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脫怨賊刑戮難
關燈
小
中
大
生我執,是任運而起的,是最極微細的,初登地時,還不能解決它,要在修道位上,修習生空智觀,才能逐漸斷除,所以喻如金剛。
正因衆生的我執堅強,所以圍繞在我執左右的煩惱惡人,經常的在推動我人向懸崖絕壁的險路上走,終而從我執山上,跌落到惡趣中去,受諸痛苦! 設‘或’世間有這麼一個人,忽然‘值’遇很多的‘怨’敵以及很多的盜‘賊’,首先将他一圈一圈的圍‘繞’住,使之沒有辦法逃脫,然後‘各’各再以手裡‘執’著的一把‘刀’,欲對他‘加’以殺‘害’,不論怎樣,這個人是很難得以死裡逃生的。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你如稱‘念彼觀音’菩薩的聖号,就可得觀音菩薩的慈‘力’加被,使他們不但不再有殺你的念頭,而且立刻生起慈悲心來,對你發生極大的好感,所以說‘鹹即起慈心’。
在此,說個事實:民國初年,我國江蘇揚州邵伯李家莊地方,有位大善人,姓李名國琚。
不論地方發生什麼事情,隻要他的力之所及,都設法予以有力的幫助,務必使事情獲得合理的解決。
不幸,一次盜賊闖進他的屋裡,要想搶劫他的錢财。
李大善人見賊進來,從容不迫而又極安然的對賊說:你們生活困難我不知道,以緻未能和你們略結善緣,今天難得你們來到敝舍,如果有什麼需要,我當盡力貢獻,不過現在你們太辛苦了,想來這麼晚還未用過晚餐,現在先請你們用餐,聊表我的一點微意。
盜賊聽到李善人這麼說,雖然吃了他的東西,但不好意思再要他的财物,而且受了李善人的偉大精神感召,從此不再做打家劫舍的勾當,而做一個改邪歸正的好人了! 當知這裡說的怨賊,誠如前面長行所說,不是外在的賊,而是内在的賊,如劫功德法财的煩惱,固然是内在的賊,就是見聞覺知的六根,亦是内在的賊。
外在的賊容易防範,就是劫奪,亦不過是屬身外之物;内在的賊卻很難防,而且所盜取的,是屬積聚的法寶,使我們在生死苦海中,永遠做個貧窮孤陋的人。
所以做人,特别是做個學佛的人,外賊是不必怕的,如有李善人的精神,不特不會受到怨賊的迫害,而且轉化他們成為好人;值得我們可怕的,是自己内心中的賊,這個内賊,不但使我們長時期的在生死海中流浪,且更會迫我們走上危險的三惡道去。
設‘或’有這麼一個人,犯了國家的法律,要受法律的制裁。
在過去專猘時代,所謂朕即是國家,國王本其無上的權威,要怎樣的給你治罪,就怎樣的來處罰你,所以說‘遭王難苦’。
當國王下令使劊子手來殺你的頭,而你在‘臨刑’将‘欲壽’命‘終’結的時候,你如能夠誠心誠意的‘念彼觀音’菩薩的聖号,就将得到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使劊子手所拿的一把刀,立刻一段一段的變壞,不能損害你的身體一絲一毫,所以說‘刀尋段段壞’。
頌文的“尋”字,在這兒當“立刻”的意思解。
臨刑應該壽終,結果沒有死亡,這不是觀音慈力加被是什麼? 法苑珠林十七,有一事實記載,雖不關于王難,但可作此注腳:謂有一位道集法師,在壽陽西山遊行,不意為二賊所得,系縛在一棵樹下,在賊将要殺他時,自知掙紮沒有用,唯一心念觀世音,直念至死亦不止。
結果,賊雖用刀不斷的砍他,而他始終不受損傷,劫賊看到這樣,不禁害怕逃走,而道集法師亦即獲得解脫! 法苑珠林十七,還有一說:謂有法禅法師,在山上行走時,忽然遇到兇賊,自知難免一死,立即虔念觀音,賊雖挽弓向法禅行者射去,但箭始終無法放出,于是賊就投弓于地,立刻逃得不知去向,法禅法師得以安然無恙!
