卌一篇 岡波巴的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敬禮上師。
瑜伽自在主喜笑金剛(密勒日巴)之第一心子,岡波巴(大師),馬爾巴上師曾親為授記。
當馬爾巴大師命各徒衆祈求夢兆時,尊者曾以所夢之“四柱頂相”具禀。
馬爾巴在解釋夢兆之時,曾于歌中預記将來尊者當有一個無比傑出的大弟子。
本尊金剛瑜伽母亦曾向尊者授記将有二十五個得大成就之弟子。
其中又有如日、如月及如星等弟子之差别。
其中如日輪光耀之首座弟子則為岡波巴大師。
佛陀薄伽梵于《三昧王》等經中亦曾親自授記大師之降臨。
其他甚多大乘經典中亦皆有岡波巴大師之授記。
其中尤以《悲華經》之授記特别(明顯)。
經曰:“阿難!佛滅度後,未來世時,于北方國,将來比丘,名道‘醫師’。
已曾事敬過去諸佛,宿植德本,發殊勝心,入大乘法。
為利衆多有情,故行菩薩行。
其人博學多聞,善持菩薩經藏,弘揚大乘妙法,樹大法幢,十方普聞。
” 其實岡波巴大師是已經現證十地等覺位的菩薩摩诃薩。
密勒日巴尊者亦早于光明定中見到,即以三昧力予以加持,又變現化身召攝大師前來。
以此因緣,佛法發揚光大如日麗中天。
衆多有情皆得安趨無上菩提之位。
大師之傳記若廣為詳述,則如大海之無盡,此篇所述不過取其一滴略記于此耳。
大師的出生地家鄉是西藏雅耳的色巴谷,乃尼哇族姓之後裔。
父親是一位醫生,名叫作烏昨嘎巴加波。
娶了兩個妻子,一名雍來咱,一名桑登著馬。
生下二子,大師乃是長子,取名為頓巴打爾馬著。
因為大師的父親對世間諸學極為通達,所以從小就教導大師世間的各種學問。
因此大師通曉世法,于各種會議時善能咨議。
大師于十五歲時即已廣學紅教甯瑪派之各種密法:諸如根本續秘密心要、赫如卡嘎波、寂靜忿怒續、大悲網持續等紅教之衆多要法皆廣學之。
家傳之八種醫學亦皆通達玄奧,圓滿善巧。
大師二十二歲時,娶一當地極有權勢之地方官吏達馬俄(1)之妹為妻。
該女美淑端莊,德相圓滿。
為大師生下一子一女。
某年,(該地發生大瘟疫),大師之子(染上瘟疫)不幸去世。
大師安葬幼子歸家時,女兒亦不幸夭折。
過了幾天,大師的妻子也染上了重病,遍試各種醫藥和飨(xiǎng)祭,病狀仍毫無起色。
她在瀕死的邊緣上掙紮了很長的一段時日。
本來她染上此絕症後,亦自知不可能痊愈,盡可安心撒手逝去,但她卻用極強的意志力掙紮不肯死去。
其時大師坐在她的床邊為她念誦經書(2),不覺忖道:“她受了如許的苦痛和折磨,身體已經不成人形,但仍舊不肯安然死去,一定是因為對某事或某物有着極大的貪戀,不能舍棄。
我應該問個明白。
”就對她說道:“夫人啊!許多衆生因為不明世間輪回原是有為法,無常無實,終無安樂,因而長期流轉生死,真是又辛勞又痛苦。
我眼見這些為世事所迷惑的衆生們,心中不禁生起了極大的哀感!你現在這樣的受罪仍緊緊的執持此殘體不肯安心的逝去,一定是對某物有着極大的貪戀,所以不肯舍離。
如果是貪戀家園,我就将它供養給比丘們作為道糧;如果是貪戀财寶,我就将财寶供養僧衆(3)和周濟貧困。
其他我想不出有什麼值得你貪戀的。
你我二人是因為宿世的願力,今生才有這一段相聚的因緣;但因為你的惡業現在竟染上了如此的絕症。
我雖已想盡辦法替你醫治,但除了延長你的苦痛外,實别無好處。
再者,無論這一次你死也好,活也好,我是下定決心去專志學佛,不做其他的事情了。
” 夫人回答說:“我現在已是快死的人了,對家園财寶皆毫無眷戀,就是心中舍不得你,請你快去召喚我的兄長來,要他設法保證你終生不再對任何女人發生愛情。
