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門的别為解說
關燈
小
中
大
在釋題中,雖已略釋普門兩字,但還有其重要意義,須要别為解說,所以再為分别如下:
一、慈悲普門:慈悲是佛法中的重要法門,亦為佛弟子所常挂在口頭上說的。如請某人幫忙做一件事,假定人家說沒有空,我們就說你慈悲一下;或别人對佛弟子有所請求,就說你們佛徒慈悲為本,相信定會如我所求。其他還有很多運用慈悲的地方,所以慈悲是佛法的中心,以與樂拔苦為慈悲的本義。雖同樣稱慈悲,但程度有淺深,佛法大體分為三類:
甲、愛見慈悲:有的經中又稱為生緣慈悲。世間上的人,可說都有這一慈悲。如做父母的,愛護其子女,可說就是一種慈悲流露。但這慈悲,不但不夠普遍廣大,且還含有染污性及分别心在内,不能普遍的救濟一切衆生,是有限有量的,所以不得稱為普門。
乙、法緣慈悲:這不是世間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而是二乘聖者所有的慈悲。二乘聖者通達萬有諸法及個己生命體,都是種種因緣條件和合而成的,緣生無性,法法皆空。可是他們隻知其空,不知不空,隻能随緣度化,不能普遍教化一切衆生,所以其慈悲,仍不是普門。
丙、無緣慈悲:這是佛菩薩所有的,真可稱為普門慈悲。如是慈悲,拆開來說,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論是佛或菩薩,都了解這道理:衆生是佛菩薩心中的衆生。以佛菩薩的眼光看來,衆生與自己原是一體的,因而衆生所有的痛苦,就是自己所有的痛苦。衆生沒有快樂,就等于自己沒有快樂。如以中國的儒家話說,就是所謂“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在佛菩薩的立場,本無所謂憂苦,亦無所謂快樂。因見衆生痛苦,所以自覺其苦,因見衆生快樂,所以内心快樂。見到衆生解脫,如同自己解脫。在佛菩薩的心目中,隻有衆生,是沒有自己的。
因為如此,所以在佛菩薩,絕對不見有人我相的差别,所以終日度生,不見一人為己所度。将自己與衆生,混然融成一體,于中實分不出,誰是能度,誰是所度。雖不見有能度所度,但仍繼續不斷的,精進不懈的,化度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衆生,無一衆生不為佛菩薩之所救度。是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亦即真正慈悲普門。
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是救苦救難的,所以觀音菩薩所有的慈悲,就是無緣慈悲。正因菩薩具有這樣廣大的慈悲心,在這娑婆世界,運用他的慈悲,度化他所當度化的一切衆生,所以亦得稱為慈悲普門。
二、說法普門:佛菩薩出現于世,沒有自己的事,多為衆生的事,為衆生就要說法。佛為衆生說法,說來是很多的,所謂大囧琺、小法、空法、有法、權法、實法,有著各種不同。普通人說法度生,因為沒有智慧,分别衆生根性,所以講大囧琺時,不能兼講小法,設若講小法時,不能兼請大囧琺;講空、有、權、實諸法亦然。說法不得普遍,不得稱為普門。觀世音菩薩具有深妙智慧,于說法時,在同一法會中,說有各種不同的法,使在座的每個聽衆,都覺得好像是對自己說的一樣,都能得到佛法的實際受用,所以稱為說法普門。
還有,說法時所用的語言,凡夫與菩薩亦有很大差别。語言,各地有著不同,六道有著差别。如我不會講廣東、福建等的方言,為粵人說法時要譯成粵語,為閩人說法時要譯成閩語;不然,這些地方人,就聽不懂我在講什麼,所以不得稱為普門。觀音菩薩已得語言三昧,“能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随類各得解”,這是不容易的事!菩薩發出的音聲隻是一個,但在各種不同的衆生聽來,都好像是說的自己話,如閩南人聽來是閩南話,廣東人聽來是廣東話,天龍八部聽來是天龍八部的話,不是佛菩薩,怎能做到這樣?是為說法普門。
