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浮衆生業感品第四】

關燈
,人所易行。

    即舍所愛,人所難作。

    今既舍愛畫像,恭敬泣禮,藉佛救母,以道報親,純孝之心,照耀千古矣。

     △ 【忽于夜後,夢見佛身,金色晃曜,如須彌山,放大光明。

    】 夜夢佛身者,雜寶藏經雲:佛法寬廣,濟度無涯,至心求道,無不獲果。

    乃至戲笑,福不唐捐。

    故孝女舍愛畫像,悲泣瞻禮,佛即現身,複放光明。

    至人應感慈赴物機,色相光明夢慰悲懇。

    準善見律,夢有四種:一、四大不和夢,(見山崩飛空、虎狼賊逐等);二、先見夢,(晝見黑白男女,夜克夢見);三、天人夢,(天人現善惡夢,令人得善惡事);四、想夢,(前身或有福罪障,今現善惡夢)。

    前二不實,後二真實。

    今是後二夢也。

    出生菩提心經雲:若有夢見佛形像,諸相具足莊嚴身,衆生見者應歡喜,念當必作調禦師。

    今光目所夢,豈非純以出世大孝,感格第一義天,緻斯瑞應耶!金色等者,大須彌東面,及小須彌七山,純是黃金。

    佛身晃曜,亦如彼山,更放光明,色相愈妙矣。

     △ 【而告光目,汝母不久當生汝家。

    才覺饑寒,即當言說。

    】 夢佛身放光告母生處,絕奇之事矣。

    生汝家,慰其生處;即言說,潛示求救也。

     △ 【其後家内婢生一子,未滿三日,而乃言說。

    稽首悲泣,告于光目:生死業緣,果報自受。

    吾是汝母,久處暗冥。

    自别汝來,累堕大地獄。

    蒙汝福力,方得受生,為下賤人。

    又複短命,壽年十三,更落惡道。

    汝有何計?令吾脫免。

    】 文分三節,初述叙生緣。

    生死下,述訴苦境。

    蒙汝下,述謝求救。

    婢子者,奴婦所生之子也。

    梵名馱索迦,此雲奴。

    說文雲:男入罪曰奴,女入罪曰婢。

    婢,女之卑者。

    長阿含雲:生子堕地能言,故名聲王。

    如今初生有能言者,人皆布畏,名為可畏。

    今小兒生三日,即稽首泣告,亦事之變怪也。

    佛力使之,令不昧宿緣耳。

    生死二句,情理慘淡。

    昔賢雲: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業緣十惡之因,果報三塗之處。

    十地論雲:殺得三果:一、異熟果,謂三惡道。

    二、等流果,謂生人中多病短命。

    三、增上果,謂感外物皆少光澤,不久住故。

    樹提經雲:何物最穢濁?生死最穢濁。

    何物落地獄?十惡落地獄。

    自作自受,無代受者。

    經雲:作是得是,皆行所緻,無橫與者,其事明白,故總傷歎之。

     久處暗冥者,五苦章句經雲:但坐悭貪食,故堕黑繩城。

    鐵圍兩山間,窈窈何冥冥。

    神識堕其中,不睹日月精,展轉不相見,但聞叫呼聲。

    是也。

    自别等者,自從也。

    無常偈雲:親知鹹棄舍,任彼繩牽去,将至琰魔王,随業而受報,惡業堕泥犁,造業苦切身。

    故從一大地獄至一大地獄矣。

    蒙汝下,先叙福力脫過去罪,後方求救脫将來苦。

    福力,即稱名塑像,脫獄受生,下賤短命,重業輕報,更落惡道,餘殃未盡也。

    梵名薩拘盧楴,此雲賣姓,即下賤人。

    四人出現經雲:或有人生卑賤家,及餘貧賤家,無有飲食。

    雖複得食,臭穢難嘗,生如此家,彼身口意行惡故也。

    短命者,世壽有三品:下方六十,中方八十,上方百二十。

    今下壽猶減,非短命而何?命者,準大集:歌羅邏時,即有三事:一命、二暖、三識。

    出入息者,名之為命。

    此識之種,即是命根。

    依心假立,命為能依,心為所依。

    今既生下賤,又複短命,更落惡道,三果備集,豈不苦哉!故即求計脫免也。

     △ 【光目聞說,知母無疑。

    哽咽悲啼,而白婢子:既是我母,合知本罪,作何行業,堕于惡道。

    】 先叙事既聞上說事實情真,審知是母,無待更疑。

    故聲塞而哽咽,号泣而悲啼也。

    既是下,征問既說文訓已,已是我母,合知本所造罪矣。

