廿七篇 尼泊爾王之迎請

關燈
間上的國王大臣,若能像我的臣屬一般的去修行,亦能得到勝王之位具足财寶和威力。

    ”歌道: 貪著欲樂衆王臣,若效密勒臣民行, 今生來世皆快樂。

    密勒臣屬今略說。

     信心是我之輪寶,晝夜恒行諸善業。

     智慧是我摩尼寶,能滿自他一切願。

     持戒是我後妃寶,能作端美之莊嚴。

     靜慮為我宰相寶,能聚福慧二資糧。

     知恥為我巨象寶,能荷佛法之重擔, 精進為我駿馬寶,載人能至無我境。

     聞思為我将軍寶,能毀邪見暴敵軍。

     汝若具有此臣屬,必獲王德與美譽, 常勝一切諸逆緣,恒行十善降雨露。

     普願如母衆有情,皆遵此敕而行持。

     使者道:“您說的都是佛法的話,非常稀有。

    您既然決意不肯前去,就請收下我們國王供養您的兩件東西,百疋嘎西嘎布和阿汝惹萬靈藥。

    ” 尊者就收下二物,為國王回向發願一番。

     此時惹瓊巴和顯恭惹巴正前來迎請尊者,到處探詢尊者的蹤迹。

    在尼香地區他倆遇見幾個當地和尼泊爾的強盜。

    強盜們正拟搶奪,他倆說道:“我們隻是兩個瑜伽士,請不要這樣!”強盜們說道:“哼!瑜伽士!隻有密勒日巴才能算是真正的瑜伽士,武器毒箭不能傷,火不能燒,水不能淹,推下懸崖能自己飄上來!可孔的國王來迎請,他也不去!”他倆道:“我們正是來迎請他老人家的,請告訴我們他現在何處!” 強盜們聽說他倆是來迎請尊者的,就帶路引他倆來到尊者的洞前。

    他倆看見尊者身披嘎西嘎布,安祥而坐。

    在前面一塊石闆上放着阿汝惹藥。

     兩個惹巴弟子就齊向尊者恭敬頂禮問候尊者身體是否安好,心情是否愉快? 尊者說道:“我很好,也很快樂。

    我的快樂是這樣的: 于此百花叢生處,千樹群列競作舞, 衆鳥喧鳴齊歌唱,猿猴嬉戲樂奔躍, 于此寂靜善妙地,獨居修禅甚快樂, 觀師住頂甚安樂,拙火暖蒸熾然樂, 八法幻化解脫樂,夢昧迷亂自淨樂, 光明驅散無明樂,不修轉識成佛樂[5], 通達中有境界樂,無漏大樂法性樂, 具此衆樂汝老父,品嘗山泉之甘味,常嚼野果之鮮甜。

     細思此情必解會,何以密勒樂怡怡, 汝等途中遇匪耶?若遇匪奪應正思, 此皆前世業報果,若無财物敵亦無, 子兮!切莫積資财!能伏自心無怨敵。

     子兮!應斷嗔恨心,能悟自心離仇怨, 常随佛學常念佛,悲心若生無怨敵,應愛他人尤勝己! 顯恭惹巴說道:“正因為尊者是這樣瑜伽行者,才能有如是的快樂,和解脫一切敵怨。

    所以我倆今天要前來迎請您。

    像您這樣的(大成就者)實在不必專住茅蓬,請回到西藏内地去作利生的事業吧!” 尊者說道:“在崖洞中修行,本身即是作利益衆生之事!我可以回西藏去,但你們要知道我一直在山中獨居修行并非是錯誤的。

    我這樣做是為了遵守上師的咐囑以報師恩。

    再說,瑜伽之地、道、功德亦皆由山居修行而來。

    縱然有很好的覺證暖相,亦應時常居住在無人的山中。

    因為瑜伽行者的本性和宗風原應是如此的。

    所以你們也應該住在山中嚴格的閉關修行。

    ”遂歌道: 上師深恩未酬報,法界有情無有盡, 為報上師深重恩,終生修持盡我心。

     此豈吾師有所需?諸成就者之心聲! 北原野馬具白喙,雖逢死險不低頭, 此豈野馬求解脫?其獸天性本如是! 南方猛虎慣肉食,雖死不食己類肉, 此豈矯揉假造作?巨獸自性本如是! 西方山獅身白色,極寒不離雪山去, 此豈山獅無地往?獸王天性本如是! 東方鳥王大鹫鵬,鼓翅翩翛振飛翔, 此非鹫鵬懼堕地,鳥王之道本如是! 密勒修行具恒毅,舍棄世間如敝履, 此非沽名思美譽,斷貪之相本如是! 擺脫一切瑜伽士,無人崖洞獨修持, 此豈懼畏堕迷途,達人行素本如是! 來此比丘及