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五篇 對雅龍施主們的開示
關燈
小
中
大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在雅龍咱馬居住的某一段時間,當地的施主們為了某家娶新娘發生了嫁妝的争執,鬧得動起武來。
最後來到尊者面前,求尊者出面調解。
尊者說道:“把那些打架的人一起都喊來吧!”衆人聚齊之後,尊者就向他們說了許多開示和訓導,然後歌道: 頭頂千斤巨石擔,汝曹猶自洋洋自得者。
柔順無诤端順女,矢志忠貞不二者, 前生果報所感也(1)。
身内紫黑發腐者, 心中隻思配偶者,女人常為敗事因, 敗人為鄉生災害;惡鄉惡時之新娘, 盲者沽價甚高焉!于不淨物争吵多, 亂意愚行世人迷!汝等年輕少壯衆, 暫勿躁亂守律規。
汝等年高長老輩, 暫莫挑撥思自過。
今日與會之智者, 應依佛法轉汝心! 尊者的歌使大家都變得心平氣和,争執也自然的消失了。
這時有一誠信的女施主名叫蔣梅的,就為尊者舉行了一個豐盛的宴會。
在宴會中,蔣梅于座列中起立說道:“尊者仁波且啊!請您告訴我們,您在利他的事業中有如何成就?有多少徒兒弟子?弟子中有多少是得到成就了的呢?” 尊者說道:“你的心中能想到這些問題并提出來問我,實在稀有難得。
确如空行對我所作的授記一樣,現在我已經對利益衆生的事業,作了這些了: 祈請上師空行衆,使我任運能成就, 利生事業祈加持。
空行授記佛化身, 達波如日大弟子,陽光普照諸群生。
如月化身惹瓊巴,修行虎士希哇哦, 隻貢惹巴及其他,廿五首座大弟子, 空行親自作懸記。
得成就者二十五, 具證悟者有百名,任運覺顯百零八, 與法相應及千人,結法緣者逾萬億, 學儀素者三兩人。
汝今所發此善問。
實為宿根善業兆。
衆弟子歎道:“呀!這樣多的成就者将會出現啊!”因此都非常歡喜雀躍,大家都浸潤在極其喜悅的心情中。
接着他們就求尊者唱誦一個回向發願文。
尊者說道:“這一次因為受者和施者都是言行相應意樂清淨的,所以回向的善果就會自然來到。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作一個回向。
我模仿佛陀,你們模仿我。
大家來唱一個回向發願文吧。
”歌道: 上師本尊諸聖衆,祈為回向作順緣, 所有集此諸人士,應念我具成佛訣, 随我誦此回向文。
佛陀菩薩清淨僧, 祈垂護念賜加持。
我等一切衆有情, 無始輪回大(海)中,所行布施及持戒, 以及修行諸功德,一切我今皆随喜; 現在所行諸善業,布施以及清淨心, 願得成就厚資糧,資生瑜伽作莊嚴; 為報父母上師恩,願我速證佛陀位。
乃至未證佛果前,願仗所作善業力, 常依大乘之上師,身能善持三戒律, 心所欲求皆成就,自他不作諸惡業; 由善所積諸福德,願能受用福壽增, 眷屬善業皆圓滿,乃至未獲解脫前, 一切障礙皆息滅。
尊者密勒日巴在雅龍咱馬居住的某一段時間,當地的施主們為了某家娶新娘發生了嫁妝的争執,鬧得動起武來。
最後來到尊者面前,求尊者出面調解。
尊者說道:“把那些打架的人一起都喊來吧!”衆人聚齊之後,尊者就向他們說了許多開示和訓導,然後歌道: 頭頂千斤巨石擔,汝曹猶自洋洋自得者。
柔順無诤端順女,矢志忠貞不二者, 前生果報所感也(1)。
身内紫黑發腐者, 心中隻思配偶者,女人常為敗事因, 敗人為鄉生災害;惡鄉惡時之新娘, 盲者沽價甚高焉!于不淨物争吵多, 亂意愚行世人迷!汝等年輕少壯衆, 暫勿躁亂守律規。
汝等年高長老輩, 暫莫挑撥思自過。
今日與會之智者, 應依佛法轉汝心! 尊者的歌使大家都變得心平氣和,争執也自然的消失了。
這時有一誠信的女施主名叫蔣梅的,就為尊者舉行了一個豐盛的宴會。
在宴會中,蔣梅于座列中起立說道:“尊者仁波且啊!請您告訴我們,您在利他的事業中有如何成就?有多少徒兒弟子?弟子中有多少是得到成就了的呢?” 尊者說道:“你的心中能想到這些問題并提出來問我,實在稀有難得。
确如空行對我所作的授記一樣,現在我已經對利益衆生的事業,作了這些了: 祈請上師空行衆,使我任運能成就, 利生事業祈加持。
空行授記佛化身, 達波如日大弟子,陽光普照諸群生。
如月化身惹瓊巴,修行虎士希哇哦, 隻貢惹巴及其他,廿五首座大弟子, 空行親自作懸記。
得成就者二十五, 具證悟者有百名,任運覺顯百零八, 與法相應及千人,結法緣者逾萬億, 學儀素者三兩人。
汝今所發此善問。
實為宿根善業兆。
衆弟子歎道:“呀!這樣多的成就者将會出現啊!”因此都非常歡喜雀躍,大家都浸潤在極其喜悅的心情中。
接着他們就求尊者唱誦一個回向發願文。
尊者說道:“這一次因為受者和施者都是言行相應意樂清淨的,所以回向的善果就會自然來到。
雖然如此,我還是要作一個回向。
我模仿佛陀,你們模仿我。
大家來唱一個回向發願文吧。
”歌道: 上師本尊諸聖衆,祈為回向作順緣, 所有集此諸人士,應念我具成佛訣, 随我誦此回向文。
佛陀菩薩清淨僧, 祈垂護念賜加持。
我等一切衆有情, 無始輪回大(海)中,所行布施及持戒, 以及修行諸功德,一切我今皆随喜; 現在所行諸善業,布施以及清淨心, 願得成就厚資糧,資生瑜伽作莊嚴; 為報父母上師恩,願我速證佛陀位。
乃至未證佛果前,願仗所作善業力, 常依大乘之上師,身能善持三戒律, 心所欲求皆成就,自他不作諸惡業; 由善所積諸福德,願能受用福壽增, 眷屬善業皆圓滿,乃至未獲解脫前, 一切障礙皆息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