畫相無膠,色久脫落;灰布無漆,身不堅牢。
此像設之斷不可阙者。
金銀銅鐵,價雖貴賤不同,體乃堅剛不異。
镕鑄為像,永遠莊嚴。
修跋拏,翻金。
準大論,出山石沙赤銅中。
說文雲:金有五色,黃金為長,久埋不變,百陶不輕。
阿路巴,翻銀。
準大論:出燒石中。
爾雅:白金謂之銀。
銅,赤金,銀之次也。
阿噜力經雲:多唎路诃,注雲三金。
謂金、銀、銅。
從金從同,色與金相似,而德大有間矣。
古文取意制字,示不可以貌取人也。
鐵,黑金也。
從夷,取常鐵為意。
常鐵煉久而得其精純,雖百煉而不耗,謂之真剛。
鐵于金品最下,而緻用為多,民利不可阙也。
已上明造像。
準戒經:不淨錢,不任造像,可換取如法淨錢造像。
又不許造半身像。
善像不起,堕落生死。
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他人以此衆物作地藏菩薩勝相,或有善男女等見之,或但瞻而不禮,或有瞻而禮者。
此明修因甚少,下明得果極大。
是人即作像瞻禮者,皆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且永不堕惡道之中。
以造像本是天業,故感生天上。
造像功德經雲:若人臨終,發言造像,乃至如麥穬,(古猛切大麥也)能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有十一功德:一、世世眼目清潔。
二、生處無惡。
三、常生貴家。
四、身如紫磨金色。
五、豐饒珍玩。
六、生賢善家。
七、生得為王。
八、作金輪王。
九、生梵天。
十、不堕惡道。
十一、後生還能敬重三寶。
故下即雲假如天福等。
妙樂雲:豈是欲界人天善根。
故後賢講是經者,斷不可準正法念經所列忉利之三十三,必依吾所引灌頂咒經者,此千古不磨之定案也。
不失大利,通言之,謂雖生人中作王,猶不失作像瞻禮之大利。
若深推其意,必以成佛為大利。
如經雲: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是也。
故妙樂雲:今經欲收無始微善,鹹趣菩提,若已發心,随有毫善,莫非緣因。
今經既同法華,福利自叵思議。
△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
如是日日不退,常
】 上明能化主,及所化機,正畢。
世尊乘時贊歎,以明度脫之緣。
故言爾時舉身放光者,顯大地同成智地,會群生鹹入無生。
如大品:從足下千輻相輪中,放六百萬億光明;足十指、兩踝、膝、[(路-各)+(傅-人)]髀、腰、腹、背、臍、心、胸、肩、臂、指、項、口、齒、鼻孔、眼、耳、毫相、肉髻,各各放六百萬億光明。
從是諸光,出大光明,遍照十方如恒河沙等諸佛世界。
若衆生遇此光者,必得阿耨菩提。
今所放光,亦複如是。
故雲舉身放大光明,遍照萬億沙界。
大音聲,乃三十二相梵聲相。
新婆沙論雲:如來梵聲,佛喉藏中,有妙大種,能發悅意和雅梵音,如羯羅頻迦鳥,及發深遠雷震聲,如帝釋鼓。
大論雲:如梵天王五種聲,而從口出。
一、甚深如雷,二、清徹遠聞,聞者悅樂,三、入心敬愛,四、谛了易解,五、聽者欲聞無厭。
故雲出大音聲。
告諸菩薩者,為流通是經。
告天龍等,為擁護是經也。
聽者,耳之力。
人之外誘,接于目為多,然不若耳之入人深,益人多也。
何也?視散而聽收。
古人妙契是理,制字從耳,從壬,(古挻字。
)從攏。
耳氣一提,則所聽者,德心為之主矣。
故須收視返聽。
聽吾今日稱揚贊歎。
現者,起也。
雖知諸法無性,佛種卻從緣起。
衆生以此因而感,地藏以此緣而應。
大者,其性廣博,多所含容,大師子吼大益凡聖也。
不可思議者,體相用三,皆叵思議。
徒欲言之,言則傷其實;徒欲思之,思則喪其真。
何也?既言諸法無性,則無四性計矣。
而又佛種從緣,令得四悉檀益。
此則用從體起,用還冥理。
體藉用彰,體自空寂。
即體即用,任運與拔。
