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關燈
小
中
大
飲食難進咽喉。
大寶積雲:如咽塞病,即能斷命,誠餓鬼之前相也。
△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 次明雜業報。
畋獵始于宓羲氏。
因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驅逐禽獸,為田除害。
故春搜夏苗,秋猕冬狩,皆稱為獵。
今惟為利與口體,恣情殺害,故堕三塗。
出生人中,得驚狂喪命之報。
如堕河落塹,馬踏車傷等是也。
(昔有富長者,生惟一子,娶方七日,為妻采華,堕樹而死。
長者問故。
佛言:昔有一兒,挾弓射雀,傍有三人助喜。
此兒乃前世射雀之人,今父母與妻,昔之助喜三人也。
) 梵名邬波弟铄,此雲父母。
[出/子],(古悖字)子逆也。
從子從出,不顧父母也。
夫孝,本吾所生,仁自此始,是曰順德。
亡本弗愛其親,謂之逆德,非人道也。
既行悖逆,自應遭天誅之災殺矣。
(歸心錄,載齊時相州何君平,母裴氏。
少年誕平,後更不孕。
父母愛同眼目。
年至二十,不聽别室。
父因使出外。
母憐共私。
後父還家,共母殺父,埋之後園。
天雷霹,父屍出,後霹平身,具題因緣。
親鄰告官,聞徹天聽,敕殺裴氏,不聽收埋。
此乃淫母殺父,悖理逆倫,犯上罪之豬狗,故表而出之。
) 燒山林木,傷生多矣。
梵網雲:若佛子以惡心故,放火焚燒山林曠野。
一切有生物,不得故燒。
但一切世人,心懷慘毒,焚燒山野。
或因風放火,惱害一切,故得狂迷取死之報。
(昔衢州杜司馬,初為洛陽尉。
城南午橋有民家被火焚煞數人。
忽一人踉跄至縣門,馳出複入,杜執而詢之。
首雲:某即殺午橋居民者。
結伴五人,劫财物數百千,因縱火焚之。
時欲脫走,足不能前。
晨出南行,有火遮之。
因此北走,複有火爇心。
驅入縣門,自知不免。
杜悉捕賊黨,送郡殺之。
)準三法度論,哭地獄,即焚燒曠野及熏燒穴居衆生果報處也。
前後父母,即繼父母也。
因非己出之子,故以惡毒加之。
如大舜,闵損之後母是也。
返生鞭撻現受者,毋謂造化回薄,輪運毂轉,責報它生。
即現生中,或失手緻死,受罪公廷。
或子情極,返行鞭撻,何可定也。
今人不識此理,恣情鞭樸,恐現報之不爽也。
網捕生雛。
雛,鳥子也。
鳥初生能自啄者曰雛。
或網取,或手捕,皆招骨肉分離之報。
以人鳥身異,母子情同也。
(新淦有楊生者,以網捕禽雀為業。
一日,有寒雀栖于樹上。
生裝黏竿登枝,枝折而墜,頭刺于竿,透其腦出血淋漓而死。
)故大小乘,均制其事耳。
△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 此明三寶中報。
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人。
今毀謗者,無信心也。
十輪經雲:若有刹利旃陀羅于三寶所起于惡心,一切諸佛所不能救,常堕地獄餓鬼畜生,若得為人,盲聾喑啞。
烏呼!盲則永不見三寶相矣,聾則永不聞三寶名矣,喑啞則永不能贊三寶德矣。
雖生猶死,冥如長夜。
故經雲:甯吞然炭,無謗三尊也。
輕法慢教者,如堅意經:佛告阿難,我今禅定,憐傷世人不知佛道真正弘深,而以淺僞輕薄之言,欲說嫉心,謗毀道根,或壞道法,輕毀沙門及優婆塞,惡口妄言。
當明此人為罪所牽。
故勝天子經雲:若有法師,流通此經,此地即是如來所行,于彼法師,當生善知識心,尊重之心,猶如佛心。
我若住世一劫,若減一劫,說是流通此經法師功德,不能究盡。
今既輕法慢教,則其誰救護?永處三惡道中,受千萬億苦惱,欲得人身,如盲龜值浮木孔矣。
破用常住如前。
污梵,如前。
誣僧,以無根波羅夷,謗彼比丘。
如俱伽離謗身子、目連,行不淨行,遂感身生惡瘡,堕大蓮華地獄。
