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應衆婦
關燈
小
中
大
演培法師講述
己五能應衆婦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此明能應衆婦,這裡說的衆婦,不是指一類的婦女,而是指各類的婦女,且是已結婚的婦女,而成為家庭中的主婦,她們在家庭中,有著特殊地位,因為家庭,是以夫婦為中心的,假定家庭主婦,能夠發心學佛,很可能的促成彿化家庭,佛化家庭為佛化社會的基本,我們如要社會得到佛化,必須先從家庭佛化做起。在這意義下,家庭主婦,自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
這段文,可分作四段讀:‘應以長者’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居士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宰官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婦女身而為說法’。
以印度種姓說,長者、居士,屬于吠舍族人;宰官,是負國家政治軍事重責的,屬于刹帝利族;婆羅門,乃四姓中最高貴的一族。還有屬于賤族的首陀羅,在本文中沒有談到。觀音菩薩現婦女身,所以隻現屬于再生族的三種種姓,而不現非再生族的首陀羅婦女身,是因首陀羅族,在當時社會,非常的卑賤,如現其婦女身,所說佛法,不會有人信奉接受,當然也就不會發生效力,所以不現首陀羅婦女身。
長者及居士,在社會上,有其崇高的地位;宰官,在政治方面,有其相當的力量;婆羅門,在宗教界,有其特殊的立場。所以菩薩示現這三類婦女身,以作為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的賢内助,來推動佛法,其所得效果,當然就很大。可見菩薩現身,不是無目的的,而是以佛法化導人群的,那一階層發生大的化導影響,菩薩就在那一階層示現,以期達到佛法化世的目的。
于此或有人問:在國家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婦女,首推王後,而她的影響力,更不是其他婦女所及,為什麼經中沒有說及現王後身?王後的地位高,号召力強,是最好推動佛法的呀!依古德解釋:君主時代的王後,大都居住于深宮中,很少到宮門外去活動,不如其他主婦能接觸到廣大群衆,所以本經沒有說現王後身。但楞嚴經中,亦說現王後身而為說法的。如說:“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國,我于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因王後在宮中,亦可教化其宮中眷屬的。若如現代的第一夫人,菩薩更可示現而為教化了。
婦女,在家庭、社會,的确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宗教來看,不論那類宗教,以比例說,女性的信者多于男性的信者。而且一般說來,婦女的智慧以及能力,與男衆是不相伯仲的,甚至有些婦女的智慧,還超過男衆很多。所以,婦女一旦信仰一種宗教後,不但對該宗教的真理不斷予以追求,而且其信心亦最虔誠真切。試看各個宗教的傳教大會,均以婦女聽衆為多,由此可見婦女在宗教上的虔誠。既然如此,任何一個婦女,應養成宗教的信仰心,當然是極為切要的,因為婦女是否養成宗教的信心,對人生對社會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婦女在家庭中,具有三大天職,就是養育子女,烹調飲食,宗教信奉。前二者,現在姑且不談,且來談談宗教信奉。一個家庭主婦,如果具有宗教的信仰,對上,可以影響翁婆,對下,可以影響兒女,對中,可以影響丈夫。如是,家庭全體人員,都沐浴在宗教的氣氛中,自然就會和樂融融,而過著愉快的家庭生活。如對兒女影響說:做母親的果真是個虔誠的宗教信徒,兒女天天受到耳濡目染的感化,自然亦會随之信仰宗教。比方為佛教徒的母親,能将兒女常常帶到寺廟佛堂中去,讓他們在佛法的氣氛中,慢慢的受到薰陶,自然就留下深刻的宗教印象。到了因緣成熟,就會信奉佛教。因此,觀世音菩薩對那些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衆生,就現種種婦女身适應他們而為說法,勸導她們如何在家庭中,做個賢妻良母,以求身心解脫。
