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八篇 牛角的故事

關燈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對已得開悟的瑜伽母薩來娥作了訓示和利益之後,就前往巴庫去迎接心子惹瓊巴,途中在白則朵堡暫憩。

    其實惹瓊巴正行至巴庫,他的心中不覺生起了一些我慢。

    密勒日巴在光明定中清楚的看見這個情形後就前去迎接他。

    父子二人終于在巴庫平原相遇。

     惹瓊巴心中想到:“我已兩番前往印度,尤其是這一次奉了上師的命令,為了佛法和衆生的原故(前往求法)。

    上師尊者的慈悲和加持力固然很大,但是對(佛學的教理)和聖理二量我卻(比上師)更為善巧通達。

    這次他來迎接我,我對他頂禮時,他會不會也回報我一個禮拜呢?”一面想着,一面就把弟普巴贈送給尊者的檀香木手杖奉給尊者,然後向尊者頂禮,可是尊者連一點回禮的意思都沒有。

    惹瓊巴心裡就很不高興,臉上也露出點不滿的态度。

    但仍啟禀尊者道:“師父啊!這次我去印度的期間,您在哪裡居住呀?身體安康嗎?現在我們主仆(1)二人要到哪裡去呢?金剛弟兄們現在都身體康健嗎?”尊者忖道:“惹瓊巴果然沾染了些外道的邪氣,為魔所攝,無論如何,這樣的我慢會成為他的中斷障的,我應該予以方便除遣。

    ”于是就微笑着唱了下面這首歌,回答惹瓊巴: 我乃雪山瑜伽士,身樂法爾中圍(2)廣, 已淨五毒我慢故,身心安樂無不适。

     世間貪欲盡斷故,獨居自在樂融融。

     已舍苦薮(sǒu)之家累,不聚财物心自樂。

     不求廣聞為學者,心無挂累行善樂。

     不逞口舌與我慢,無言離诤恬然樂。

     不知隐藏與矯揉,心離預籌自然樂。

     不求名聞與恭敬,口舌是非自寂樂。

     任至何處皆安樂,任著何衣皆安樂。

     任食何物皆安樂,我乃時時快樂者。

     密勒日巴汝慈父,依于馬爾巴恩德故, 法界輪涅一切法,圓滿盡攝此心中。

    此即時時樂瑜伽。

     金剛弟兄諸惹巴,身體康健甚安好,皆在深山修禅觀。

     吾子惹瓊金剛稱,适自天竺歸來耶? 旅途身心勞頓耶?智慧明覺銳利耶? 歌喉興緻爽利耶?依于師教行持耶? 此番前往印度去,已得所求正法耶? 千奇百怪諸口訣,盡如汝意得獲耶? 真實功德雖未具,心卻自滿自得耶? 所作所行一切事,與利他義相合耶? 惹瓊今自遠方歸,迎汝特為歌此曲。

     惹瓊巴以歌答道: 尊奉上師咐囑故,此番前往天竺國, 路險途遙多怖畏,備嘗艱苦難具說; 然我所獲甚豐盈,曾谒弟普真言主, 面見稀有之本尊,空行授記吉兆現, 我所欲求之口訣,諸如氣脈網輪訣, 平等心行外明鏡,大樂口授燦明燈, 自心明鏡三昧耶,妙藥證悟光熙日,勝行流水之利劍(3), 自然解脫大手印,無死甘露之精華,皆悉獲得無有餘。

     此外如金之法要:指示中陰之心法,安住禅定之妙訣, 三诠表義五寶法,六種成就之修道,世間願求之口授, 不可思議諸妙訣,由衆空行而攝集, 上師佛陀鹹歡喜,與我心意合為一,成就花朵如雨降。

     各種善兆勝因緣,如纓絡蔓系我頭, 諸佛以食哺啜我,以導引訣置我手,發吉祥願作送别。

     大事因緣如願成,歡喜雀躍似旭升。

     今日重見我上師,祈以慈悲賜觀察, 我所求得諸妙訣,無身空行衆法聚, 令使事業增長故,為作供贊敬納受。

     歌畢,惹瓊巴就把(從印度求得)的經書供給尊者。

    尊者為了斷除惹瓊巴的我慢,歌道: 噫戲!吾子惹瓊巴,自幼撫汝成人者, 暫息驕慢與誇大,且聽汝父歌此曲。

     此曲意深如金蔓,悅耳妙音為汝歌, 歌義若覺與理合,應善持守銘記心。

     無身空行之法聚,自有空行作供贊。

     貴人恃傲以淩人,常在惡人刀下死。

     富人吝啬所聚财,常為怨敵所享用。

     無度吃喝與享用,是為饑餓早死因。

     人若不守己份際,越量而行終自毀。

     為官欺民淩仆屬,終必殃國毀鄉園。

     仆役若不敬主人,是為自取不幸道。

     法師若不持律儀,勢必毀損佛教法。

     若不隐密空行訣,是為擾怒空行因。

     汝今持訣之傲慢,是乃趨入邪途兆。

     喋喋空言說法要,必毀修觀善覺受。

     汝今自傲大驕慢,終将舍棄上師教。

     弟子若不敬上師,必招苦中之苦報! 修士不能依山住,必招憂傷與毀損。

     學佛若不舍親眷,必難破障獲成就。

     博學若不實修行,乃為恥中之最恥。

     比丘若不持戒律,實為羞中之大羞。

     我子惹瓊應谛審,我今所言亦善否? 所言若合汝心意,應善持守銘記心。

     若覺我言無道理,汝可随意而行之。

     我乃懼死一老殘,無暇空言聊閑天。

     汝乃青年自傲士,目空一切我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