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九篇 長壽女神之度化

關燈
該先好好審量自己的能力,然後再去選擇一個适合自己的,能夠持守的戒律。

    ” 長壽女五姊妹說道:“尊者啊!因為您的深摯慈悲,顧念我們,所以才一再叮囑要行善業和重因果,我們非常感激。

    但是我們從前于大屍林生哈那處已經在智慧空行獅面佛母,打馬那屍林母,忿怒綠淨母等護法空行以及瑜伽女比那金剛得大成就諸尊者前聽受過善惡因果之道,和發菩提心的種種功德了。

    所以請您說法不要隻限于這些範圍。

    至于不久前我們來此向您示現種種獰惡忿怒之相,是因為要測驗你們這些山居修禅的瑜伽士究竟修證到了什麼程度的原故。

    同時這種逆緣亦能增進修行人的證境。

    我們示現兇魔之相前來侵擾,實際上是為了護持佛法的原故!心中原沒有存意作絲毫的侵犯的。

    所以祈求您無論如何為我們講授菩提心戒吧!” 尊者答應了她們的請求說道:“女郎們啊!你們這樣虔誠的祈求,我怎能不傳授呢?你們現在就随力準備供品和曼陀羅,頂禮供養上師三寶。

    你們在我這裡發菩提心,我也不需任何世間财物的供養,隻要你們各人供養我(你們的)世間成就,同時告訴我你們的名号就行了。

    ” 五姊妹聽了異常歡喜雀躍,當既整列肅立合掌恭敬向尊者謝恩頂禮。

    站在中央為首的女郎說道:“我是五姊妹中的首領大姊,名叫吉祥長壽女。

    我向您供奉護佑子孫隆盛的成就。

    ” 緊依首領右側的女郎說道:“我的名字叫做青面麗女,我供養您明鏡圓光‘預知過去未來之成就’。

    ” 最右邊的女郎說道:“我的名字叫做頂髻美喉女,我供養您财寶豐盈之成就。

    ” 左邊的女郎說道:“我供養您吉祥幸福食糧豐盈之成就。

    ” 最左邊的女郎道:“我名叫善傳能行女,我供養您牲畜繁昌之成就。

    ” 于是尊者就一個個的傳授她們皈依和别解脫戒,以及大乘行願二種菩提心。

    然後将各戒之要義及菩薩學處廣為宣說,這幾個世間空行母都心生歡喜,歎為稀有。

    對密勒日巴說道:“我們雖然不能百分之百的像您所說的一樣去行持,但我們必定盡力不違背您的吩咐,使言行與佛法相合。

    您的恩德我們也永遠不會忘記。

    ”說畢就頂禮尊足,繞匝多次;随既以神通力向空中飛去,在天空遠處化成光明消失不見。

     在該月下旬時,前次于十一号夜晚來擾尊者的狂傲八部天魔鬼衆,示現将軍姿态,各各率所部從鬼卒來谒尊者。

    那具有神通幻變力的世間空行母們,也以極端俏麗妩媚的少女姿态出現。

    她們身上滿飾各種珠玉,手腕上帶着玉镯,頭頸挂着纓絡,環佩琅珰,輕風中衣裙飄曳,儀态萬千,率領仆從及眷屬降臨對面空中。

    她們齊向尊者遍灑各種鮮花缤紛如雨。

    又以上好燃香,美妙音樂,以及各種豐盛妙食供養尊者。

    然後說道:“尊者啊!您心中的悟境與三世諸佛之究竟心要一般無二,請您慈悲向今日與會大衆們開示一下最極的了義法吧!” 尊者回答說:“最極了義的實相道理是這樣的。

    ”随既向天魔大衆唱了下面《證悟現量曲》: 西藏尼泊爾邊境上,有此勝地汀瑪珍,能滿衆欲之商鎮。

     旁有壯麗大雪山,碧天王母是其名。

     其山頂尖有宮殿,天仙藥妃居其間, 其女長壽似金剛,頂髻莊嚴極美麗,名道吉祥長壽女。

     其山雲霧迷漫漫,左旁牧野有山谷, 雪山層疊作圍繞,水溪藥谷是其名。

     住此專志習禅者,有我密勒瑜伽士。

     日前來此侵擾者,嘲笑輕侮害我者, 竊奪修士元氣者,驕狂傲慢難馴者, 今日聚此谒我者,非汝藥叉鬼衆耶? 昨夕午夜上半時,美豔奪人五女郎, 來此請發菩提心,供予世間各成就,旋既消失太空中。

     汝等神奇五女郎,今夜誠意重來此, 白淨澄瑩夜光前,嬉笑歡騰作舞姿,纓絡珠玉作莊嚴, 衣裙飄飄輕風裡,華容風儀甚稀有。

     因汝誠意之邀請,八部天魔夜叉衆,魔軍鬼卒及眷屬, 齊集此間盈滿虛,廣興無邊供養雲; 百味珍馐之美食,衆聲交響之妙樂,廣大供養似雨降, 供畢向我求妙法,咨詢最極了義故。

     汝侪來此聚天神,天上天下諸魔鬼, 誠意凝神靜谛聽,我當為汝善解說: 三界輪回衆有情,各具種種‘欲菩提’[4], 我執知見萬差别[5],種種行為‘種種性’,種種執我及‘有’根。

     為利劣慧汝曹輩,佛陀權說諸法有, 若就勝義真實言,一切諸佛亦空無。

     無有能修無所修,無有地道無修證, 無有佛果無佛身,無有智慧(亦無說),因此涅槃不可得。

     一切輪回涅槃法,無非名言假立耳![6] 宇宙三界所有法,或現堅實或變動,本來無生無有實。

     本體亦不可得故,何有俱生之智慧, 更無業力及業果,是故輪回名亦無,究竟之義如是耳! [7]嗟呼!若無有衆生,何來十方三世佛? 無因則果不成故,世俗谛中一切有, 輪涅諸法皆建立,能仁訓示如是雲。

     ‘幻有’諸法之顯現,‘空無’法性之虛寂, 此二體性本一味,無有絲毫之差别, 自他(同異)不可得[8],一切雙融遍法界[9]。

     證悟如是境界者,不見心識見智慧, 不見衆生見佛陀[10],不見法相見法性[11]。

     由見如是真理故,大悲之心油然生, 神力自在無畏法,諸陀羅尼法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