己五能應衆婦
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婦女身而為說法。
此明能應衆婦,這裡說的衆婦,不是指一類的婦女,而是指各類的婦女,且是已結婚的婦女,而成為家庭中的主婦,她們在家庭中,有著特殊地位,因為家庭,是以夫婦為中心的,假定家庭主婦,能夠發心學佛,很可能的促成彿化家庭,佛化家庭為佛化社會的基本,我們如要社會得到佛化,必須先從家庭佛化做起。在這意義下,家庭主婦,自然成為一個重要的角色。
這段文,可分作四段讀:‘應以長者’婦女身得度者,即現長者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居士’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居士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宰官’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宰官婦女身而為說法;應以‘婆羅門婦女身得度者,即現’婆羅門‘婦女身而為說法’。
以印度種姓說,長者、居士,屬于吠舍族人;宰官,是負國家政治軍事重責的,屬于刹帝利族;婆羅門,乃四姓中最高貴的一族。還有屬于賤族的首陀羅,在本文中沒有談到。觀音菩薩現婦女身,所以隻現屬于再生族的三種種姓,而不現非再生族的首陀羅婦女身,是因首陀羅族,在當時社會,非常的卑賤,如現其婦女身,所說佛法,不會有人信奉接受,當然也就不會發生效力,所以不現首陀羅婦女身。
長者及居士,在社會上,有其崇高的地位;宰官,在政治方面,有其相當的力量;婆羅門,在宗教界,有其特殊的立場。所以菩薩示現這三類婦女身,以作為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的賢内助,來推動佛法,其所得效果,當然就很大。可見菩薩現身,不是無目的的,而是以佛法化導人群的,那一階層發生大的化導影響,菩薩就在那一階層示現,以期達到佛法化世的目的。
于此或有人問:在國家社會中,地位最高的婦女,首推王後,而她的影響力,更不是其他婦女所及,為什麼經中沒有說及現王後身?王後的地位高,号召力強,是最好推動佛法的呀!依古德解釋:君主時代的王後,大都居住于深宮中,很少到宮門外去活動,不如其他主婦能接觸到廣大群衆,所以本經沒有說現王後身。但楞嚴經中,亦說現王後身而為說法的。如說:“若有女人,内政立身,以修家國,我于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因王後在宮中,亦可教化其宮中眷屬的。若如現代的第一夫人,菩薩更可示現而為教化了。
婦女,在家庭、社會,的确占有相當重要的地位。從宗教來看,不論那類宗教,以比例說,女性的信者多于男性的信者。而且一般說來,婦女的智慧以及能力,與男衆是不相伯仲的,甚至有些婦女的智慧,還超過男衆很多。所以,婦女一旦信仰一種宗教後,不但對該宗教的真理不斷予以追求,而且其信心亦最虔誠真切。試看各個宗教的傳教大會,均以婦女聽衆為多,由此可見婦女在宗教上的虔誠。既然如此,任何一個婦女,應養成宗教的信仰心,當然是極為切要的,因為婦女是否養成宗教的信心,對人生對社會的影響都是很大的。
有人曾經這樣說過:婦女在家庭中,具有三大天職,就是養育子女,烹調飲食,宗教信奉。前二者,現在姑且不談,且來談談宗教信奉。一個家庭主婦,如果具有宗教的信仰,對上,可以影響翁婆,對下,可以影響兒女,對中,可以影響丈夫。如是,家庭全體人員,都沐浴在宗教的氣氛中,自然就會和樂融融,而過著愉快的家庭生活。如對兒女影響說:做母親的果真是個虔誠的宗教信徒,兒女天天受到耳濡目染的感化,自然亦會随之信仰宗教。比方為佛教徒的母親,能将兒女常常帶到寺廟佛堂中去,讓他們在佛法的氣氛中,慢慢的受到薰陶,自然就留下深刻的宗教印象。到了因緣成熟,就會信奉佛教。因此,觀世音菩薩對那些應以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婦女身,才能得到度脫的衆生,就現種種婦女身适應他們而為說法,勸導她們如何在家庭中,做個賢妻良母,以求身心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