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八篇 長壽女神之侵襲[1]
關燈
小
中
大
皆恭敬的對尊者說道:“您是已得堅固證解的瑜伽行者。
方才我們不知道,對您有所冒犯,現在十分懊悔,請您慈悲寬恕,以後我們決定聽從您的命令。
您的任何吩附我們一定辦到。
”衆魔發此誓言後,群向尊者五體投地作大禮拜,然後各返自居。
這是難以描述的大惹巴喜笑金剛[11]回答五世間空行母時所唱的幾個歌曲。
全文根據雁總惹巴菩提惹巴之無誤記憶以寶鬘詩體記出。
本篇注解: ①本篇及下面兩篇:第二十九、三十,三個故事并非米拉歌集之原作者西藏瘋行者所撰,乃雁總惹巴及寂光惹巴所記述。
文體和風格皆與本書之其他五十八個故事大不相同。
我私意認為此三篇似不及其他各篇之平實簡練。
述事及說明亦皆嫌繁冗及重複。
(鈍心暗蔽之見)但由此三故事亦能看出米拉日巴和長壽女的故事的主旨,在述出一段降魔及轉障礙為助道的經過。
第三十一篇且略述長壽女成為尊者手印母的事迹。
這四篇密乘的氣味很濃,象征的表法亦很多。
第三十篇論中陰修道法,雖略嫌繁冗,但确為密乘之主要精義之一。
第二十八篇中米拉日巴初見諸魔來侵時,競向本尊及空行“呼援”,且由魔衆看來似有畏懼之狀,這一點此處有說明的必要。
歌集之前段為米拉降魔之諸故事,其中從未聞米拉日巴有向本尊空行呼援之事,又每一故事皆充分表示米拉心住平等空性,具大無畏而降魔之經過,亦從無“略現畏懼之狀”之事。
本篇與長壽女及衆魔相遇,時間上是在其他降魔故事之後所發生的。
米拉之成就證悟,既無退後之可能,何以需向本尊呼援?則本篇所述,必另有深義焉。
所以此處應該檢讨一下。
我想,本篇乃尊者示現降魔及轉障礙成功德之不同次第和方法的一種說明,即降魔有三種不同的辦法:第一是最浮淺最不了義的辦法——用佛陀之威力來降伏魔障,如本篇第一歌之後段所記:“……吽!呸!真言似雨降,口出十二大狂笑,盡掃一切魔障礙……諸魔齊擲江河中……”等句皆是把魔鬼視為一個“實境”的真正敵人,而以佛之神力來降服之。
這種辦法無論如何高妙,咒語和神力不管有多偉大,但實質上仍是“以力敵力”的方式;且承認有能降和所降之二分執見。
所以畢竟不可取,非了義。
以此方式來降魔,則證悟如米拉之人亦難免示現“略呈畏懼狀”。
所以米拉日巴在回答諸魔之惡問時,緊接着就強調兩點:一、自心本無生滅,不可毀壞,故無俱任何魔障及死難;二、此身無實無常,為滿衆魔之願,以之作為布施,亦能成就一項功德。
最後長壽女用各種比喻說明一切魔障皆自心所顯,若能調伏内心,離能所執,則自能降伏一切魔怨。
尊者卻回答說魔障并非完全是壞的,若能善巧利用則能轉為道上之逆增上緣。
本篇之内含深意有如上之幾重,今略說明之,以釋讀者之疑。
(譯者本自心迷,如何能釋他人之疑。
并無可疑之處,隻是譯者疑惑而已。
此處尊者假作求援祈禱,與前一篇末尾所簡略記述的故事中為長壽女神所示現的相,都是尊者攝受度化長壽女神的方便,讀者莫以無明知見妄加揣度。
) ②大種:地、水、火、風等四大種。
③三種妙合觀:此三種妙合觀,不敢确定是什麼。