    載審問者,恐诖訛耳。

     △ 【婢子答言:以殺害、毀罵二業受報。

    若非蒙福,救拔吾難,以是業故,未合解脫。

    】 先直答本業受報,惟以殺生、毀罵身口二業,緻斯地獄之報。

    故賢愚經:蘇曼女告諸子曰:殺生之罪,當入地獄,受諸苦惱。

    數千萬歲,常為鹿頭、兔頭、諸禽獸頭阿傍獄卒之所獵射。

    無央數歲,雖思解脫,其何由乎!荀子雲:與人善言,暖于布帛;傷人之言,深于矛戟。

    況毀罵乎!故成論雲:若人惡口,種種罵詈,随語受報。

    故此二業佥報地獄。

    若非下,反顯福救解脫。

    殺生居衆罪之上,毀罵在萬惡之先。

    若非我女蒙羅漢指示,稱名塑像福利以救拔吾難,則吾殺罵二業之報,何有解脫之期! △ 【光目問言:地獄罪報,其事雲何?婢子答言:罪苦之事,不忍稱說。

    百千歲中,卒白難竟。

    】 初、光目問,次、婢子答。

    不忍者,甚言不能出諸口耳。

    即欲說之,亦不能形容一二。

    卒,盡也。

    竟,終也。

    縱于百千歲中,盡白罪苦之事,恐難終窮也。

     △ 【光目聞已,啼淚号泣而白空界:願我之母,永脫地獄。

    畢十三歲,更無重罪及曆惡道。

    】 号,大哭也。

    内心痛裂,外哭号啕,哭久吞聲,名之為泣。

    含悲白空界雲:願我故母,永脫地獄。

    畢此一十三齡之短,銷其一十八獄之長。

    更不載曆惡道,受苦無量也。

     △ 【十方諸佛,慈哀愍我,聽我為母所發廣大誓願。

    若得我母永離三塗及斯下賤,乃至女人之身,永劫不受者。

    】 求十方現命現住河沙世界諸佛者,一、顯誓心廣大,二、懇現佛慈哀三塗下賤。

    如心地觀雲:或有以貪多财,而為恐怖自己财寶,恒求積聚,而不受用,何況能施貧乏衆生。

    于己财寶,深生貪著,于他财寶,欲令損減,以是因緣,命終之後,堕大地獄,受無量苦。

    如是苦報,名為第一正感之果。

    從地獄出,受畜生身,身常勞苦,水草不足。

    經多時中,酬損他财。

    如是衆生,名為第二正感之果。

    受是罪已,生餓鬼中。

    因饑渴苦,無量千劫不聞漿水飲食之名。

    其咽如針,其腹如山,縱得飲食,随變為火。

    如是苦身,名為第三正感之果。

    畢是罪已,來生人間,貧窮下賤,為它所使,于諸财寶,所求難得,于一切時,而不自在。

    如是餘報名相似果,與今正合。

    者字,牒上諸事。

    謂若得脫我母現身生後之報,我即對佛發廣大度生之願矣。

     △ 【願我自今日後,對清淨蓮華目如來像前,卻後百千萬億劫中,應有世界,所有地獄及三惡道諸罪苦衆生,誓願救拔,令離地獄、惡趣、畜生、餓鬼等。

    如是罪報等人,盡成佛竟,我然後方成正覺。

    】 自今日後,标始心也。

    蓋萬裡之克離初步而不登,三祇之功非始心而罔就。

    故舊婆沙雲:若離初心,則不成無上道。

    一切功德,皆在初心。

    故知此經明地藏發心,前後四番,後卻是前。

    今是最初,故曰自今。

    對佛像前,所依之主也。

    千百億劫,所曆之時也。

    應有世界,括盡依土也。

    地獄等者,苦衆皆度也。

    如是下,正顯度盡衆生,然後自成正覺。

    番番發願,莫不皆然。

    故知最初發心功德,億劫稱揚不盡者矣。

     △ 【發誓願已,具聞清淨蓮華目如來而告之曰:光目,汝大慈愍,善能為母發如是大願。

    】 具,俱也、足也,備聞其言也。

    大慈愍,遍緣法界也。

    善能為母發願者,贊其發心黠慧,若但為母發心,何善何能,乃以曠濟之心,求畢母罪。

    譬如大水而滅小火,豈有不滅者乎!故贊其既善且能也。

     △ 【吾觀汝母,十三歲畢,舍此報已,生為梵志,壽年百歲。

    過是報後,當生無憂國土,壽命不可計劫。

    後成佛果,廣度人天,數如恒河沙。

    】 離下賤家,生淨行種;易短命子,為長壽仙。

    此孝女念佛塑像發心之力也。

    梵志,正翻淨裔。

    是淨梵苗裔,承習梵天法。

    自雲從梵天口生。

    故獨取梵名,唯五天竺有,餘國即無。