一、慈悲普門:慈悲是佛法中的重要法門,亦為佛弟子所常挂在口頭上說的。如請某人幫忙做一件事,假定人家說沒有空,我們就說你慈悲一下;或别人對佛弟子有所請求,就說你們佛徒慈悲為本,相信定會如我所求。其他還有很多運用慈悲的地方,所以慈悲是佛法的中心,以與樂拔苦為慈悲的本義。雖同樣稱慈悲,但程度有淺深,佛法大體分為三類:
甲、愛見慈悲:有的經中又稱為生緣慈悲。世間上的人,可說都有這一慈悲。如做父母的,愛護其子女,可說就是一種慈悲流露。但這慈悲,不但不夠普遍廣大,且還含有染污性及分别心在内,不能普遍的救濟一切衆生,是有限有量的,所以不得稱為普門。
乙、法緣慈悲:這不是世間一般人能做得到的,而是二乘聖者所有的慈悲。二乘聖者通達萬有諸法及個己生命體,都是種種因緣條件和合而成的,緣生無性,法法皆空。可是他們隻知其空,不知不空,隻能随緣度化,不能普遍教化一切衆生,所以其慈悲,仍不是普門。
丙、無緣慈悲:這是佛菩薩所有的,真可稱為普門慈悲。如是慈悲,拆開來說,就是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不論是佛或菩薩,都了解這道理:衆生是佛菩薩心中的衆生。以佛菩薩的眼光看來,衆生與自己原是一體的,因而衆生所有的痛苦,就是自己所有的痛苦。衆生沒有快樂,就等于自己沒有快樂。如以中國的儒家話說,就是所謂“憂其所憂,樂其所樂”。在佛菩薩的立場,本無所謂憂苦,亦無所謂快樂。因見衆生痛苦,所以自覺其苦,因見衆生快樂,所以内心快樂。見到衆生解脫,如同自己解脫。在佛菩薩的心目中,隻有衆生,是沒有自己的。
因為如此,所以在佛菩薩,絕對不見有人我相的差别,所以終日度生,不見一人為己所度。将自己與衆生,混然融成一體,于中實分不出,誰是能度,誰是所度。雖不見有能度所度,但仍繼續不斷的,精進不懈的,化度十方世界,所有一切衆生,無一衆生不為佛菩薩之所救度。是為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亦即真正慈悲普門。
觀世音菩薩,是大慈大悲的,是救苦救難的,所以觀音菩薩所有的慈悲,就是無緣慈悲。正因菩薩具有這樣廣大的慈悲心,在這娑婆世界,運用他的慈悲,度化他所當度化的一切衆生,所以亦得稱為慈悲普門。
二、說法普門:佛菩薩出現于世,沒有自己的事,多為衆生的事,為衆生就要說法。佛為衆生說法,說來是很多的,所謂大囧琺、小法、空法、有法、權法、實法,有著各種不同。普通人說法度生,因為沒有智慧,分别衆生根性,所以講大囧琺時,不能兼講小法,設若講小法時,不能兼請大囧琺;講空、有、權、實諸法亦然。說法不得普遍,不得稱為普門。觀世音菩薩具有深妙智慧,于說法時,在同一法會中,說有各種不同的法,使在座的每個聽衆,都覺得好像是對自己說的一樣,都能得到佛法的實際受用,所以稱為說法普門。
還有,說法時所用的語言,凡夫與菩薩亦有很大差别。語言,各地有著不同,六道有著差别。如我不會講廣東、福建等的方言,為粵人說法時要譯成粵語,為閩人說法時要譯成閩語;不然,這些地方人,就聽不懂我在講什麼,所以不得稱為普門。觀音菩薩已得語言三昧,“能以一音演說法,衆生随類各得解”,這是不容易的事!菩薩發出的音聲隻是一個,但在各種不同的衆生聽來,都好像是說的自己話,如閩南人聽來是閩南話,廣東人聽來是廣東話,天龍八部聽來是天龍八部的話,不是佛菩薩,怎能做到這樣?是為說法普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