出其大舌,五百釘釘之,五百具犁耕之。
則永在畜生,猶獄鬼之餘報也。
△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回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饑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阙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 此明雜業報。
湯火斬斫,殺生法也。
以湯燖毛,用火灸體,或斬其頭,或斫其足。
經雲: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互相吞啖,無有窮已。
故曰輪回遞償。
破戒者,若破律儀,粗罪易見。
似持戒相,細惡難知。
十住毗婆沙,佛告迦葉:有四種破戒比丘,似如持戒。
一、有比丘于戒經中,盡能具行,而說有我。
二、有誦持經律,守護戒行,于身見中,不動不離。
三、有具行十二頭陀,而見諸法定有。
四、有緣衆生行慈心,聞諸行無生相,心則驚怖。
是名破戒,似如持戒。
犯齋,如佛答舍利弗。
非時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盜人,與者亦然,非我弟子。
是名盜食非法之人,盜與盜受,片鹽片酢,皆死堕燋腸地獄,吞熱鐵丸。
從地獄出,生豬狗中,食諸不淨。
又生惡鳥,人怪其聲。
乃至餓鬼食糞,人中貧賤。
準正法念,受遮吒迦鳥身,(恐是斑鸠之梵語,俟載考。
)唯飲天雨,仰口而承,不得更飲餘水,是故常困饑渴也。
非理毀用,用者器用,或因氣自毀,或惡心損人,良由器用,人所必需。
耕有犁鋤,工有斧鑿,家有動用器皿,路有傘蓋行具,舟車有篙槳轭軌。
(上音厄,轼也。
下音月,車轅端持衡曲木也。
)今忽無端毀之,自感需求阙絕之報矣。
(昔太倉沙頭沈姓者,鄰家有網罟車犁之類,必借而陰壞之。
一日,子婦歸甯。
行未一裡,忽雷雨大作,一龍入其家,席卷震蕩,了無所遺,一家長幼俱死。
) 吾我貢高者,吾,我身自謂也。
貢,(公去聲)獻也。
下獻物于上曰貢,必高舉而獻之。
今執我自大者,自高卑彼,如獻物狀,乃至生死之根也。
故大寶積雲:一切見中,唯有我見,即時能斷于智慧命。
五苦章句雲:自大種姓,貢高驕慢,恃智懱愚,輕邈他人,是汝重擔。
不舍擔者,後入地獄。
故其從地獄出,傥得為人,必生卑使下賤之家。
荀卿有雲,橋洩者,人之殃也。
(橋洩,嫚也。
)于斯驗矣。
兩舌鬥亂者,以曲為直,以直為曲,向彼說此,向此說彼,鬥構是非,壞亂綱常。
十輪雲:有無量種鬥訟違诤,互相欺陵,粗惡乖離,誣罔矯亂,生時既以兩舌鬥亂,它世自感無舌百舌之報。
邪見者,一切違理起者,悉是邪見。
今别指者,由此見最惡,能斷善根故。
中論明二種:一、破世間樂,言無罪福聖賢等。
二、破涅槃道,貪著于我,分别有無,均名邪見。
故感餘報,生于邊疆。
五苦章句雲:邊地無義理,父子相咥(音戲,笑聲。
又音绖,齧也。
)汝,家室互相賣,屬人為奴婢,恒當給驅使,動靜加杖楚,雖得為人形,畜生共同侶。
故大乘行人,尚畏邊地受生也。
然首舉殺生,衆惡之大本,終結邪見,業流之巨壑故耳。
△ 【如是等閻浮提衆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
如是等閻浮提衆生業感差别,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 初句總标能造惡者,身口意業,明業因。
惡習句,明習果。
百千報應,明報果。
身口等者,凡夫造業,乃有多種。
有心與身口相稱,有身口與心相違者,凡動身口,皆由心使。
