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應四衆

關燈
演培法師講述



    己四能應四衆



    應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此明能應四衆,就是佛法中的四衆弟子。在講之前,先将這段文分别來讀:‘應以比丘’身得度者,‘即現比丘’身而為說法;應以‘比丘尼’身得度者,即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應以‘優婆塞’身得度者,即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應以‘優婆夷身得度者’,即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

    比丘是印度話,中國譯有三義,就是乞士、破惡、怖魔。乞是乞求,士是人的代名詞,就是乞求的人。向來有兩句老話說:“外乞食以養色身,内乞法以資慧命”,是乞士的意義。因為生存在這世間,為了維持生命,不能不受用飲食,但這都得向在俗的人乞化。一個出家行者,如果隻為乞食而乞食,不知乞求如來的正法,那就與一般讨飯的人沒有差别了。所以佛陀規定,在四十裡之内,有人講經說法,出家二衆如不去聽,即是犯戒。破惡,是說出家二衆,既然已經出家,就應本著佛法修行,破除種種的惡法,如出家不能破惡,那就與俗人無異。怖魔,是說出家二衆,在登比丘壇時,白四羯磨受比丘戒,諸護法神皆來護佑,遣使地行夜叉,報告空行夜叉,展轉傳到魔王天上,魔王就生起極大恐怖。魔王所最喜歡的,是魔子魔孫多,令三界内的衆生,都掌握在他的魔掌中,決不願意有個衆生跳出他的掌握。現在出家人發心受戒,依法修行,将離三界,當然使魔恐怖起來,所以名為怖魔。比丘尼的尼字,是女的轉音,即出家的女衆。

    舉個觀音菩薩示現比丘身的實例:我國禅宗初祖菩提達摩,自得正法眼藏之後,特來我國行化,初到南京與梁武帝見面,相談不能相契,就到河南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後得慧可二祖,乃傳佛法心印給彼。不久,達摩祖師圓寂,葬在熊耳山上。可是經過兩年,北魏特使宋雲,在蔥嶺見到菩提達摩,持有一隻鞋子獨自在行走,宋雲問他到什麼地方去,他說回西天去。宋雲回到魏土,把這消息傳出,最初大家不信,後來開棺視之,棺内空無其人,隻剩鞋子一隻。由于達摩隻履西歸,所以後來佛教界,就傳達摩祖師為觀音菩薩的化身。

    再說一個觀音示現比丘尼身的例子:在比丘尼傳中有僧端比丘尼,是劉宋時代人,其家世代信奉佛法,姊妹兩個誓願出家,但僧端的相貌美麗,在鄉間是很聞名的,很多有錢的人家,來向她的母兄說婚,母親及兄答應了一個人家的婚嫁。到了臨嫁前三日,因為僧端不願結婚,于是躲入一個佛教的寺廟,誠心誠意的誦普門品,經過三日的時間,一天在禮拜中,忽見佛對她說:你的夫婿就将命盡,你但精勤勇猛的修持,不要為這事過分憂念!後來其夫婿,真的為牛觸死,而她在佛法中修持,亦得到很大的受用。所以亦可說她是觀音菩薩的化身。

    優婆塞是印度話,中國譯為近事男,或清信士;優婆夷亦印度話,中國譯為近事女,或清信女。兩者為在家學佛的二衆弟子,是親近三寶,承事三寶的行人。觀音菩薩示現優婆塞身、優婆夷身,在中國觀音靈感錄中,可說是很多的,不必再多舉例。即如現在在座的四衆,究竟那位是菩薩示現的,我們凡夫肉眼,自然看不出來,但不能因看不出來,就以為沒有菩薩的示現。所以觀音菩薩慈悲,在這現實世間,若有一類衆生,應以四衆不同的身分,才能得到度脫的話,立即示現四衆不同的身分,為他們說各别不同的法,使之依法修行,而得身心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