再說,生死輪回中的所謂家庭,亦實在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你若能專心學佛,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大師說道:“你縱然能活命,我們也不能永遠作夫妻(4)。
你如果死去,我就決心專志學佛,立誓不再續娶了。
你是否要我立一個誓呢?” 夫人說道:“你不是一個欺騙人的人。
但是這一次為了使我心安起見,還是請你立一個誓吧!” 大師說:“立誓是需要一位證人才行的。
”于是就請叔父巴索前來作證人。
将寶石和金水所寫成的佛經放在大師的頭上,大師于是鄭重的立下了誓言。
夫人說道:“夫君!你今後是否一心一意去學佛,我死後也會從墓穴的縫隙處來察看的啊!”說畢,緊緊的握着大師的手,兩眼凝視大師的面孔,眼淚簌簌的不斷滴下,才斷了氣。
于是大師就将财産分成三份:一份用來替夫人祭祀超度。
将屍體火化,骨灰作成察察(5)裝在塔内。
這個塔以後就成為有名的“夫人塔”了。
直到現在,在雅那地區仍能看到。
一份财産供養(寺廟)作為慈善事業之用。
最後一份就留下作為自己的道糧。
大師把夫人身後各事都辦畢以後,身心安适,決心專志學佛。
就在尼通獨自居住修行。
那時叔父巴索心中想到:“我那可憐的侄兒,新近喪失了這樣一位賢淑可愛的妻子,心中一定非常悲痛。
我應該去安慰他一下。
”于是就帶着酒食來探望大師。
叔侄二人交談甚久,把許多事情都談得非常詳盡。
大師對叔父說道:“夫人死後,我現在倒覺得非常安适愉快。
”叔父聽了此話不禁大怒。
憤然對大師說道:“你到哪裡去找得到這樣好的妻子呀?你說這樣的話,要是讓舅兄打爾馬俄聽見了,不罵死你才怪!”說着竟抓了一把灰土向大師的臉上擲去。
大師說道:“叔父啊!難道你全忘記了嗎?不久以前你曾為我作過立誓的證人。
難道我不是正在全心全意的修學佛法嗎?” 叔父想了想說道:“侄兒!你說的話一點也不錯。
我已經這樣老了,但還是生不起‘念法’之心。
實在慚愧已極!侄兒啊!你專心的去學佛吧!我會好好的照顧你的田園和财産的。
” 大師背着親友,悄悄地離開家鄉,來到潘境的播拓寺,朝禮播拓寶明,說道:“師傅啊!我是由雅區來此求法的。
學法期間還希望您能供給我生活資用。
” 播拓說道:“我不能供給你的生活費用。
你應自備道糧我才能引導你進入佛法之門。
” 大師忖道:“我若是自己有錢,怎會開口求你幫助呢?記得密集金剛(本續)中曾說過:‘一個做上師的人,必需具足四種悲心才能對衆生有所利益。
那就是:經常不斷的悲心、自然生起的悲心、關懷與祈禱的悲心和随所需求濟助弟子的悲心。
惟有具足這樣的悲心,才能成就利生的事業。
’我看這位上師的慈悲仍舊不夠,我和他也無宿緣,心中亦生不起殷重的信心。
”不久大師就回轉家鄉,拿了十六兩金子作為初期學法的費用,前往潘區的甲交山寺,在甲淇喇嘛前剃度出家,受具足戒,法名福德寶。
然後于夏巴領巴及夏杜哇曾巴二格西(6)處學習莊嚴經論、現觀莊嚴論、俱舍論以及其他衆多法典。
又于茫境之羅登洗惹處受喜金剛、密集金剛等續部灌頂,聽聞其釋要及口訣。
複于紐如巴及甲交日巴二格西處廣學一切嘎當派之法要。
于是大師自忖道:“現在我應該開始修行了。
”就在甲交山開始靜修。
大師生來智慧過人,慈悲深切,貪執、悭吝之心極微;信心、精進之心甚堅。
從不懶散或放逸。
白晝于聞思學處精進研習;夜間則修習禅定,或繞佛經行,心離散亂。
内外諸蟲不近大師之體。
五、六日不食亦不覺饑餓,身常輕安适樂,能一定多日,深入三昧,粗分煩惱皆已息滅。
