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七篇 薩來娥的故事
關燈
小
中
大
講,就像一個僵屍般坐在那裡。
看起來她好像是修入邪途了罷!”尊者忖道:“如果能夠這樣,那是功德,并不是什麼過失或邪途。
”想着就向薩來娥的住處行進。
薩來娥那時也在光明定中看見尊者駕臨,就出洞來迎接尊者。
在山谷的中間與尊者相遇,向尊者頂禮問安以後,就一言不發,靜坐一旁。
尊者為了查看她的證境究竟如何,歌道: 寂靜山穴獨自居,心浸正法薩來娥,最初敬信依上師, 加持入身心成熟,親嘗妙道甘露味,于正法教起定信。
精勤修持不懈故,道證暖相于内生。
違緣障難不生故,無所詢問亦善哉! 如彼飽服衆毒物,雖勤修道難解脫! 麋鹿亦常依山居,黑鳥吱嗚似密咒, 揪母(3)善能持命氣,外道亦修無想定。
以上各物雖能此,終難解脫生死海! 修習手印真大力(4),需顯離邊之智慧。
置觀心輪真大力,中陰明體需認持。
本來體性真大力,需悟無生無滅義。
明點那打(5)真大力,需離執持諸有法。
離勤中脈阿杜的(6),無作任運自清淨, 二執之結自解脫,此乃聖教大手印,汝亦知耶?薩來娥! 薩來娥就把自己的證悟啟禀尊者道: 持續金剛持傳承,四部空行為授記, 住持修傳教法者,谛洛、那諾二大師。
依彼大師慈悲力,我心開曉密續義, 譯師馬爾巴大悲力,十方遍結廣大果,各各清淨令成熟。
令我身心解脫者,至尊上師常住頂,是乃貢通大惹巴, 具大慈悲(遍一切),美名傳布遍十方。
觀師如寶住我頂,至誠敬信祈加持。
依于父師恩佑故,吾等弟子得導師, 種種調伏善誘導,皆令趨入正法道。
未成熟者令成熟,未解脫者令解脫。
萬千外顯種種境,得師指示知如幻,現見明體法性母。
此心動變億萬相,如彼大海之波濤,終必彙歸大海中。
一切世間錯誤道,以精進行之大力,當下永斷無疑惑。
心契無謬大道故,密乘方便之實相,了了分明如是知。
上乘下乘之差别,現前通達無少疑! 有欲難見佛本性,惟依善妙之真言,至心祈禱上師尊! 金剛弟兄雁總巴,圓滿行者極殊勝,我曾于彼較覺受。
靈慧小女心底處,于彼生起敬佩心! 萬年歧途永斷絕,無明睡眠漸縮短, 禅定觀中心常住,從此無需見男人! 厚墊軟被與柔枕,我已棄舍有多年! 大印實相霹靂降,無散專一而安住。
我有涅磐作伴侶,從此悲智不暫離。
我心已離傲、滿、驕,任運能答各‘法問’。
深恩上師與佛陀,二無差别心決定,此信須臾不暫離。
小女歌此作供養,大恩上師祈垂鑒。
空行聖衆齊聚此,伴我同聲歌此曲! 尊者聽了此歌,非常高興,對薩來娥說道:“你能由修行中生出這樣的覺受,同時對慧觀亦能有如此的悟入,實在是稀有難得。
雖然如此,今後仍應力趨一切智位,常住山洞修行才好。
” 薩來娥依師所囑,不離山洞,終生修行。
以後她對佛法和利益衆生的事業,都有很大的貢獻,成為法爾解脫的瑜伽母,在尊者的四大女弟子中尊為上首。
過目不忘的雁總惹巴菩提惹咱,曾以她生平之經過寫成傳記。
這是尊者攝受薩來娥的故事。
本篇注解: (1)自生哇底:藏文:Ran.Byun.Wa.Ti據傳說此佛像乃自天而降,經釋迦牟尼佛親自加持,為最著名的聖像之一。
藏人朝禮者甚多焉。
(2)原文作:Kun‐gshi。
一般之義為一切種,或一切種識。
但亦作諸法本體之“一切根本”而言,此處乃譯為“本體”。
(3)揪母:此為音譯,藏文:Gyur.Mo,不知為何種動物。
曲結紮巴之藏漢詞典中譯為畫眉鳥,不知确否?按畫眉鳥似不能冬眠,故與善持命氣之說似不符合。
(4)真大力:元、明之譯者譯作軍荼利,皆音譯也。
乃梵文之Candali.Candali文變音又為Kundalini。
故Kundalini成為目前一般通常所用之名詞了。
真大力過去譯為拙火,似未能盡其所含義,藏文譯真大力為憤怒母。
中文中其實“元陽”一詞實較“拙火”為佳,保守的佛學家或許覺得此有與道家之術語相混之嫌,我則認為此乃次要之顧慮。
若同指一物則有何不可?此“元氣”,或“陽氣”瑜伽實密乘之所以為密者也。
其廣大幽微,非愚淺如我者所敢妄論于萬一。
對密宗及道家之論此法者,除虛心的聽受外,實不敢妄所論評也。
我亦因略有此法之實地經驗,及多年閱覽,越覺此法之不可思議及難了也。
(5)那打:乃種子字收溶于最後之極微細點。
梵文nada乃聲音;回聲、震動聲、吼聲等義,可能起分收攝次第之最後,收攝一切壇城,本尊身于最後之那打時應觀為一種密咒聲,然後聲音滅入空性。
此點在我所學過的藏傳密法中,似未提到,謹言那打者,乃最後種子字微細尾尖耳。