故三業皆以心為根本也。
惡習結果者,準彌勒問經,有三種。
一、果報果,生地獄等。
二、習氣果,出生人中,依殺生,有短命果;乃至依邪見,故癡心增上。
(薩婆多論雲:牛齝比丘,牛中來。
以鏡自照,淫女中來。
目連戲跳,猕猴中來等。
)三、增上果,依彼十種不善業道,一切外物,無有氣勢等百千報應者。
準優婆塞戒經:衆生造業,有四種報。
一、現報,(今身作業,今身即受。
)二、生報,(今身造業,次後身受。
)三、後報,(今受造業,更二三生已去方受。
)四、無報。
(猶無記等業)無報複有四種:一、時定,報不定。
(此于三時決定不改,由業有可轉,故報不定。
)二、報定,時不定。
(由業力定,報不可改。
然時有可轉,故時不定。
)三、時報俱定。
(業定故,時亦定。
)四、時報俱不定。
(由業不決定,故時報俱不定。
)又涅槃,明煩惱餘報等,如是百千報應,今唯粗略說之耳。
如是下,正結差别。
由衆生作業,有具不具。
若先念後作,名作具足;若先不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
複有作不具足者,謂作業已,果報不定。
複有作已亦具足者,時報俱定。
既衆生業感差别,故菩薩教化,亦設百千方便。
如十輪經,佛告堅淨信菩薩雲:此善男子,發心以來,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
但依本願故,化應十方,而于五濁惡世,化益偏厚。
亦依本願力所熏習,及衆生應受化業,故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衆生。
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
又所起化業,唯除遍吉、觀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衆生一切所求,能滅衆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隐,又名為善安慰說者。
巧演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
以如是因緣,衆生受化得度,百千方便教化,為若此也。
△ 【是諸衆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堕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
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衆業迷惑衆生。
】 初示所護意,何故勸天王擁護,以諸衆生,先受上來所說華報,次堕地獄,以受果報故也。
優婆塞戒經雲:有人不解如是業緣,無量世中,流轉生死,雖生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福盡還堕三惡道。
故動經千劫,無出期者。
如舊雜譬喻經:昔有六人,為伴造罪,俱堕地獄。
佛見之笑。
目連問何故笑。
佛言:六人堕獄,共在一釜,各欲說本罪。
熱湯沸湧,各一語便回下。
一言:沙者,世間六十億萬歲,泥犁始為一日,何時當竟?二言:那者,無有出期,不知何時得脫?三言:特者,咄咄,我當用治生,不能自制,意奪五家分供養三尊,愚貧無足,今悔何益!四言:涉者,言我治生,亦不緻誠,财産屬它,為得苦痛。
五言:姑者,誰當保我從地獄出,便不犯道禁,得生天樂。
六言:陀羅者,是事上頭本不為心計,譬如禦車失道,折軸車壞,悔無所及(文)。
故動經塵劫,無出地獄之期也。
是故下,正勸以二字承接,示勸護意。
護人等。
準光明疏,觀心釋,護世四天王雲:東集、南苦、西道、北滅。
