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三篇 八種快樂歌
關燈
小
中
大
法是這樣的:
敬禮慈父諸上師。
當汝抉擇正見時,切莫堕入聞思域。
未證本性明體時,莫以空言說空見,應觀諸顯皆虛妄。
遭逢順逆諸境時,莫壞因果(勤防護)。
未悟勝乘之所教,謹執‘自心’之名狀, 見地未離我執故,此時切莫謗他人。
當汝修習正觀時,莫執自性(7)為現量。
分别于内未斷時,光明之心未現時, 覺受精華未成時,莫執虛空之城堡, 于現空雙運諸法,莫生貪著令自寂(8)。
若于如空執為空,則難驅散執相之糟糠! 有漏喜樂波濤中,粗重妄念‘能’息滅, 此時雖享樂覺受,不可貪著應記心(9)。
堅固無念正定上,莫執為實應記心。
修持平等行之時,覺受若未自内生, 心境若未得加持,五塵若不現大樂, 妄念戲論若未盡,莫行颠倒之禁行,莫行雙運解脫道。
勤求現證果位時,自心體性若未見,反向别處覓佛陀, 如是必堕希冀邊,應自警覺莫陷入。
徒衆見汝現佛身,切莫自執佛陀體。
妄念消融法身時,莫執‘有法’已斷滅。
功德事業與淨土,智慧以及清淨心,切莫認彼為外物。
” 者頓聽了此歌後,生起了堅固的決信,他以後在崖洞中長年的修觀,心中生起殊勝的覺受暖相功德,名叫者頓吉祥燃,成為尊者僧俗親近弟子中之優勝弟子之一(10)。
本篇注解: (1)或譯作“除了聽見煮沸了的水在燒水的用具内沸騰的聲音外,其他什麼也沒有。
” (2)直譯或應作“住有三世如來藏之體”,或“住有三世如來心要體”。
(3)直譯作“外顯紅白之紙上”。
密乘術語用紅白表示陰陽,紅表熱,表陽;白表寒,表陰。
無上密宗中紅白交融而增長空樂覺受之修法特見于憤怒母法之中,此就内身之修持而言。
外顯之世界種種變化,亦陰陽消長交遞之相也。
書中所用名詞雖為“紅、白”,實即陰陽也,為便于中文之讀者及顯示mysticism及瑜伽學之普遍性,故此處及以後類似處,皆譯作陰陽。
(4)所謂“轉、合、斷界三口訣”者,大概是這樣的。
“轉”者,中陰衆生看見可怖之境象時,識其虛妄,了其并非實在之外境,而系自心及業力所變現,故無恐怖。
既為自心所變,則可任意使之變為悅意之境;變大變小,變有變無,變不淨境為佛土,變不淨身為佛身,皆無不可,一切皆随自心。
行者于中陰時,憶念生前所習睡夢及幻化成就法,立能轉變中陰之外境,此即“轉”之口訣。
“合”者,知佛境、佛相及光明顯現時,亦為自心所變,乃收攝佛境佛相等與自己之身心融彙合為一體。
此亦如生前修生圓次第壇城觀時所練習者,此即“合”之口訣。
“斷界”大概是指中陰後期未能與法身彙合,業力勢強,必須投生;此時則應遮止投生惡趣,期求往生淨土或善趣之法。
訣為:觀父母和合相為雙運本尊,努力祈禱上師本尊,遮止一切投生輪回諸趣之門;以自己之願力、祈禱力與佛之加持力,導使神識往生淨土或善趣。
(5)按五大氣中最主要者為命氣,修圓滿次第之行者,能攝集身中五大氣及一切支分氣于臍下三脈彙合處,以心氣自在及般若空性之觀力,使命氣入中脈而轉變業氣為智慧氣,因此得入見道、修道等道地之成就。
(6)離戲者,離一切有無、自他、垢淨、高下等二取分别相之真如境界也。
惟悲智深厚之大成就者堪能導令行者趨入此境。
無大證量之人不能加持行者當下現證離戲之境界也。
(7)大手印行人極易犯執心之明分為自性圓成之體,以其為究竟,而不能達成超越透脫之畢竟空的境界。
此為修空性及心宗者之大障礙。
故佛典在在處處皆說熏習般若空性之極端重要性。
許多禅宗公案皆闡明這一點。
禅宗之建立所謂“宗風”者,亦此之謂欤? (8)若能不貪不著于現空雙運之諸法,而其境自然消融于寂滅之法身。
(9)此句頗難譯,意亦不太明顯,另一種可能的譯法是:“有漏喜樂波濤中,粗重妄念息滅故;此時喜樂必生起,不可随彼生貪著!”
