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篇 連貢日巴的悔悟

關燈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的心子惹瓊巴自印度求法歸來後,施主和弟子們在紅崖博拓為惹瓊巴洗塵,舉行了一個會供。

    席間尊者曾于歌中授記他的無比大弟子岡波巴即将前來。

    去巴的施主們就迎請尊者到去巴去居住。

    其時從達波地方來了一個廉族的瑜伽士,他一向久聞尊者之名,心中異常仰慕,此番特來朝見。

    他甫見尊者的面容,立即心中生起了殊勝的樂、明、無念三昧。

    因而對尊者生起了最大的信心。

    他對尊者說道:“師傅啊!我是達波地區來的一個修行人。

    過去我曾依止幾位上師學習過大圓滿等法的引導,也修習過用别别抉擇去修觀(定慧)的方法,同時也修持過平等密行,但是我所得到的隻是一些意解的理路而已,并未生起一個能使此心得到确切依靠的覺受。

    尊者的盛名我一向久所向往,所以特地前來求法。

    請您慈悲傳給我法要吧!” 尊者說道:“你過去是否一直有這樣的情形呢?”随即以歌問道: 上師所傳諸妙訣,已成口頭假禅耶? 各各分别抉擇慧,已堕能所二分耶? 趨入證悟之勝見,已為二執所惑耶? 無緣靜慮之修觀,已堕着相險徑耶? 平等無别秘密行,亦生懷疑放任耶? 于大涅槃果位法,亦希由他而得耶? 心未浸透之覺受(1),如水滴革不入耶? 心性本來是空寂,未摻二取之執耶? 深山茅蓬修觀時,不為矯揉魔乘耶? 如是應知無明輪,如轉陶器無已時。

     瑜伽士說道:“過去确是有這些毛病,現在就請尊者傳給我與這些不同的灌頂和口訣吧!”尊者當即授以灌頂和法訣,命他去修持。

     可是因為多年習氣的緣故,他對有相法的善行始終絲毫不能丢脫,同時想到城中去遊玩的妄念也紛起不已。

    尊者立即覺察到他的這種情況。

    一天,他來到尊者面前報告修行的覺受時,尊者對他說道:“如果不能徹底地斷舍那些愚癡的有相觀法,和根絕到城市中去遊耍的念頭,就仍然會被三界輪回的過患所轉,所以你應該力斷貪欲和執着。

    ”歌道: 依持殊勝傳承時,迷惑法爾性中淨。

     應時舍棄諸作業,是乃真正瑜伽士。

     修持大手印定時,任何法相心莫執! 離戲于内顯現時,觀審念誦有何用? 遊蕩城鎮瑜伽士,親朋牽纏扯不清, 言行俗鄙無意義,無二明空竟隐蔽。

     處世如不護譏嫌,必生煩惱與不快,死時徒增大悔恨。

     故應常念死無常,防護遮止煩惱賊,否則将堕險道中; 故應常時住深山,觀心赤裸離遮礙。

     若不如是勤修持,必堕疏懶無記中, 應以誠信大恭敬,至心祈禱上師尊,否則覺受将遞減! 若不奮發大精進,修持甚深方便道,終為煩惱賊所乘, 故應時常住茅蓬,功德決定得增長。

     尊者的指示正好說中了瑜伽士的痛處,他不禁對尊者生起了不共的信心。

    獨自前往深山中去專心一意的修持,終于出生了殊勝的證悟。

    一天他特意來谒見尊者,禀明自己的證悟境界。

    尊者非常高興,對他說道:“你的悟境很好,但直至成佛前仍應對下面的各項取舍諸點勤行不怠。

    ” 子女妻妾及情面,此三修士枷鎖也,真修行者應舍之! 财物受用及矜慢,此三修士障礙也,真修行者應棄之! 親朋施主及徒衆,常累修士作耽擱,真修行者應舍之! 醇酒、勞累及昏睡,此三修士盜匪也,真修行者應遠之! 遊耍閑談及嬉戲,皆是修士散亂因,真修行者應離之! 上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