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顯遊于娑婆
關燈
小
中
大
華文句說:“佛報得清淨音聲最妙,号為梵音”。
‘海潮音’,是以海潮譬音之大者。
如海潮滿時,所發出的音響,是極雄壯而澎湃的。
還有海潮來時,有其一定的時間,從來不失時的。
如長水義疏說:“天鼓無思,随人發響;海潮無念,要不失時”。
這是譬喻菩薩說法及時,從不失其時機,如衆生在什麼時候得度,就在什麼時候為其說法,應以什麼法才能得度,即為衆生說什麼法,如海潮不失其時,所以名為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者,有說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其音如梵音,如海潮音,勝于世間所有一切的音聲,‘是故’為佛子者,必‘須常’常稱‘念’,方能得到實際的利益。
有說觀音大士,對十界的衆生之機,能說十界的不同之法,而且其聲清淨,決不是世間的音聲所能及的,所以我人應當常常誦念。
前者是約衆生念大士聖号的音聲說;後者是約大士為衆生說法的音聲說。
兩說都可通,但我以為前說較為合理。
佛陀苦口婆心的勸我們衆生,要常常稱念觀音菩薩的聖号,但當你在念時,前念後念的‘念念’之中,切‘勿生’起一念‘疑’惑,以為念觀音聖号是沒有益的。
當知疑是信的大敵,如一有了疑念存在,你就不能專心一意的去念,由于不能真切至誠的念,自然也就難得菩薩的感應,如要得到感應而來救濟吾人的苦難,你就得毫無疑念的蓦直念去!須知‘觀世音’菩薩是補處大士,一切煩惱雜染已經斷盡,不同其他未斷盡無明煩惱的菩薩,而被尊為‘淨聖’的,即是清淨的聖者。
而且我人‘于苦惱’的生‘死’中,不論遭遇到怎樣的‘厄’難,你如能一心稱名,觀世音淨聖,即‘能為’我們‘作’所‘依’的慈父,所‘怙’的慈母。
換句話說,衆生在這世間,遇到任何災難,觀音菩薩是我們有力的依靠! 再說,觀音菩薩,‘具一切’無量‘功德’。
大乘義章第九說:“言功德,功謂功能,善有滋潤福利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為功德”。
天台仁王經疏上卷說:“施物名功,歸己曰德”。
勝鬘經寶窟上本說:“惡盡言功,善滿曰德。
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具諸功德的觀音菩薩,常以一雙‘慈眼’,等‘視’一切‘衆生’,如同父母的愛護兒女,不會有不同的看待,因而兒女有什麼困難,父母可以作為唯一的依靠。
觀音菩薩集功累德,其所有的‘福’德之‘聚’,廣大如‘海’的‘無量’無邊。
因為這樣的關系,‘是故’衆生‘應’當‘頂禮’供養觀世音菩薩。
頂禮,即五體投地。
如說“頭面禮足”,或說“頂禮佛足”等。
人生最貴者莫過于頂,最卑者莫過于足。
現在以我最尊貴的頭頂,去禮他最卑下的足,如以現在話說,是即最敬禮。
‘海潮音’,是以海潮譬音之大者。
如海潮滿時,所發出的音響,是極雄壯而澎湃的。
還有海潮來時,有其一定的時間,從來不失時的。
如長水義疏說:“天鼓無思,随人發響;海潮無念,要不失時”。
這是譬喻菩薩說法及時,從不失其時機,如衆生在什麼時候得度,就在什麼時候為其說法,應以什麼法才能得度,即為衆生說什麼法,如海潮不失其時,所以名為海潮音。
‘勝彼世間音’者,有說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其音如梵音,如海潮音,勝于世間所有一切的音聲,‘是故’為佛子者,必‘須常’常稱‘念’,方能得到實際的利益。
有說觀音大士,對十界的衆生之機,能說十界的不同之法,而且其聲清淨,決不是世間的音聲所能及的,所以我人應當常常誦念。
前者是約衆生念大士聖号的音聲說;後者是約大士為衆生說法的音聲說。
兩說都可通,但我以為前說較為合理。
佛陀苦口婆心的勸我們衆生,要常常稱念觀音菩薩的聖号,但當你在念時,前念後念的‘念念’之中,切‘勿生’起一念‘疑’惑,以為念觀音聖号是沒有益的。
當知疑是信的大敵,如一有了疑念存在,你就不能專心一意的去念,由于不能真切至誠的念,自然也就難得菩薩的感應,如要得到感應而來救濟吾人的苦難,你就得毫無疑念的蓦直念去!須知‘觀世音’菩薩是補處大士,一切煩惱雜染已經斷盡,不同其他未斷盡無明煩惱的菩薩,而被尊為‘淨聖’的,即是清淨的聖者。
而且我人‘于苦惱’的生‘死’中,不論遭遇到怎樣的‘厄’難,你如能一心稱名,觀世音淨聖,即‘能為’我們‘作’所‘依’的慈父,所‘怙’的慈母。
換句話說,衆生在這世間,遇到任何災難,觀音菩薩是我們有力的依靠! 再說,觀音菩薩,‘具一切’無量‘功德’。
大乘義章第九說:“言功德,功謂功能,善有滋潤福利之功,故名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為功德”。
天台仁王經疏上卷說:“施物名功,歸己曰德”。
勝鬘經寶窟上本說:“惡盡言功,善滿曰德。
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
具諸功德的觀音菩薩,常以一雙‘慈眼’,等‘視’一切‘衆生’,如同父母的愛護兒女,不會有不同的看待,因而兒女有什麼困難,父母可以作為唯一的依靠。
觀音菩薩集功累德,其所有的‘福’德之‘聚’,廣大如‘海’的‘無量’無邊。
因為這樣的關系,‘是故’衆生‘應’當‘頂禮’供養觀世音菩薩。
頂禮,即五體投地。
如說“頭面禮足”,或說“頂禮佛足”等。
人生最貴者莫過于頂,最卑者莫過于足。
現在以我最尊貴的頭頂,去禮他最卑下的足,如以現在話說,是即最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