體用即非體用,與拔即非與拔,此唯圓教悉檀之益,故曰:大不可思議、威神之力,但慈悲之道,救拔為先;菩薩之懷,愍濟為用。
常應遍遊地獄,代其受苦。
故雲:救護一切罪苦之事。
△ 【吾滅度後,汝等諸菩薩大士及天龍鬼神等,廣作方便,衛護是經,令一切衆生證涅槃樂。
】 大經謂如來實不畢竟入于涅槃。
今言吾滅度後,何也?蓋以機薪盡而應火亡,順波旬而現滅也。
方便言廣作者,方便乃菩薩二利之器,不可須臾暫離。
故維摩雲:無方便慧縛,有方便慧解。
謂不以愛見心,莊嚴佛土,成就衆生,于空無相無作法中,以自調伏而不疲厭,是名有方便慧解。
不,則縛矣。
勸衛護是經者,以是衆生之良藥。
譬如栴檀,能療人病。
一切衆生,莫不願得。
有人大得栴檀香樹,束薪賣之,無有買者。
此經能令人得道,無不度者。
吾般泥洹後,留在世間,無有視者,亦如旃檀束薪賣之,無買者也。
故須廣作方便,衛護流通,令一切罪苦衆生,塞無明源,拔生死根,出三塗之惡道,證三德之寂光。
庶不負大士威神慈悲之力,救護罪苦之心也。
△ 【說是語已,會中有一菩薩,名曰普廣。
合掌恭敬而白佛言:今見世尊贊歎地藏菩薩,有如是不可思議大威神德。
唯願世尊為未來世末法衆生,宣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因果等事,使諸天龍八部及未來世衆生頂受佛語。
】 文分二節。
初經家叙威儀。
今見下,述贊請利益。
有一菩薩,即承命衛經之人,其名曰普廣。
從心發心發智,智彌法界,曰普。
以智導行,行滿虛空,曰廣。
心是境體,普廣是用。
心即法身,普即般若,廣即解脫。
由此大士,久證三德,廣濟群生,雖用不離體,而體藉用彰。
故從用立名。
若廣明其事,即同觀音十普。
(雲雲。
)今見下,先述前所歎威德。
大論問:諸佛出于三界,不著世間,無有我及我所,視外道、惡人、菩薩、阿羅漢,一等無異,雲何贊歎菩薩?答:佛雖無吾我,無有憎愛,于一切法,心無所著。
憐愍衆生,以大慈悲心,引導一切。
故分别善人,而有所贊;亦欲破惡魔所願。
以佛贊歎故,無量衆生,愛樂菩薩,恭敬供養,後皆成就佛道。
是故諸佛贊歎菩薩。
雲何贊歎,以地藏菩藏,久遠劫來,能觀諸法畢竟空,亦能于衆生有大慈悲,行生忍,不見衆生;行法忍,不著諸法。
雖知涅槃是無上實法,而不取證;雖知衆生如幻如化,而能起身口意業,可謂志願弘曠有大悲心,行如是事,甚為希有。
今既已見世尊贊歎其不可思議大威神德已,然利益天人,因果等事,更願垂于未來。
故請說之。
世尊說法,不出施論、戒論、生天論。
正修名因,已得名果。
下文章章約人天以明因果。
若表别教、三賢、十地,詳今家教部。
天龍等,能頂受之人;佛語,所頂受之法。
領納于心名受。
人身以頂為尊,今雲頂受,敬之極,信之深也。
佛語不受,何言可受耶! △ 【爾時,世尊告普廣菩薩及四衆等:谛聽!谛聽!吾當為汝略說地藏菩薩利益人天福德之事。
】 誡谛聽者,以是不思議威神慈悲事也。
福者,天道佑善也。
善則順天,和氣日相湊泊。
從示,從[逼-人],會其意耳。
攏者,固有之善也。
直心為攏。
性命本來之正,學問易簡之功。
洪範陳五福。
福壽、富貴、康甯、好德、考終。
論語示五德:溫、良、恭、儉、讓。
若吾教中,準四天王經,于六齋日,使者、太子、天王,勤伺衆生,施行吉兇。
若于此日,淨心守齋,歸敬禮供地藏菩薩。
諸天為遣善神,營衛門戶。
兇疫衆邪,陰謀消滅,夜無惡夢。
縣官盜賊,水火災變,終而不害。
臨其尋壽終,迎其魂神,上生天上。
天上福德,所願自然,七寶宮殿,在意所之。
壽終,下生侯王之家,顔色炜炜,見者心歡。
逢佛值法,必得泥洹。
斯皆五戒十善,斂情攝欲,六齋使然。
正利益人天福德事也。
△ 【普廣白言: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 如文 △ 【佛告普廣菩薩:未來世中,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是地藏菩薩摩诃薩名者,或合掌者、贊歎者、作禮者、戀慕者,是人超越三十劫罪。
