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音菩薩的性别
關燈
小
中
大
演培法師講述
觀音菩薩出身的地方以及示現的道場,已大略的加以說明。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答的,就是具大慈悲、具大智慧、具大願力、具大功德的觀音菩薩,究竟是男抑或是女?因現在所見到的觀音菩薩,大都是女相的,所以常常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問。
在根本方面,我們應說觀音菩薩是個男子。
且在我國唐朝以前,所有觀音菩薩的塑像或畫像,都屬男人的相貌。
觀音菩薩為男人相,有沒有根據?有。
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
觀自在就是觀世音,經中稱為勇猛丈夫,證明觀音本地是屬男子。
不過,從觀音的示現方面說,那就難以決定他是男是女。
因大菩薩的示現,不是為了好玩的,而是為了度生的。
衆生需要菩薩示現怎樣的身相,菩薩就為衆生示現怎樣的身相。
如有一類衆生需要觀音菩薩示現男相來化度的,菩薩就為其示現男相。
另有一類衆生需要觀音菩薩示現女相來化度的,菩薩就為其示現女相,很難決定是怎樣的身相。
因這不是菩薩本身的問題,而是随諸衆生的要求所示現的,自己并不怎樣能做得主。
至于觀音菩薩在此世界多現女身,自亦有其道理在,這等到下面再說。
現在先來說個觀音菩薩示現女身化度衆生的故事給諸位聽聽:在中國唐朝的時候,菩薩在陝右金灘,示現一個賣魚婦的女相。
這個賣魚婦,長得很漂亮,每天早上,提著一隻魚籃,在某村莊賣魚。
村莊上的青年,見其年輕貌美,就不斷的向她追求。
每個青年男子,都希望獲得她,做為自己配偶。
由于追求的人多,使得賣魚婦無法應付,于是想出一個辦法,對村莊上的青年男子說:你們這麼多人,我隻一個女身,當然不能滿足你們每個人的心願,現在提出一個不十分難的條件,你們誰做到了,我就許配于誰,誰也不要妄追! 青年男子迫不急待的問:什麼條件?賣魚婦回答說:佛教裡有本經,叫做普門品,你們有誰在三天内讀熟,我就嫁給誰。
結果,在三天内讀熟普門品的,有四五十人。
賣魚婦又說:我仍隻是一身,你們還有這麼多人,怎能決定嫁給誰?告訴諸位,佛教還有一部經,叫做金剛經,經文比普門品長些,你們有誰在五天内讀熟,我就嫁給誰。
大家在愛的熱力支持下,到了五天期滿,讀熟金剛經的,仍有十人之多,結果,問題還是不得解決。
于是賣魚婦再對這些人說:佛教有部大乘妙法蓮華經,你們有誰在七天内讀熟,我就決定嫁給誰。
諸位想想:法華經有七卷二十八品這麼多,要在七天内讀熟,實在是不容易的,所以結果隻有一姓馬的青年讀熟。
賣魚婦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當然就嫁給了姓馬的。
姓馬的内心歡喜自不用說,别人亦對他得到這麼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為婦而欣慰。
可是到了洞房花燭夜,在賀客狂歡散去以後,女的忽然肚痛而死!不用說,這時最悲傷的,無過那位馬姓少年,因他用盡心機,才得到這樣一位美女,而今竟然成為一場空,怎不悲痛欲絕?可是人死不能複生,悲痛又有什麼用?隻好依照一般俗禮,将死者送去安葬,除此還有什麼其他辦法? 說來真正奇怪,靈柩送至半途,忽然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對那馬姓青年說:聽說昨天你才舉行結婚大禮,怎麼今天又在舉行葬儀?馬姓青年哭喪著臉回答說:這是我最愛的美女,用了好大的心機,才能得她為妻,不意一個活潑潑的美女,轉瞬之間就成了一個無知的死屍,叫我怎不痛心?