四谛理,是四天。
觀四谛智,為四王。
護四谛境,名護國,護心數是護衆生。
世者,他也。
為他說心數,名護他。
衆生若不照四谛理,見思二惑,侵害心王,毀損境界,心王亡,境國敗,心數人民迸散,境智俱為鬼神所惱。
能觀苦集,控禦見思,則國安民甯,能為他說四谛,是護他國土,遮彼見思,使彼安樂,是為觀心護世四天王也。
若不如是,何能令衆生于是業不迷惑耶!央掘雲:護真實法,名為護世是也。
△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 此由聞上業感差别之相,入心冥契,了本空寂,聞即無聞,是名心聞。
故雲聞已。
其奈衆生不了,妄作妄受,故涕淚也。
三際無時,十方非界,六道不知,動有劫數,故悲歎也。
于是自心合一,不妄流動,退藏秘密,靜待法音。
故合掌而退,故知能以力以法,自護護人,稱護世四天王也。
△
大寶積雲:如咽塞病,即能斷命,誠餓鬼之前相也。
△ 【若遇畋獵恣情者,說驚狂喪命報;若遇悖逆父母者,說天地災殺報;若遇燒山林木者,說狂迷取死報;若遇前後父母惡毒者,說返生鞭撻現受報;若遇網捕生雛者,說骨肉分離報。
】 次明雜業報。
畋獵始于宓羲氏。
因天下多獸,故教民以獵,驅逐禽獸,為田除害。
故春搜夏苗,秋猕冬狩,皆稱為獵。
今惟為利與口體,恣情殺害,故堕三塗。
出生人中,得驚狂喪命之報。
如堕河落塹,馬踏車傷等是也。
(昔有富長者,生惟一子,娶方七日,為妻采華,堕樹而死。
長者問故。
佛言:昔有一兒,挾弓射雀,傍有三人助喜。
此兒乃前世射雀之人,今父母與妻,昔之助喜三人也。
) 梵名邬波弟铄,此雲父母。
[出/子],(古悖字)子逆也。
從子從出,不顧父母也。
夫孝,本吾所生,仁自此始,是曰順德。
亡本弗愛其親,謂之逆德,非人道也。
既行悖逆,自應遭天誅之災殺矣。
(歸心錄,載齊時相州何君平,母裴氏。
少年誕平,後更不孕。
父母愛同眼目。
年至二十,不聽别室。
父因使出外。
母憐共私。
後父還家,共母殺父,埋之後園。
天雷霹,父屍出,後霹平身,具題因緣。
親鄰告官,聞徹天聽,敕殺裴氏,不聽收埋。
此乃淫母殺父,悖理逆倫,犯上罪之豬狗,故表而出之。
) 燒山林木,傷生多矣。
梵網雲:若佛子以惡心故,放火焚燒山林曠野。
一切有生物,不得故燒。
但一切世人,心懷慘毒,焚燒山野。
或因風放火,惱害一切,故得狂迷取死之報。
(昔衢州杜司馬,初為洛陽尉。
城南午橋有民家被火焚煞數人。
忽一人踉跄至縣門,馳出複入,杜執而詢之。
首雲:某即殺午橋居民者。
結伴五人,劫财物數百千,因縱火焚之。
時欲脫走,足不能前。
晨出南行,有火遮之。
因此北走,複有火爇心。
驅入縣門,自知不免。
杜悉捕賊黨,送郡殺之。
)準三法度論,哭地獄,即焚燒曠野及熏燒穴居衆生果報處也。
前後父母,即繼父母也。
因非己出之子,故以惡毒加之。
如大舜,闵損之後母是也。
返生鞭撻現受者,毋謂造化回薄,輪運毂轉,責報它生。
即現生中,或失手緻死,受罪公廷。
或子情極,返行鞭撻,何可定也。
今人不識此理,恣情鞭樸,恐現報之不爽也。
網捕生雛。
雛,鳥子也。
鳥初生能自啄者曰雛。
或網取,或手捕,皆招骨肉分離之報。
以人鳥身異,母子情同也。
(新淦有楊生者,以網捕禽雀為業。
一日,有寒雀栖于樹上。
生裝黏竿登枝,枝折而墜,頭刺于竿,透其腦出血淋漓而死。
)故大小乘,均制其事耳。
△ 【若遇毀謗三寶者,說盲聾喑啞報;若遇輕法慢教者,說永處惡道報;若遇破用常住者,說億劫輪回地獄報;若遇污梵誣僧者,說永在畜生報。
】 此明三寶中報。
佛如醫王,法如良藥,僧如瞻病人。
今毀謗者,無信心也。
十輪經雲:若有刹利旃陀羅于三寶所起于惡心,一切諸佛所不能救,常堕地獄餓鬼畜生,若得為人,盲聾喑啞。
烏呼!盲則永不見三寶相矣,聾則永不聞三寶名矣,喑啞則永不能贊三寶德矣。