曾得夢兆恰如金光明經中所示,将獲十地前之五種瑞相雲雲。
過了不久,大師在一次感兆中(7),親自看見一位身體非常碩大的綠色瑜伽行者,肩上披了一件褴褛的布衣,手持拐杖來到大師的面前。
他用手掌壓在大師的頭頂,同時口中也噴出一些唾沫(滴在大師的頭上)。
大師立刻覺得定力突然增長,進入了一個超乎尋常的三昧,同時對慧觀亦生起了決定的信解,全身覺受到異常的快樂;智慧也特别敏銳起來。
大師就對鎮中的某比丘說起此事。
那個比丘說道:“你是一個得了具足戒的比丘,一向持戒異常清淨。
如果一個比丘在(定中或夢中)看見了瑜伽行者之類(8)的現象,那就是大力鬼王白嘎耳所變現的魔障前來擾亂修行的。
所以你應該趕快到阿舍黎前面去請求傳授白色不動佛的(咒語),同時供養衆僧祈求加持。
這樣就可以消除這個魔障了。
”大師依囑受白色不動佛法,供養衆僧百種齋食和種種供施後,上次出現的那個瑜伽行者,出現的次數反而愈來愈多了。
此時尊者密勒日巴已在紅崖博拓之安樂洞太陽堡與惹瓊金剛稱、寂光、賽文惹巴、隻貢惹巴、雁總頓巴等為首的諸大弟子以及亭日的則賽、庫秀等施主衆在一起,宣講了義及不了義教,。
其時幾個年長的惹巴啟禀尊者道:“尊者現在已經年邁了,如果有一天尊者到别的淨土去了,我們這些惹巴弟子實在需要一個能為我們除遣障礙和助益修持的人。
施主們也需要一個能種福田的對象。
所以應該有一個能代表尊者的人來領導才行。
尊者如有合意的人,可以将一切口訣傾瓶相授,正式傳以衣缽之位。
否則我們的傳承就很難以維護弟子,教法亦難以發揚廣大了。
” 尊者聽了,說道:“我将來會有一個能弘揚教法和成就廣大事業的弟子前來的。
今夜我當觀察他住于何處。
你們明晨一大早來此集會吧。
” 次日清晨,尊者比平時起得較早,召集衆惹巴弟子及施主們前來集會,說道:“将來受持我的教法和傳承的人将接受我的全部口訣。
他将來會光大佛法弘傳于十方。
他是一個受了比丘戒的出家人,名字叫做拉結(醫生)。
不久他就會來此地的。
昨天晚上,我夢見他手持一個空琉璃寶瓶前來,我手中卻持有一個盛滿甘露的銀瓶,于是我将銀瓶的甘露全部灌注在他的瓶中了。
老父的面前已經生出了一個長子。
他将使佛陀的教法像日麗中天一般的發揚光大,使無量有情皆得蒙益!哈哈!哈哈!”歡笑中密勒日巴歌道: 敬禮至尊諸上師,大恩師尊前祈請。
東方白獅之甘乳,其味甚濃力甚足。
若未嘗飲此乳者,何知此乳力強濃? 嘗後方知後勁足,帝釋天王乃能知。
南方斑斓大猛虎,一縱能躍數丈外, 未與此虎較量者,焉知其躍甚難及? 比後方知躍處奇,惟有赫汝(9)能騎之。
西方居慕魚有膽,其膽味苦極苦澀, 若未親嘗此魚膽,焉知其味苦中苦? 惟有巨龍嘎覺波,能知此膽之苦味。
北方青龍具大力,其力甚大難思議, 未與此龍較力者,焉知其力巨無匹? 比後方知其力巨。
惟有天神六力士,嘎魯道能匹敵之。
東方白獅之靈乳,應貯金器寶皿中,陶瓦陋器焉能盛? 此乳若置凡器中,器裂乳流成空擲! 那諾梅紀之口訣,深之又深法精華, 若未實修此法訣,何深之有有何用?修後方知深邃焉! 父師馬爾巴能領受,密勒日巴能修持, 密勒日巴之修持,以及覺受與口訣, 皆為擊節之精要,非器之人不傳授。
吾子比丘來此時,(一切口訣)皆傳之! 卻說岡波巴大師某日正出外繞寺經行。
該年其地發生了大荒旱。
大門的下面來了三個乞丐,閑談着各自的願望。
一個乞丐說道:“今年這樣的荒災喲!幸虧有甲較日的善心比丘們,今天大開方便之門,延請所有的人到寺中去吃齋聽法。
因為他們的施舍是不限于任何資格的,所以我們也可以進去吃自己的一份。
