卅三篇 二大成就者之會晤
關燈
小
中
大
覺證曲,成就化身人不識。
彎曲諸脈以氣直,颠倒五氣以睡(4)正, 五垢染界以火焚,五毒煩惱樹莖折, 業氣妄念諸敵人,皆于中脈内轉正。
能障怨敵之勇士,不與惡朋作牽纏。
達馬菩提說道:“您所說的降服怨敵之法,實在殊勝,但是與此法相應的順緣助友卻又是如何呢?” 尊者答道: 祈請成就諸大士,顯見内伴祈加持。
清淨五脈(5)之慈母,相會慈父五淨氣(6), 出生清淨五界(7)子,洞見心之五淨分。
如是成就之大言,我于超勝之佛地, 中道越量宮殿處,虹光四輪處宣說, 如幻化網之軍旅,無作無執而持戒, 一切顯現皆明體,依此因緣見自性, 洞見本來面目故,親見自心之友朋, 三界一切諸衆生,我此心性普遍滿,此即行者之親朋。
如是善友菩提心,永無離聚心安樂! 達馬菩提聽了十分歡喜說道:“瑜伽行者的覺受實在是很難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但是請您替我們講說一下見修行的法要吧!” 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若能觀心無散亂,何用聊天扯閑談? 覺受明體若相合,何用傻修與癡睡? 若知緣起顯現理,八法欲行自息滅。
此心若能離貪悔,何用僞作與矯飾? 傳承加持不入身,雖然勤求與精進,難證輪涅法身智! 達馬菩提說道:“瑜伽行者啊!你所說的見修行,實在殊勝已極!”尊者就對達馬菩提說道:“現在也請您把修行的精要法開示一下吧!” 達馬菩提答道: 我此修傳具勝見。
聚此善徒應祈請, 以此善業因緣力,願速相會賜加持。
妄念習氣未消淨,如是觀心有何益? 不舍我執及貪欲,長期修觀有何益? 不于利生勤精進,一味我慢有何益? 不聽上師之訓示,集衆逸樂有何益? 隐藏欺騙恥辱因,結果若不能利他,無上菩提何能成? 說誠實語傷人心,争論常招大破壞,無為獨居口訣深! 西藏密勒大修士,歌雅詞幽誠動聽! 我雖喉澀不善歌,雀躍随喜和一曲! 願于佛陀淨土中,你我歡遇共讴歌! 達馬菩提唱畢此歌後,繼續與尊者很愉快的談了許多話,然後離去。
密勒日巴與諸弟子衆亦返自居。
雅龍的施主們都來迎接尊者父子,送來食物和茶酒。
就問起尊者此行之經過。
尊者答道: 日月照世光明至,見父母時渴望消, 水足天暖果實熟,成就者出國王安。
巴波堡之森林中,達馬菩提親駕臨,密勒日巴往晤彼。
達馬見我即下座,向我密勒作禮拜,集會衆人感驚惑。
渠以幻化身手印,雙手合掌膝着地, 向我問安顯法性,我以大印作回答; 無二清淨法寺中,離言光明已交談。
此乃往劫善願力,過去佛世感應兆。
此番訪友善緣會,普天之下皆傳聞。
施主們都非常高興,雀躍異常,歎為稀有。
由于達馬菩提向尊者頂禮,使尊者的名望和美譽較前更為廣大增勝。
這是尊者會晤達馬菩提的故事。
本篇注解: (1)一二具種将出兆:亦可譯作若幹或少許“具種”,或具有大根器及密宗種性之人将出生之兆。
(2)巴波即尼泊爾。
(3)原文作“天伴”lHa.Grogs.即護衛及侍伴修行人之天人,實際即指護法,其義較廣耳。
(4)由睡中而能清淨業氣之法。
(5)五脈:此處不知何指,可能系指五輪之脈也。
(6)五淨氣:不知是指地、水、火、風、空五大之淨氣,抑五根本氣:上行氣、下行氣、平住氣、遍行氣、命氣。
