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篇 連貢日巴的悔悟
關燈
小
中
大
、口訣與精進,修士依靠根本也,真修行者應依之!
靜地、勝伴及道糧,此三修士屋舍也,真修行者應依之!
無念無散及大樂,修士真正伴侶也,真修行者應依之!
松坦、任運與自然,此三修士威儀也,真修行者應依之!
無貪無嗔及神通,修士證道憑證也,真修行者應依之!
連貢惹巴(2)說道:“依于尊者的恩德加持,應該舍棄的,我已經都舍棄了,修法的覺證也自然生起了。
現在我是時時刻刻都在歡樂之中!上師的恩德真是昊天罔極啊!” 尊者說道:“兒啊!你所說的話很對!一個能如量的去作取舍諸行的瑜伽士,确是時時刻刻都在快樂中的,反斯而行——該舍的不舍,該為的不為——那就會時常陷在苦痛中的,所以你應該繼續對何者應舍,何者應為,善加分别抉擇才對。
”歌道: 自見本來面,親證實相義,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心随塵勞馳,生種種困擾,如是學佛者,時在苦痛中。
任運無整治,不動自清淨,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心随妄念馳,起貪嗔煩惱,如是學佛者,時時受逼苦。
見外顯諸法,皆是大法身。
希懼與疑惑,從此砉(xū)然斷, 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莽言無顧忌,健談扯閑天,為八風所轉, 如斯學佛者,時時皆苦惱。
見一切唯心,所顯皆友伴,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此生蹉跎過,死時百悔生,如斯學佛者,常在苦痛中。
如量契悟境,本然住實相,如斯瑜伽士,時時皆安樂。
貪欲深入心,兢兢患得失,如斯學佛者,常在苦惱中。
諸相自解脫,覺受恒不斷,如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為文字所縛,心無決定見,如斯學佛者,常在苦惱中。
舍棄世間法,心離諸挂礙,如是瑜伽士,時時得安樂。
升鬥必計較,以養愛欲女,如是學佛者,時在苦惱中。
内心已絕貪,見一切如幻,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散亂并逸樂,役身心如奴,如斯學佛者,時在苦惱中。
身騎精進駒,行住解脫道,如斯瑜伽士,常在快樂中。
身披懶惰枷,足系輪回錨,如是學佛者,時時皆苦痛。
斷聞思分别,觀心為娛樂,如是瑜伽士,常在快樂中。
口雲依佛法,實做諸罪行,如斯學佛者,時在苦惱中。
斷希懼疑惑,本覺常相續,如是瑜伽士,常在快樂中。
矯揉順世情,己鼻被人牽,如斯學佛者,時在苦惱中。
一切棄腦後,常行佛陀法,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連貢惹巴和其他弟子們聽了尊者的歌後,都心生歡喜,鼓舞雀躍。
他們都能以大手印根本定之力,于後得位之親見諸法如幻,因而斷惡成善,精進不已。
尊者對連貢惹巴亦頗為歡喜欣賞。
以後連貢惹巴就成為達波仁波且(3)的第一個金剛兄弟、施主和弟子。
這是尊者的親近弟子連貢惹巴的故事。
本篇注解: (1)此處藏文作:rGyud.Dan.Ma.hBral.Nyams.Myon.De.此處之rGyud字本作密乘之“續部”解。
但亦可作“心”解。
若取前者則為:“不與續部相連之覺受”之義。
譯者推測此處之rGyud字為“心續”之意,即指“心”也。
(2)連貢惹巴即是行者之名,但故事開始時未提出來,至此處才提出,令人覺得這樣的寫法很奇怪和突然。
(3)達波仁波且——即岡波巴大師之俗稱。
現在我是時時刻刻都在歡樂之中!上師的恩德真是昊天罔極啊!” 尊者說道:“兒啊!你所說的話很對!一個能如量的去作取舍諸行的瑜伽士,确是時時刻刻都在快樂中的,反斯而行——該舍的不舍,該為的不為——那就會時常陷在苦痛中的,所以你應該繼續對何者應舍,何者應為,善加分别抉擇才對。
”歌道: 自見本來面,親證實相義,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心随塵勞馳,生種種困擾,如是學佛者,時在苦痛中。
任運無整治,不動自清淨,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心随妄念馳,起貪嗔煩惱,如是學佛者,時時受逼苦。
見外顯諸法,皆是大法身。
希懼與疑惑,從此砉(xū)然斷, 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莽言無顧忌,健談扯閑天,為八風所轉, 如斯學佛者,時時皆苦惱。
見一切唯心,所顯皆友伴,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此生蹉跎過,死時百悔生,如斯學佛者,常在苦痛中。
如量契悟境,本然住實相,如斯瑜伽士,時時皆安樂。
貪欲深入心,兢兢患得失,如斯學佛者,常在苦惱中。
諸相自解脫,覺受恒不斷,如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為文字所縛,心無決定見,如斯學佛者,常在苦惱中。
舍棄世間法,心離諸挂礙,如是瑜伽士,時時得安樂。
升鬥必計較,以養愛欲女,如是學佛者,時在苦惱中。
内心已絕貪,見一切如幻,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散亂并逸樂,役身心如奴,如斯學佛者,時在苦惱中。
身騎精進駒,行住解脫道,如斯瑜伽士,常在快樂中。
身披懶惰枷,足系輪回錨,如是學佛者,時時皆苦痛。
斷聞思分别,觀心為娛樂,如是瑜伽士,常在快樂中。
口雲依佛法,實做諸罪行,如斯學佛者,時在苦惱中。
斷希懼疑惑,本覺常相續,如是瑜伽士,常在快樂中。
矯揉順世情,己鼻被人牽,如斯學佛者,時在苦惱中。
一切棄腦後,常行佛陀法,如是瑜伽士,時時皆快樂。
連貢惹巴和其他弟子們聽了尊者的歌後,都心生歡喜,鼓舞雀躍。
他們都能以大手印根本定之力,于後得位之親見諸法如幻,因而斷惡成善,精進不已。
尊者對連貢惹巴亦頗為歡喜欣賞。
以後連貢惹巴就成為達波仁波且(3)的第一個金剛兄弟、施主和弟子。
這是尊者的親近弟子連貢惹巴的故事。
本篇注解: (1)此處藏文作:rGyud.Dan.Ma.hBral.Nyams.Myon.De.此處之rGyud字本作密乘之“續部”解。
但亦可作“心”解。
若取前者則為:“不與續部相連之覺受”之義。
譯者推測此處之rGyud字為“心續”之意,即指“心”也。
(2)連貢惹巴即是行者之名,但故事開始時未提出來,至此處才提出,令人覺得這樣的寫法很奇怪和突然。
(3)達波仁波且——即岡波巴大師之俗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