吃完後還可以撿些殘食,然後再到甲較日附近一帶去弄點食物來吃它一頓,豈不快哉!” 另一個乞丐說道:“我還有一個比你更好的辦法。
讓我們去弄一升半
瑜伽自在主喜笑金剛(密勒日巴)之第一心子,岡波巴(大師),馬爾巴上師曾親為授記。
當馬爾巴大師命各徒衆祈求夢兆時,尊者曾以所夢之“四柱頂相”具禀。
馬爾巴在解釋夢兆之時,曾于歌中預記将來尊者當有一個無比傑出的大弟子。
本尊金剛瑜伽母亦曾向尊者授記将有二十五個得大成就之弟子。
其中又有如日、如月及如星等弟子之差别。
其中如日輪光耀之首座弟子則為岡波巴大師。
佛陀薄伽梵于《三昧王》等經中亦曾親自授記大師之降臨。
其他甚多大乘經典中亦皆有岡波巴大師之授記。
其中尤以《悲華經》之授記特别(明顯)。
經曰:“阿難!佛滅度後,未來世時,于北方國,将來比丘,名道‘醫師’。
已曾事敬過去諸佛,宿植德本,發殊勝心,入大乘法。
為利衆多有情,故行菩薩行。
其人博學多聞,善持菩薩經藏,弘揚大乘妙法,樹大法幢,十方普聞。
” 其實岡波巴大師是已經現證十地等覺位的菩薩摩诃薩。
密勒日巴尊者亦早于光明定中見到,即以三昧力予以加持,又變現化身召攝大師前來。
以此因緣,佛法發揚光大如日麗中天。
衆多有情皆得安趨無上菩提之位。
大師之傳記若廣為詳述,則如大海之無盡,此篇所述不過取其一滴略記于此耳。
大師的出生地家鄉是西藏雅耳的色巴谷,乃尼哇族姓之後裔。
父親是一位醫生,名叫作烏昨嘎巴加波。
娶了兩個妻子,一名雍來咱,一名桑登著馬。
生下二子,大師乃是長子,取名為頓巴打爾馬著。
因為大師的父親對世間諸學極為通達,所以從小就教導大師世間的各種學問。
因此大師通曉世法,于各種會議時善能咨議。
大師于十五歲時即已廣學紅教甯瑪派之各種密法:諸如根本續秘密心要、赫如卡嘎波、寂靜忿怒續、大悲網持續等紅教之衆多要法皆廣學之。
家傳之八種醫學亦皆通達玄奧,圓滿善巧。
大師二十二歲時,娶一當地極有權勢之地方官吏達馬俄(1)之妹為妻。
該女美淑端莊,德相圓滿。
為大師生下一子一女。
某年,(該地發生大瘟疫),大師之子(染上瘟疫)不幸去世。
大師安葬幼子歸家時,女兒亦不幸夭折。
過了幾天,大師的妻子也染上了重病,遍試各種醫藥和飨(xiǎng)祭,病狀仍毫無起色。
她在瀕死的邊緣上掙紮了很長的一段時日。
本來她染上此絕症後,亦自知不可能痊愈,盡可安心撒手逝去,但她卻用極強的意志力掙紮不肯死去。
其時大師坐在她的床邊為她念誦經書(2),不覺忖道:“她受了如許的苦痛和折磨,身體已經不成人形,但仍舊不肯安然死去,一定是因為對某事或某物有着極大的貪戀,不能舍棄。
我應該問個明白。
”就對她說道:“夫人啊!許多衆生因為不明世間輪回原是有為法,無常無實,終無安樂,因而長期流轉生死,真是又辛勞又痛苦。
我眼見這些為世事所迷惑的衆生們,心中不禁生起了極大的哀感!你現在這樣的受罪仍緊緊的執持此殘體不肯安心的逝去,一定是對某物有着極大的貪戀,所以不肯舍離。
如果是貪戀家園,我就将它供養給比丘們作為道糧;如果是貪戀财寶,我就将财寶供養僧衆(3)和周濟貧困。
其他我想不出有什麼值得你貪戀的。
你我二人是因為宿世的願力,今生才有這一段相聚的因緣;但因為你的惡業現在竟染上了如此的絕症。
我雖已想盡辦法替你醫治,但除了延長你的苦痛外,實别無好處。
再者,無論這一次你死也好,活也好,我是下定決心去專志學佛,不做其他的事情了。
” 夫人回答說:“我現在已是快死的人了,對家園财寶皆毫無眷戀,就是心中舍不得你,請你快去召喚我的兄長來,要他設法保證你終生不再對任何女人發生愛情。
再說,生死輪回中的所謂家庭,亦實在沒有什麼快樂可言。