雖生猶死,冥如長夜。
故經雲:甯吞然炭,無謗三尊也。
輕法慢教者,如堅意經:佛告阿難,我今禅定,憐傷世人不知佛道真正弘深,而以淺僞輕薄之言,欲說嫉心,謗毀道根,或壞道法,輕毀沙門及優婆塞,惡口妄言。
當明此人為罪所牽。
故勝天子經雲:若有法師,流通此經,此地即是如來所行,于彼法師,當生善知識心,尊重之心,猶如佛心。
我若住世一劫,若減一劫,說是流通此經法師功德,不能究盡。
今既輕法慢教,則其誰救護?永處三惡道中,受千萬億苦惱,欲得人身,如盲龜值浮木孔矣。
破用常住如前。
污梵,如前。
誣僧,以無根波羅夷,謗彼比丘。
如俱伽離謗身子、目連,行不淨行,遂感身生惡瘡,堕大蓮華地獄。
出其大舌,五百釘釘之,五百具犁耕之。
則永在畜生,猶獄鬼之餘報也。
△ 【若遇湯火斬斫傷生者,說輪回遞償報;若遇破戒犯齋者,說禽獸饑餓報;若遇非理毀用者,說所求阙絕報;若遇吾我貢高者,說卑使下賤報;若遇兩舌鬥亂者,說無舌百舌報;若遇邪見者,說邊地受生報。
】 此明雜業報。
湯火斬斫,殺生法也。
以湯燖毛,用火灸體,或斬其頭,或斫其足。
經雲:以人食羊;羊死為人,互相吞啖,無有窮已。
故曰輪回遞償。
破戒者,若破律儀,粗罪易見。
似持戒相,細惡難知。
十住毗婆沙,佛告迦葉:有四種破戒比丘,似如持戒。
一、有比丘于戒經中,盡能具行,而說有我。
二、有誦持經律,守護戒行,于身見中,不動不離。
三、有具行十二頭陀,而見諸法定有。
四、有緣衆生行慈心,聞諸行無生相,心則驚怖。
是名破戒,似如持戒。
犯齋,如佛答舍利弗。
非時食者,是破戒人,是犯盜人,與者亦然,非我弟子。
是名盜食非法之人,盜與盜受,片鹽片酢,皆死堕燋腸地獄,吞熱鐵丸。
從地獄出,生豬狗中,食諸不淨。
又生惡鳥,人怪其聲。
乃至餓鬼食糞,人中貧賤。
準正法念,受遮吒迦鳥身,(恐是斑鸠之梵語,俟載考。
)唯飲天雨,仰口而承,不得更飲餘水,是故常困饑渴也。
非理毀用,用者器用,或因氣自毀,或惡心損人,良由器用,人所必需。
耕有犁鋤,工有斧鑿,家有動用器皿,路有傘蓋行具,舟車有篙槳轭軌。
(上音厄,轼也。
下音月,車轅端持衡曲木也。
)今忽無端毀之,自感需求阙絕之報矣。
(昔太倉沙頭沈姓者,鄰家有網罟車犁之類,必借而陰壞之。
一日,子婦歸甯。
行未一裡,忽雷雨大作,一龍入其家,席卷震蕩,了無所遺,一家長幼俱死。
) 吾我貢高者,吾,我身自謂也。
貢,(公去聲)獻也。
下獻物于上曰貢,必高舉而獻之。
今執我自大者,自高卑彼,如獻物狀,乃至生死之根也。
故大寶積雲:一切見中,唯有我見,即時能斷于智慧命。
五苦章句雲:自大種姓,貢高驕慢,恃智懱愚,輕邈他人,是汝重擔。
不舍擔者,後入地獄。
故其從地獄出,傥得為人,必生卑使下賤之家。
荀卿有雲,橋洩者,人之殃也。
(橋洩,嫚也。
)于斯驗矣。
兩舌鬥亂者,以曲為直,以直為曲,向彼說此,向此說彼,鬥構是非,壞亂綱常。
十輪雲:有無量種鬥訟違诤,互相欺陵,粗惡乖離,誣罔矯亂,生時既以兩舌鬥亂,它世自感無舌百舌之報。
邪見者,一切違理起者,悉是邪見。
今别指者,由此見最惡,能斷善根故。
中論明二種:一、破世間樂,言無罪福聖賢等。
二、破涅槃道,貪著于我,分别有無,均名邪見。
故感餘報,生于邊疆。
五苦章句雲:邊地無義理,父子相咥(音戲,笑聲。
又音绖,齧也。
)汝,家室互相賣,屬人為奴婢,恒當給驅使,動靜加杖楚,雖得為人形,畜生共同侶。
故大乘行人,尚畏邊地受生也。
然首舉殺生,衆惡之大本,終結邪見,業流之巨壑故耳。
△ 【如是等閻浮提衆生,身口意業,惡習結果,百千報應,今粗略說。
如是等閻浮提衆生業感差别,地藏菩薩百千方便而教化之。
】 初句總标能造惡者,身口意業,明業因。
惡習句,明習果。
百千報應,明報果。
身口等者,凡夫造業,乃有多種。
有心與身口相稱,有身口與心相違者,凡動身口,皆由心使。