】 修善者,稱善男女;作惡者,稱惡男女。
如閻羅王誨敕罪人雲:汝等今去,為人家作子,當念孝順,報父母恩,曼年盛時,當忍惡為善,笃信三尊,守戒奉道,修諸功德。
莫複作惡,還來至此。
夫善,人性之天然精粹者也,其發恰好,美若不可勝言,無一不由中出者,故從美,轉注以心,示人,天根之學。
複從二言者何?言,心聲也。
出言善,人亦以善應之。
人心同處,可以見天心也。
今言由聞地藏之名而合掌等,得其善名也。
蓋大士之名,萬行萬德莊嚴。
自最初一念救母孝思,便為六道救苦發心根源,已深廣無涯際矣!迨今十一大劫已來,若欲分别,窮劫不盡。
故合掌等,皆超劫罪。
如耆婆攬草,無非藥者,普能愈病。
一切具足,如如意珠,盡滿其願。
合掌,表權、實一體;九界是權,佛界是實,今既開顯,生佛一體。
此身業供養。
或贊相好微妙,或歎功德深洪,此口業供養。
稽首著地,五輪俱圓,了性空寂,感應道交,乃三業普供。
眷戀系慕,心心無間,或想菩薩之威德,或申自己之悲哀,此意業供養也。
是人,點上聞名合掌等者,均能超越三十劫之重罪,此非不思議威神慈悲之力欤! △ 【普廣!若有善男子、善女人,或彩畫形像,或土石膠漆、金銀銅鐵,作此菩薩。
一瞻一禮者,是人百返生于三十三天,永不堕于惡道。
假如天福盡故,下生人間,猶為國王,不失大利。
】 初修因。
彩畫等,即法華雲: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雲雲)。
彩,色也。
用五色渲染百福之相也。
土石膠漆者,或以淨土範塑為相,或以堅石巧琢為形。
準優婆塞戒經,不許用膠,(此土有牛皮、魚腸二膠),得失意罪。
而此經用者,外國用樹膠耳(白芨之類)。
有言大豆汁(本草黑豆也),可代膠清。
若光宅聽許用牛皮膠,終是不淨之物,後得不淨果報。
蓋以畫相無膠,色久脫落;灰布無漆,身不堅牢。
此像設之斷不可阙者。
金銀銅鐵,價雖貴賤不同,體乃堅剛不異。
镕鑄為像,永遠莊嚴。
修跋拏,翻金。
準大論,出山石沙赤銅中。
說文雲:金有五色,黃金為長,久埋不變,百陶不輕。
阿路巴,翻銀。
準大論:出燒石中。
爾雅:白金謂之銀。
銅,赤金,銀之次也。
阿噜力經雲:多唎路诃,注雲三金。
謂金、銀、銅。
從金從同,色與金相似,而德大有間矣。
古文取意制字,示不可以貌取人也。
鐵,黑金也。
從夷,取常鐵為意。
常鐵煉久而得其精純,雖百煉而不耗,謂之真剛。
鐵于金品最下,而緻用為多,民利不可阙也。
已上明造像。
準戒經:不淨錢,不任造像,可換取如法淨錢造像。
又不許造半身像。
善像不起,堕落生死。
作此菩薩,一瞻一禮者,他人以此衆物作地藏菩薩勝相,或有善男女等見之,或但瞻而不禮,或有瞻而禮者。
此明修因甚少,下明得果極大。
是人即作像瞻禮者,皆百返生于三十三天,且永不堕惡道之中。
以造像本是天業,故感生天上。
造像功德經雲:若人臨終,發言造像,乃至如麥穬,(古猛切大麥也)能除三世八十億劫生死之罪。
有十一功德:一、世世眼目清潔。
二、生處無惡。
三、常生貴家。
四、身如紫磨金色。
五、豐饒珍玩。
六、生賢善家。
七、生得為王。
八、作金輪王。
九、生梵天。
十、不堕惡道。
十一、後生還能敬重三寶。
故下即雲假如天福等。
妙樂雲:豈是欲界人天善根。
故後賢講是經者,斷不可準正法念經所列忉利之三十三,必依吾所引灌頂咒經者,此千古不磨之定案也。
不失大利,通言之,謂雖生人中作王,猶不失作像瞻禮之大利。
若深推其意,必以成佛為大利。
如經雲:如是諸人等,漸漸積功德,具足大悲心,皆已成佛道,是也。
故妙樂雲:今經欲收無始微善,鹹趣菩提,若已發心,随有毫善,莫非緣因。
今經既同法華,福利自叵思議。
△ 【若有女人,厭女人身,盡心供養地藏菩薩畫像及土石膠漆銅鐵等像。
如是日日不退,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