正因衆生的我執堅強,所以圍繞在我執左右的煩惱惡人,經常的在推動我人向懸崖絕壁的險路上走,終而從我執山上,跌落到惡趣中去,受諸痛苦! 設‘或’世間有這麼一個人,忽然‘值’遇很多的‘怨’敵以及很多的盜‘賊’,首先将他一圈一圈的圍‘繞’住,使之沒有辦法逃脫,然後‘各’各再以手裡‘執’著的一把‘刀’,欲對他‘加’以殺‘害’,不論怎樣,這個人是很難得以死裡逃生的。
可是就在這個時候,你如稱‘念彼觀音’菩薩的聖号,就可得觀音菩薩的慈‘力’加被,使他們不但不再有殺你的念頭,而且立刻生起慈悲心來,對你發生極大的好感,所以說‘鹹即起慈心’。
在此,說個事實:民國初年,我國江蘇揚州邵伯李家莊地方,有位大善人,姓李名國琚。
不論地方發生什麼事情,隻要他的力之所及,都設法予以有力的幫助,務必使事情獲得合理的解決。
不幸,一次盜賊闖進他的屋裡,要想搶劫他的錢财。
李大善人見賊進來,從容不迫而又極安然的對賊說:你們生活困難我不知道,以緻未能和你們略結善緣,今天難得你們來到敝舍,如果有什麼需要,我當盡力貢獻,不過現在你們太辛苦了,想來這麼晚還未用過晚餐,現在先請你們用餐,聊表我的一點微意。
盜賊聽到李善人這麼說,雖然吃了他的東西,但不好意思再要他的财物,而且受了李善人的偉大精神感召,從此不再做打家劫舍的勾當,而做一個改邪歸正的好人了! 當知這裡說的怨賊,誠如前面長行所說,不是外在的賊,而是内在的賊,如劫功德法财的煩惱,固然是内在的賊,就是見聞覺知的六根,亦是内在的賊。
外在的賊容易防範,就是劫奪,亦不過是屬身外之物;内在的賊卻很難防,而且所盜取的,是屬積聚的法寶,使我們在生死苦海中,永遠做個貧窮孤陋的人。
所以做人,特别是做個學佛的人,外賊是不必怕的,如有李善人的精神,不特不會受到怨賊的迫害,而且轉化他們成為好人;值得我們可怕的,是自己内心中的賊,這個内賊,不但使我們長時期的在生死海中流浪,且更會迫我們走上危險的三惡道去。
設‘或’有這麼一個人,犯了國家的法律,要受法律的制裁。
在過去專猘時代,所謂朕即是國家,國王本其無上的權威,要怎樣的給你治罪,就怎樣的來處罰你,所以說‘遭王難苦’。
當國王下令使劊子手來殺你的頭,而你在‘臨刑’将‘欲壽’命‘終’結的時候,你如能夠誠心誠意的‘念彼觀音’菩薩的聖号,就将得到觀音菩薩的威‘力’加被,使劊子手所拿的一把刀,立刻一段一段的變壞,不能損害你的身體一絲一毫,所以說‘刀尋段段壞’。
頌文的“尋”字,在這兒當“立刻”的意思解。
臨刑應該壽終,結果沒有死亡,這不是觀音慈力加被是什麼? 法苑珠林十七,有一事實記載,雖不關于王難,但可作此注腳:謂有一位道集法師,在壽陽西山遊行,不意為二賊所得,系縛在一棵樹下,在賊将要殺他時,自知掙紮沒有用,唯一心念觀世音,直念至死亦不止。
結果,賊雖用刀不斷的砍他,而他始終不受損傷,劫賊看到這樣,不禁害怕逃走,而道集法師亦即獲得解脫! 法苑珠林十七,還有一說:謂有法禅法師,在山上行走時,忽然遇到兇賊,自知難免一死,立即虔念觀音,賊雖挽弓向法禅行者射去,但箭始終無法放出,于是賊就投弓于地,立刻逃得不知去向,法禅法師得以安然無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