當汝抉擇正見時,切莫堕入聞思域。
未證本性明體時,莫以空言說空見,應觀諸顯皆虛妄。
遭逢順逆諸境時,莫壞因果(勤防護)。
未悟勝乘之所教,謹執‘自心’之名狀, 見地未離我執故,此時切莫謗他人。
當汝修習正觀時,莫執自性(7)為現量。
分别于内未斷時,光明之心未現時, 覺受精華未成時,莫執虛空之城堡, 于現空雙運諸法,莫生貪著令自寂(8)。
若于如空執為空,則難驅散執相之糟糠! 有漏喜樂波濤中,粗重妄念‘能’息滅, 此時雖享樂覺受,不可貪著應記心(9)。
堅固無念正定上,莫執為實應記心。
修持平等行之時,覺受若未自内生, 心境若未得加持,五塵若不現大樂, 妄念戲論若未盡,莫行颠倒之禁行,莫行雙運解脫道。
勤求現證果位時,自心體性若未見,反向别處覓佛陀, 如是必堕希冀邊,應自警覺莫陷入。
徒衆見汝現佛身,切莫自執佛陀體。
妄念消融法身時,莫執‘有法’已斷滅。
功德事業與淨土,智慧以及清淨心,切莫認彼為外物。
” 者頓聽了此歌後,生起了堅固的決信,他以後在崖洞中長年的修觀,心中生起殊勝的覺受暖相功德,名叫者頓吉祥燃,成為尊者僧俗親近弟子中之優勝弟子之一(10)。
本篇注解: (1)或譯作“除了聽見煮沸了的水在燒水的用具内沸騰的聲音外,其他什麼也沒有。
” (2)直譯或應作“住有三世如來藏之體”,或“住有三世如來心要體”。
(3)直譯作“外顯紅白之紙上”。
密乘術語用紅白表示陰陽,紅表熱,表陽;白表寒,表陰。
無上密宗中紅白交融而增長空樂覺受之修法特見于憤怒母法之中,此就内身之修持而言。
外顯之世界種種變化,亦陰陽消長交遞之相也。
書中所用名詞雖為“紅、白”,實即陰陽也,為便于中文之讀者及顯示mysticism及瑜伽學之普遍性,故此處及以後類似處,皆譯作陰陽。
(4)所謂“轉、合、斷界三口訣”者,大概是這樣的。
“轉”者,中陰衆生看見可怖之境象時,識其虛妄,了其并非實在之外境,而系自心及業力所變現,故無恐怖。
既為自心所變,則可任意使之變為悅意之境;變大變小,變有變無,變不淨境為佛土,變不淨身為佛身,皆無不可,一切皆随自心。
行者于中陰時,憶念生前所習睡夢及幻化成就法,立能轉變中陰之外境,此即“轉”之口訣。
“合”者,知佛境、佛相及光明顯現時,亦為自心所變,乃收攝佛境佛相等與自己之身心融彙合為一體。
此亦如生前修生圓次第壇城觀時所練習者,此即“合”之口訣。
“斷界”大概是指中陰後期未能與法身彙合,業力勢強,必須投生;此時則應遮止投生惡趣,期求往生淨土或善趣之法。
訣為:觀父母和合相為雙運本尊,努力祈禱上師本尊,遮止一切投生輪回諸趣之門;以自己之願力、祈禱力與佛之加持力,導使神識往生淨土或善趣。
(5)按五大氣中最主要者為命氣,修圓滿次第之行者,能攝集身中五大氣及一切支分氣于臍下三脈彙合處,以心氣自在及般若空性之觀力,使命氣入中脈而轉變業氣為智慧氣,因此得入見道、修道等道地之成就。
(6)離戲者,離一切有無、自他、垢淨、高下等二取分别相之真如境界也。
惟悲智深厚之大成就者堪能導令行者趨入此境。
無大證量之人不能加持行者當下現證離戲之境界也。
(7)大手印行人極易犯執心之明分為自性圓成之體,以其為究竟,而不能達成超越透脫之畢竟空的境界。
此為修空性及心宗者之大障礙。
故佛典在在處處皆說熏習般若空性之極端重要性。
許多禅宗公案皆闡明這一點。
禅宗之建立所謂“宗風”者,亦此之謂欤? (8)若能不貪不著于現空雙運之諸法,而其境自然消融于寂滅之法身。
(9)此句頗難譯,意亦不太明顯,另一種可能的譯法是:“有漏喜樂波濤中,粗重妄念息滅故;此時喜樂必生起,不可随彼生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