現在還有一個問題需要解答的,就是具大慈悲、具大智慧、具大願力、具大功德的觀音菩薩,究竟是男抑或是女?因現在所見到的觀音菩薩,大都是女相的,所以常常有人提出這個問題來問。
在根本方面,我們應說觀音菩薩是個男子。
且在我國唐朝以前,所有觀音菩薩的塑像或畫像,都屬男人的相貌。
觀音菩薩為男人相,有沒有根據?有。
華嚴經說:“勇猛丈夫觀自在”。
觀自在就是觀世音,經中稱為勇猛丈夫,證明觀音本地是屬男子。
不過,從觀音的示現方面說,那就難以決定他是男是女。
因大菩薩的示現,不是為了好玩的,而是為了度生的。
衆生需要菩薩示現怎樣的身相,菩薩就為衆生示現怎樣的身相。
如有一類衆生需要觀音菩薩示現男相來化度的,菩薩就為其示現男相。
另有一類衆生需要觀音菩薩示現女相來化度的,菩薩就為其示現女相,很難決定是怎樣的身相。
因這不是菩薩本身的問題,而是随諸衆生的要求所示現的,自己并不怎樣能做得主。
至于觀音菩薩在此世界多現女身,自亦有其道理在,這等到下面再說。
現在先來說個觀音菩薩示現女身化度衆生的故事給諸位聽聽:在中國唐朝的時候,菩薩在陝右金灘,示現一個賣魚婦的女相。
這個賣魚婦,長得很漂亮,每天早上,提著一隻魚籃,在某村莊賣魚。
村莊上的青年,見其年輕貌美,就不斷的向她追求。
每個青年男子,都希望獲得她,做為自己配偶。
由于追求的人多,使得賣魚婦無法應付,于是想出一個辦法,對村莊上的青年男子說:你們這麼多人,我隻一個女身,當然不能滿足你們每個人的心願,現在提出一個不十分難的條件,你們誰做到了,我就許配于誰,誰也不要妄追! 青年男子迫不急待的問:什麼條件?賣魚婦回答說:佛教裡有本經,叫做普門品,你們有誰在三天内讀熟,我就嫁給誰。
結果,在三天内讀熟普門品的,有四五十人。
賣魚婦又說:我仍隻是一身,你們還有這麼多人,怎能決定嫁給誰?告訴諸位,佛教還有一部經,叫做金剛經,經文比普門品長些,你們有誰在五天内讀熟,我就嫁給誰。
大家在愛的熱力支持下,到了五天期滿,讀熟金剛經的,仍有十人之多,結果,問題還是不得解決。
于是賣魚婦再對這些人說:佛教有部大乘妙法蓮華經,你們有誰在七天内讀熟,我就決定嫁給誰。
諸位想想:法華經有七卷二十八品這麼多,要在七天内讀熟,實在是不容易的,所以結果隻有一姓馬的青年讀熟。
賣魚婦為了實踐自己的諾言,當然就嫁給了姓馬的。
姓馬的内心歡喜自不用說,别人亦對他得到這麼一個如花似玉的美女為婦而欣慰。
可是到了洞房花燭夜,在賀客狂歡散去以後,女的忽然肚痛而死!不用說,這時最悲傷的,無過那位馬姓少年,因他用盡心機,才得到這樣一位美女,而今竟然成為一場空,怎不悲痛欲絕?可是人死不能複生,悲痛又有什麼用?隻好依照一般俗禮,将死者送去安葬,除此還有什麼其他辦法? 說來真正奇怪,靈柩送至半途,忽然遇到一位老僧,老僧對那馬姓青年說:聽說昨天你才舉行結婚大禮,怎麼今天又在舉行葬儀?馬姓青年哭喪著臉回答說:這是我最愛的美女,用了好大的心機,才能得她為妻,不意一個活潑潑的美女,轉瞬之間就成了一個無知的死屍,叫我怎不痛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