(7)五界:地、水、火、風、空五界,又有雲地、水、火、風、識者。
彎曲諸脈以氣直,颠倒五氣以睡(4)正, 五垢染界以火焚,五毒煩惱樹莖折, 業氣妄念諸敵人,皆于中脈内轉正。
能障怨敵之勇士,不與惡朋作牽纏。
達馬菩提說道:“您所說的降服怨敵之法,實在殊勝,但是與此法相應的順緣助友卻又是如何呢?” 尊者答道: 祈請成就諸大士,顯見内伴祈加持。
清淨五脈(5)之慈母,相會慈父五淨氣(6), 出生清淨五界(7)子,洞見心之五淨分。
如是成就之大言,我于超勝之佛地, 中道越量宮殿處,虹光四輪處宣說, 如幻化網之軍旅,無作無執而持戒, 一切顯現皆明體,依此因緣見自性, 洞見本來面目故,親見自心之友朋, 三界一切諸衆生,我此心性普遍滿,此即行者之親朋。
如是善友菩提心,永無離聚心安樂! 達馬菩提聽了十分歡喜說道:“瑜伽行者的覺受實在是很難用語言文字來表達的。
但是請您替我們講說一下見修行的法要吧!” 為酬其請,尊者歌道: 若能觀心無散亂,何用聊天扯閑談? 覺受明體若相合,何用傻修與癡睡? 若知緣起顯現理,八法欲行自息滅。
此心若能離貪悔,何用僞作與矯飾? 傳承加持不入身,雖然勤求與精進,難證輪涅法身智! 達馬菩提說道:“瑜伽行者啊!你所說的見修行,實在殊勝已極!”尊者就對達馬菩提說道:“現在也請您把修行的精要法開示一下吧!” 達馬菩提答道: 我此修傳具勝見。
聚此善徒應祈請, 以此善業因緣力,願速相會賜加持。
妄念習氣未消淨,如是觀心有何益? 不舍我執及貪欲,長期修觀有何益? 不于利生勤精進,一味我慢有何益? 不聽上師之訓示,集衆逸樂有何益? 隐藏欺騙恥辱因,結果若不能利他,無上菩提何能成? 說誠實語傷人心,争論常招大破壞,無為獨居口訣深! 西藏密勒大修士,歌雅詞幽誠動聽! 我雖喉澀不善歌,雀躍随喜和一曲! 願于佛陀淨土中,你我歡遇共讴歌! 達馬菩提唱畢此歌後,繼續與尊者很愉快的談了許多話,然後離去。
密勒日巴與諸弟子衆亦返自居。
雅龍的施主們都來迎接尊者父子,送來食物和茶酒。
就問起尊者此行之經過。
尊者答道: 日月照世光明至,見父母時渴望消, 水足天暖果實熟,成就者出國王安。
巴波堡之森林中,達馬菩提親駕臨,密勒日巴往晤彼。
達馬見我即下座,向我密勒作禮拜,集會衆人感驚惑。
渠以幻化身手印,雙手合掌膝着地, 向我問安顯法性,我以大印作回答; 無二清淨法寺中,離言光明已交談。
此乃往劫善願力,過去佛世感應兆。
此番訪友善緣會,普天之下皆傳聞。
施主們都非常高興,雀躍異常,歎為稀有。
由于達馬菩提向尊者頂禮,使尊者的名望和美譽較前更為廣大增勝。
這是尊者會晤達馬菩提的故事。
本篇注解: (1)一二具種将出兆:亦可譯作若幹或少許“具種”,或具有大根器及密宗種性之人将出生之兆。
(2)巴波即尼泊爾。
(3)原文作“天伴”lHa.Grogs.即護衛及侍伴修行人之天人,實際即指護法,其義較廣耳。
(4)由睡中而能清淨業氣之法。
(5)五脈:此處不知何指,可能系指五輪之脈也。
(6)五淨氣:不知是指地、水、火、風、空五大之淨氣,抑五根本氣:上行氣、下行氣、平住氣、遍行氣、命氣。
(7)五界:地、水、火、風、空五界,又有雲地、水、火、風、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