大緻有二可能:第一說是:脈與氣合,氣與心合,心與空合。
第二說是:A、風息歸身或息與身脈合;B、風息歸心,或心氣無二;C、心息歸真,或心氣融合于光明空性中。
④此句之确義亦不敢定。
梵道:(Tssns.Pahi.Lam)大概隻是指“清淨道”之義,梵者,淨也。
若釋為頂門之梵穴亦屬可通!密乘開諸脈輪由身體下部之臍輪起,逐次打開心、喉及頂輪,頂輪開則梵穴亦開。
此就氣道而言。
修“能斷”或(gJod.)法——瑪幾羅著派.則亦現心氣由頂門出而住般若空性中。
此般若與密乘相合之修法為瑪幾羅著佛母所創,果為大學者及大瑜伽士,在佛教中,女人有如此之二種大成就者實不多見。
所創密法,别樹一幟,精深妙絕,三根普被,影響遍及西藏各派迄今,希望有人能發心将渠全集譯出,必有大益也。
⑤指衆生。
⑥此句“身依手印”之手印,可能不是指某一種手印,就“一切身态皆為手印”之義而言者。
⑦格薩爾:藏文:Ge.Sar.,西藏之一部大史詩《格薩爾王傳》流傳西藏,婦孺皆知。
此書卷帙浩繁.故事曲折,神話奇妙,極具文學與神話學上之價值。
譯者對此書毫無研究。
昔日在西康曾聽當地村人通宵達旦地說這個故事。
⑧藏文:rTa.Zig.rGyAI.PO.有雲指波斯王,不知确否。
⑨梅紀大師:梅紀巴大師之簡稱,原句直譯應為:“此非梅紀大師耶?”語句雖為問号之口氣,但實義是:“此乃梅紀大師也!”歌集中常遇見此類語句,譯者根據情況,有時譯為平述語句,以更為明顯達意。
有時亦做問句口氣直譯之。
⑩通達輪涅畢竟空:此句直譯應為“通達輪涅離成壞”。
⑾喜笑金剛為米拉日巴之法名。
方才我們不知道,對您有所冒犯,現在十分懊悔,請您慈悲寬恕,以後我們決定聽從您的命令。
您的任何吩附我們一定辦到。
”衆魔發此誓言後,群向尊者五體投地作大禮拜,然後各返自居。
這是難以描述的大惹巴喜笑金剛[11]回答五世間空行母時所唱的幾個歌曲。
全文根據雁總惹巴菩提惹巴之無誤記憶以寶鬘詩體記出。
本篇注解: ①本篇及下面兩篇:第二十九、三十,三個故事并非米拉歌集之原作者西藏瘋行者所撰,乃雁總惹巴及寂光惹巴所記述。
文體和風格皆與本書之其他五十八個故事大不相同。
我私意認為此三篇似不及其他各篇之平實簡練。
述事及說明亦皆嫌繁冗及重複。
(鈍心暗蔽之見)但由此三故事亦能看出米拉日巴和長壽女的故事的主旨,在述出一段降魔及轉障礙為助道的經過。
第三十一篇且略述長壽女成為尊者手印母的事迹。
這四篇密乘的氣味很濃,象征的表法亦很多。
第三十篇論中陰修道法,雖略嫌繁冗,但确為密乘之主要精義之一。
第二十八篇中米拉日巴初見諸魔來侵時,競向本尊及空行“呼援”,且由魔衆看來似有畏懼之狀,這一點此處有說明的必要。
歌集之前段為米拉降魔之諸故事,其中從未聞米拉日巴有向本尊空行呼援之事,又每一故事皆充分表示米拉心住平等空性,具大無畏而降魔之經過,亦從無“略現畏懼之狀”之事。
本篇與長壽女及衆魔相遇,時間上是在其他降魔故事之後所發生的。
米拉之成就證悟,既無退後之可能,何以需向本尊呼援?則本篇所述,必另有深義焉。
所以此處應該檢讨一下。