你若能專心學佛,那是最好不過的了!” 大師說道:“你縱然能活命,我們也不能永遠作夫妻(4)。
你如果死去,我就決心專志學佛,立誓不再續娶了。
你是否要我立一個誓呢?” 夫人說道:“你不是一個欺騙人的人。
但是這一次為了使我心安起見,還是請你立一個誓吧!” 大師說:“立誓是需要一位證人才行的。
”于是就請叔父巴索前來作證人。
将寶石和金水所寫成的佛經放在大師的頭上,大師于是鄭重的立下了誓言。
夫人說道:“夫君!你今後是否一心一意去學佛,我死後也會從墓穴的縫隙處來察看的啊!”說畢,緊緊的握着大師的手,兩眼凝視大師的面孔,眼淚簌簌的不斷滴下,才斷了氣。
于是大師就将财産分成三份:一份用來替夫人祭祀超度。
将屍體火化,骨灰作成察察(5)裝在塔内。
這個塔以後就成為有名的“夫人塔”了。
直到現在,在雅那地區仍能看到。
一份财産供養(寺廟)作為慈善事業之用。
最後一份就留下作為自己的道糧。
大師把夫人身後各事都辦畢以後,身心安适,決心專志學佛。
就在尼通獨自居住修行。
那時叔父巴索心中想到:“我那可憐的侄兒,新近喪失了這樣一位賢淑可愛的妻子,心中一定非常悲痛。
我應該去安慰他一下。
”于是就帶着酒食來探望大師。
叔侄二人交談甚久,把許多事情都談得非常詳盡。
大師對叔父說道:“夫人死後,我現在倒覺得非常安适愉快。
”叔父聽了此話不禁大怒。
憤然對大師說道:“你到哪裡去找得到這樣好的妻子呀?你說這樣的話,要是讓舅兄打爾馬俄聽見了,不罵死你才怪!”說着竟抓了一把灰土向大師的臉上擲去。
大師說道:“叔父啊!難道你全忘記了嗎?不久以前你曾為我作過立誓的證人。
難道我不是正在全心全意的修學佛法嗎?” 叔父想了想說道:“侄兒!你說的話一點也不錯。
我已經這樣老了,但還是生不起‘念法’之心。
實在慚愧已極!侄兒啊!你專心的去學佛吧!我會好好的照顧你的田園和财産的。
” 大師背着親友,悄悄地離開家鄉,來到潘境的播拓寺,朝禮播拓寶明,說道:“師傅啊!我是由雅區來此求法的。
學法期間還希望您能供給我生活資用。
” 播拓說道:“我不能供給你的生活費用。
你應自備道糧我才能引導你進入佛法之門。
” 大師忖道:“我若是自己有錢,怎會開口求你幫助呢?記得密集金剛(本續)中曾說過:‘一個做上師的人,必需具足四種悲心才能對衆生有所利益。
那就是:經常不斷的悲心、自然生起的悲心、關懷與祈禱的悲心和随所需求濟助弟子的悲心。
惟有具足這樣的悲心,才能成就利生的事業。
’我看這位上師的慈悲仍舊不夠,我和他也無宿緣,心中亦生不起殷重的信心。
”不久大師就回轉家鄉,拿了十六兩金子作為初期學法的費用,前往潘區的甲交山寺,在甲淇喇嘛前剃度出家,受具足戒,法名福德寶。
然後于夏巴領巴及夏杜哇曾巴二格西(6)處學習莊嚴經論、現觀莊嚴論、俱舍論以及其他衆多法典。
又于茫境之羅登洗惹處受喜金剛、密集金剛等續部灌頂,聽聞其釋要及口訣。
複于紐如巴及甲交日巴二格西處廣學一切嘎當派之法要。
于是大師自忖道:“現在我應該開始修行了。
”就在甲交山開始靜修。
大師生來智慧過人,慈悲深切,貪執、悭吝之心極微;信心、精進之心甚堅。
從不懶散或放逸。
白晝于聞思學處精進研習;夜間則修習禅定,或繞佛經行,心離散亂。
内外諸蟲不近大師之體。
五、六日不食亦不覺饑餓,身常輕安适樂,能一定多日,深入三昧,粗分煩惱皆已息滅。
曾得夢兆恰如金光明經中所示,将獲十地前之五種瑞相雲雲。
過了不久,大師在一次感兆中(7),親自看見一位身體非常碩大的綠色瑜伽行者,肩上披了一件褴褛的布衣,手持拐杖來到大師的面前。
他用手掌壓在大師的頭頂,同時口中也噴出一些唾沫(滴在大師的頭上)。
