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應天龍八部

關燈
修羅王到天宮中去遊玩并小住,當然是以厚禮相待的。

    當阿修羅盡興之後正要回去時,帝釋為示隆重歡送起見,特命天兵天将的儀仗隊,排列兩旁恭送如儀,豈知阿修羅不但不領女婿的盛情,反疑帝釋有意在他面前示威風,恐吓他,心中感到老大的不高興! 帝釋雖是忉利天的天主,但經常的來人間聽道,有佛出世,就來人間聽佛說法,無佛出世,就來人間聽仙講道。

    一次,帝釋欲來人間聽仙說道,其妻阿修羅女舍脂,疑其夫婿在人間有外遇,竟與帝釋大起交涉,帝釋告以實際情形,阿修羅女舍脂,無論怎樣不信,要随帝釋同來人間偵察,帝釋感于他是女子,不宜來到人間而予阻止,于是舍脂更加生起疑心,非要随他下來不可!待帝釋坐上寶車要來人間時,阿修羅女運用其神術,隐身躲在寶車後面。

    到達人間,帝釋下車,舍脂亦從車出,帝釋見了,除了責備她幾句,并用花莖打她幾下,緻使舍脂大發嬌嗔,直鬧到帝釋陪罪而後已。

    可是這麼一來,仙人因聽到她的嬌聲莺語,以緻失去神通。

    帝釋固然因此更為震怒,舍脂亦由此而更懷恨在心,總覺夫婿欺人太甚! 過後,舍脂将經過情形向父親哭訴,阿修羅王一聽,不禁怒氣沖天,日前向我示威,今又欺負我女,是可忍孰不可忍?于是發動無數的阿修羅兵将,向帝釋天宣戰,直接攻擊天宮。

    由于修羅有小小的神通,竟然足踏海底,手撼天宮,使帝釋天大敗而逃,而且經過這次戰争,帝釋與修羅就經常的戰争,雖說互有勝負,但帝釋失敗的時候多,因而常常的感受苦惱! 到佛陀出世,帝釋向佛求救,佛告訴他要得勝利,在與修羅作戰時,須念“摩诃般若波羅密多”。

    帝釋就令天兵天将這樣稱念,果然大獲全勝,而使修羅失敗,逃匿于藕孔中,不敢再與帝釋天戰! 阿修羅的特性,既是疑心重嗔心大,那末,在人間做人的人,如果懷疑心重,嗔恚心大,什麼都争強好勝愛面子,死後即堕阿修羅道。

    阿修羅在人間時,本亦作了不少善業,如布施等功德,經常都在做的,但因好勝心強,即種了阿修羅因。

    若有衆生要以阿修羅身才能得度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舍去疑嗔,而得身心解脫。

    楞嚴經說:“若阿修羅,樂脫其倫,我于彼前,現阿修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亦即此意。

     ‘迦樓羅’:中國譯為妙翅鳥,或譯金翅鳥,又名大鵬金翅鳥,住在須彌山北方的大鐵樹間。

    據佛經中說:此鳥兩翼伸開的距離為三百六十萬裡。

    當它要吃龍時,用它的大翅膀,一撥海水,就可将水分開,見到海底,看見龍宮,即抓龍吃,吃龍如人吃面一樣。

     上面說,佛以袈裟救龍,緻使金翅鳥得不到飲食,于是走來佛前對佛說:你老慈悲救龍,龍得救了不錯,可是我肚子餓,沒東西吃,将要餓死,難道你佛見死不救?佛陀開示它說:你如發心歸依三寶,持不殺戒,以後不再吃龍,我當今佛弟子,在供佛受食時,用米或粥七粒出生,以布施你及曠野鬼神和羅刹鬼子母等,使你們得到資生的生活,不再感受饑餓之苦!所以佛教的出生,是有其重要意義的,不是虛應故事的。

    在出生時,應念出生偈曰:“大鵬金翅鳥,曠野鬼神衆,羅刹鬼子母,甘露悉充滿”,千萬不可草率了事!迦樓羅頭上有顆如意寶珠,如果誰得到了,真可要什麼就有什麼了,迦樓羅有時從口中吐出火焰,所以又名迦樓羅炎。

     世間若有衆生,要以迦樓羅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迦樓羅身,為其宣說仁慈愛物之法,使之照著去行,而得身心解脫。

     ‘緊那羅’:中國譯為疑人,或譯疑神,這類衆生頭生一角,看來使人生起是人非人的疑惑,所以譯此。

    亦為帝釋天的奏樂神,與前乾闼婆奏樂神所不同者:乾闼婆所奏的是普通世俗音樂;緊那羅所奏的是法樂。

    亦可說,前者是奏世間的音樂,後者是奏出世間的法樂。

    若有衆生要以緊那羅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緊那羅身,為其宣說如來正法,使之依法修行,而得身心解脫,脫離緊那羅的鬼神生活。

     ‘摩侯羅伽’:中國譯為大蟒蛇神,或譯地龍,據說是人形蛇首的樣子。

    若有衆生要以摩侯羅伽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話,觀世音菩薩,即現摩侯羅伽身,為其宣說忍辱修慈,柔和修慧之法,使其依法修行,而得身心解脫! ‘人非人等身得度者’,這是總結上面的八部。

    所謂人非人:有說似人身而非人身,名為人非人;有說八部鬼神,本來不是人,但變作人形來到佛前,名為人非人;有說人指人類四洲的人群,非人指八部鬼等。

    雖有多種說法不同,但我以為第一種說法,較為合理。

     觀音菩薩大慈大悲,為了救度天龍等八部衆生,乃适應他們的各自機感,應以何身化度,即現何身而為說法,所以說‘即皆現之而為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