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篇 對雅龍施主們的開示

關燈
誦畢,空中出現了許多的吉祥相應之相。

    過了不久,雅龍的施主們聽說尊者準備到别的茅蓬去居住,就提攜着上好的食物來供養尊者,請求尊者繼續在雅龍住下去。

    尊者說道:“我已經在此地住了很久了啊!你們施主們也感到勞倦和厭煩了。

    現在已經到了等死的時候,所以我想到别的地方去。

    如果我不死,自然會和你們相遇的。

    今後希望你們要這樣去做才好。

    ” 堪能上師足前禮。

     财物尤如草頭露,心離貪著布施之。

     已得暇滿人身時,如護己目持禁戒。

     惡趣之根為嗔心,雖遭命難持忍辱。

     懈怠自他利難成,應于善業勤精進。

     散亂難解大乘義,故應專注勤修觀。

     佛果不從他處得。

    應觀自心之體理(2)。

     信心一似秋晨霧,欲消失時策正念。

     尊者雖然這樣說了,但施主們堅持不讓尊者離去。

    他們苦苦哀求,請尊者無論如何要繼續留在雅龍。

    尊者說道:“我如果不死,一定會再到你們這裡來的。

    我們如果一時不能相遇,你們應該時常憶念我這些叮咛,如法修持才好。

    ” 籲嗟芸芸世間人,雖然惜身如寶玉, 時至塌崩如朽木,是故偶或應自覺, 稍舍散亂習專注(3)。

    勤如蜜蜂聚财寶, 緣至消失如霜露,是故偶或應自覺, 稍舍散亂習正法。

    雖然頻頻勤供侍, 如傳官府差稅然,時至其人竟消逝, 譬彼彩虹遁天際,是故偶或應自覺, 稍舍散亂習專注。

    雖然相依似鴛鴦, 獵人至時成死别,是故偶或應自覺, 稍舍散亂習正法。

    小心捧蛋目不瞬, 飛石忽至竟碎空,是故偶或應自覺, 稍舍散亂習專注。

    竭智美容如護花, 嚴霜至時忽凋零,是故偶或應自覺, 生無常心發哀思。

    慈和縱然如母子, 違緣至時亦成仇,是故偶或應自覺, 于諸衆生起大悲。

    曝日煦煦雖舒暖, 狂風驟起令窒息,偶或應憐無助人, 慷慨布施解其厄。

    今日聚此施主衆, 且聽(此歌稍攝意),人若不能修佛法, 作業雖多徒自苦,長命世上亦無益! 施主們說道:“我們一定照尊者的訓示去做,但希望尊者千萬莫要生起到别處去居住的念頭啊!” 尊者就做出準備在腹崖窟住下去的姿态。

    但不久尊者就到崖洞的下面一塊大石上留下了足印,作為雅龍信徒們膜拜頂禮的聖迹。

    在施主們不知不覺中,尊者離開了雅龍。

     這是尊者對施主們作最後的訓示的故事。

     本篇注解: (1)此句義晦,直譯為“長時間的果報”,大概系指前生也。

     (2)藏文作mTsan.NYid.此句可譯為性相、體性、自性、内容、體理,或一般所謂之定義。

    此處若譯為“應觀自心之性相”雖為确切,但譯作“應觀自心之體理”似更雅适,意亦相近,躊躇再三,頗難決定,讀者鑒之。

     (3)原文隻是說“應該做些不散亂的事情”,亦指修習正法;故此處及下文“習正法”及“習專注”兼并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