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脫枷鎖毒藥難
關燈
小
中
大
種兩種,所以叫做‘諸毒藥’。
不論是用惡咒來咒詛你,或者是用毒藥來毒害你,其目的都是想要傷害你的身體,所以說‘所欲害身者’。
正在這個時候,你如誠心稱‘念彼觀音’菩薩聖号,就可仗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結果,不但不會傷害到你,而且‘還著于本人’,使他自己受到損傷! 先說一個事實,再論經中意趣。
過去有個蔔神的人,名字叫做賴省幹,用心是很邪惡的,為使他的蔔神靈驗,在他家中特供一個妖物,每年到江浙地方來拐騙童男童女,帶回去祭祀那個妖物。
後來有一女童,被他引誘帶回,囚在一間屋裡,當時神棍,哄騙那個女童,要她沐浴更衣,以待妖物來吃。
可是這位女孩,由于過去宿根,平時知道念觀音菩薩,所以這個時候,唯有一心稱名,到了深更半夜,在她住的房内,天窗忽然開啟,妖物的兩隻眼睛,如電炬一般的,自窗進入房内,女孩雖極驚怖,但仍一心稱名,念呀念的,女孩口中,忽亦發出光來,射到妖物身上,妖物觸到這光,立即從窗跌下,女孩急呼救命,磁巧屋外有巡警經過,聽到有救命的聲音,即刻就走進房内,看看發生什麼事情,原來是一條大毒蛇,僵死在女孩旁邊。
巡警偵悉賴省幹是個大壞人,乃把他逮捕送到官廳裡去,治他騙人害人的應得之罪!當知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害人反害己,亦即本經這裡說的還著于本人。
所以人生在世,甯可自己吃虧,千萬不可存有害人之心,不然的話,害人不一定害得到,而自己首先遭殃,這是何苦哩! 在譬喻經中亦有類似這樣的事實說:有個在家學佛的居士,最初受持五戒,後因年齡衰老,對戒多有忘失。
當時山中有個口渴的梵志,曾從居士乞求淨水,但因居士田事忙碌,沒有能夠立即供給,于是梵志憤恨而去。
然這梵志不是簡單的,能夠起屍使鬼,乃招一個殺鬼來,對殺鬼說:彼清信士侮辱我,你可替我去殺他。
山中有羅漢知道這事,立刻到田家對居士說:今晚你早把燈點起,精勤勇猛的誠歸三寶,誦守口莫犯的偈頌,且慈念一切衆生,那你就可得到安穩。
居士受了羅漢的開示,通宵念佛誦戒,結果鬼不能害。
但是鬼神之法,人要他去殺,他立即去殺,但如被殺的人,有不可殺的功德,法當卻殺那使鬼的人。
于是鬼生嗔恚,欲去殺害梵志。
羅漢知道這事,又去掩蔽梵志,令鬼不能得見。
因為如此,居士由斯悟道,梵志由斯得活。
假定不是羅漢,豈不又添冤鬼? 圖書集成神異典一百六卷引東坡居士曰:“觀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咒詛,念觀音之力,而使還著于本人,則豈觀音之心哉?今改之曰: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兩家總沒事”!有對這批評說:“東坡雲:還著失慈,當雲兩家總沒事。
吾不意東坡之高明,而出此鄙俗語也。
還著一言,有事有理:事則邪不勝正,慈能制兇。
今以正念觀音,自然還著。
喻如含血噴天,返污己身;将頭觸火,反焦己額,不期然而然,非菩薩加罰于彼,亦非行人起心願著彼也”。
不論是用惡咒來咒詛你,或者是用毒藥來毒害你,其目的都是想要傷害你的身體,所以說‘所欲害身者’。
正在這個時候,你如誠心稱‘念彼觀音’菩薩聖号,就可仗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結果,不但不會傷害到你,而且‘還著于本人’,使他自己受到損傷! 先說一個事實,再論經中意趣。
過去有個蔔神的人,名字叫做賴省幹,用心是很邪惡的,為使他的蔔神靈驗,在他家中特供一個妖物,每年到江浙地方來拐騙童男童女,帶回去祭祀那個妖物。
後來有一女童,被他引誘帶回,囚在一間屋裡,當時神棍,哄騙那個女童,要她沐浴更衣,以待妖物來吃。
可是這位女孩,由于過去宿根,平時知道念觀音菩薩,所以這個時候,唯有一心稱名,到了深更半夜,在她住的房内,天窗忽然開啟,妖物的兩隻眼睛,如電炬一般的,自窗進入房内,女孩雖極驚怖,但仍一心稱名,念呀念的,女孩口中,忽亦發出光來,射到妖物身上,妖物觸到這光,立即從窗跌下,女孩急呼救命,磁巧屋外有巡警經過,聽到有救命的聲音,即刻就走進房内,看看發生什麼事情,原來是一條大毒蛇,僵死在女孩旁邊。
巡警偵悉賴省幹是個大壞人,乃把他逮捕送到官廳裡去,治他騙人害人的應得之罪!當知這就是一般人說的害人反害己,亦即本經這裡說的還著于本人。
所以人生在世,甯可自己吃虧,千萬不可存有害人之心,不然的話,害人不一定害得到,而自己首先遭殃,這是何苦哩! 在譬喻經中亦有類似這樣的事實說:有個在家學佛的居士,最初受持五戒,後因年齡衰老,對戒多有忘失。
當時山中有個口渴的梵志,曾從居士乞求淨水,但因居士田事忙碌,沒有能夠立即供給,于是梵志憤恨而去。
然這梵志不是簡單的,能夠起屍使鬼,乃招一個殺鬼來,對殺鬼說:彼清信士侮辱我,你可替我去殺他。
山中有羅漢知道這事,立刻到田家對居士說:今晚你早把燈點起,精勤勇猛的誠歸三寶,誦守口莫犯的偈頌,且慈念一切衆生,那你就可得到安穩。
居士受了羅漢的開示,通宵念佛誦戒,結果鬼不能害。
但是鬼神之法,人要他去殺,他立即去殺,但如被殺的人,有不可殺的功德,法當卻殺那使鬼的人。
于是鬼生嗔恚,欲去殺害梵志。
羅漢知道這事,又去掩蔽梵志,令鬼不能得見。
因為如此,居士由斯悟道,梵志由斯得活。
假定不是羅漢,豈不又添冤鬼? 圖書集成神異典一百六卷引東坡居士曰:“觀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咒詛,念觀音之力,而使還著于本人,則豈觀音之心哉?今改之曰:咒詛諸毒藥,所欲害身者;念彼觀音力,兩家總沒事”!有對這批評說:“東坡雲:還著失慈,當雲兩家總沒事。
吾不意東坡之高明,而出此鄙俗語也。
還著一言,有事有理:事則邪不勝正,慈能制兇。
今以正念觀音,自然還著。
喻如含血噴天,返污己身;将頭觸火,反焦己額,不期然而然,非菩薩加罰于彼,亦非行人起心願著彼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