故三業皆以心為根本也。
惡習結果者,準彌勒問經,有三種。
一、果報果,生地獄等。
二、習氣果,出生人中,依殺生,有短命果;乃至依邪見,故癡心增上。
(薩婆多論雲:牛齝比丘,牛中來。
以鏡自照,淫女中來。
目連戲跳,猕猴中來等。
)三、增上果,依彼十種不善業道,一切外物,無有氣勢等百千報應者。
準優婆塞戒經:衆生造業,有四種報。
一、現報,(今身作業,今身即受。
)二、生報,(今身造業,次後身受。
)三、後報,(今受造業,更二三生已去方受。
)四、無報。
(猶無記等業)無報複有四種:一、時定,報不定。
(此于三時決定不改,由業有可轉,故報不定。
)二、報定,時不定。
(由業力定,報不可改。
然時有可轉,故時不定。
)三、時報俱定。
(業定故,時亦定。
)四、時報俱不定。
(由業不決定,故時報俱不定。
)又涅槃,明煩惱餘報等,如是百千報應,今唯粗略說之耳。
如是下,正結差别。
由衆生作業,有具不具。
若先念後作,名作具足;若先不念,直造作者,名作不具足。
複有作不具足者,謂作業已,果報不定。
複有作已亦具足者,時報俱定。
既衆生業感差别,故菩薩教化,亦設百千方便。
如十輪經,佛告堅淨信菩薩雲:此善男子,發心以來,不可思議阿僧祇劫,久已能度薩婆若海。
但依本願故,化應十方,而于五濁惡世,化益偏厚。
亦依本願力所熏習,及衆生應受化業,故從十一劫來,莊嚴此世界,成熟衆生。
是故在斯會中,身相端嚴,威德殊勝,唯除如來,無能過者。
又所起化業,唯除遍吉、觀音等諸大菩薩,皆不能及,以是菩薩本誓願力,速滿衆生一切所求,能滅衆生一切重罪,除諸障礙,現得安隐,又名為善安慰說者。
巧演深法,能善開導初學;發意求大乘者,令不怯弱。
以如是因緣,衆生受化得度,百千方便教化,為若此也。
△ 【是諸衆生,先受如是等報,後堕地獄,動經劫數,無有出期。
是故汝等護人護國,無令是諸衆業迷惑衆生。
】 初示所護意,何故勸天王擁護,以諸衆生,先受上來所說華報,次堕地獄,以受果報故也。
優婆塞戒經雲:有人不解如是業緣,無量世中,流轉生死,雖生非想非非想處,壽八萬劫,福盡還堕三惡道。
故動經千劫,無出期者。
如舊雜譬喻經:昔有六人,為伴造罪,俱堕地獄。
佛見之笑。
目連問何故笑。
佛言:六人堕獄,共在一釜,各欲說本罪。
熱湯沸湧,各一語便回下。
一言:沙者,世間六十億萬歲,泥犁始為一日,何時當竟?二言:那者,無有出期,不知何時得脫?三言:特者,咄咄,我當用治生,不能自制,意奪五家分供養三尊,愚貧無足,今悔何益!四言:涉者,言我治生,亦不緻誠,财産屬它,為得苦痛。
五言:姑者,誰當保我從地獄出,便不犯道禁,得生天樂。
六言:陀羅者,是事上頭本不為心計,譬如禦車失道,折軸車壞,悔無所及(文)。
故動經塵劫,無出地獄之期也。
是故下,正勸以二字承接,示勸護意。
護人等。
準光明疏,觀心釋,護世四天王雲:東集、南苦、西道、北滅。
四谛理,是四天。
觀四谛智,為四王。
護四谛境,名護國,護心數是護衆生。
世者,他也。
為他說心數,名護他。
衆生若不照四谛理,見思二惑,侵害心王,毀損境界,心王亡,境國敗,心數人民迸散,境智俱為鬼神所惱。
能觀苦集,控禦見思,則國安民甯,能為他說四谛,是護他國土,遮彼見思,使彼安樂,是為觀心護世四天王也。
若不如是,何能令衆生于是業不迷惑耶!央掘雲:護真實法,名為護世是也。
△ 【四天王聞已,涕淚悲歎,合掌而退。
】 此由聞上業感差别之相,入心冥契,了本空寂,聞即無聞,是名心聞。
故雲聞已。
其奈衆生不了,妄作妄受,故涕淚也。
三際無時,十方非界,六道不知,動有劫數,故悲歎也。
于是自心合一,不妄流動,退藏秘密,靜待法音。
故合掌而退,故知能以力以法,自護護人,稱護世四天王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