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業普益
關燈
小
中
大
演培法師講述
戊三口業普益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這是觀音菩薩的口業普益,亦即贊歎觀音菩薩為衆生說法的情形。雖說是口業普益,而實際包含三業的活動,亦即顯示觀音菩薩的三輪不思議化。
‘悲體’者,悲以拔苦為義,諸佛菩薩的悲心,廣大無比,所以叫做大悲。佛菩薩以大悲為體,所以名為悲體。如說:“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薩但從大悲生,不從餘善生”,都可作此悲體的說明。而這悲體,亦可說是大慈悲的法身體,是從持戒而得的,因此,戒與慈悲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不殺,不使一切有情受殺生苦,也是給一切有情以安全感。進一步,更要愛護有情的生命。戒,不即是慈悲的實踐嗎”?觀世音菩薩,用大慈悲戒體,身輪現通,示現三十三應,神通妙用之力,駭動猶如雷震大千,驚醒世人的迷夢,所以叫做‘戒雷震’。德清古德說:“法身無體,以悲為體,戒者法身所流之教戒也。故将說法,先以雷震,驚動群機,以慈意而興廣大囧琺雲”。
‘慈意妙大雲’,是顯菩薩的意業。菩薩不特以悲拔除衆生的痛苦,同時亦運用慈給與衆生的快樂,當欲以樂給與衆生時,是即名為慈意。佛法,凡欲褒美不可思議之法,就稱為妙。有說:“妙名更無等比,更無過上義”。佛及菩薩的大慈,遍緣法界一切衆生,如彼大雲普蔭一切,所以名為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是正顯菩薩的口業說法。法華文句說:“甘露是諸天不死之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注維摩經七說:“什曰:諸天以種種名藥著海中,以寶山磨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藥。生曰:天食,為甘露味也。食之長壽,遂号為不死藥也”。佛陀常以甘露喻不生不滅的妙法。妙法能滋潤衆生,所以譬之如雨。無量壽經上說:“澍法雨,演法施”。法華經序品說:“雨大囧琺雨,吹大囧琺螺”。涅槃經二說:“無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又說:“唯悕如來甘露法雨”。這是以甘露法雨,譬喻如來的教法。觀音菩薩為衆生宣說妙法,令諸衆生普得法益,所以叫作澍甘露法雨。
能令衆生得到什麼利益?衆生具有煩惱,而且煩惱熾然,如大火焰一般,用其他的東西,沒有辦法可滅衆生的煩惱焰,唯有菩薩的甘露法雨,始能令諸衆生,滅除煩惱火焰,而達不生不滅的清淨地,所以說‘滅除煩惱焰’。
戊三口業普益
悲體戒雷震,慈意妙大雲,澍甘露法雨,滅除煩惱焰。
這是觀音菩薩的口業普益,亦即贊歎觀音菩薩為衆生說法的情形。雖說是口業普益,而實際包含三業的活動,亦即顯示觀音菩薩的三輪不思議化。
‘悲體’者,悲以拔苦為義,諸佛菩薩的悲心,廣大無比,所以叫做大悲。佛菩薩以大悲為體,所以名為悲體。如說:“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薩但從大悲生,不從餘善生”,都可作此悲體的說明。而這悲體,亦可說是大慈悲的法身體,是從持戒而得的,因此,戒與慈悲有著密切的關系。“例如不殺,不使一切有情受殺生苦,也是給一切有情以安全感。進一步,更要愛護有情的生命。戒,不即是慈悲的實踐嗎”?觀世音菩薩,用大慈悲戒體,身輪現通,示現三十三應,神通妙用之力,駭動猶如雷震大千,驚醒世人的迷夢,所以叫做‘戒雷震’。德清古德說:“法身無體,以悲為體,戒者法身所流之教戒也。故将說法,先以雷震,驚動群機,以慈意而興廣大囧琺雲”。
‘慈意妙大雲’,是顯菩薩的意業。菩薩不特以悲拔除衆生的痛苦,同時亦運用慈給與衆生的快樂,當欲以樂給與衆生時,是即名為慈意。佛法,凡欲褒美不可思議之法,就稱為妙。有說:“妙名更無等比,更無過上義”。佛及菩薩的大慈,遍緣法界一切衆生,如彼大雲普蔭一切,所以名為妙大雲。
‘澍甘露法雨’,是正顯菩薩的口業說法。法華文句說:“甘露是諸天不死之藥,食者命長身安,力大體光”。注維摩經七說:“什曰:諸天以種種名藥著海中,以寶山磨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藥。生曰:天食,為甘露味也。食之長壽,遂号為不死藥也”。佛陀常以甘露喻不生不滅的妙法。妙法能滋潤衆生,所以譬之如雨。無量壽經上說:“澍法雨,演法施”。法華經序品說:“雨大囧琺雨,吹大囧琺螺”。涅槃經二說:“無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又說:“唯悕如來甘露法雨”。這是以甘露法雨,譬喻如來的教法。觀音菩薩為衆生宣說妙法,令諸衆生普得法益,所以叫作澍甘露法雨。
能令衆生得到什麼利益?衆生具有煩惱,而且煩惱熾然,如大火焰一般,用其他的東西,沒有辦法可滅衆生的煩惱焰,唯有菩薩的甘露法雨,始能令諸衆生,滅除煩惱火焰,而達不生不滅的清淨地,所以說‘滅除煩惱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