(6)阿杜的:應為“阿哇杜底脈”,即中脈也。
看起來她好像是修入邪途了罷!”尊者忖道:“如果能夠這樣,那是功德,并不是什麼過失或邪途。
”想着就向薩來娥的住處行進。
薩來娥那時也在光明定中看見尊者駕臨,就出洞來迎接尊者。
在山谷的中間與尊者相遇,向尊者頂禮問安以後,就一言不發,靜坐一旁。
尊者為了查看她的證境究竟如何,歌道: 寂靜山穴獨自居,心浸正法薩來娥,最初敬信依上師, 加持入身心成熟,親嘗妙道甘露味,于正法教起定信。
精勤修持不懈故,道證暖相于内生。
違緣障難不生故,無所詢問亦善哉! 如彼飽服衆毒物,雖勤修道難解脫! 麋鹿亦常依山居,黑鳥吱嗚似密咒, 揪母(3)善能持命氣,外道亦修無想定。
以上各物雖能此,終難解脫生死海! 修習手印真大力(4),需顯離邊之智慧。
置觀心輪真大力,中陰明體需認持。
本來體性真大力,需悟無生無滅義。
明點那打(5)真大力,需離執持諸有法。
離勤中脈阿杜的(6),無作任運自清淨, 二執之結自解脫,此乃聖教大手印,汝亦知耶?薩來娥! 薩來娥就把自己的證悟啟禀尊者道: 持續金剛持傳承,四部空行為授記, 住持修傳教法者,谛洛、那諾二大師。
依彼大師慈悲力,我心開曉密續義, 譯師馬爾巴大悲力,十方遍結廣大果,各各清淨令成熟。
令我身心解脫者,至尊上師常住頂,是乃貢通大惹巴, 具大慈悲(遍一切),美名傳布遍十方。
觀師如寶住我頂,至誠敬信祈加持。
依于父師恩佑故,吾等弟子得導師, 種種調伏善誘導,皆令趨入正法道。
未成熟者令成熟,未解脫者令解脫。
萬千外顯種種境,得師指示知如幻,現見明體法性母。
此心動變億萬相,如彼大海之波濤,終必彙歸大海中。
一切世間錯誤道,以精進行之大力,當下永斷無疑惑。
心契無謬大道故,密乘方便之實相,了了分明如是知。
上乘下乘之差别,現前通達無少疑! 有欲難見佛本性,惟依善妙之真言,至心祈禱上師尊! 金剛弟兄雁總巴,圓滿行者極殊勝,我曾于彼較覺受。
靈慧小女心底處,于彼生起敬佩心! 萬年歧途永斷絕,無明睡眠漸縮短, 禅定觀中心常住,從此無需見男人! 厚墊軟被與柔枕,我已棄舍有多年! 大印實相霹靂降,無散專一而安住。
我有涅磐作伴侶,從此悲智不暫離。
我心已離傲、滿、驕,任運能答各‘法問’。
深恩上師與佛陀,二無差别心決定,此信須臾不暫離。
小女歌此作供養,大恩上師祈垂鑒。
空行聖衆齊聚此,伴我同聲歌此曲! 尊者聽了此歌,非常高興,對薩來娥說道:“你能由修行中生出這樣的覺受,同時對慧觀亦能有如此的悟入,實在是稀有難得。
雖然如此,今後仍應力趨一切智位,常住山洞修行才好。
” 薩來娥依師所囑,不離山洞,終生修行。
以後她對佛法和利益衆生的事業,都有很大的貢獻,成為法爾解脫的瑜伽母,在尊者的四大女弟子中尊為上首。
過目不忘的雁總惹巴菩提惹咱,曾以她生平之經過寫成傳記。
這是尊者攝受薩來娥的故事。
本篇注解: (1)自生哇底:藏文:Ran.Byun.Wa.Ti據傳說此佛像乃自天而降,經釋迦牟尼佛親自加持,為最著名的聖像之一。
藏人朝禮者甚多焉。
(2)原文作:Kun‐gshi。
一般之義為一切種,或一切種識。
但亦作諸法本體之“一切根本”而言,此處乃譯為“本體”。
(3)揪母:此為音譯,藏文:Gyur.Mo,不知為何種動物。
曲結紮巴之藏漢詞典中譯為畫眉鳥,不知确否?按畫眉鳥似不能冬眠,故與善持命氣之說似不符合。
(4)真大力:元、明之譯者譯作軍荼利,皆音譯也。
乃梵文之Candali.Candali文變音又為Kundalini。
故Kundalini成為目前一般通常所用之名詞了。
真大力過去譯為拙火,似未能盡其所含義,藏文譯真大力為憤怒母。
中文中其實“元陽”一詞實較“拙火”為佳,保守的佛學家或許覺得此有與道家之術語相混之嫌,我則認為此乃次要之顧慮。
若同指一物則有何不可?此“元氣”,或“陽氣”瑜伽實密乘之所以為密者也。
其廣大幽微,非愚淺如我者所敢妄論于萬一。
對密宗及道家之論此法者,除虛心的聽受外,實不敢妄所論評也。
我亦因略有此法之實地經驗,及多年閱覽,越覺此法之不可思議及難了也。
(5)那打:乃種子字收溶于最後之極微細點。
梵文nada乃聲音;回聲、震動聲、吼聲等義,可能起分收攝次第之最後,收攝一切壇城,本尊身于最後之那打時應觀為一種密咒聲,然後聲音滅入空性。
此點在我所學過的藏傳密法中,似未提到,謹言那打者,乃最後種子字微細尾尖耳。
(6)阿杜的:應為“阿哇杜底脈”,即中脈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