    長阿含稱為婆羅門。

    一子求佛發心,其母三報俱轉。

    初生下賤,以轉前報;次生梵志,以轉現報;後成佛果,以轉後報。

     無憂國土,即指極樂,轉憂為樂也。

    蓋初生地獄,以燒煮為憂;次生婢家,以下賤為憂;畢十三歲,以更堕惡道為憂;後生梵志,以邪行自大為憂;今諸憂并息,故生無憂國土。

    彼佛人民壽命無量無邊阿僧祇,故雲壽命不可計劫。

    廣度人天者,昔為罪母,乃地獄所度之死囚。

    将作如來,乃人天能化之大覺。

    發心塑像,功莫與京。

    故一切法高王經,佛告舍利弗:初發菩提之心菩薩摩诃薩,即發心日,已是一切聲聞、緣覺、衆生福田。

    一切衆生皆于菩薩中生,菩薩所化。

    故其所化之衆,如恒沙之多也。

     △ 【佛告定自在王:爾時羅漢福度光目者,即無盡意菩薩是。

    光目母者,即解脫菩薩是。

    光目女者,即地藏菩薩是。

    】 昔成小果,今作大人,回小向大也。

    無盡意,廣如别行疏明。

    今準記雲:願、行皆無盡故,皆無作故,得無盡名。

    皆即法界,皆含一切佛法故。

    解脫菩薩者,昔堕鐵城,備經辛苦,次生婢家,又複短命,後為梵志,終堕邪流。

    今展轉而為不思議大解脫士,佛果可期矣。

    然光目,由羅漢之指示。

    女母,因光目而超升。

    今于我佛垂化将終,上升忉利之候,能所畢至,子母俱來,夐隔沙劫,一會俨然。

    打鼓弄琵琶,還來共一家,其斯之謂欤。

     △ 【過去久遠劫中,如是慈愍,發恒河沙願,廣度衆生。

    】 發心之始,付囑之後,劫數長遠,胡可籌量。

    如是慈愍句,略結上來四番,廣指恒沙劫願。

    妙玄引大經雲:若有人問,誰是一切諸善根本?當言慈是。

    慈若不具佛十力、四無所畏、三十二相者,是聲聞慈。

    若具足者,是如來慈。

    即大囧琺聚,即大涅槃。

    慈力弘深,具一切福德莊嚴。

    今地藏菩薩以大涅槃心,修于聖行,得無畏地,具二十五王三昧,無方大用,是真梵行。

    故才言慈愍,功德具足矣。

     △ 【未來世中,若有男子女人,不行善者行惡者,乃至不信因果者,邪淫、妄語者,兩舌、惡口者,毀謗大乘者,如是諸業衆生,必堕惡趣。

    若遇善知識,勸令一彈指間歸依地藏菩薩,是諸衆生,即得解脫三惡道報。

    】 文初分列惡衆。

    若遇下,歸依轉報。

    善惡二法,意内生成。

    譬之水火,異途施化。

    故經言:善業應修,惡行應離。

    善福追人,如影逐形,不可得離。

    罪福之事,亦皆如是。

    勿作狐疑,自堕惡道。

    罪福分明,谛信不迷,所在長安。

    佛語至誠,終不欺人。

    不信因果者,即一闡提。

    如弊宿婆羅門,常懷異見,言無他世,亦無更生,無善惡報。

    常為人言:沙門異見,言殺生乃至邪見者,身壞命終,皆入地獄;言不殺生乃至不邪見者,身壞命終,皆生天上。

    初未曾見死者還來,說所堕處。

    故我不信有後世,及善惡報。

    此蓋不了業報差殊,故揚撥無因果之談。

    乃至者,惡事多端,非一二可[既/木]。

    但不信罪重,故特點出。

     邪淫者,身三惡端也。

    非謂幹犯外色為邪,但一起心,則淫泆失正。

    良由世人不知舉身不淨,妄著妖豔,乖梵天道,障菩提業。

    為四生因,成三塗果。

    潤業偏重,故聖制居首。

     妄語者,虛妄不實也。

    準正法念:妄語惱人,失實功德。

    常如黑暗,有命同死。

    語刀自割其舌,勝于炎火毒蛇,命終堕獄,口出膿血等。

     兩舌者,一口說兩般話,似有兩個舌頭。

    經雲:太喜多言語,增貪令他畏,口過自誇誕,兩舌第一處。

     惡口者,粗惡罵詈人等。

    法句經雲:雖為沙門,不攝身口,粗言惡說,多所中傷,衆所不愛,智者不惜。

    身死神去,輪轉三塗,自死自生,苦惱無量。

    諸佛聖賢,所不愛惜。

    假令身雖無過,不慎口業,亦堕惡道。

    大論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