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顯遊于娑婆

關燈
演培法師講述

丁二正顯遊于娑婆

诤訟經官處,怖畏軍陣中;念彼觀音力,衆怨悉退散。

    妙音觀世音,梵音海潮音,勝彼世間音,是故須常念。

    念念勿生疑,觀世音淨聖,于苦惱死厄,能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視衆生,福聚海無量,是故應頂禮!
這是頌文最後正顯遊于娑婆世界的一科文,以結束觀音菩薩遊化方便的說明。

     娑婆世界的衆生,特别是衆生中的人類,自古以來是鬥争堅固的,很難做到和樂相處,往往為了些微小事,發生不必要的争執,以緻訴訟而打官司,不說一般人與人間如此,即夫婦、父子、兄弟等,對簿公庭亦所在多是。

    假定有人因诤執而起訴訟時,到法庭或裁判所對質時,不免引起官司失敗的怖畏。

    說老實話,訴訟是最不值得的事。

    因為不論有理無理,結果,總是對己不利的。

    設若有人因‘诤訟’而‘經官處’感到怖畏時,你如能夠念彼觀音菩薩的聖号,就可得到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使得彼此之間和平解決争端,雙方言歸于好,不再在法庭相見。

    這樣,彼此的宿怨頓消,成為極要好的朋友! 不但人與人間經常的相争,就是國與國間亦不斷相争,所以我們這個世界,從來就沒有一天和平。

    有人說:一部人類史,就是一部戰争史,真是一點不錯!戰争,敵對雙方的軍隊,擺開各自的陣線,彼此互相嚴陣以待,到兩軍正式交鋒時,自然不免互有死亡,想到活潑潑的生命,一個一個的倒下去,不期然的會使人感到怖畏,所以說‘怖畏軍陣中’。

    當這兵災戰禍恐怖危險的關頭,你如能夠‘念彼觀音’菩薩的聖号,仰仗菩薩的慈‘力’加被,‘衆怨悉’皆可以‘退散’,化幹戈為玉帛,而過和平生活了。

    頌中的衆怨,不但指敵對的軍隊,亦包含訴訟的怨仇。

    由于念彼觀音,感聖化而各悔先心,所以悉退散。

     前文意業普觀中,曾說到觀音的五觀,現于遊化娑婆文中,再說觀音的五音。

    五觀是菩薩的能觀智,五音有為菩薩所觀境,有為菩薩的說法音。

    以此合釋觀音得名觀音的所以。

    有人說這五音都是形容觀音菩薩的說法清淨和美妙,其實并不盡然。

    如‘妙音’,不必作其他的解釋,是專指誦念南無觀世音菩薩之音而言,因念菩薩的聖号音聲,是即微妙不可思議的,所以稱為妙音。

    ‘觀世音’,謂“觀照世間一切持名求救的音聲,即無刹不現身的尋這聲音而去救濟”,所以名為觀世音。

    ‘梵音’的梵,是清淨潔白的意思,即觀音菩薩世間出世間法,都是清淨而無垢染的。

    法華經序品說:“觀音微妙,令人樂聞”。

    華嚴經說:“演出清淨微妙梵音,宣暢最上無上正法,聞者歡喜,得淨妙道”。

    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