我想,本篇乃尊者示現降魔及轉障礙成功德之不同次第和方法的一種說明,即降魔有三種不同的辦法:第一是最浮淺最不了義的辦法——用佛陀之威力來降伏魔障,如本篇第一歌之後段所記:“……吽!呸!真言似雨降,口出十二大狂笑,盡掃一切魔障礙……諸魔齊擲江河中……”等句皆是把魔鬼視為一個“實境”的真正敵人,而以佛之神力來降服之。
這種辦法無論如何高妙,咒語和神力不管有多偉大,但實質上仍是“以力敵力”的方式;且承認有能降和所降之二分執見。
所以畢竟不可取,非了義。
以此方式來降魔,則證悟如米拉之人亦難免示現“略呈畏懼狀”。
所以米拉日巴在回答諸魔之惡問時,緊接着就強調兩點:一、自心本無生滅,不可毀壞,故無俱任何魔障及死難;二、此身無實無常,為滿衆魔之願,以之作為布施,亦能成就一項功德。
最後長壽女用各種比喻說明一切魔障皆自心所顯,若能調伏内心,離能所執,則自能降伏一切魔怨。
尊者卻回答說魔障并非完全是壞的,若能善巧利用則能轉為道上之逆增上緣。
本篇之内含深意有如上之幾重,今略說明之,以釋讀者之疑。
(譯者本自心迷,如何能釋他人之疑。
并無可疑之處,隻是譯者疑惑而已。
此處尊者假作求援祈禱,與前一篇末尾所簡略記述的故事中為長壽女神所示現的相,都是尊者攝受度化長壽女神的方便,讀者莫以無明知見妄加揣度。
) ②大種:地、水、火、風等四大種。
③三種妙合觀:此三種妙合觀,不敢确定是什麼。
大緻有二可能:第一說是:脈與氣合,氣與心合,心與空合。
第二說是:A、風息歸身或息與身脈合;B、風息歸心,或心氣無二;C、心息歸真,或心氣融合于光明空性中。
④此句之确義亦不敢定。
梵道:(Tssns.Pahi.Lam)大概隻是指“清淨道”之義,梵者,淨也。
若釋為頂門之梵穴亦屬可通!密乘開諸脈輪由身體下部之臍輪起,逐次打開心、喉及頂輪,頂輪開則梵穴亦開。
此就氣道而言。
修“能斷”或(gJod.)法——瑪幾羅著派.則亦現心氣由頂門出而住般若空性中。
此般若與密乘相合之修法為瑪幾羅著佛母所創,果為大學者及大瑜伽士,在佛教中,女人有如此之二種大成就者實不多見。
所創密法,别樹一幟,精深妙絕,三根普被,影響遍及西藏各派迄今,希望有人能發心将渠全集譯出,必有大益也。
⑤指衆生。
⑥此句“身依手印”之手印,可能不是指某一種手印,就“一切身态皆為手印”之義而言者。
⑦格薩爾:藏文:Ge.Sar.,西藏之一部大史詩《格薩爾王傳》流傳西藏,婦孺皆知。
此書卷帙浩繁.故事曲折,神話奇妙,極具文學與神話學上之價值。
譯者對此書毫無研究。
昔日在西康曾聽當地村人通宵達旦地說這個故事。
⑧藏文:rTa.Zig.rGyAI.PO.有雲指波斯王,不知确否。
⑨梅紀大師:梅紀巴大師之簡稱,原句直譯應為:“此非梅紀大師耶?”語句雖為問号之口氣,但實義是:“此乃梅紀大師也!”歌集中常遇見此類語句,譯者根據情況,有時譯為平述語句,以更為明顯達意。
有時亦做問句口氣直譯之。
⑩通達輪涅畢竟空:此句直譯應為“通達輪涅離成壞”。
⑾喜笑金剛為米拉日巴之法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