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法蓮華經題解

關燈
會,眼見耳聞,一草一木,都是妙法,那有什麼困難? 龐婆表示意見後,他們的女兒靈昭亦表示意見說:以我修行所得的經驗,既不如爸爸所說那樣困難,亦不如媽媽所說那樣容易,而是“也不難,也不易,饑來吃飯疲來睡”!這像小孩說來玩的,“饑來吃飯疲來睡”,那個不會?還說是用功修行,簡直是莫名其妙!殊不知這裡面大有道理,不是說來好玩的。

    現在引一“饑來吃飯,困來即眠”的公案,作為這個注腳。

     有次,有源律師去見大珠慧海禅師,問道:“和尚修道,還用功否”?“饑來吃飯,困來即眠”,大珠這樣答覆。

    “是不是一切人都像師父用著功呢”?“不像”,“為什麼不像”?“他們吃飯時不肯吃飯,百種須索;睡覺時不肯睡覺,千般計校,所以不像了”。

     我們衆生,的确壞在這遇事“百種須索,千般計校”上,以緻吃飯睡覺都不安隐,修道當然更談不上。

    修道的目的,在體認出自己的本性,饑要吃飯,困要睡眠,亦自己的本性之一。

    隻因有了須索、計校,所以就被蒙蔽而體認不出。

    假定息滅須索、計校,則吃飯睡覺,何嘗不可修道見性?是以慧海禅師說:“解道者行住坐卧,無非是道;悟法者縱橫自在,無非是法”。

    本于此旨,所謂饑來吃飯,困來即眠,正是行者修道之時。

     如果行人,一方面用功修道,一方面須索計校,當然就難以上路。

    果能做到:終日吃飯,沒有咬著一粒米;終日睡覺,沒有起颠倒妄想,當下就是妙法。

    靈昭女說的“饑來吃飯疲來睡”,确是她修行所得的經驗之談,亦是她所悟證的特殊境界。

     妙法,是每個人本來具有的,問題在我們能不能認識:假定從用功修行中獲得證悟,妙法當下就是,根本不須外求;如果不善用功修行以與之相契合,妙法離得遠遠的,根本無法見到。

    雖說如此,但從沒有失掉,始終是存在的,隻要反觀自心,随時都可獲得。

     如上所講的妙法之理,實很微妙而不易理解,所以特舉蓮華做譬喻,以顯難解難了的妙法。

    花,世間有著很多不同,但欲拿來顯示妙法,唯有蓮華别無他花。

    蓮華與他花所不同的:諸花都是先開花而後結果,獨有蓮華,開花時就是結果時,是花果同時的。

    花果同時的蓮華,可顯因果不二的妙法,所以以之來做譬喻,是最恰當不過。

    而這蓮華所具最大特色,天台以三句話把它特别表示出來: 一、為蓮故華:蓮為蓮子,亦即果子。

    蓮華為什麼開花?是為蓮子而有華的,且蓮與花是同時的。

    這喻佛的為實施權:佛于菩提樹下,悟證實相妙法,本想将己所證,無保留的說給衆生聽,但因妙法太妙,衆生不能接受,所以不敢立即宣示。

    法華經說:“我法甚深妙,無信雲何解”?要想了解妙法,首要有信心,沒有信心,怎麼能解?不解還沒有關系,如因不解而起謗,不但對衆生無益,且有極大的不利,所以佛在當時,對于說不說法,很費一番躊躇。

    經過相當時期的思考,覺得不說法無益衆生,乃從無辦法中,勉強運用善巧方便,先為宣說衆生所能接受的權宜之法,如人天乘法,二乘聖者法,都是佛為衆生方便說的。

    佛為什麼說權?是為實而施權。

    其間雖說種種方便,而最終的目的,還是為了真實之法。

    法華經說:“雖說種種道,其實為佛乘”,就是為實施權的最好說明。

     二、花開蓮現:蓮華的蓮子,什麼時候可顯現出來?在剛開花時,蓮子就在花中顯現,并不要等花開完了落下來,才有蓮子現出來。

    這喻佛的開權顯實:如來用種種方便權巧為衆生說法,漸漸調熟衆生的根性,到了機緣成熟時,看看衆生可以接受妙法,于是到了法華會上,佛就開權顯實,告訴法會大衆,過去所說一切都是方便,都是為了一佛乘而鋪路的。

    真正而究竟的佛法,隻有一佛乘,無有二乘三乘,所以法華經說:“唯有一乘法,無二亦無三”。

    “若有聞法者,無一不成佛”。

    徹底顯示究竟一乘妙法的旨趣,是要将過去所曾講的一切善巧方便之法開除,是為開權顯實。

    諸佛證此妙法而成佛,衆生迷此妙法為衆生,生佛既同具此妙法,衆生當然可以成佛。

    法華經是開顯這個真理的,所以稱為妙法。

     三、花落蓮成:到了荷花正式落下來時,蓮子也就完全成功可以食用。

    這喻佛的廢權立實:權是方便不實的,實是究竟真實的。

    究竟真實的實,應該建立起來,方便不實的權,應該予以廢除,是為廢權立實。

    其實,佛是寓實于權的,即權就是實,離權那裡有實?然既即權是實,可見實外無權,所以一切衆生皆得成佛。

     妙法是法,蓮華是喻,妙法蓮華合說,是即法喻立名。

    經是印度修多羅的意譯,這如常釋,不再贅說。

     妙法蓮華經五字,是一部經的總名;觀世音菩薩普門品八字,是經中一品的品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