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五篇 惹瓊巴初朝印度
關燈
小
中
大
敬禮上師。
尊者密勒日巴以神通及感化力在辯論中降服妒嫉的學者們後,心子惹瓊巴暗自思忖,尊者此次雖然以神通及感召力降服諸人,但确未能以“學語答辯”的方式來獲得辯論的勝利,心中頗為不甘。
不覺想到:“這些連活生生的神通都不能相信的法師們,隻有用直接的‘學語答辯’來徹底折服。
要不然就用惡咒和誅法來徹底予以消滅,這些說神通是魔術的人也應該加以誅除。
但是我如果向尊者請求教我誅法,他老人家是一定不會答應的……要想即身成佛當然是依止尊者的口訣最為殊勝,可是要降服這些法師們我還是必須到印度去學習因明及哲學才行!”于是他就禀告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尊者說道:“惹瓊巴啊!如果我們在辯論中失敗了,那些法師們怎會承認我是對的呢?你如果到印度去隻是為了要回答質辯,那你就完全堕入世間法了。
也很可能你就會從此舍棄真實的修行。
再說,文字經教的學問也是無涯的。
學也隻能學一部分,豈能應答一切的質辯呢?要想通曉所有經教學問也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要應答一切質辯了無滞礙,那隻有成就佛果才行。
要成佛就必需修行,要舍棄世間的一切去修行,要堅持直至澈見本來面目時常住山中修下去!誅法雖然可以殺人,但如果自己沒有超度亡魂的能力,那就是自害害人。
我就是因為用了誅法,所以才在馬爾巴師尊前受了許多磨難。
再說,人壽短促,生命無常,所以你應該住在一地,專心修持才好。
” 惹瓊巴不聽,一再苦求尊者準許他到印度去。
尊者無奈,隻好說道:“如果你一定不肯聽我的話,堅持要到印度去,隻好聽你。
但我不是要你到印度去學經教或因明。
記得馬爾巴師尊曾經對我說過:‘耳傳之教法支分中,共有九種無身空行母之教授(1)。
傳給你的隻有四種,剩餘的五種教授尚在印度,将來我的傳承中,會有一弟子前往印度,命他要向那諾巴傳派中,把(這五種教授)求回。
以後對衆生會有很大的利益的。
’先師雖有這樣的授記,但以前我一直在專心修持,沒有機會去做這件事。
現在年老體衰,同時心中已無任何所求,所以也不想去了。
你現在既然要到印度去,就把這五種法求回來吧。
到印度去求法,是要些金子作供養,我們現在就準備一些吧!”于是師徒二人就把施主供養來的金子湊在一起,竟有很大一堆! 新多瑪和來賽朋和其他衆弟子及施主們就為惹瓊巴舉行了一個送行的會供。
當着大衆,尊者把所有的金子都交給惹瓊巴,說道:“惹瓊巴,兒啊!仔細聽我這首歌,你此番到印度應該求得這些法回來: 祈請馬爾巴大譯師,持續宗風賜加持! 惹瓊吾子少聞思,心疑近日之辯論,我為負者意難平! 立志求學遊天竺,跋涉山川棄修行。
此乃修行險危關。
他日行抵印度時,應于那諾傳承中, 求得無身空行法,莫學語文辯論術! 最初訪師未錯誤,得禮馬爾巴蓮足前。
中間修處未錯誤,禅修馬齒白崖窟(2)。
最後乞食未錯誤,舍離親友遊山川。
已超取舍輪涅故,我于瑜伽無退轉。
一日随師遊險山,師作如下之咐囑: 轉輪勝王持奇寶,五鵬翺翔法性天, 一者明體智慧燈,二者氣脈輪脈網,三者如寶大
尊者密勒日巴以神通及感化力在辯論中降服妒嫉的學者們後,心子惹瓊巴暗自思忖,尊者此次雖然以神通及感召力降服諸人,但确未能以“學語答辯”的方式來獲得辯論的勝利,心中頗為不甘。
不覺想到:“這些連活生生的神通都不能相信的法師們,隻有用直接的‘學語答辯’來徹底折服。
要不然就用惡咒和誅法來徹底予以消滅,這些說神通是魔術的人也應該加以誅除。
但是我如果向尊者請求教我誅法,他老人家是一定不會答應的……要想即身成佛當然是依止尊者的口訣最為殊勝,可是要降服這些法師們我還是必須到印度去學習因明及哲學才行!”于是他就禀告自己的想法和願望。
尊者說道:“惹瓊巴啊!如果我們在辯論中失敗了,那些法師們怎會承認我是對的呢?你如果到印度去隻是為了要回答質辯,那你就完全堕入世間法了。
也很可能你就會從此舍棄真實的修行。
再說,文字經教的學問也是無涯的。
學也隻能學一部分,豈能應答一切的質辯呢?要想通曉所有經教學問也是不可能的事。
如果要應答一切質辯了無滞礙,那隻有成就佛果才行。
要成佛就必需修行,要舍棄世間的一切去修行,要堅持直至澈見本來面目時常住山中修下去!誅法雖然可以殺人,但如果自己沒有超度亡魂的能力,那就是自害害人。
我就是因為用了誅法,所以才在馬爾巴師尊前受了許多磨難。
再說,人壽短促,生命無常,所以你應該住在一地,專心修持才好。
” 惹瓊巴不聽,一再苦求尊者準許他到印度去。
尊者無奈,隻好說道:“如果你一定不肯聽我的話,堅持要到印度去,隻好聽你。
但我不是要你到印度去學經教或因明。
記得馬爾巴師尊曾經對我說過:‘耳傳之教法支分中,共有九種無身空行母之教授(1)。
傳給你的隻有四種,剩餘的五種教授尚在印度,将來我的傳承中,會有一弟子前往印度,命他要向那諾巴傳派中,把(這五種教授)求回。
以後對衆生會有很大的利益的。
’先師雖有這樣的授記,但以前我一直在專心修持,沒有機會去做這件事。
現在年老體衰,同時心中已無任何所求,所以也不想去了。
你現在既然要到印度去,就把這五種法求回來吧。
到印度去求法,是要些金子作供養,我們現在就準備一些吧!”于是師徒二人就把施主供養來的金子湊在一起,竟有很大一堆! 新多瑪和來賽朋和其他衆弟子及施主們就為惹瓊巴舉行了一個送行的會供。
當着大衆,尊者把所有的金子都交給惹瓊巴,說道:“惹瓊巴,兒啊!仔細聽我這首歌,你此番到印度應該求得這些法回來: 祈請馬爾巴大譯師,持續宗風賜加持! 惹瓊吾子少聞思,心疑近日之辯論,我為負者意難平! 立志求學遊天竺,跋涉山川棄修行。
此乃修行險危關。
他日行抵印度時,應于那諾傳承中, 求得無身空行法,莫學語文辯論術! 最初訪師未錯誤,得禮馬爾巴蓮足前。
中間修處未錯誤,禅修馬齒白崖窟(2)。
最後乞食未錯誤,舍離親友遊山川。
已超取舍輪涅故,我于瑜伽無退轉。
一日随師遊險山,師作如下之咐囑: 轉輪勝王持奇寶,五鵬翺翔法性天, 一者明體智慧燈,二者氣脈輪脈網,三者如寶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