大師立刻覺得定力突然增長,進入了一個超乎尋常的三昧,同時對慧觀亦生起了決定的信解,全身覺受到異常的快樂;智慧也特别敏銳起來。
大師就對鎮中的某比丘說起此事。
那個比丘說道:“你是一個得了具足戒的比丘,一向持戒異常清淨。
如果一個比丘在(定中或夢中)看見了瑜伽行者之類(8)的現象,那就是大力鬼王白嘎耳所變現的魔障前來擾亂修行的。
所以你應該趕快到阿舍黎前面去請求傳授白色不動佛的(咒語),同時供養衆僧祈求加持。
這樣就可以消除這個魔障了。
”大師依囑受白色不動佛法,供養衆僧百種齋食和種種供施後,上次出現的那個瑜伽行者,出現的次數反而愈來愈多了。
此時尊者密勒日巴已在紅崖博拓之安樂洞太陽堡與惹瓊金剛稱、寂光、賽文惹巴、隻貢惹巴、雁總頓巴等為首的諸大弟子以及亭日的則賽、庫秀等施主衆在一起,宣講了義及不了義教,。
其時幾個年長的惹巴啟禀尊者道:“尊者現在已經年邁了,如果有一天尊者到别的淨土去了,我們這些惹巴弟子實在需要一個能為我們除遣障礙和助益修持的人。
施主們也需要一個能種福田的對象。
所以應該有一個能代表尊者的人來領導才行。
尊者如有合意的人,可以将一切口訣傾瓶相授,正式傳以衣缽之位。
否則我們的傳承就很難以維護弟子,教法亦難以發揚廣大了。
” 尊者聽了,說道:“我将來會有一個能弘揚教法和成就廣大事業的弟子前來的。
今夜我當觀察他住于何處。
你們明晨一大早來此集會吧。
” 次日清晨,尊者比平時起得較早,召集衆惹巴弟子及施主們前來集會,說道:“将來受持我的教法和傳承的人将接受我的全部口訣。
他将來會光大佛法弘傳于十方。
他是一個受了比丘戒的出家人,名字叫做拉結(醫生)。
不久他就會來此地的。
昨天晚上,我夢見他手持一個空琉璃寶瓶前來,我手中卻持有一個盛滿甘露的銀瓶,于是我将銀瓶的甘露全部灌注在他的瓶中了。
老父的面前已經生出了一個長子。
他将使佛陀的教法像日麗中天一般的發揚光大,使無量有情皆得蒙益!哈哈!哈哈!”歡笑中密勒日巴歌道: 敬禮至尊諸上師,大恩師尊前祈請。
東方白獅之甘乳,其味甚濃力甚足。
若未嘗飲此乳者,何知此乳力強濃? 嘗後方知後勁足,帝釋天王乃能知。
南方斑斓大猛虎,一縱能躍數丈外, 未與此虎較量者,焉知其躍甚難及? 比後方知躍處奇,惟有赫汝(9)能騎之。
西方居慕魚有膽,其膽味苦極苦澀, 若未親嘗此魚膽,焉知其味苦中苦? 惟有巨龍嘎覺波,能知此膽之苦味。
北方青龍具大力,其力甚大難思議, 未與此龍較力者,焉知其力巨無匹? 比後方知其力巨。
惟有天神六力士,嘎魯道能匹敵之。
東方白獅之靈乳,應貯金器寶皿中,陶瓦陋器焉能盛? 此乳若置凡器中,器裂乳流成空擲! 那諾梅紀之口訣,深之又深法精華, 若未實修此法訣,何深之有有何用?修後方知深邃焉! 父師馬爾巴能領受,密勒日巴能修持, 密勒日巴之修持,以及覺受與口訣, 皆為擊節之精要,非器之人不傳授。
吾子比丘來此時,(一切口訣)皆傳之! 卻說岡波巴大師某日正出外繞寺經行。
該年其地發生了大荒旱。
大門的下面來了三個乞丐,閑談着各自的願望。
一個乞丐說道:“今年這樣的荒災喲!幸虧有甲較日的善心比丘們,今天大開方便之門,延請所有的人到寺中去吃齋聽法。
因為他們的施舍是不限于任何資格的,所以我們也可以進去吃自己的一份。
吃完後還可以撿些殘食,然後再到甲較日附近一帶去弄點食物來吃它一頓,豈不快哉!” 另一個乞丐說道:“我還有一個比你更好的辦法。
讓我們去弄一升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