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答遊化方便

關燈
演培法師講述

乙二問答遊化方便 丙一當機進問遊化

無盡意菩薩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雲何遊此娑婆世界?雲何而為衆生說法?方便之力其事雲何? 這是本品長行文中第二大科,叫做問答遊化方便。

    先是當機者的提出請問,次是如來備示種種的感應。

     當機請問的有三個問題,如‘無盡意菩薩’禀‘白佛言’:‘世尊!觀世音菩薩’:一、‘雲何遊此娑婆世界’來的?二、‘雲何而為衆生’演‘說’妙‘法’?三、‘方便之力其事’又是怎樣? 觀世音為什麼叫做觀世音,承蒙佛陀的慈悲,已為我解釋清楚,可是從佛陀的介紹,知道觀音是極樂世界的一位大菩薩,但極樂世界離開娑婆世界,有十萬億佛土這麼遠,那末,觀音菩薩怎樣來到這個娑婆世界,進行遊化工作的?關于這點,還得請佛陀慈悲開示! 娑婆是印度話,即我們現在居住的世界,譯成中文,義為堪忍。

    從衆生立場說:我們生存在這世界當中,可說無時不陷于苦痛深淵中,受重重痛苦之所包圍和襲擊,但無論遭受怎樣痛苦的逼迫,我們都能将之忍受下去。

    所以堪忍,是即堪能忍受現實世界所加于吾人肉體及心靈上的種種痛苦之謂。

    不但能忍受痛苦,且以痛苦為快樂,因此,不想離開這個世界。

    從菩薩立場說:菩薩本可安住清淨國土中,享受種種自在安樂的,但為救度世界的衆生,而來這個世界教化。

    在教化的過程中,雖然遇到很多怨嫉衆苦逼惱,雖然受到各式各樣的打擊,雖然度生是件艱辛的工作,但菩薩堪能忍受勞倦以及種種苦惱,所以名為堪忍。

     從極樂世界來此娑婆世界,是顯示觀世音菩薩的身輪。

    極樂世界的觀音,在此娑婆的遊化,以世俗的眼光看,當然是菩薩來到這個世界,但以佛法的觀點說,菩薩仍然安住在極樂世界,根本未曾稍動,是即所謂無來而來。

    這個道理很深刻,須舉譬喻以說明:安住極樂的觀音,如天上的月亮,應化娑婆以及十方世界的觀音,如水中之月,天上之月隻有一個,從來沒有到地上來,但地球上有水的地方,即有月亮的顯現,所謂“千江有水千江月”,正是指此。

    菩薩雖在極樂從未離開,但什麼地方衆生機緣成熟,菩薩即現身到什麼地方去度化,雖十方世界都可能有觀音菩薩,但菩薩仍在阿彌陀佛的左右,輔助阿彌陀佛度化衆生。

    所謂不動本際來遊娑婆及十方世界,是為菩薩的身輪不思議化。

     來此娑婆世界為衆生說法,是顯示觀音菩薩的口輪。

    菩薩既來此世界遊化,當然要為衆生說種種法門,因而一般以為菩薩的确在說法,其實是無說而說的。

    要知諸法實相真理,是離言說相的,不可用言語表達的,如本經說的“諸法寂滅相,不可以言宣”,正是顯示這一意趣。

    但為教化衆生,如果一句不說,衆生怎能體會真理?為了适應衆生的需要,于無言說中而說大小、權實、偏圓、頓漸的各種不同法門,使衆生因言說而契入于實相真理。

    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