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四篇 調伏邪見僧衆的故事

關燈
之煩言,諸成就者信念也。

     (學究煩言如大海),降服煩惱無少用! 是故汝等大法師,應常自省莫驕傲。

     抉擇所知與迷亂,開悟之時體性一。

     心莫造作自然住,終獲廣大如虛空,我名乃為佛陀尊! 諸僧聽畢尊者的歌後都生起了信心,無複邪見造作罪業,于一切法都能生起清淨之見。

     衆僧中有一根性成熟的和尚名叫黎果比丘,尊者攝受他為徒仆,傳以灌頂和口訣,然後名他去修持,因而得到十分善妙的覺受。

    他不覺忖道:“尊者的慈悲和神力是如此的偉大,他如果能夠稍為随順世俗一點,那麼衛、藏到處的僧衆善知識們都會被尊者所攝受,徒衆将會遠比現在為多,他老人家的福佑和美譽也必較現在更為增長。

    因此對佛法之弘揚及衆生之利益皆會更為廣大。

    ”于是他就來到尊者的面前把自己的意思禀告尊者。

     尊者答道:“我除了依上師的訓囑去修持外,其他我什麼也不要。

    那些覺得有随順世俗必要的人,随他們去好了。

     頂禮譯師馬爾巴足。

     了達名譽似谷響,不舍禁戒淡泊行, 矯行虛飾全抛卻,名利得失不關心,心離牽挂甚樂哉! 深識财物如幻故,所得财食盡抛卻, 未得之物心不求,福用有無不關心,心離牽挂甚樂哉! 深了眷從似幻人,(則于徒衆離眷戀)。

     博學持戒之法師,順世俗故持威儀,其心執著顧忌多, (我心坦蕩無挂礙),不拘僧俗心樂哉! 證得貪嗔及苦痛,平等性中本一味, 欲火煎心之緊繩,從此斬斷心舒快, 友朋徒衆及相識,有亦樂哉無亦樂! 法性本來離戲論,貪著戲論徒自苦, 堅固能所之鐵鍊,我已切斷粉碎之, 若逢任何色欲境,心無挂礙甚樂哉! 心性本來是光明,無有妄念之垢障,如是何用勤抉擇? 舍卻一切分别心!任何語言與文字,無礙無着甚樂哉! 黎果說道:“就尊者自己講,适才所示當然是足之又足了。

    我是為了弘揚嘎居派教法和利益大多數的劣根衆生們才向您請求的。

    ” 尊者答道:“因為我當初曾立下堅誓要這樣作,所以就像睹了咒一樣。

    過去我這樣作,現在也是這樣作。

    這樣的作法也正是弘揚佛法,和利益衆生的(最好方法),必然會收到廣大的利益的。

    ” 黎果問道:“您過去發了怎樣的誓呢?” 尊者道:“我曾發下這樣的誓語,你們這些徒兒也應該仿效我,發同樣的誓語才好。

    ” 我因懼此輪回故,依仗上師之恩典。

     未嘗妙法勝味前,此心甚易逐外境。

     不依師囑如法修,必為求食遊鄉鎮。

     方便妙道之精義,未能融歸本體前, 若行密乘禁戒行,必将外洩難守密。

     輕傳那諾之口訣,則壞嘎居正教法。

     如彼學人初發意,行願二種菩提心, 極易假名修正法,所行實則為自利! 我守馬爾巴之密咐,(終身依山勤修持),(二利事業)任運成! (我若不依上師囑),則難弘法于西藏, 為令上師心歡喜,我今勤修無反顧! 黎果夏汝哇(2)聽了此歌得到尊者的大悲力加持後。

    心意完全轉變,說道:“我也決心依照尊者的意旨以終身修行為業。

    ”于是他發下宏願和堅誓在山中專心勤修。

    不久心地上産生了地、道等稀有的功德,終于成為尊者的出家弟子衆中的一名親近弟子,人稱黎果夏汝哇雲雲。

     以上的這些故事,包括黎果夏汝哇雲的故事在内,是尊者攝受那些具足善根的各大(超勝)之心子的記述。

     本篇注解: (1)原文直譯應作:“因為我是個斷見之人,所以殺了我也是‘斷’的,打罵也是‘斷’的……”但如此譯則不易懂,在藏文中可以讀得順,直譯成中文就不太合适了。

     (2)夏汝哇大概不是姓名,而是牧牛人,或牛場娃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